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后屯村
释义
1 山东省郯城县郯城镇后屯村

后屯村东临马陵山,西依新白马河,风光秀丽,地理条件优越。现有118户,442人。全村总面积1435亩,耕地面积1056亩。该村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由山西省移民迁居此地建村,主要有李,黄,张三姓,其中李姓最多,始称屯里,后按其位置在后,改称后屯。

2 河北省大名县万堤镇后屯村

后屯村位于大名县城北10公里,全村1400口人。2007年万堤镇后屯村生态文明村建设规划

一、清理万大路两侧垃圾,规划两侧门面。

二、粉刷万大路两侧墙壁及树木。

三、硬化街道2800米,宽3.5米,厚12cm水泥路面,总计9800平方米,投资39.2万元,申请按村村通对待,每公里补7万元,19.6万元,自筹资金25万元(其中土方路基5万元)。

四、粉刷村内墙壁投资0.5万元。

五、在村两室前修建文化广场2000平方米,投资2.5万元。

六、两室建设,装修两室,配备办公用品,建立各项制度投资0.8万元,清理院内外不合理建筑。

七、净化、美化、亮化、绿化万大路及村内街道,投资8万元。

3 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后屯村

简介

大王镇后屯村位于大王镇区潍高路以南,阳河西岸。耕地面积177.93公顷,村民558户,2022人。

历史

后屯村是一个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村。相传古时此处前有崔逯庄,后有小牛屯。三国时曹植曾在此驻军,前屯屯兵,后屯屯粮。明永乐四年(1371年),张、李等姓迁此立村为张李庄。永乐十五年(1417年)三村合并为一村,永乐十八年(1421年)经村人协商,取其后屯屯粮之吉祥意,定村名为后屯村,沿用至今。

传说

当地俗有“先有马鸣寺,后有后屯村”之说。

遗址

马鸣寺位于今后屯村西北。始建于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年)。曾名为天王寺、大梵寺。当时寺院规模宏大,香火甚盛,远近闻名。因寺内曾养马百余匹,马鸣之声闻于数十里外,后于北魏正光年间改名为马鸣寺。马鸣寺几度被毁,又几度重修,最后一次重修在明末清初,清嘉庆年间再次被毁。

马鸣寺碑,又称为马鸣寺故根法师碑,是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为纪念去世的根法师功德而镌刻树立的,一直陈列于马鸣寺。马鸣寺被毁后,该碑存于后屯村内,1981年县征集文物时被转往县文物组保存,现存于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

马鸣寺碑为一石碑,碑首呈三角尖顶形,碑身为长方形,通高1.67米,宽0.87米。碑额高31厘米,宽30厘米。碑额上题“马鸣寺”三字,正书“魏故根法师之碑”,皆为阳刻。马鸣寺碑文前序后铭,均系真书,阴刻,计22行,每行30字,共600余字,字径约3厘米。整个碑文为魏体楷书,是我国目前魏碑中保存较好的珍贵石刻,具有很高的书法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

该碑文记载了故根法师的府籍系华泾,记述故根法师“爰自弱年,英年早集”,“禅念求道,终生莫辍”,“授讲后生,四方慕义,云会如至”,“造经数千,布满缋素,刊建圣颜,抽珍裁饬”等事迹,还记录了故根法师“春秋五十五,以正光四年岁次癸卯二月戊午朔三日庚申殂于寺”,“粤翌日空于含露山之阴”。

马鸣寺碑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此碑楷法精到,点画丰满,浑厚遵劲,如棉裹铁,转角方折,捺笔饱满。在20世纪初魏碑字体临摹风中,此碑笔法独具一格,字体结构紧凑茂密,左抑右昂,横侧生姿,笔调丰腴厚沈,转折方折,波发饱满锐利,侧、掠、湾钩之处则带有弧形,方圆对比富于变化,收刚柔相济之妙。因此碑的跌宕风流,兼浑灏雄阔之风,在北魏碑刻中尤独树一帜,以其卓绝的书法艺术得到了金石学家、书法家的偏爱,是全国最为珍贵的名碑之一。日本二玄社《书迹名品丛刊》将此碑拓辑入。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将其列为“能品”而极尽推崇。评曰《马鸣寺碑》侧笔取姿,已开苏(即苏东坡)派,“在、汶、北”等字,与坡老无异”。又于碑评第十八文中利用抽象的比喻,说明了《马鸣寺碑》特定的艺术意境。“《马鸣寺》若野竹过雨、轻燕侧风”。而梁启超更为推崇,评其碑“极峭紧而极排,两者相反而能兼之,得之未曾有也”“友道林爱畜马,或问之,曰‘吾赏其神俊’。吾生平酷嗜根法师碑,亦如此”。(《碑帖跋》)

马鸣寺碑于清代中后期开始出现断纹。后流落于大王西村,该村青年闻风私藏此碑。光绪二十年(1894年),知县曾启埙得知此事,勒令交回,移与县城书院内。1930年代初期,王西村、后屯村等几个村联合建立振华完小,将马鸣寺碑转到学校,学生用它临摹写仿。1938年,日军占据振华完小,学校遭到火焚。马鸣寺碑流落到大王西村一村民家中。后屯村告到县衙,县衙谕令村民交还,置于重修的振华完小院内。后青州有人赶马车来到大王,趁夜盗走马鸣寺碑,后屯村村民闻讯后连夜骑马前去追赶,追至青州阳河村,在与盗碑者争抢时,马鸣寺碑从马车上跌落,断为三截。

1950年代初,后屯村建学校,将马鸣寺碑砌于教室墙内,才使此碑得以保存下来。1981年后屯村重建村委大院,马鸣寺碑被保存于村委大院中。当年,县里征集文物,马鸣寺碑被调至广饶县历史博物馆保存。1984年,此碑被调入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收藏。

4 云南省楚雄市大姚县新街乡后屯村

村情概况

后屯村隶属于新街乡夏家坝村民委员会,属于坝区。位于新街乡西边,距离夏家坝村委会1.50 公里,距离新街乡政府驻地11.00公里。国土面积1.59平方公里,海拔1,920.00米,年平均气温15.00 ℃,年降水量780.00毫米,适宜种植粮烟桑等农作物。有耕地231.00亩,其中人均耕地1.12亩;有林地1,786.20亩。

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3户,有乡村人口211人,其中农业人口211人,劳动力13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6人。

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3.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882 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31.00亩(其中:田185.00亩,地46.00亩),人均耕地1.12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786.20亩,主要种植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321.80亩,其他面积45.00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通水,无路灯。有53户饮用井水,有53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68%)。有53户通电(占农户总数的100%),拥有电视机农户4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4%);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5户(分别占总数的37%和26%)。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1.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1.00公里。全村共有汽车1辆,摩托车6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5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68.00亩,有效灌溉率为72%,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68.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82 亩。

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8048万元,占总收入的81%;畜牧业收入15.53万元,占总收入的10%(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28头,肉牛16头,肉羊30头);渔业收入0.53万元,占总收入的 %;林业收入0.53万元,占总收入的 %;第二、三产业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2%;工资性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0.8%。农民人均纯收入1882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9人(占劳动力的12%),在省内务工17人,到省外务工12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县内、省内。2010年种植业、养殖业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7.4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80.09%。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烤烟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蚕桑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53户,共乡村人口211人,其中男性112人,女性99人。其中农业人口211人,劳动力86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彝族混居地),其中汉族202人,彝族9人。

到2010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03人,参合率89.76%;享受低保10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5公里,距离乡卫生院12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夏家坝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新街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40公里,距离中学9.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6 人,其中小学生20人,中学生6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0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53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31.0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3206元(人均15.2元),一事一议筹劳0个(劳均0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元,有固定资产6,000.00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村级代管理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黑板报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支部1个,党员总数8人,党员中男党员6 人,女党员2人。

该村设有团支部1个,设在本村,有团员5人。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农田灌溉水路较远,沟埂倒塌严重,基础设施较差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

一是近期以稳定粮烟生产面积为主,远期发展蚕桑、畜牧养殖;

二是打牢基础,积极争取项目投资,努力改善水利设施建设。

5 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老河头镇后屯村

村情概况

后屯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保新公路东行14公里御城道口南行2公里。北临御城东临沈家坯,南邻前屯村,西涝店。风光秀丽,地理条件优越。该村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由山西省移民迁居此地,由李姓和田姓建村,主要有李,田,张,王,吴,臧,刑,贾,黄等姓。其中李姓最多。

自然资源

风光秀丽,地理条件优越。南邻唐河,毗邻白洋淀,水资源丰富。农产品以粮棉为主。辣椒,花生等也都有种植。

气候:后屯村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2.2度,极端最高气温40.7度,极端最低气温-26.7度,无霜期203天。年平均日 照2578.3小时,太阳辐射量12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529.7毫米,但年际变化较大,年最大降水量941.6毫米

基础设施

已实现通电、通路、通水,路灯。光纤入户。健身设施齐全。阴历 每月三八是涝淀集,其余每天有晚市。货物齐全,各种蔬菜,水果。肉类,服装鞋帽应有尽有。

文化生活

后屯村有一群热爱生活的人们,吃过晚饭后会有好多人早早的来到那个小小的广场,放起音乐,跳起舞来,引来临近各村不少的观众。

农村经济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冶炼业,金银铜铁铝及各种稀有金属。目前该村正在开发小区,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

基层组织

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老河头镇后屯村

后屯村村民委员会成员

书记:李保国

副书记:田青玉

委员:王建民

邮政编码:071600

文化教育

后屯小学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人口1682人,到2011年底,全部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省医院等,距离保定市14公里。距离省医院16公里

后屯商业

李运清化妆品

后屯李运清专业代理植美村,丹姿等化妆品零售批发,。针对干的 湿的 油各类皮肤。

6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胶北镇后屯村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相传距今约六百多年(明朝,有说元朝),金姓从洛阳棋盘街迁来立村,名金家屯。后马、陈、慈、车等姓迁入发展,对村名提出异议,遂改名后屯,与前屯对应。道光《胶州志》标“旧石屯”含义不明。无传说及史籍可考。

政区人口 位于胶州市西北部的胶北镇驻地,南紧靠前屯村,北与玉皇庙村接壤,西与杏果庄相望,东与镇工业园区为邻。现有总人数1500余口,土地3000余亩。

后屯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向东至工业园区十二路纵贯其间,向南柏庸路直达胶州火车站,村后胶州市北外环路横贯东西,东去四公里,直达济青高速公路马店入口,西去十五公里可到高密火车站。顺十二路北行二公里,济青高速铁路就在眼前。如若沿村前四十二路东行三公里,又可直达同三高速国道。

经济状况 在旧中国,村民们过着极端穷困的苦日子。全村有六十多根“要饭棍”,过着流浪乞讨的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群众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生活迅速改善。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提高,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后屯村因地制宜,大力倡导科学种田,大力推广良种和先进的耕作技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如美国红提葡萄、日本水晶梨、上海水蜜桃的种植,冬暖式大棚蔬菜的种植等。在大搞农业科技的同时,村两委还积极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全村共开办磨房、油房、维修部、百货部、饮食服务部、肉食部、水产经销部、医疗卫生服务部等四十余家。

村居建设 村里的经济迅速发展,群众的收入迅速增加,很快富裕起来,生活水平大幅度地提高。家家告别了低矮阴暗的小草屋,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拉上了电灯、电话,喝上了自来水,买上了彩电、摩托车,有的农户还买上了小汽车。家家实现了电器化,农业实现了机械化,90%以上的农户有存款。

社会事业 在大搞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村两委还大力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首先从改变村容村貌着手,在村中心建起花园一个,硬化绿化村中主要街道四条,长达六百余米。建起了村民学校和村民文体活动中心各一所,设有门球场、乒乓球台、图书、象棋、扑克、麻将、各种乐器等文体活动器材。各种活动实现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村民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空前提高。被胶州市委、市政府授予“百花村”荣誉称号。

7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店埠镇后屯村

店埠镇后屯村,位于店埠镇南部,该村共有97户,346人,耕地850亩。该村发展有胡萝卜800亩,与前屯村联合注册成立有前后屯胡萝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拥有万绿果蔬冷风库。该村先后被评为莱西市“五个好党支部”、“模范村委会”、莱西市“小康村”等荣誉称号。

该村土地属于黑粘土性质,非常适宜胡萝卜生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村一直以胡萝卜种植为主导产业,全村90%以上土地都搞胡萝卜种植,是名副其实的胡萝卜“一村一品”专业村,该村也是店埠镇万亩优质胡萝卜基地内主导性村庄。2009年春季,该村出产的胡萝卜平均价格为1.3元/市斤,亩产8000斤以上,亩收入均超过10000元。

2008年,该村与前屯村联合注册成立青岛前后屯胡萝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不仅在胡萝卜种植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上下功夫,而且积极发展向产业下游发展,建有万绿果蔬冷风库,成立万绿食品有限公司,开展对胡萝卜的存储和粗加工项目,提高胡萝卜的附加值,通过上述项目还有效地转移了当地剩余劳动力50-60名。

在胡萝卜产业发展过程中,该村注重在提高胡萝卜品质上下功夫,合作社投资购买了药残检测设备,加强对胡萝卜药残等检测监督力度,对每批上市胡萝卜进行抽检,确保出口胡萝卜的质量安全。2009年5月26日,青岛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莱西市店埠人民政府举办青岛(店埠)出口胡萝卜基地认证暨培训会,该次会议选定的基地现场认证即为后屯村的胡萝卜基地。为壮大店埠镇胡萝卜产业,镇政府规划建设1000亩的莱西市优质胡萝卜示范园区,项目选址在后屯胡萝卜基地及其周边。

8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高升镇后屯村

高升镇后屯村简介

高升镇后屯村位于盘锦市盘山县东北部,是台安、北镇、盘山三县交界处,距市区32公里。1949年以前叫后王回窝棚。距离张学良将军诞生地2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2°11′,北纬41°21′。省级公路穿境而过。地区总人口2000人。辽沈战役必经地,主战场离此25公里。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高升镇后屯村处于辽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低洼 ,平均海拔4米左右,镇内河流为辽河分支绕阳河。

气候特点

高升镇后屯村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8.3度,降雨量623.6 毫米,无霜期172天。

本地资源

高升镇后屯村土地肥沃,是水稻,玉米,高粱理想基地。其中盘锦大米远近闻名;远销国内外。后屯村也是棚菜生产基地,全村有500道现代化大棚,蔬菜远销全国各地;后屯村也是蛋鸡生产基地,共有蛋鸡百万只,鸡蛋口感较好,远销国内外。

后屯名人

徐慧玲(1971~1990),高升镇后屯村人,后迁居兴隆台区渤海乡牛官村。1988年10月,职高毕业后考入盘锦百货大楼当营业员。1989年12月,调入盘锦商业大厦任出纳员。1990年5月10日下午2时许,从商业大厦僻静的后楼梯去二楼财务室交货款时,突然窜出一名歹徒,持刀抢她手中的钱兜。她紧紧抱住钱兜,一边搏打,一边呼救。在身中17刀的情况下,用生命保护了国家财产,使191万元人民币和1500元现金支票未受任何损失。然而,终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年仅19岁。

徐慧玲牺牲后,辽宁省商业厅和盘锦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商业局都作出宣传学习徐慧玲活动的决定,省委、省政府授予她“见义勇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先进分子”称号,省、市妇联授予她“不畏强暴、舍已为公青年英雄”称号,省商业厅授予她“省商业系统特级劳动模范”称号,国家商业部、财政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她“全国商业劳动模范”称号,省政府追认她为革命烈士。团市委根据她生前的申请,追认她为共青团员。

9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潦河镇后屯村

基本概述

后屯村东临南阳的母亲河---白河,南临沪陕高速G40,西部是小山岗。村占地面积1300多亩,现有三个生产小组,共200多户,700多人。

发展现状

后屯村依靠临近南阳市城区的地理优势,目前发展较快,但总体还待进一步发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0: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