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 |
释义 |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是内蒙古、呼市两级重点中学。它的前身是私立奋斗中学,由国民党爱国将领傅作义先生1942年创办于内蒙杭锦后旗。校址曾先后迁到呼和浩特市、张家口、北京,1950年春,从北京迁回呼和浩特市,1952年正式更名。 学校概况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是内蒙古、呼市两级重点中学,首批内蒙古自治区 示范性普通高中。她的前身是“奋斗中学”。1942年傅作义先生在巴盟陕 坝创办了私立奋斗学校的中学部,1950年定址于归绥市,1952年由人民政 府接管,改名为归绥市第二中学,1954年改为现称。办学前辈们的辛勤耕 耘,铸就了二中勇担使命、奋进图强的创业本色;无数园丁的无私奉献, 凝成了二中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育人形象。二中以最豪迈的姿态砥砺前 行,一路高歌。 内蕴文化敦实了学校发展的力道。学校的“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基础扎实,学有所长,全面发展,个性优良”的育人目标,“依靠一流的师资、实施一流的管理、培养一流的学生、办成一流的学 校”的奋斗理念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凝聚着伟力,“为公”、“至 善”、“明德”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已在学校科学发展的推动下愈益浓厚,“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育人环境的构筑,将时代信息、 时代精神、时代理念融铸其中,使二中的教育始终站在“立足时代、胸怀 天下、放眼世界”的发展高度。 承载了太多的光荣与梦想,面对时代巨大的挑战,全体二中人会 用激情充盈灵魂的工程,用仁智启领时代的骄子,以科学发展的理念, 创新管理,发展内涵,创优成绩,彰显追求卓越的勇气和魄力,打造全 国名校,担负起弘扬传统和与时俱进互促的教育发展的历史重任。 学校荣誉1999年被评为首批中国“GLOBE”之星 1999年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表彰为“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 1999年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1999年被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1999年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 1999年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2000年足球队参加中国首届大同云冈旅游节“国兴鹿业杯”四省八城足球赛取得第三名 2000年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评为年度先进实验校 2000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1年被教育部关工委、课堂内外杂志社表彰为面向未来阅读工程“示范学校” 2003年被评为国家“十五”课题先进校 2004年被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足球分会授予“首批中国学生体育协会足球分会会员学校” 2004年获得全国中学生第二届“学校杯”田径锦标赛“体育道德风尚”奖 2005年获得全国中学生第三届“学生杯”田径锦标赛“体育道德风尚”奖 2005年获国家“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称号 2005年被评为“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 2005年被评为国家“十五”课题“先进学校” 2005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国家级绿色学校创建单位” 2006年获得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体育道德风尚”奖 2006年被评为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校 2006年被评为“基于IPV6的国家基础教育网络应用示范校”“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会员单位” 2006年被评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2006年被中央教科所国家十五德育课题组授予“全国百所德育科研名校”称号 2007年被中华共和国人事部、教育部联合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08年在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中被授予“创新型学校”称号。 2008年中央教科所“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组授予我校“先进试验学校”。 校歌师资队伍一流的师资不断开创学校的新业绩。师强则校强、师优则生优。在学 校的“爱岗敬业、观念先进、博学善教、和睦协作”教师总体发展目标 的推进下,谦和明德、至善仁爱、钻研智慧、创新为公的教师团队已然 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现有教职员工291人,百分之二十多的教师拥有硕 士学位,近一半的教职员工是共产党员。学校有特级教师3 名,高级教 师103 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名,自治区优 秀教师2名,自治区级教学能手9名(市级26名),自治区级学科带头人10名(市级15名),近三年荣获国家级奖励的教师有 名。年轻教师在 集体备课制、“3、6、9”培养工程和“导师制”的导引下创造出了一个 又一个奇迹。 办学力量两校区占地面积共256亩,建筑面积共104358平方米,有72个教学班,4280名在校学生。两校区多元化跨越式发展模式是该校实现“坚持内涵发展,提高教育 质量,创建全国名校”的全新动力。 学校位置适中,环境优美,拥有标准的田径场,现代化的教学楼和办公楼、功能齐全的实验楼和体育艺术楼等。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自筹资金添置、更新现代化教学设备。现已有多媒体教室25个、学生计算机房4个、语音室3个、教师、学生电子阅览室各1个、教师机房4个、演播厅1个、报告厅2个,另外还更新生化实验室5个、物理实验室4个、GLOBE实验室1个、劳技课专用教室6个(汽车驾驶操作、机械制图、无线电、服装设计制作、烹饪、金属、木工等简单加工教室),体育专用教室2个、乒乓球室1个、形体房1个、篮球馆1个、音乐教室4个、练功房1个、美术教室4个。1999年开通了校园双向闭路电视系统,配备了摄、录、制、放一整套的现代化专用设备,成立了呼市二中电视台。2000年建成了自治区第一个千兆以太校园网并成立了计算机教育网络中心,学校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科利华校园网示范学校”的称号,并被国际教育资源网(I*EARN)接纳为成员校。2008年正式启动的东校区和校本部遥空相望,为城市的基础教育打造了两只慧眼,“东西合璧、文理双赢”的全新的二中形象就此矗立青城。 办学理念学校的办学思想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满足受教育者主动、活泼、和谐的发展需求,让每一个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和深造机会,达到培养对象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协调统一。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达到基础扎实、学有所长、全面发展、个性优良的标准,为高校输送更多的合格、优秀人才。办学特色是,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依法治校。坚持校长负责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确立了教师与学生两项素质教育评估体系。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努力达到“实施一流的管理、依靠一流的师资、培养一流的学生、办成一流的学校”。教学模式是,以每个学生为基础,以常规教学为手段,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桥梁,以深化教改为突破口,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学校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狠抓提高教师素质这个关键环节,努力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博学善教、和睦协作、有创新精神的一流教师队伍。在德育工作方面,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做“二中人”的目标教育。即:高一年级做合格二中人,突出遵规守纪;高二年级做成熟二中人,突出责任与义务;高三年级做优秀二中人,突出理想与前途。 多年来,学校始终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科学的管理打造基础教育的优质品牌。学校坚持走以质量为根本、以 素质为基础、以特色为亮点、以绩效为形象、以优秀为承诺的发展之路, 不断优化民主透明、和谐高效、科学务实的管理机制,整合内外资源, 实现了制度管理、民主管理、人文管理的有机结合,开创了办学的新局 面,并先后获得“全国体卫工作先进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国家教育部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九五国家级重点课题“体育科研先进学校”、首批“中国GLOBE之星”、“自治区文明单位”、“内蒙古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内蒙古自治区科研实验基地”、“内蒙古德育先进学校”、“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学校”、“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示范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奥林匹克教育示范 校”、“全国体卫工作先进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教育部 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百所德育科研名校”、“全国外语教 研示范校”、“全国绿色学校”、“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兵”、“内 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内蒙古自治区科研实验基地”、“内蒙古自治区德育先进学校”、“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近几年,学校高考升学率始终名列自治区前茅,输送到清华、 北大的学生平均每年有18人,重点率达到90%以上,保送生人数名列自治 区首位,各类优秀特长生人数逐年上升。自1985年以来,共有14名学生取 得自治区高考文、理科状元。在每年的全国各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大赛中 我校的获奖人数都名列自治区榜首。全校上下呈现出一派崇尚奋斗、拒绝 平庸的蓬勃向上的发展生机,推动着学校向更新更高的目标冲刺。 教学模式以每个学生为基础,以常规教学为手段,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桥梁,以深化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狠抓提高教师素质这个关键环节,努力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博学善教、和睦协作、有创新精神的一流教师队伍。由于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近几年,学校高考升学率始终名列自治区前茅,本科率达到90%以上,重点率达到65%以上,保送生人数名列自治区首位,各类优秀特长生人数逐年上升。 在德育工作方面,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做“二中人”的目标教育。即:高一年级做合格二中人,突出遵规守纪;高二年级做成熟二中人,突出责任与义务;高三年级做优秀二中人,突出理想与前途。 我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在有五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形式,50多个活动小组:体育竞赛训练队、学校艺术团、学科竞赛小组、学生兴趣小组、科技活动小组、学生社团、社会实践与调查及多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在体育艺术和学生科技活动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每年我校学生参加各类体育比赛在自治区名列前茅,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或竞赛都能获国家级奖励2~6名、自治区级奖励50~100名。其中获自治区一等奖以上的学生有20余名。 近年来,学校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校自1990年至2004年先后获得获得"全国体卫工作先进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国家教育部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首批中国GLOBE之星"、"九五"国家级重点课题"德育科研先进学校"、九五国家级重点课题“体育科研先进学校”等19项国家级奖励。同时获"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学校"、"内蒙古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自治区现代化教育先进学校"、"内蒙古自治区科研实验基地"、"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内蒙古电教优秀学校"、"内蒙古德育试点学校"、“内蒙古德育先进学校”、"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学校"、“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等80余项自治区奖励。近三年来,该校的教师、学生共获各类国家级奖励92项,内蒙级奖励231项。2002年,首批跨入"内蒙古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 对外办学内促外引,交流突进的学术研究思想是该校与时俱进的汩汩活源。 学校特色发展中的亮点“聚焦课堂”已经举办了5届。聚焦教学实际, 凸现问题困境,尝试突破创新,辅以外援新例,虚心接受质疑,求真 务实诊断,反复考证归因,强化反思提高的学术交流研究系列活动有 效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有力的支持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 研究的深入进行。学校先后与国外60多所中学建立了校际联系,并与俄罗斯、日 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丹麦等一些国家的学校结为友好学校。1996年10月,加入有益于环境的全球性观察与学习计划(GLOBE计划)组织、2000年加入中国GEMS学校(IEARN)(国际教育资源网成员校)。2001年被 批准为i*EARN成员单位,列为参加中美青年文化交流的学校。2002年, 成为全国首批七所中美基础教育交流校之一,并与美国俄亥俄州Marietta College 签订了友好协议,2003年与日本埼玉县立不动冈高 等学校结为姊妹学校,2005年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Macquaric Fields高中结为姊妹学校,目前该校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教 育对外开放的窗口之一。 二中历史奋斗中学为傅作义先生所创办。傅先生为解决所在部队军政干部子女的就学问题并“深慨吏治不清,人才之不胜,虽欲图强,不可得也。”(《私立奋斗学校一览》序),乃于1942年5月,邀樊福煊、王克俊、周均诸人筹办奋斗中学。傅先生为董事长兼校长,王克俊为校务主任,曾士先、俞昀晨分别为教导主任和事务主任。在绥西陕坝(今杭锦后旗)借房建校,招收两个初中班,主要是傅部军政干部子女。1943年9月迁入陕坝北郊新校址。1946年3月,学校随傅部迁至归绥,改名为归绥奋斗中学,校址即今呼和浩特第二中学所在地。 历任书记江 波 任职时间:1952年 离任时间:1954年 赛西亚 任职时间:1954年 离任时间:1955年 顾世纯 任职时间:1956年 离任时间:1958年 梁仲仁 任职时间:1960年 离任时间:1960年 张绍业 任职时间:1960年 离任时间:1962年 顾世纯 任职时间:1961年 离任时间:1965年 翟进瀛 任职时间:1972年 离任时间:1979年 王金石 任职时间:1980年 离任时间:1984年 牧 人 任职时间:1984年 离任时间:1989年 谢茂才 任职时间:1994年 离任时间:2001年 乔守玮 任职时间:2001年 离任时间:2009年 郭炳胜 任职时间:2008年 历任校长傅作义 任职时间:1942年 离任时间:1945年 郭揽青 任职时间:1950年 离任时间:1952年 江 波 任职时间:1952年 离任时间:1954年 赛西亚 任职时间:1954年 离任时间:1955年 梁仲仁 任职时间:1960年 离任时间:1960年 张绍业 任职时间:1960年 离任时间:1961年 顾世纯 任职时间:1961年 离任时间:1966年 翟进瀛 任职时间:1972年 离任时间:1979年 王金石 任职时间:1980年 离任时间:1984年 吕殿文 任职时间:1989年 离任时间:1998年 乔守玮 任职时间:1998年 离任时间:2008年 郭炳胜 任职时间:2008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