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湖北中医药大学
释义

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估优秀学校。2003年,原湖北中医学院与原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医学院。2010年3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文名:湖北中医药大学

外文名:Hube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校训:勤奋 求实 发掘 创新

创办时间:1954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医药

主管部门:湖北省教育厅

现任校长:王华

知名校友:张六通,孙国杰,梅国强,涂晋文

所属地区:中国武汉

主要院系: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针灸骨伤学院,药学院

硕士点:22个

博士点:12个

简介

湖北中医药大学,占地1758亩,其中新校区1407亩。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2003年,原湖北中医学院与原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医学院。2010年3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

注: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8年12月,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39年的湖北省立护士职业学校,是全国仅有的一所以药学、医学检验为主干学科的高等专科学校,在药学及医学检验领域具有一定特色与优势。在半个世纪的高等中医药教育实践中,湖北中医药大学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办学基础,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已形成“中医中药并举,文理工管相融”的办学格局。

基本情况

概述

50多年来,学校已发展成为拥有医、理、工、管、文5个主要学科门类,办学层次齐全,在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学院校本部现有教职工1100人,其中专任教师700余人,正、副教授425人,硕士生导师349人,博士生导师48人。学院现设有26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各类在校生20000余人。学院现有临床教学基地60余所,其中附属医院8所(其中1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教学、实习基地50多所。

学校图书馆是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湖北分中心,藏书94万册,生均82册,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电子图书50万册。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校园网,覆盖了学校新老校区,现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授权的“二级节点”单位。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授予《中国中医药网站》建设单位,为促进中医药文化交流、打造中国中医药资源数据中心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学校被省信息产业厅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开放实验室”。学院是卫生部批准的全国中医药师资培训基地,承担着内经、伤寒、中医内科学、针灸学、金匮要略等学科的师资培训任务。

学科建设

学校拥有内经学、伤寒学、针灸学、中医肝病学、中医肾病学、中医脑病学、中医信息学7个国家局级重点学科,中医学省级重点一级学科,14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设有中医基础理论、针灸推拿学2个省级优势学科,中医临床基础、中药学2个省级特色学科。学院是全国首批招收中医专业研究生的高等院校之一,有着26年的研究生办学历史,1993年获的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湖北省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院校之一。现拥有中医学和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1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五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和临床检验诊断学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共有23个硕士点,2007年卫生部批准设立1个中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并成为全国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之一;取得了对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授予硕士学位的资格。199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研究生培养和学位管理先进单位”。

办学规模

学校重点办好普通本科教育,适度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努力发展港澳台生及留学生教育,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本科教育以服务湖北为主,同时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招生,并接收外国留学生就读。截至2006年12月,各类在校生11158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6220人,专科生1794人,研究生1006人,外国留学生118人,成教生2020人。

环境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107.33公顷(1610亩),共有建筑面积42.29万平方米,其中主校区(黄家湖校区)占地面 湖北中医学院积94公顷(1410亩),建筑面积29.44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7.78万平方米,学生宿舍8.56万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64.56万元,各类馆藏纸质图书、电子图书113.45多万册。学校的教室、实验室、计算机室、语音室、体育运动场馆、学生活动用房、学生宿舍、食堂以及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和图书阅览室等硬件设施,均能较好地满足本科教学需要。

师资力量

学校本部现有教职工1058人,其中专任教师585人,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81人、副高职称的教师180人。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5人、省级政府特殊津贴(专项津贴)9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3人,有11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入围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有20人入选“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被列为湖北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41人、硕士生导师(含临床兼职导师)392人。先后有5人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9人次获得“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优秀教师”和“湖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在现任教师队伍中,有我校创办之初的名医名师,如著名中医学家、全国“十大国医楷模”李今庸教授;著名中医学家、国家级名老中医田玉美教授。有我校首届中医本科毕业生,现为全国中医学界著名专家学者的张六通、孙国杰、梅国强、涂晋文、陈如泉等教授;有我国首届中医硕士学位获得者、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优秀教师邱幸凡教授;有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我国首届中医研究生、中医基础理论专家周安方教授;有国内知名的中药学专家詹亚华、刘炎文教授和从美国引进的、发表SCI源刊论文68篇的国际知名天然药物专家方念伯教授;还有一大批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合理,在全国中医药界颇具影响的中青年专家学者。

院系介绍

学校形成了以中医药本科教育为主体,多类型、多层次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学校是以中医药和医学相关类学科为主体,并有医、理、工、管、文等5个学科门类。现有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医学检验、卫生检验、生物技术、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医学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等17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医药类及医学相关类专业13个,占81%。学校的中医药主干专业,包括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均为省级品牌专业;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经络腧穴学、中药鉴定学4门中医药主干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药理学等16门课程为院级精品课程。学校现有1个国家局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14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形成了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干,多个相关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部、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针灸骨伤学院、药学院、医学检验与技术学院、文法系、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语系、体育部、研究生部、海外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和中医药实验中心等16个教学系(院)部(中心),拥有包括8所附属医院在内的103个实践教学基地。

临床医学院(中医系)

临床医学院是湖北中医药大学最早成立的院系,成立于1972年,其所属的相关教研室在建立之初即拥有李培生、杨百茀等国内知名中医专家。目前中医系下属5个教研室,两个教学实验室,一个学科实验室以及一个经方运用研究所,拥有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博士学位点、硕士学位点各一个。设有中医学本科五年制(含中医教改实验班)、中医学本硕连读七年制、中西医结合本硕连读七年制、中医学(美容与康复方向)、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教改试验班等专业和专业方向。截止2006年12月,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共248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9人,硕士研究生508人,本科生1927人。

临床医学院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他们当中既有老一辈的中医名家,也有全国知名的中青年学者。目前这些名家如全国名老中医李培生、田玉美、梅国强仍活跃在教学、临床第一线。由于他们的卓越工作,1991年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伤寒论)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点,经过多年的建设,该学科在教材建设、临床经典理论研究、实践教学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伤寒论血虚寒凝证实验研究”,“心下痞辨证及其客观化研究”,“伤寒论系列实验研究”,分别荣获省政府、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科学技术成果二、三等奖,在“湿热证本质及清热化湿法作用机理研究”、“经方药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伤寒论》课程1994年、1997年两次被省教委评为优质课程,2006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以李培生、梅国强、邱明义、成肇仁、李家庚、陈国权、戴天木、赵映前、吕文亮等教授为代表的一批教师在教书育人、科研、临床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主编、参编了多版本中医药院校教材,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资助地多项课题,多次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中医系自创建以来,就注重科学管理及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素质培养,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模式,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均作出了贡献。中医学专业作为品牌专业立项建设,中医系党总支被省高工委、省教育厅评为先进基层党总支。

三十多年来,临床医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六千余名中医学人才,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有的已成为单位骨干。今后临床医学院将继续按照教、医、研一体化同步发展的办学思路,锐意教学改革,以特色立系,学科强系,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及学术水平,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这一主线,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历层次,争创一流的教学质量,努力培养高质量、具有创新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医学专门人才。

护理学院

护理学院筹建于1986年,1987年正式招生,近二十年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护理人才。随着护理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湖北中医学院护理学院于2004年正式成立。

护理学院立足湖北,面向全国,走向国际,注重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应用型、研究型护理人才的培养;在稳定四年制本科教育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水平,扩大专业招生规模;始终坚持以综合基础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三段式培养为特色的教学模式,师德师风严谨,教学方法新颖,教学效果直观。

护理学院注重学科,师质队伍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现拥有基础护理,临床护理,综合护理三个教研室和一个综合实验室,有一支经验丰富,充满活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质队伍。护理系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学生近700人。开设有四年制本科护理(涉外方向)专业和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主要课程设置有中西医基础医学,中西医临床护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基础英语,专业英语,中医药在国外,外国文化与礼仪,计算机应用等必修课,同时还开设有人文社科类,护理医学与边缘交叉科学等选修课程。

护理学院系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中西医两套护理知识和技能,毕业后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单位和医药院校从事临床,教学和管理工作,为从事涉外护理工作及国际交流打下良好基础。

针灸骨伤学院

概况 该系成立于1983年。目前含针灸推拿和骨伤两个学科,两个学科均属省级重点学科,均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针推学科设立了“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为湖北省高校本科教育品牌专业。

机构 目前下设4个教研室(不包括附院部分),针灸、骨伤研究所,一个科研实验室,3个办公室(总支办、行政办、学工办)。

人员 现有职工35人(不包括附院针灸科、推拿科、骨伤科)。其中正高职级7人,副高职11人,博导4人,硕导1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42%,硕士学位者占65%。目前在校本、专科生1168人,硕士生156人,博士生31人。共计学生1355人(不包括留学生)。

药学院

药学院成立于1971年,原名中药系;1997年更名为药学系;2004年与原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合并,更 名为湖北中医学院药学院。

人才培养:已形成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多层次办学体系。设有中药学、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中药资源与开发5个本科专业。

根据人才市场的需要,药学院十分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现有教学实习基地30余家,能够满足本专科教学需要,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几十年来,为国家输送了本、专科生5800余人,硕士、博士生300余人。

师资队伍:药学院已形成了以知名学者为核心、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学缘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1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46人,讲师30人,助教1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4人。现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享受省政府津贴,6人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获湖北五一劳动奖章1人,湖北省优秀教师及湖北省师德标兵10余人。主编教材8部,副主编教材16部,参编教材28部,出版学术专著14部;发表科研和教学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0余篇。

实验室建设:药学院始终注重教学、科研基地及平台建设,现有实验室面积8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约1970余万元。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科研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3个,市级、院级、校企共建等科研中心及研究室8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中药资源和中药复方实验室”已批准立项建设。

学科建设:药学院注重加强学科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和优势。中药学、药学学科为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中药学专业为湖北省首批品牌专业;中药鉴定学为湖北省精品课程;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生药学为院级重点学科。

科学研究:近年来,药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科技部及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8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专项3项,湖北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湖北省厅级科研项目74项,市级科研项目6 项,与企业合作承担项目26项,总经费2200万元。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证书1项,临床批件7项;获准国家专利10项。

学术交流:药学院的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近几年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和港、澳、台地区的多所国内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外籍教授4名;派出10余人赴国外合作研究、进修和讲学;先后邀请数10名国外学者来院访问、讲学。这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了院与世界的联系,提高了在国内和国际的地位,扩大了在国际上的影响。

优势与特色: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特色与优势明显、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药学院。学院始终坚持以中药学科为龙头、中西药学科并举、医理工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和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融合以高水平的科研带动高水平的教学,形成了科研教学互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模式。一是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二是将科研成果编入教材,三是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验教学,四是将科研课题与毕业专题相结合。实践证明,科研转化为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检验学院

前身是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系,创建于1950年。 1958年系在国内率先开办医学检验专业的高等专科教育。1972年由于历史原因停办。

1983年由李枷尧教授等竭力恢复了医学检验专业,并创办了卫生检验专业。系现有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专科为医学检验专业和卫生检验专业,本科为医学检验专业和卫生检验专业。两个专业都是培养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 实验室的高级专门人才。 医学检验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疾病控制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卫生检验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卫生检验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级疾病控制、职业病防治、环境监测及大型工矿和食品企业等部门及相关卫生单位从事卫生检验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992年医学检验专业经湖北省教委批准为省重点专业。系还是中国医学检验教育委员会常委单位。建系5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专业人才 8000多人。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医学检验与技术系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专业在全国同类行业中影响面较大。很多教师成为全国医学检验专业教材的主编或编委。多项科研成果获省级科学进步奖,并获得专利两项,每年公开发表各类论文18篇以上。

其中医学检验专业1992年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湖北省重点专业,2000年又被选定为湖北省高校专业建设改革试点专业,2005年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现有教职员工51人,其中正教授3人,副教授18人,具有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含在读)占全系教师的比例超过90%。现有临床检验与血液学教研室、临床生化检验教研室、临床微生物教研室、卫生检验教研室、临床医学教研室等5个教研室及1个医学检验实验中心。医学检验实验中心具有多台大型专业实验设备,总价值超过300万元,能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近几年来,系非常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每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毕业生分布全国20多个省市,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目前,系教职员工在系行政、系党总支的领导下,依托医学检验与技术系、基础医学部和药学院的技术、设备和师资力量,积极筹办生物技术专业(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专科),从而为筹办湖北中医药大学奠定厚实的基础。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始建于1978年,原名“基础课部”,2000年更名为“基础医学部”,2007年更名为“基础医学院”。学院下设12个教研室和1个省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要承担我校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我校最大的教学部门之一。

基础医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教授。现有教职工108人,其中专职教师93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8人,教授17人,副教授29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次,全国中医药学术经验指导老师4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3人,湖北省政府津贴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人,湖北省高校首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人。中青年教师以博士、硕士为主体,其中获博士学位16人,博士在读16人,硕士学位53 人,硕士在读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者达59%。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占地面积6205平方米,资产1100万,拥有显微互动系统、脑片/细胞膜片钳系统,12个多媒体实验室和2个网络实验室;人体标本陈列馆,占地面积380平方米,各类标本237件,资产100余万,具有中医特色,成为我院的亮点之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先进的实验条件,为我院的教学科研上水平、上档次提供了公共的资源平台和有力保障。

基础医学院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拟建重点研究室1个(中医病因病机重点研究室);省级优势学科1个(中医基础理论),重点二级学科4个(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医史文献学),院级重点二级学科1个(中西医结合基础);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点涵盖了所有的二级学科;省级精品课程2个(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院级精品课程5个;病理学、人体解剖学为省级优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

近三年来,基础医学院承担了自然科研课题67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7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3项,教育部3项,省厅级33项,在研经费370余万元;教育科研课题26项,其中,“中医继承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入选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获建设经费50万元,是首批入选的中医学类6个建设项目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项,省级5项;发明专利1项;编写教材70余部,其中主编10部,副主编17部;编写专著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90篇;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国家级优秀教材奖1项。

人文学院

2008年成立的湖北中医药大学文法系、社会科学部前身是人文科学系。2004年原湖北中医学院与原药检高等专科科学校合并,组建新湖北中医药大学时,单独设立社会科学部。社科部主要承担全院本专科学生、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成教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我系共有七个教研室,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三个教研室,即“原理”教研室、“概论”教研室、“史纲”教研室;还有法学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医古文教研室和艺术教研室。社会科学部为正处级单位,有一个图书资料室。社会科学部直属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6人。

我系现有教职工40人,其中副教授12人,党员28人,2人具有博士学位,30人具有硕士学位。高学历中青年教师占总人数的70%左右,是—支思想素质过硬,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团队。

我系实施“人才强部”战略,以老带新,落实和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有效地提高整体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目前已有6人入选院“135”人才工程,6人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2人获得国家律师执业资格证。

我系教师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坚持以科研促教学,近三年来,我系教师共撰写并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180篇,其中国家级60篇;主编、参编各类著作10部;获得各级科研项目21项,其中厅级10项,校级11项。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系明确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新的发展之路。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积极探索关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有关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理论依据和实施力案。我系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探索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新途径,并不断取得了新成果。思想政治教育为院级重点学科。

我系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通过开设《美术构赏》、《音乐鉴赏》、《卫生法学》、《形式逻辑学》、《大学语文》等课程和“人文论坛”、“心理阳光工程”活动周等形式,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是 2004 年在原湖北中医学院人文科学系和原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信息中心的基础上组建而成。设有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和管理基础 5 个教研室。办有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和药学与药品营销 3 个本科专业,下设物流管理和医疗保险两个专业方向;医院管理与医疗保障、医药经济与管理两个硕士点方向。

拥有一支能将医药知识融于管理专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 33 人,其中专任教师 28 人,管理人员 5 人。拥有正、副教授 9 人;博士 3 人,博士生 5 人; 45 岁以下人员 28 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教研水平高的队伍,为培养“管医结合”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师资保障。

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作为医药院校的管理学科,我院非常重视医药学科与管理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建立了“湖北中医药大学医药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和“湖北中医药大学农村医疗保障研究中心”,正在立项建设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拥有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校级重点学科,为学科建设提供了良好平台。结合上述研究平台凝炼有 5 个研究方向:医院管理与医疗保障、卫生政策与管理、医药营销管理、医药物流管理和卫生经济。近年来,我院教师在研国家级和其他各级课题 25 项,主编教材 6 部,撰写著作 5 部,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00 余篇。

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不断实践,我院逐渐形成了“管医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专业教育 + 医药知识教育 + 联合培养 + 实战训练”,旨在为医药行业培养通管理懂医药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医药行业对于管理类人才的特殊需求。我院紧紧围绕这一培养模式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对外合作办学:与医药企业合作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办有“九州通班”、“远大班”等;与国外大学合作(英国朴次茅斯大学等)联合培养人才。

努力改善教学基础条件。我院资料室和学校图书馆现有管理类藏书 2 万余册,师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快速检索中外文献。建有管理学院模拟实验室,开展模拟实践教学。在九州通集团、远大医药有限公司等有关医药企业和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有关医疗单位建立了 32 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具有完备的实习教学机构和管理网络。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我院学生工作坚持“以学习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管理为手段,以成才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内塑精神,外塑形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学生管理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激励学生“团结拼搏,永争第一”的精神,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比赛中,成绩突出。我院还组织成立了社会实践部、市场营销协会和物流管理学会等社团组织,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创业精神。

主动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以就业为导向,搭建“职业生涯课 + 就业指导课 + 用人单位网络 + 管理论坛 + 专场供需见面会 + 快捷信息发布反馈渠道”的立体就业服务平台,为毕业生拓展通畅的就业渠道。同时,由于专业及专业方向设置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教育教学质量良好,历届毕业生都受到用人单位尤其是医药企事业单位的普遍欢迎,我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在我校名列前茅。

信息工程学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是在原湖北中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研室、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信息中心、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工程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教育层次为高中起点的普通全日制四年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培养为中医药行业服务的信息技术人才。

我院现有教职工47人,其中专任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42人,教授4人,副教授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博士生导师1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学院下设7个教研室、1个信息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及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标准化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我院设立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培训与研究中心、优势学科中医药信息学继续教育基地。我院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管理方向)和医学信息工程(医药软件方向)等2个专业,现在校本科生515人,中医药信息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我院具有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招收“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共设医院信息管理、中医药信息标准化、中医临床数据分析与利用、医院信息系统等研究方向)。学院信息技术实验中心拥有1200台计算机,7个专业实验室。完善的教学、科研、办公设施为我院中医药信息专业人才培养和中医药信息技术科研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学院除承担本院的专业教学任务外,同时还承担全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全校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致力于提高中医药人才的信息技术素质。

外语系

湖北中医学院外语系成立于2004年3月。原湖北中医学院建立于1958年。1960年学院开设了英语﹑俄语两个语种的课程,归属于普通课教研室,后改为文化课教研室。1978年,学院成立了外语教研室,隶属于基础课部,承担英语﹑日语﹑拉丁语的教学任务。2006年3月外语系获教育部批准开设英语专业本科,现已连续两年招收全日制本科生100余人。

外语系现下设3个教研室:大学英语教研室、研究生英语教研室和英语专业教研室,承担了全校本科、专科、成人教育、硕士、博士以及海外、港澳台英、日语教学任务和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任务。

外语系目前共有教师48人,其中英语教师46人,日语教师1人,具有中级职称的实验师1人。副教授8人,占总人数的17%;讲师9人,占总人数的19%;助教及未定职称的教师30人,占总人数的62%。外语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总人数的82%,其中,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学位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2%,硕士学位在读教师占总人数的38%,脱产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1人,占总人数的2%,形成了一支以高职称教师为核心,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

英语专业属于文科,一级学科为外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为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语系重点发展应用语言学,兼顾发展英美文学,同时利用学院现有的深厚的高等中医药教学研究资源,培养既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语言又具备中医药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英语专业教师是一支锐意进取的“硕士化”的年轻团队,研究方向涉及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等领域并在所从事的领域中均取得一定成果,在国内刊物上发表有数十篇文章。

外语系不拘一格根据能力使用、培养人才,在使用中培养。注重发挥青年教师的骨干作用和高学历优势, 同时也注重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近三年来,外语系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共计87篇,研究方向涉及英语语言学、英语文学、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等方面。2007年外语系针对“教”和“学”又开展了两项科研项目:1、《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英语教学模式研究》;2、《教师在网络英语自主学习中作用的研究》。

体育部

湖北中医药大学体育部成立于2004年,在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肩负着全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学生和教职工的体育健身与校内外的体育竞赛活动、体育对外交流等工作任务。体育部现有教师22人,其中副教授8人。讲师8人,体育部下设课部办公室和两个教学教研室,承担着全校学生的体育教学、体质健康测试、群体活动、体育训练与竞赛等工作。

体育课部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有一批素质高、业务强的教师队伍。体育课部自成立以来,通过全面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胆探索,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突出特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按照学校办学思路和方向,体育课教学坚持以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掌握终身体育锻炼方法为指导,树立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导向,以群众体育为基础,以课程教学为核心,以竞技体育为形象,以科研创新为动力,以身心健康为目标,优化体育资源配置,强化体育课程建设,加强体育教学过程管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围绕中医特色实施选项分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通过体育教育让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培养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人格。坚持以体育学科建设为重点,坚持体育工作的群众性、经常性,积极开展群体活动,培养了一批品学兼优的优秀大学生。

依据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和体育部的整体发展目标,体育部全体教职工有信心,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为龙头,以育人为本,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学校总体发展目标为基础,抓住社会改革发展的契机,整合优势,创新发展,将湖北中医药大学体育带入更加辉煌的未来。

生物医药工程学院

生物医药工程学院是2002年8月20日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二级学院。2008年1月12日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湖北中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中医学院“十一五”规划积极推进湖北中医学院生物医药工程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校区分别设在黄家湖和昙华林。

湖北中医学院生物医药工程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由段伟同志担任、童思雄同志担任院长。现有各类管理人员17人,其中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辅导员(班主任)12人。并在湖北中医学院党政帮助下建立健全了党、团组织。具有相对独立的校区和党务、行政、教学、学工、就业指导等管理机构。

湖北中医学院生物医药工程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设有16个本科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技术、中药资源与开发、医学检验、护理涉外、医学信息工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13个专科专业:护理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学、医学检验技术、中医骨伤学、药学、中药学、中药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医药营销、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2002年招生300人;2003年招生299人;2004年招生827人; 2005年招生1117人;2006年招生1090人;2007年招生1139人;2008年招生724人;2009年招生694人。目前,在校生总数3723人。在招生中没有计划外招生和降分录取。招生信息公开透明,没有暗箱操作。收费标准严格按照省定收费政策执行,没有违规收费行为。专业设置都是近几年来深受社会欢迎的医、药、管类专业。专业课程设置突出独立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加强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湖北中医学院生物医药工程学院还是湖北省国家医师资格、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及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认可学校。其认可的本科专业有:针灸推拿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护理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中药资源与开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专科专业有:护理、药学、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

湖北中医学院生物医药工程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育人方面在加强学风建设的同时,重视学生素质培养。入学开展两周的军训活动,培养学生的吃苦和团队精神。组织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体察民情,融入社会,培养为社会奉献的精神。湖北中医学院生物医药工程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设有奖学金,每学期评定一次,获奖面为30%。每学年评选一次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团员、模范团干、社会实践积极分子和优秀学生干部。同时,还为贫困学生建立了“奖、贷、助、勤工助学”等四位一体的连动助学机制及绿色通道。

继续教育学院

发展概况:湖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前身是湖北中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始建于1959年。2007年,湖北中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更名为湖北中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010年,湖北中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师资队伍:继续教育学院现有正式教职工14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职称者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者3人,是—支业务素质过硬、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团队。继续教育学院下设招生办、培训办、教学办、自考办和学工办五个科室,全面负责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同时,继续教育学院已经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所有继续教育课程由本校各院(系)任课教师讲授。任课教师中既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也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任课教师教学水平高,责任心强,治学严谨,保证了继续教育学院的教学质量。

学科建设: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继续教育学院已经建立较为完整的继续教育体系,现有全日制自学考试助学班、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及短期培训等多种教育形式和本专科教育层次。继续教育学院现开设九个自考本科专业(护理学、药学、中药学、社区护理学、药学与药品营销、信息管理与服务、电子商务、生物工程、商务英语)、九个成人教育本科专业(护理学、药学、中药学、医学检验、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卫生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十二个成人教育专科专业(护理、药学、中药、医学检验技术、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中医骨伤、公共卫生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医药营销、公共事务管理)。2008年,继续教育学院成为湖北省和武汉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湖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湖北省内设有多个教学站点。目前,继续教育学院在校自考生人数达4957人,成教生人数达5540人。

特色活动:继续教育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工作坚持“以学风建设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以思想引领为手段,以学生成才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全面强化学生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留学生教育

该院是1993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有条件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经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学院享有对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研究生资格,并成为湖北省唯一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先后为韩国、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意大利、比利时以及港澳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900余人。目前,该院在校留学生340人,在该省省属院校中居于前列,自费留学生人数居全省高校之首。

学院加快了开放办学的步伐,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的高校和医院联合办学或联合办医,与韩国大田大学、英国普次茅斯大学药学院、美国德克萨斯州东方针灸中医药学院、美国针灸中医药研究院、俄罗斯斯萨拉托夫州国立医科大学、加拿大中央学院、香港大学、香港中国医药文化学院等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与德国开通了远程诊疗系统。2003年该院被省教育厅授予全省教育系统外事教育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港澳台侨生教育

我院从1986年开始接受来华留学生和港澳台地区学生的培养,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院的海外教育工作走过了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稳步发展阶段和规模层次与质量并重的发展新阶段。我院先后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各类学生1400余人。目前,我校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港澳台生534人,涵盖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多个层次,在我省省属高校中,其办学规模最大,学历层次最全,居全省高校前列、在全国同类高校居前五位。优质的教学与管理服务赢得了海外学生及来访友人的普遍好评,我院多次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外事教育先进单位”和“留学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学院历来重视广泛领域的海内外交流与合作。我院目前已与韩国、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瑞典、瑞士、芬兰、意大利、比利时、澳大利亚、奥地利、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南卡、塞舌尔、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7个高校、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建立了合作关系,尤其是加强与相关的国际知名院校的合作,如:俄罗斯萨拉托夫洲国立医科大学、法国克莱蒙第一大学、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美国北卡洲立大学、芬兰萨沃尼亚大学、德国传统中医学院、韩国大田大学、越南河内国家大学、越南胡志明医科大学、以及香港大学、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台湾中台科技大学等在教育、科研、学术方面的交流合作,有效促进了我院的学科建设和校园国际化程度。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06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获准与法国克莱蒙费朗第一大学、美国温斯顿塞伦州立大学、英国朴茨茅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面向湖北省乃至全国招生。

学院依托学校中医学科特色优势,培养实用型中医人才。凭证“以特色求生存,靠创新谋发展”的思路,把培养中医实用型人才的理念方法和模式应用到对留学生尤其是港澳台生的培养上,形成了“院校教育中结合师承、课程体系中突出经典、培养计划中强化临床”的培养体系。在留学生专业设置上,我们重点招收最具吸引力的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等专业,通过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建设吸引外来学生;在培养类型上,我们既以学历教育为依托,又辅之于多形式的短期培训,如相继开办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食疗药膳班”、“太极推拿美容班”、“冬病夏治特色疗法班”、“中医经典培训班”等;在培养计划上,改革学生培养模式,因材施教,注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适合国际中医药市场需求的高等人材,并实行早临床多临床,将毕业实习的时间增加到一年半;在教学形式上,全面优化课程体系,采取了中文授课、英文授课或中英文双语授课多种方式,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了一批具有双语能力的专家、学者参与教学任务,留学生培养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校学习。

科学研究

学院建有国家中医肝病临床医疗中心、全国中医医院信息管理中心、全国针灸临床治疗中心湖北分中心等4个国家部局级医疗、研究中心,10个院级研究所;有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科研Ⅲ级实验室,8个国家中医药科研Ⅱ级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5100余万元。在内经学、伤寒学、针灸学、中医药治疗肝病、心血管病、肾病、甲状腺病以及中医工程、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等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学校是湖北省生物医药重点研究单位,取得了较丰富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8项。近5年,学校获得厅局级以上立项课题368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5项,省部级70项,厅局级263项,横向课题71项;获准科研经费4604万元。学校是 湖北省“十五”重大科技项目“湖北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牵头单位,2003年被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2004年以来,教师发表论文2499篇,其中SCI、EI、ISTP收录5篇,核心期刊收录393篇,出版各类专著179部。教学研究课题立项118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21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56篇。 学校主办的《湖北中医杂志》、《湖北中医学院学报》、《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中国中医骨伤科学杂志》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其中《湖北中医杂志》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学杂志》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

办学成果

学校竞争力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近三年第一志愿报考率均超过了100%,新生报到率均超过95%;毕业生流向合理,近三年应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平均为89.6%,超过湖北省普通高校85%的平均水平。

中央、省、市多家新闻媒体对学校整体发展、教学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效和教师、学生的先进事迹,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广泛报道,尤其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对我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的专题报道,社会评价好。2003~2004年度、2005~2006年度学校连续两次获得湖北省“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称号。

新校区建设

“十五”以来,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在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地区征地1407亩,建设新校区。新校区规划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分二期建设,占地面积1410亩(94公顷),2004年3月启动建设,2005年秋季启用,2008年11月落成。新校区建设历时4年,先后斥资8亿元,校舍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道路绿化40万平方米。一座融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艺术于一体的生态、园林式新校园已展现在武汉南大门。现有12000多名师生在黄家湖新校区学习、工作和生活。新校区的建成,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学校发展的办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0438.2万元,生均9140.5元。

学校发展规划

学院充分利用该省发展中医药的有利条件,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制定了“十一五”规划。该院总的发展思路是“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开拓创新,办大办强”;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走“医药并举,文理兼收,工管相容,多科渗透”的学科发展道路;积极推进“特色立校、科技兴校、人才强校”三大战略,认真组织实施造就名师名医工程为主体的八大工程,力争到2010年,将该院建成一所以中医中药学科为主干,医、工、管、文、法多个相关学科协调发展,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在国际中医药界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医药大学。

领导关怀与鼓励

学校创建初期,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毛泽东、董必武、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切接见了学校蒋玉伯副院长等著名中医专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始终得到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训、校徽

湖北中医药大学校训:“勤奋 求实 发掘 创新”

其涵义是:

勤奋:好学上进,苦干实干,具有顽强拼搏精神。

求实:尊重科学,办事认真,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讲求实效。

发掘:发掘祖国医药学宝库,使之发扬光大。

创新:尊古不泥古,广泛运用现代医药学理论和实践成果与现代科学技术开拓创新。

湖北中医药大学校徽:

机构设置

党委办公室

组织部、统战部(党校、直属机关总支)

宣传部

学生工作部(处)、团委

纪委、监察处、审计处

工会(教代会)

教务处(评建办)

院长办公室

科学技术处(科协办、科技开发公司)

研究生处(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学科建设办公室(学术委员会办公室)

人事处(人员交流中心)

财务处

设备管理处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海外教育学院

保卫处、武装部

离退休工作处

后勤保障部(后勤集团)

基本建设处(新校区建设指挥部)

直属单位

图书馆

高等教育研究所

期刊社

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

中医药实验中心

临床技能实训中心

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校医院(计生委)

附属门诊部

现任领导

汪华:男,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湖北中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常委、书记。

王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党员;湖北中医药大学校长,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尹舲:女,研究员,中国共产党党员;湖北中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李水清:男,副主任药师,中国共产党党员;湖北中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胡永年: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党员;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常委。

张良玉:男,高级会计师,中国共产党党员;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常委。

王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党员;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常委。

黄必胜: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党员;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常委。

黄光焕:男,副研究员,中国共产党党员;湖北中医药大学正校级调研员。

汪华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组织部、统战部(党校、直属机关总支)、离退休工作处;联系基础医学院。

王华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管校长办公室、财务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海外教育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学术委员会办公室)、期刊社;联系针灸骨伤学院。

尹舲主持纪委工作;分管监察处、审计处、工会、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联系信息工程学院。

李水清分管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团委、保卫处、武装部;联系文法系、社会科学部。

胡永年分管设备管理处、后勤保障部、后勤集团;联系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

张良玉分管人事处(人员交流中心)、基本建设处、生物医药工程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协管财务处、离退休工作处;联系外语系。

王平分管科学技术处(科协办、科技开发公司)、图书馆、中医药实验中心、附属门诊部、校医院(计生委)、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联系药学院。

黄必胜分管研究生处(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务处(评建办)、高等教育研究所、临床技能实训中心、继续教育学院;联系附属医院、附属医院临床课部、医学检验与技术学院、体育部。

黄光焕 协助党建工作;联系管理学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 1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