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虎岗乡
释义
1 福建永定县虎岗乡

虎岗乡,这个乡镇名称在我国比较常见,在福建省和河南省等地都有同名的乡镇。

基本概况

虎岗乡位于福建省永定县北部,地处上杭、永定、新罗三县(区)结合部,东与高陂镇毗邻,南与堂堡乡相连,西接上杭县太拔、溪口乡,北靠新罗区大池乡,面积 126 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虎北村,距县城 69 公里。辖 6 个行政村, 54 个自然村, 126 个村民小组,其中革命基点村 4 个。 2000 年,全乡有 4076 户 15600 人。汉族,讲客家方言。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属太平里,明正统( 1435 年)间,曾在这里设巡检司,民国24 年前,虎岗、灌洋属第九区天阄乡。新中国成立后, 1949 年属高陂区,后改高六区,设灌洋、虎岗二村。 1951 年改建灌洋、虎东、虎西乡。 1956 年为坎市区管辖。 1957 年,撤销区的建制,灌洋、虎岗合建为虎岗乡。 1958 年并入高陂人民公社。 1961 年设虎岗、灌洋公社。 1965 年由灌洋、虎岗合并成立虎岗公社, 1970 年又并入高陂公社。 1984 年恢复乡镇建制,属高陂乡。 1987 年 7 月 24 日,从高陂乡分出设虎岗乡。

人口数据

(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4291

男 7363

女 6928

家庭户户数 3669

家庭户总人口(总) 14005

家庭户男 7129

家庭户女 6876

0-14岁(总) 4187

0-14岁男 2160

0-14岁女 2027

15-64岁(总) 9213

15-64岁男 4803

15-64岁女 4410

65岁及以上(总) 891

65岁及以上男 400

65岁及以上女 49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3783

资源开发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灰石、煤、铝、铁、锰、铜、粉石英等,其中石灰石贮藏量 5000 万吨。

该乡利用丰富的石灰岩资源,改善投资环境和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创办虎一、虎二、虎兴、怡宏等 4 家上规模的水泥企业,年产水泥 20 多万吨。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丰富,海拔 1447 米、被誉为“高山出平湖”的茫荡洋山,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神话传说丰富多彩,山上草洋、竹子洋一望无际,雾气缭绕,独特的 “倒插竹”使茫荡洋山充满了原始的神秘和诱惑。灌洋水库水面积达 1920 亩,是理想的消暑娱乐场所。现有革命纪念遗址:毛泽东旧居,闽西苏维埃政府驻地——崇德楼,彭扬学校、闽粤赣兵工厂、闽西工农银行等。

经济发展

1988~2000 年,该乡倡导“以工兴乡”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人民城镇人民建”的指导思想,全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2000 年,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 2.32 亿元,比 1987 年 1234 万元增长 17.8 倍,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6390 万元,比 1988 年 403.18 万元增长 14.8 倍;工业总产值 9872 万元,比 1988 年 60 万元增长 163 倍;财政收入 337 万元,比 1987 年 65 万元增长 5.2 倍;农民人均纯收入 2818 元,比 1987 年 431 元增长 5.5 倍。

1988 年以来,该乡把稳定农业、发展经济作为奔小康的战略措施来抓,大兴水利事业,灌洋水库是永定的龙头水库,有效灌溉面积 2.3 万亩,沿河可开发 19 级电站,境内县办灌洋一、二级电站,总装机达 6500 千瓦,股份联办的灌洋三、四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 1140 千瓦。 1993 年开始山地综合开发,至 2000 年,仅灌洋就发展了 1500 多亩的芙蓉李基地。养殖业发展快,生猪存栏数 1000 头以上的养猪场有 4 个,在虎岗境内瘦肉型种猪有 1800 多头。建立了一个万头番鸭养殖场。灌洋水库的网箱养鱼带动渔业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初具成效, 2000 年,积极利用虎岗区域和气候优势,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并吸引麦当劳公司在虎岗进行生菜种植试验,其中有 2 个品种获得成功,亩产可达 1500 多公斤,产值达 3000 余元。 2000 年,麦当劳公司在虎岗灌洋建立百亩生菜基地,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该乡建成 3000 多亩反季节蔬菜基地,是全县最大的蔬菜基地。 2000 年,全乡耕地面积 13208 亩,粮食总产量 8255 吨,比 1988 年增长 41% ;烤烟总产量 543 吨,比 1988 年增长 41% ;生猪出栏 20463 头,是 1988 年的 6.5 倍,存栏 16076 头,是 1988 年的 1.16 倍;茶叶产量 113 吨,占全县茶叶总产量的九分之一;渔业养殖面积 2000 多亩,总产 335 吨;水果总产量 988 吨,是 1988 年 98 倍。盛产李、杨梅。

林业生产连年坚持“封、管、造”并举,成绩显著。 1988~2000 年,共造林 1.6 万亩。 1993~2000 年,连续 7 年未发生火灾。 2000 年,全乡森林覆盖率为 72% ,比 1988 年增加 22.4 个百分点;林木蓄积量 22.8 万立方米,比 1988 年增加 8.2 万立方米。

该乡利用丰富的石灰岩资源,改善投资环境和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创办虎一、虎二、虎兴、怡宏等4家上规模的水泥企业,年产水泥20多万吨。

交通状况

高虎公路按二级公路标准改造,路面拓宽至 9 米,总长 8 公里, 2000 年春节前完成 7.85 公里长的柏油路面和 6.85 公里长的水泥路面铺设;实施虎西公路改造,向西打通至上杭县溪口公路,并拓宽至 9 米,总长 7 公里。 1994 年,该乡编制《虎岗乡集镇建设规划》,加快虎岗中心市场建设,至 2000 年,店面有 300 余家,集镇面积有所扩大。

基础设施

1988 年以来,中、小学办学条件有很大改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2000 年,有中学 1 所,在校中学生 1063 人,教职工 64 人;完小 6 所,初小 6 所,在校小学生 2306 人,教职工 89 人,适龄儿童入学率 100% 。医疗事业长足发展, 1997 年,建成占地 23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900 平方米的虎岗医院,有病床 40 张,医院有 X 光机、 B 超仪、心电图监护仪、尿检分析仪等先进设备,医护人员 18 名。

革命传统

虎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1928 年,在共产党领导下虎岗人民举行了“太平暴动”。 1929 年 8 月,毛泽东参加中共闽西“一大”后来到虎岗与朱德、叶剑英、聂荣臻、罗荣桓、张鼎丞、谭震林等一道指导虎岗的革命斗争。闽粤赣边特委、闽西苏维埃政府在虎岗设立,并设有彭扬军事学校、兵工厂、中央银行等 40 个苏区机构。 300 多名虎岗籍人参加红军,其中 70 多人为革命捐躯。虎岗人民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2 河南郸城县虎岗乡

地区概述

虎岗乡地处郸城东北部15公里处,西临商临公路,北靠鹿邑县的生铁冢镇,东部东南部和我县的汲水乡宁平镇相连,南部和城郊接壤,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6公里,辖区内没有重要公路通过。全乡有耕地7万多亩,人口7。5万人,辖22个行政村,93个自然村。它们分别是:路集、李排、王庄、梁老家、段岭、白庄、孔庄、伏赵、王寨、常营、小周、王堂、连堂、宋庄、刘老家、腰刘、梁庄、刘寨、杜庄、杨庄、后赵、虎岗。

经济发展

虎岗乡交通便利,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且多为沙壤土,对农业、养殖业和乡村企业发展十分有利。根据农业发展的地理优势,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对农业生产的投资,到1998年旱涝保收田达78000亩,有效灌溉面积78000亩,实现沟、河、井、路、林五配套。各类农业机械达17000多部(台)。粮食总产量50671吨,棉花总产量2070吨,农业总产量50671吨,农业总产值11835.70万元,均创历史最高纪录。集约农业和畜牧业有所发展。1998年,建塑料大棚50个,地膜覆盖面积10000亩,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亩创产值8000元,种植小辣椒5000亩,亩产值2900元;棉花27600亩,亩产值1200元;花生2000亩,亩产值650元。大牲畜年末存栏15700头,生猪存栏18000头,绵山羊存栏23040只。

乡村企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1992至1999年,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以个体私营经济为突破口,多轮驱动,多业并举,拉长链条,整体发展。

农业发展

一是按照“调优产品,调高效益”的原则,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全乡形成“一红一白”的产业格局。全乡辣椒种植面积年均突破2万亩,成为豫东最大的辣椒生产集散地;全乡种植棉花年均3万亩;经济作物效益年均3600多万元。

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步子加快。我们积极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和现代农业转变,拉长农产品加工链条,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以永达面粉厂为依托,全乡每年发展订单小麦5000亩;以联堂兴誉保健制品有限公司为信托,每年发展优质辣椒2万亩。

三是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白庄、刘寨的种猪养殖,虎岗、王寨、常营的菜鸡养殖,黑河网箱鱼养殖等已具备一定规模。

四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乡农用三轮车已达1050辆,灌溉机12000部(台),大、中型收割机45部(台)。

五是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全乡扶贫开发整体推进村2个行政村,扶贫资金累计达到378万元,改善了扶贫开发村的交通和办学条件。

基础建设

投资100多万元的10所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工程已全部竣工;投资10万元的杨庄、李排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投资117万元的乡中心卫生院病房楼已建成投入使用。县卫生局投资10多万元,在郭集建成了艾滋病防治门诊。投资1100万元的以常营为中心的东部土地开发工程开工顺利,进度加快,已完成投资总额的80%,主要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可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10000多亩,投资3500多万元长7公里的郭虎路建成通车,投资30万元的乡客运站已经竣工;投资210多万元的14公里村村通公路建设,已经全部完工,彻底改善全乡的交通条件。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的目标。以常营行政村“建设生态示范村”为重点的沼气建设“惠民工程”全面启动,新建沼气池1600多个,消灭了沼气空白自然村,改善了群众的卫生和生活环境;中国移动郸城分公司投资100万元,在我乡新建并开通一座基站,实现了网络无盲区覆盖,为我乡农村经济发展搭建了信息平台。

城市建设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管理,高质量动作的城镇居民建设发展思路,我们主要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了市场建设。乡供销社与县工商局联合投资80万元,占地40多亩,拥有86个固定摊位的专业市场已经竣工;招引江苏客商,建成一座400平方米的全县第一个乡级超市——华大超市。2、加强了城镇创卫和管理工作。建立了城镇建设管理办公室,购置了环卫器材,配备了环卫人员,确保了城镇环境卫生。3、投资10多万元,安装30杆高标准路灯,一支15米高杆灯,解决了亮化问题。4、新开通虎岗西村东西大街、南北大街各一条,长1.2公里,扩大了商留区域,同时沿街修筑2000米以下水道,解决了大街排水不畅问题;硬化人行道10000平方米,完成了“四化两场”建设任务,为撤乡设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虎岗西大街以地税所、卫生院、水利站的门面楼开发为标准,带动沿街居民商户建门面楼房100多间,使街道两旁楼房林立,街容街貌焕然一新。6、本着“搞活疏通,繁荣商贸,方便群众”的原则,以虎岗为中心,开发了杨庄、常营、林场、刘老家、孙庄等5个村级集贸市场,形成一个环状商贸隆起带,刺激了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8: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