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厚头龙科 |
释义 | 简介厚头龙科(Pachycephalosauridae)是鸟臀目厚头龙下目的一科,生存于白垩纪坎潘阶到马斯特里赫特阶,约84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分布于现今的北美洲与亚洲。 科学分类中文名称( Chinese): 厚头龙 拉丁文学名( Name): Pachycephalosaurus 发音( Pronounced): pak-ee-SEF-uh-lo-SAWR-us含义( Meaning): 脑袋很厚的恐龙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Order ): Ornithischia 鸟臀目 下目:厚头龙下目 Pachycephalosauria 亚目( Suborder):Genasauria 颌齿类 Cerapoda 角足龙类 Marginocephalia 头饰龙亚目 类( Infraorder): Pachycephalosauria 肿头龙类 Goyocephalia 饰头龙类 超科(Super Family): Homalocephaloidea 平头龙超科 科( Family): Pachycephalosauridae 肿头龙科 亚科( Subfamily ): Pachycephalosaurinae 肿头龙亚科 族(tribe): Pachycephalosaurini 肿头龙族 属( Genus):Pachycephalosaurus 肿头龙 模式种( TYPE SPECIES): P. wyomingensis 怀俄明肿头龙 其它种( OTHER SPECIES): P. sp. 错误归属种( MISASSIGNED SPECIES): P. grangeri= P. wyomingensis P. reinheimeri= P. wyomingensis 时代( Period): 白垩纪晚期 Maastrichtian 分布( Found in): 美国蒙大纳 | 怀俄明州 | 南达科他州 加拿大艾伯塔 发现地层( Stratum): ... 食性( Diet): 植食 典型体长( Length): 长4.5米 推测体重( Mass): 1.5吨 发现者( Discoverer): Brown & Schlaikjer, 1943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Brown & Schlaikjer, 1943 所属分类:古生物恐龙白垩纪中生代动物 叙述厚头龙科是最为衍化的厚头龙下目恐龙。顶骨与额骨组成厚而圆的颅顶。尾巴有骨化肌腱,使尾巴较不灵活。骨盆宽广,肠骨长。上颞孔小,或是没有。背椎活动不灵活。厚头龙的头颅为厚达23-25厘米厚的骨板覆概。这个小山丘可能有利于抵御或者在求偶仪式中为博得最可爱雌性欢欣而在雄性之间彼此撞头竞争,就像今日的山羊一般。厚头龙的脸部与口部饰以角质或骨质突起的棘状物或肿瘤;而头颅背部覆以突起的构造。有一些钉状突起长达13厘米,体长约4.5米。虽然大部分的科学家认为雄性厚头龙以互相碰撞头部来争夺伴侣,但是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重达数吨的厚头龙以全力互撞,恐怕会导致脑震荡而死亡!你见到过两只大头山羊格斗的场面吗?它们都部立起来,相互隔开一段距离,然后往前一冲,两个头就撞到一起了--严格地说,是它们的大角就撞到一起了。 分类厚头龙科是由查尔斯·斯腾伯格(Charles Mortram Sternberg)在1945年所提出。目前范围是:厚头龙与剑角龙的最近共同祖先,以及其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后代。 参考资料(英文)Carpenter, Kenneth(1997年).Agonistic behavior in pachycephalosaurs (Ornithischia:Dinosauria): a new look at head-butting behavior(pdf).Contributions to Geology,32(1):19-25.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