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华家胡同
释义

华家胡同位于沈阳大东区。胡同之名初见于元代,今泛指规模较小的街巷道路。西城区历史上位于元大都城与明北京城西半部,清代没有很大的变化,今道路体系仍保持元明格局,故胡同名称经700多年仍在普遍使用。

胡同沿革

元大都城分50坊,其中19坊在今区境内。坊里的宅第、房屋、院落互相连接,其间形成一条条通道,排列整齐,状如棋盘。这些通道多为东西走向,间距约77米,宽度大体分为37.2米、18.6米和9.3米三等,其中9米多宽的一般称胡同。明北京城的日忠坊、发祥坊、日中坊、朝天宫西坊、河漕西坊、鸣玉坊、积庆坊、金城坊、咸宜坊、安富坊、阜财坊、小时雍坊、大时雍坊等13坊在今区境内,据《明北京城复原图》所载,今区境内有街巷约230条,其中称胡同的有141条,约占街巷总数的64%。清北京城内城设八旗管地,其中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在今区境内,据《京师坊巷志稿》记载,今区境内有街巷约576条,其中称胡同的有322条,约占街巷总数的56%。明、清时因废弃了元代的一些大面积建筑群和衙署、府第、仓库及场地,扩建城池,增建住宅,又由于河湖水系等地形影响,形成一些斜胡同、弯胡同、半截胡同和死胡同(不通行的胡同)等不规则的胡同,街巷胡同也逐渐变多变窄。明北京城的胡同数大约为元大都时的40倍。民国年间,内二区、内四区及内五区至内七区的一部分在今区境内,街巷数量增55900多条,其中称胡同的约占街巷总数的40%。至1949年底,区境内有街巷1101条,其中称胡同的有399条,占街巷总数的36.2%。1965年北京市政府进行地名整顿,确定街巷名称983个,其中称胡同的有528个,占街巷总数的53.71%。80年代后,对危旧房屋进行大规模改造,形成一些楼房居住区和大型建筑,并扩展、合并道路,街巷胡同数量逐渐减少。至1991年,区境内共有街巷约910条,其中称胡同的有506条,占街巷总数的55.6%。551997年底,区境内共有街巷835条,其中称胡同的还有468条,占街巷总数的56%。西城区街巷胡同两侧建筑以具有传统风格的平房四合院为主,寺庙、官署、王府遗迹众多。由旧城门包括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宣武门等内、外大街将城区划分为若千街坊地块,具有“横平竖直、四通八达”的特点。也有少数例外,什刹海边的后海北沿、白米斜街、鸦儿胡同等20多条斜街和旧河道上形成的西斜街、赵登禹路等街巷,为不规则走向的胡同。全区胡同平均宽4.1米,平均长240米。

胡同介绍

西城胡同之最区境内最长的胡同是西绦胡同,全长1130米;最短的胡同为恭俭一巷、小麻线胡同和北长街西小巷,约长50米;最宽的胡同是灵境胡同,宽约14米;最窄的胡同有万年胡同、南长街西巷和帽局胡同,宽约1.5米,最窄处只有1米宽。最曲折的胡同是八道湾胡同,有八九道转弯。

胡同名称西城区街巷按照通名分类,有街、路、胡同、巷、条、里、沿(用在河湖畔地带街巷名称)、湾、大院、道等10多种,其中以街、巷和胡同为主,尤以胡同为最多(见表)。按照专名分类,名称的含义大体可分10多类,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桥梁、水井等特殊标志,寺庙观祠、官府衙署、仓库、营地、王公权贵府第,市场、商品,工场、作坊、人物、生活用品或器具,以及反映社会生活及道德规范的抽象词汇等。这些名称虽历经演变,仍保留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痕迹。①以人为名。主要有:刘兰塑胡同,“刘兰”指的是元代雕塑家刘元;力学胡同,1965年前称李阁老胡同。李阁老指明孝宗时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当年其府第位于胡同北侧;三不老胡同,明代称三保老爹胡同、三保胡同,因明初三保太监郑和府第在此得名,清代谐音称三不老胡同,俗称三不老、三伯老胡同。此外,有以人物爵位命名的武定侯胡同,或以当地名人、大户,或以平民百姓、小商贩、小手工业者命名的孟端胡同、刘海胡同、林家胡同、西马家胡同、华家胡同(今华嘉胡同)等。②以官府衙署为名。主要有:大六部口街、小六部口胡同,清代始称六部口,六部一般指吏部、礼部、户部、工部、刑部和兵部,在这里是官府衙门的统称;兵部洼胡同,因在明初所设中央官府兵部西侧,地势低洼而得名,后兵部迁至皇城东,此地仍沿旧称;惜薪胡同,因明代衙署惜薪司设此得名。惜薪司是管理宫廷柴炭的衙署。清代改为供应宫廷内用,原称惜薪司胡同,简称惜薪司,1965年定名惜薪胡同。此外还有按院胡同、学院胡同、察院胡同、兵马司胡同、会计司胡同、机织卫胡同、北太常胡同等。③以寺庙观祠为名。主要有:宫门口横胡同、西廊下胡同等。因建于明代宣德年间的朝天宫得名,后在朝天宫范围逐渐形成的胡同包括宫门口横胡同、宫门口头条至五条,宫门口东、曲岔,东、中、西廊下胡同等。其中,以宫门口命名的胡同大体位于朝天宫宫门附近。东廊下胡同、西廊下胡同因位于朝天宫廊房位置得名。此外还有宏庙胡同、真武庙路、宝产胡同、永泰胡同、双寺胡同、碧峰胡同、清秀巷、弘善胡同、兴华胡同、大乘胡同、承恩胡同、灵境胡同、双吉胡同及石灯胡同等。④以地埋位置、地形或地貌为名。主要有:前海南沿、后海北沿、西海西沿、后海夹道、滨海胡同等。因位于什刹海沿岸得名,什刹海包括西海、前海和后海,直接以三海命名的胡同共有13条,多为斜街。头发胡同,因胡同又细又长,而且弯弯曲曲得名。前、后罗圈胡同清代同称罗圈胡同,因胡同呈环状,形似罗圈得名。此外,形象比喻胡同地形的还有:烟筒胡同、笔管胡同、猪尾巴胡同(今朱苇箔胡同)、狗尾巴胡同(今高义伯胡同)、后牛角胡同、玉带胡同、月芽胡同、钥匙胡同、弓背胡同、东轿杆胡同和西轿杆胡同、磨盘院胡同、丁字胡同、花枝胡同、裤子胡同(今库资胡同)、抄手胡同、口袋胡同等。形容地貌的有:下岗胡同、高坡胡同(今高柏胡同)、苇坑胡同等。⑤以桥梁、水井等特殊标志为名。主要有:百花深处胡同,相传明代有张姓夫妇在此辟园种植牡丹、芍药,当时城中名士多来游赏,称此地为百花深处。清代花园荒废,形成街巷,遂称百花深处胡同,后简称百花深处;砖塔胡同,因胡同东口青砖塔而得名。青砖塔是元代佛教大师万松行秀禅师的墓塔,又称万松老人塔;明代起出现的与冰窖有关的街巷胡同名称较多,有冰窖口胡同、冰洁胡同和秀洁胡同,老北京百姓挖窖藏冰,冬季贮存,夏季出售;今赵登禹路、太平桥大街和佟麟阁路一线在元、明时是西城重要水道,沿水道出现一些以桥命名的街巷胡同,有厂桥胡同、银锭桥胡同、小石桥胡同、织女桥胡同。此外还有铁影壁胡同、石碑胡同、小铜井胡同、小石虎胡同、西栓胡同、三道栅栏胡同等。⑥以市场或商品为名。主要有:羊肉胡同,元大都时西四十字路口一带为集市,其中米市、面市、羊市、马市、牛市、骆驼市和驴骡市7市俱在羊肉胡同附近,有羊肉角头之称,明代始称羊肉胡同;藕芽胡同,地近护国寺街,明清两代护国寺庙会是城内一大庙会,街北的藕芽胡同因地近庙会,贩卖鲜藕、黄豆芽、绿豆芽等小贩常聚于此而得名。此外还有小市胡同、小市口胡同、羊皮市胡同、大钱市胡同、棉花胡同、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等。⑦以仓库、营地为名。主要有:太平仓胡同、王府仓胡同、后广平胡同。⑧以工场、作坊为名。主要有:北草厂胡同、大石作胡同、小石作胡同、大酱坊胡同、蒋养房胡同、皮库胡同。⑨以动植物为名。主要有:狮子胡同、鸦儿胡同、松树胡同、棠花胡同、杏花天胡同。⑩以生活用品或器具为名。主要有:毡子胡同、铁炉胡同、大盆儿胡同、抽屉胡同、盒子胡同、锁链胡同、钥匙胡同、笔管胡同、新帘子胡同、小麻线胡同。(11)以反映社会生活、道德规范的抽象词汇为名。主要有:弘善胡同、恭俭胡同、尚勤胡同、养廉胡同等。

胡同文化

名称演变西城区街巷胡同名称自元代至今未变,并有据可查的是砖塔胡同。砖塔胡同的名称最早见于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胡同名称自明代基本未变的有罗儿胡同、安儿胡同、八步口胡同、羊房胡同、小石桥胡同、银锭桥胡同、太平仓胡同、石碑胡同、油坊胡同、堂子胡同、惜薪胡同等。街巷胡同名称的变化,主要是随语音变化而夹。明代河漕西坊的栅栏胡同,清《乾隆京城全图》记为沙腊胡同,后讹传为纱络胡同,1997年并入富国里。明代的北大桥胡同,清乾隆年间讹传为大桥胡同,清宣统年间则称大脚胡同,1911年后谐音改称大觉胡同。有些胡同改名,是因后人不喜欢,或嫌弃,或忌讳,于是进行谐音雅化,选取与原地名音同或音近的字替代。如苦水井改为福绥境,裤子胡同改为古直胡同、库资胡同,牛蹄胡同改为留题胡同,牛犄角胡同改为留题迹胡同,狗尾巴胡同改为高义伯胡同、高柏胡同,鸡毛胡同改为锦帽胡同,屎壳郎胡同改为时刻亮胡同等。胡同改名较多的是在1965年地名整顿中,当时采用谐音或重新命名的办法,主要将重名、不合时宜的地名改为比较文雅或具有时代特色的名称,如宝产胡同明时称宝禅寺胡同,因内有宝禅寺得名,1965年谐音改为现名;育德胡同明时称石碑胡同,为避免与西长安街南侧另一石碑胡同重名改为现名;北兴胡同清代因地势低洼称作下洼胡同,后又称下洼子,1965年更为现名;言志胡同清代称烟筒胡同,因形得名,为避免与其他烟筒胡同重名,改为言志胡同;民丰胡同明代称舍饭蜡烛寺,以寺得名,清代称舍饭寺胡同,1965年改名为民丰胡同。1981年西城区又一次对全区地名进行整顿,并在此基础上对标准地名实行规范化管理。

胡同保护西城区的胡同中,有400条具有不同历史、人文、民俗价值,其中有100条具有重要文物价值。1988年西城区对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街巷胡同制作和安装胡同标志牌。1988年6月安装完毕第一批10条街巷胡同标志牌,1989年6月安装完毕第二批15条街巷胡同标志牌,1989年9月安装完毕第三批25条街巷胡同标志牌。1990年9月安装完毕第四批32条街巷胡同标志牌。同时,北京市政府已将集中体现北京旧城历史、文化和古都风貌的胡同与四合院居住区规定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西城区境内有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传统胡同与四合院保护区。什刹海地区著名的胡同有后海北沿、白米斜街、烟袋斜街、鸦儿胡同、银锭桥胡同和南、北官房胡同,大、小金丝胡同等。胡同内的四合院平房民居保存较好的有西四北三条11号、19号四合院,西四北六条23号四合院等。另外,一些寺庙如广化寺、火德真君庙、白云观、关岳庙、昭显庙,清代王府如醇亲王府、恭王府、庆王府、郑亲王府、礼亲王府、仪亲王府、克勤郡王府等,也都在胡同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