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胡丘陵 |
释义 | 人物简介胡丘陵,男,汉族,衡阳市衡南县人,国家一级作家,新现实主义诗人,笔名:胡广熟。中共党员,1963年10月25日出生,大学学历。199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教系,1998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科技哲学研究生班。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衡阳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共常宁市委书记。 工作经历1982年参加工作,历任衡阳市衡南县望江乡民政助理员、财税所副所长,衡南县政府办综合组干事、副组长、组长,县政府办副科级干事,县委办副主任,县委政研室主任,县委办副主任,三塘镇党委书记,衡阳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全面工作),衡阳市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市干教培训中心主任、市委组织部副处级组织员、办公室主任、市干教培训中心主任(湖南大学科技哲学研究生班学员),中共常宁市委副书记(分管党群、农业和旅游等工作),中共常宁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第一校长(清华大学访问学者、挂职任江苏省张家港市市长助理)。 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06年5月,任常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06年10月,任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党校第一校长。 2008年5月30日,任常宁市委书记至今。 个人著作著有小说集《苍茫风景》(花城出版社)、诗集《一种过程》(金陵出版公司)、《岁月之纹》 (北京燕山出版社)、长诗《拂拭岁月》(湖南文艺出版社)、长诗《2001年,9月11日》(台海出版社))、长诗《长征》(昆仑出版社)、《2008,汶川大地震》、《胡丘陵长诗选》《胡丘陵文集》等。《2008,汶川大地震》从基本人性和普世价值出发,其文本的重要意蕴是:面对人类共同的灾难,面对灾难中死去的同胞和命悬一线等待救援的人们,诗人写出了自己痛彻心肺的悲悯、震惊、酸楚、痛惜、焦急、无告,以及坚韧、永不言弃的复杂情感经验。强劲的现代人本主义、融进了深广的社会反思,由此激发的对此在生命意义及脆弱性的形而上思考。 北京大学谢冕、清华大学蓝棣之、中国人民大学程光炜、首都师大吴思敬、河北师大陈超等专家学者分别在《文艺报》、《诗刊》 、《中国文学研究》及学报载文,称之为“后政治抒情诗”代表性文本。 荣誉称号小说《角色》获湖南省第六届青年文学创作竞赛一等奖,长诗《拂拭岁月》获全国诗歌座谈会海东杯诗集评比一等奖、2000年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诗歌《沈园》获“沈园杯”首届全国青年爱情诗大赛一等奖,长诗《2008,汶川大地震》获《芒种》2008年度诗人奖。并以其先后出版的4部长诗《拂拭岁月1949-2009》、《2001年,9月11日》、《长征》、《2008,汶川大地震》对当代诗歌的贡献而进入中国文学史。 2011年3月8日,中共常宁市委书记、衡阳市作协主席、国家一级作家胡丘陵所著长诗《2008,汶川大地震》荣获第四届毛泽东文学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