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崇阳镇
释义

崇阳镇是崇州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面积37.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248亩。居民90509人,其中农业人口34232人,东距成都市区28公里。

简介

崇阳镇位于东经103°93',北纬30°37',东距成都25公里,是崇州市经济、政治、文化、信息中心。面积75.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22平方公里,大小街、路、巷128条),辖21个社区,17个行政村、361个村(居)民小组。21个社区包括西桥、西河、白碾、北郊、毛桥、石羊、仁里、三和、唐安西路、朱氏街、北楸、永安路、蜀州北路、汇蜀、杨祠街、上南街、永康东路、蜀州南路、崇庆北路、崇庆中路、三元街;17个行政村包括水陆、彭庙、同心、罗墩、红桥、东泉、清平、棋盘、高墩、小罗、石埂、白石、黑铺、王殿、白云、唐安、永安。全镇耕地面积三万余亩,总户数53033户,总人口12.7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4万人,城镇人口6.553万人,常住人口12.3万人。

崇阳镇是首批命名的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素有“蜀中之蜀”之称。今崇阳镇在夏商周时期属古蜀部和蜀国治地。公元前316年秦先蜀后,置蜀郡于成都,崇阳为蜀郡治近之邑。前206年(汉高祖元年)刘邦进入关中后,割大(金马河)以西和今大邑县苏场以北置江原县,治地在今崇阳镇西南郊龙门街旧址。迄今有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先后为郡、州、军、府、县、市治地,许多不朽的名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闪烁。北宋的赵抃(人称“赵青天”)在百姓中竖起一座清正廉洁的丰碑:南宋的陆游在罨画池畔吟诵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清代戍边名将杨遇春,反袁护国先驱任重远,红岩英烈张露萍,十二桥烈士晏子良,书画名家胡友曾,川剧大师肖楷成……都是崇阳的优秀儿女。

历史上,今崇阳镇作为治地,分别称郡城、川城、军城、府城和县城。1940年废联保建乡镇,始称城厢镇。1951年底置城关区,1956年撤区改城关镇。1958年至1961年与城郊农村合建城关人民公社。1962年镇社分设,复名城关镇。1980年地名普查,考明“崇庆州”俗称“崇阳”,清代城内有著名学府——崇阳书院,遂以“崇阳”名镇。定名“崇阳”后几经分合。1986年12月原城关乡并入,1992年10月原西江、金鸡、安乐三乡合并,1999年10月西江、金鸡划出,2004年9月,崇阳、金鸡、西江三乡镇规划调整,合并成立新的崇阳镇。

崇阳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辖21个社区、17个行政村。108国道过境。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罨画池公园、州文庙、陆游祠.

行政区划

崇阳镇 辖正东街、大北街、小东街、江源路、中南街、南米市、西街、金带街、辰居路、三元街、上南街、文化街、杨祠街、小北街、永康路、唐安西路、蜀州中路等17个街道居委会,辖北楸、白碾、三和、北郊、瓦窑、兴昙、棋盘、南河、西河、西郊、梅花、高墩、小罗、新民、白石、石羊、永安、黑铺、黄泥、石埂、白云、太和、毛桥、王殿、唐安等25个村。

代码

510184100:~018汇蜀社区 ~019蜀州北路社区 ~020永安路社区 ~021北揪社区 ~022唐安西路社区 ~023杨祠街社区 ~024三元街社区 ~025崇庆北路社区 ~026崇庆中路社区 ~027上南街社区 ~028蜀州南路社区 ~029永康东路社区 ~030朱氏街社区 ~031北郊社区 ~032仁里社区 ~033石羊社区 ~034毛桥社区 ~035三和社区 ~036白碾社区 ~037西河社区 ~038西桥社区 ~203唐安村 ~204白云村 ~206永安村 ~207石埂村 ~209白石村 ~210王殿村 ~211黑铺村 ~217高墩村 ~218小罗村 ~225棋盘村 ~228东泉村 ~229清平村 ~231红桥村 ~233水陆村 ~235彭庙村 ~236同心村 ~239罗墩村

地理

崇阳镇经济繁荣,商贸云集,人文景观丰富,既有川西风情,又具现代气息,是四川省首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蜀门重镇”之称。系四川省首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自西晋永嘉六年(312年)李雄分蜀郡江源县地置汉原郡后,一直是历代郡州军府县治地。1980年10月定名为崇阳镇。

全镇城市建成区达12.8平方公里,大小街、路、巷119条,城区骨架干道四纵四横,成温邛高等级公路和省级怀华路交叉穿境而过,街道整齐美观,各式楼房林立,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大、小广场9座,星罗棋布,风景独具。城区内还有始建于晚唐的罨画池,纪念南宋著名大诗人的陆游祠,始建于明朝的州文庙,清代一等昭勇侯杨遇春府邸——宫保府等布局典雅,景色宜人的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镇有初级中学3所,小学13所,公立幼儿园3所,社会事业单位配套齐全。2008年全镇正为实现城市现代化、乡镇企业二次创业而努力,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历史沿革

沿革 自西晋永嘉六年(成汉玉衡二年,公元312年)李雄分蜀郡江源县地置汉原郡,为汉原郡、县治所,其后为历代郡、府、州、县治所。清、民国置城区,1940年置城厢镇,1951年更名城关镇。1980年10月定名为崇阳镇。

1997年,面积70.8平方千米,人口10.6万,辖西郊、西河、南河、北楸、白碾、三和、黄泥、唐安、白云、北郊、毛桥、石羊、瓦窑、棋盘、兴昙、水陆、白河、彭庙、同心、徐渡、四维、罗墩、万象、梅花、白石、高灯、小罗、新民、石埂、太和、黑铺、王殿、永安、龙泉、万成、东泉、清平、安龙、红桥、西桥40个行政村和三元街、小北街、大北街、小东街、正东街、南米市街、上南街、中南街、西街、西带街、杨祠街、文化街、朱氏街、辰居路、蜀州路、江源路、永康路17个居委会。

2000年?,面积37.28平方千米。辖正东街、大北街、小东街、江源路、中南街、南米市、西街、金带街、辰居路、三元街、上南街、文化街、杨祠街、小北街、永康路、唐安西路、蜀州中路等17个街道居委会,辖北楸、白碾、三和、北郊、瓦窑、兴昙、棋盘、南河、西河、西郊、梅花、高墩、小罗、新民、白石、石羊、永安、黑铺、黄泥、石埂、白云、太和、毛桥、王殿、唐安等25个村。居民90509人,其中农业人口34232人。镇政府驻唐安路39号,东距成都市区28千米。全镇城市建成区达12.8平方千米。

2004年,将原西江乡、金鸡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崇阳镇;崇阳镇政府驻唐安东路。

经济建设

2000年,全镇拥有生产经营企业674家,包括建材、建筑、家具、制革、造纸、食品加工等行业。以胜通有限责任公司、亨通机械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富邦皮革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企业为代表的公司制企业,已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当年,镇属企业总产值达101437.1万元,实现利税4160.7万元,招商引资10643万元。农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丰产增收,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农村人均收入达2880元,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全镇城市建成区达12.8平方公里,大小街、路、巷119条,城区骨架干道四纵四横,成温邛高等级公路和省级怀华路交叉穿境而过,街道整齐美观,各式楼房林立,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大、小广场9座,星罗棋布,风景独具。城区内还有始建于晚唐的罨画池,纪念南宋著名大诗人的陆游祠,始建于明朝的州文庙,清代一等昭勇侯杨遇春府邸——宫保府等布局典雅,景色宜人的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镇有初级中学3所,小学13所,公立幼儿园3所,社会事业单位配套齐全。目前全镇正为实现城市现代化、乡镇企业二次创业而努力,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这里是中国风筝主要的生产销售基地之一,在当地有着深远的历史。据史料记载,金鸡风筝生产始于明朝末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特别是该乡水陆村,早在清朝初年,就基本形成了“印风筝”、“高风筝”、“骆风筝”、“杨风筝”四大生产体系。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并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扶持风筝产业的发展。生产工艺改木板雕刻、手工印刷为电脑制图、机器印刷,纸张由夹江纸、水皮纸改为塑料乳白膜、丝绸等。各类风筝图案美观新颖,色彩艳丽,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投入市场深受人们欢迎。据统计,该乡有800多人从事该风筝制作,其中有不少具有现代文化知识的民间能工巧匠,他们在大力发掘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为进一步适应市场竞争需求,不断革新工艺水平。现已生产出各类硬翅、软翅、直串、拍子等18种造型不同的同筝,其中“大、特、精”的“风筝新宠”——巨龙型风筝,深受风筝爱好者的青睐。其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泰国、越南、印度、马来西亚等国。

如今的崇阳镇在改革开放、统筹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上如沐春风,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城区骨架干道四纵四横,成温邛高速公路和省级怀华路交叉穿境而过。城区内设有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业务代办处,通讯交通便捷,信息畅通,手机、小灵通、IC电话等日益普及,茶楼、网吧等文化娱乐设施遍及城区每条街道,区内交通四通八达,通达每条街道、社区。私家车日益增多。居民家庭程控电话普及率达到99%以上。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草坪、绿树、喷泉星罗棋布。光华大道崇州的全线通车;崇州市工业集中座落于镇区域内;中国女鞋之都崇州生产基地基本成型,生产企业陆续进场;城市电网改造工程竣工;沿文井江两岸房地产开发和城区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西江明珠、锦绣天居、锦绣中华、恒昌愿景等房地产既富有古典风格又呈现现代城市气息建筑格调;拆迁安置新建农民新居西江全友、导航站、同心新林、天顺小区等农民新居工程陆续竣工入住。为合理利用和保农业自然资源与生态平衡,兼顾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加大力度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创建优美整洁的新城乡。

全镇拥有规模生产经营企业18家,主要从事建材、建筑、家具、制革、制药、制鞋、造纸、酿酒、食品、饲料加工等行业。以全友、川西蓄电池、胜通、亨通、富邦皮革等为代表的非公有制企业已具一定规模和特色。富邦皮革、润丰种业、泰深科技、大西南面粉等龙头企业年收入均达500万元以上。仅2007年,完成招商引资2001万元,拆迁征地项目30多个近11000亩,拆迁总户数4258户,安置总人数13704人。完成工商税收3800多万元,化解乡镇债务771万元,农业增加值增长5.68%,农村人均纯收入5120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767万元,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45899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70820万元。

特色产业

崇阳镇水陆村位于四川省崇州市城区东外偏南,地处平原。该村下设22个村民小组,2893口人。该村是中国最大的风筝制作基地,以技术精湛、种类繁多而闻名国内外,享有“风筝之乡”的美誉。

水陆村风筝制作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早在清朝初年,水陆村就基本形成了“印风筝”、“高风筝”、“骆风筝”、“杨风筝”四大生产体系。水陆风筝制作基本可分为三大类型:一类是以花鸟草虫为蓝本,比如龙头、蜈蚣、燕子、老鹰、蝴蝶、凤凰、蝙蝠等;另一类以民间戏曲的人物、场景为构图内容,像白蛇传中的白娘娘,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等;再一类是以展示新时代新风貌为主题的风筝,如“走向世界”、“全民健身”等。 风筝,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制品,这里的金鸡乡是中国风筝主要的生产销售基地之一,在当地有着深远的历史。据史料记载,金鸡风筝生产始于明朝末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特别是该乡水陆村,早在清朝初年,就基本形成了“印风筝”、“高风筝”、“骆风筝”、“杨风筝”四大生产体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这是清代诗人高鼎描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如今读来仍让人心旷神怡。

过去,这里生产的风筝工艺水平不高,品种单一,销路也受限制。在党的改革开放和各项富民政策的指导下,当地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并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扶持风筝产业的发展。生产工艺改木板雕刻、手工印刷为电脑制图、机器印刷,纸张由夹江纸、水皮纸改为塑料乳白膜、丝绸等。各类风筝图案美观新颖,色彩艳丽,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投入市场深受人们欢迎。据统计,该乡有800多人从事该风筝制作,其中有不少具有现代文化知识的民间能工巧匠,他们在大力发掘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为进一步适应市场竞争需求,不断革新工艺水平。现已生产出各类硬翅、软翅、直串、拍子等18种造型不同的同筝,其中“大、特、精”的“风筝新宠”——巨龙型风筝,深受风筝爱好者的青睐。其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泰国、越南、印度、马来西亚等国。2008年,该乡风筝销量首次突破600万只,实现销售收入350多万元,力争到2005年销量突破1000万只,销售收入600万元以上。

“清风如何托,终共白云飞”。风筝是友谊的化身,对外交流的使者。2008年来,该乡力争把一年一度的“金鸡风筝节”办成一个民间艺术的盛会,对外交流的盛会,邀请全国风筝精品参加;同时,积极主动参加全国各类风筝比赛,吸其精华,打响知名度。

金鸡风筝,志存高远。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热情关注下,成立了“风筝协会”,现有会员150人。注重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引导风筝产业进入一个有序、规范、产业化的良性发展轨道,抓好风筝艺术性、娱乐性、装饰性、广告性的发展,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2008年,该乡利用与城区临近的优势,兴建“风筝一条街”,并在有条件的农户家中开办“风筝制作农家乐”等新兴旅游项目。

“风筝联络,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热情好客的金鸡人,愿与各界人士一道携起手来,彩鸢领风骚,蓝天竞自由,共展金鸡宏图。

社会活动

2008年以来,崇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打击非法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烟花爆竹和危化品的工作。为确保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打非”工作制度。

年初即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相关领导为成员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各村、社区书记作为各自单位“打非”安全信息员纳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打非”工作领导责任制,并且把“打非”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进行专项考核。

镇党委、政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法》和“打非”相关的方针、政策。领导小组每季度组织各村、社区书记召开会议,研究“打非”的相关问题,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各村、社区根据镇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成立以村(社区)干部、驻村(社区)干部、村民组长、民兵组成的联合排查整治小组,每隔10天对所辖区域内的所有民房、闲置厂房、农村无人居住房、果园等建筑物进行拉网式排查。排查完毕后,将各单位书记和驻村、社区干部共同签字的排查表交回镇安办存档。同时加强舆论宣传,各单位在交通要道、人口稠密区悬挂横标100余幅,书写墙体标语80余条,散发宣传单近5万张,通告400余张。镇政府专门出动一台宣传车每天在各村、社区的大街小巷、村、组、院坝间进行巡回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通过在全镇集中开展“打非”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非法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烟花爆竹行为在崇阳镇得到有效遏制,杜绝了烟花爆竹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建设“平安崇阳”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一个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

招商引资

为全面推进“加快产业发展年”的各项工作,加快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八个一”发展战略和三年奋斗目标。经镇党委、政府研究,现提出崇阳镇“加快产业发展年”实施意见:

指导思想

以重点项目的实施推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推动全镇主导产业的形成,从而带动全镇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加快产业发展年”工作的领导,成立以党委书记马良清为组长,镇长杨林为副组长,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及相关办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加快产业发展年”工作领导小组,并配备专门人员设立办公室,每项项目抽调专人成立相应的工作组开展工作,党委、政府定期开会研究项目推进情况,解决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安排下阶段的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项目组人员分工落实的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保证完成项目推进工作任务。

工作重点

以市上重点工程项目为中心,紧紧围绕项目推进开展工作。

(一)项目推进

按照崇州市“加快产业发展年”12个重大产业发展龙头项目,其中涉及到崇阳镇的项目7个,分别是第二快速通道、湿地生态示范区崇阳片区建设、国际摩托艇F1大赛、全友家具、柯世达、崇阳镇土地整理项目、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崇阳镇的在建项目成都华骏房产、爱民渠的蜀戈公司、崇州监狱二期工程以及工业园区和商业开发的各个项目都要按进度推进,确保项目形象进度。

(二)小区建设

为确保重点工程项目推进,在市上统一规划的前提下,规划建设柯世达拆迁安置小区、崇州监狱拆迁安置小区、全友家具拆迁安置小区、三和小区,还有正在规划中的毛桥安置小区、西江东泉安置小区等,都要稳步推进。有关小区基础设施的道路、下水道、水电气、通讯等都要配合相关部门抓紧实施,小区建设要形成统一的格调、统一的建筑风格,为保证项目征地拆迁顺利进行和拆迁户的安置提供必备条件。

(三)特色产业

“加快产业发展年”工作和发展特色产业密不可分。按照崇阳镇地理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分布状况,要着力发展以休闲旅游业、城市服务业为支撑的第三产业和以风筝制作、肉牛养殖为龙头的精品农业两个重点,同时加快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产业聚集:

1、抓好以水陆村为主的风筝制作基地建设,积极打造“金鸡风筝”品牌。

2、抓好以清平村为主的肉牛养殖基地建设,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引导养殖户向规模和效益型发展。

3、抓好以东泉村为主的荞面加工业发展,努力打造“周荞面”品牌。

4、抓好城郊农家乐和“家政服务”品牌,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活跃城郊经济。

5、抓好活水产业,力争打造三和社区沿滨河路3公里的1000亩河滩地、300亩鱼塘,发展为崇州城市具有城市特色的集垂钓、观光、游乐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建成活水公园。

6、抓好农产品加工业,以饲料加工和医药制造为主大力发展农产品龙头企业,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经济社会效益。

保障措施

以促进项目推进为目的,以产业发展为基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严格奖惩,促进“加快产业发展年”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一)建立机构,明确责任。镇“加快产业发展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建设管理办,负责和协调“加快产业发展年”工作推进的各项具体事宜。

(二)建立定期分析汇报督查考核制度。推进工作实行“一周一会、一月一评、半年一结、一年考核”的推进制度。“一周一会”指每周一次定时研究相关项目推进工作;“一月一评”指每月在组织督查后对督查情况按“好、中、差”进度进行通报;“半年一结”是指年中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小结;“一年考核”指年底检查考核,兑现奖惩。

(三)突出重点,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涉及崇阳镇7个重点项目和在建项目是崇阳镇“加快发展产业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关系到崇阳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镇党委、政府将对涉及崇阳镇7个重点项目和在建项目实施跟踪考核、重点保证,对未按目标任务进度推进的项目组(含村社区)实行一票否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