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花绒坚甲虫 |
释义 | 科名: 坚甲科 科拉丁名: Colydiidae 种名:花绒坚甲虫 种拉丁名:Dastarcus longulus Sharp 花绒坚甲的分布与寄主简介:花绒坚甲又称花绒穴甲、木蜂坚甲和缢翅坚甲等,属鞘翅目坚甲科。花绒坚甲除寄生松褐天牛外,还寄生于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黄斑星天牛(A.nobilis Ganglbauer)、星天牛[A.chinensis(Forster)]、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Hope)]、桑天牛[Apriona germarii(Hope)]、栎山天牛(Mallambyx radeii)、刺角天牛(Trirachys orientalis Hope)和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Hope)]等。 国内分布:广东、上海、江苏、安徽、湖北、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北京、陕西、宁夏、甘肃、辽宁、内蒙古 国外分布:日本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2—10.0mm,宽2.1—3.8mm,体鞘坚硬,深褐色。头凹入胸内,复眼黑色,卵圆形。触角短小,11节,端部膨大呈扁球形,基节膨大。头和前胸密布小刻点。腹板7节,基部2节愈合。鞘翅上有1个椭圆形深褐色斑纹,尾部沿中缝有1个粗“十”字斑,每翅表面有纵沟4条,沟脊由粗刺组成。足附节4节,有爪1对。 卵乳白色,近孵化时黄褐色,长0.8—1.0mm,宽0.2mm,中央稍弯曲。幼虫初孵幼虫头、胸、腹明显,胸足3对,腹节10节,每节两侧都生有1根长毛,尾节的2根最长。老熟幼虫胸足退化,腹部变得特别肥大,头、胸部很小,呈蛆形。 茧蛹茧长卵形,长6.3-14.6mm,宽2.6—5.4mm,刚结茧时为白色,后变成深褐色,丝质。蛹为裸蛹,蛹体黄白色,足、翅折于胸部腹面,羽化前颜色变深。 生物学特性在北京1年发生1-2代,以成虫越冬,翌年4月越冬成虫开始取食,并交尾产卵。5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开始寄生,6月中旬为寄生高峰期。7月中、下旬为第二代寄生高峰期。成虫羽化后在茧内停留几天,然后咬破茧壳爬出,先把茧壳食尽再爬出虫道外。白天隐蔽在树洞、虫道或树皮裂缝处,黄昏时爬出,在树干上爬行、取食和交尾,黎明前又回到隐蔽场所。成虫以枯枝、落叶和树干的老表皮为食,取食时常几个或十几个群集一起。取食过的地方留下一个个小孔。善爬行,不喜飞翔,稍有趋光性,在诱虫灯下可诱到个别成虫。受惊扰停止活动成假死状,稍停片刻后迅速爬到隐蔽处躲避起来。秋后以成虫在老树洞、旧虫孔和树根周围松土下、枯叶中越冬。成虫的寿命很长,自7月到次年7月都可见到越冬代成虫。卵产在虫道壁或粪屑中,产在虫道壁上的常几粒乃至上百粒排成一片;产在粪屑中的1至几粒成一堆,无覆盖物。1头雌虫可孕卵33-419粒,卵期9—11天,平均10.2天。幼虫孵化后,依靠发达的胸足迅速爬行寻找奇主,当找到幼虫、蛹或刚羽化的成虫后,便立即在这些寄主的体节间或翅下开始咬食,这时寄主显得焦躁不安,来回翻动,直至死亡奇主死亡后初期身体发黄变软。一旦咬破表皮便将头都插入寄主体壁取食体内物质。如果寄主是者踊或刚羽化的成虫外皮坚硬,或是寄主个体大而在其上寄生的花绒坚甲幼虫个数少时,则幼虫也会钻入奇主体壳内取食,残留下外表皮,并在其内结茧化蛹,因此常被误认为是体内奇生。一般情况下都在寄主体外取食,直至完成各阶段的发育。幼虫1至数十头进行单个或群居取食,并不互相残杀。当寄主体上只寄生1头幼虫时,也能把奇主致死,其幼虫发有粗壮肥大;寄生2—5头时,幼虫仍较肥大,寄生7—17头时则个体变得大小不一;寄生17头以上时个体显著变小,虽然多数也能结茧,但结茧后不能完成发育便死亡。幼虫取食阶段需5—6天,老熟时停止取食,大多数就地吐丝纺茧,2天后在茧内化踊,当环境恶劣时有的也会蠕动到别处结茧,自结茧到成虫咬破茧壳需20—49天。自5月到9月上旬都可见到天牛幼虫体壁上有花统坚甲幼虫寄生。花绒坚甲的扩散能力不强,因此其发生也因地区而异,在天牛发生少的杨树丰产林内,未发现过花绒坚甲寄生,但在北京西山光肩星天牛猖撅危害的杨树行道树上,自然奇生率最高时达础%,在湖北汉江沿岸的防治柳树林内,天牛的寄生率达38一48%,对抑制天牛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