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红牛车队 |
释义 | 红牛车队(Red Bull Racing)是奥地利的红牛饮品公司旗下的一级方程式车队之一。现时由克里斯蒂安·霍纳(Christian Horner)出任主席,同时他也是F3000赛车的阿登车队(Arden Motorsport)主席。 中文队名:红牛车队 外文队名:Red Bull Racing 运动项目:赛车 所属地区:奥地利 成立时间:2005年 赛车:RB7 引擎:Renault RS27-2011 轮胎:Pirelli P-Zero 基本信息总 部: 英国 首次参赛: 2005年03月06日 参赛次数: 88 车队冠军: 2 车手冠军: 2 分站冠军: 6 杆位次数: 5 单圈最快: 6 积分总计: 256.5 参赛车型: RB8(2012赛季) 第一车手: 维泰尔 第二车手: 韦伯 试车手: 哈特利 车队历史2004年9月,福特公司为自己的F1时代划上了句号,他们宣布将停止所有有关F1赛事的活动。奥地利能量饮料制造商红牛公司购买了美洲虎车队及车队设在Milton Keynes的工厂,正式更名为红牛车队。 红牛对车队管理层进行了大换血,克里斯蒂安·霍纳接任了赛事总监,前美洲虎车队的雇员冈瑟·斯特纳重新负责设计方面的工作。 为了在赛场上争取出色成绩,车队力邀老牌车手大卫·库尔特哈德加盟,同时车队也与克里斯蒂安·克里恩和维托尼奥·鲁伊兹签下了车手合约,他们两人都有可能出现在2005赛季的比赛中。车队使用的新型赛车RB1实际上是美洲虎车队专门为2005赛季设计的,另外马克·史密斯加入了技术团队,红牛考斯沃斯车队也成为了赛季中的亮点。 库尔德哈德在赛季出来了个开门红,他在墨尔本站比赛中获得了第4名的成绩,赛季的前半段,他再次在5场比赛中斩获积分。库尔特哈德出色的表现使自己拿到了24个积分,而且车队也因此在积分榜上超越了索伯、乔丹和米纳迪车队。 克莱恩参加了2005赛季19场比赛中的15场并获得了9个积分,对这位奥地利车手来说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赛季。同时,里尤兹也参加了4场比赛并在圣马力诺大奖赛中获得了他的唯一一个积分。 赛场外,红牛车队在圣马力诺站比赛期间宣布他们将在2006赛季使用法拉利V8引擎,赛季尾声又证实阿德里安·纽维将从迈凯轮车队加盟红牛车队。这个能量饮料巨头公司同时还收购了米纳迪车队。 2006年赛季 2005年4月23日,红牛车队宣布将于2006年赛季使用法拉利提供的引擎,而F1的赛例又于同期作出改动,车辆于2006年赛季必须使用V8引擎。外界普遍认为红牛和法拉利会使用相同的引擎,而在轮胎方面,红牛将会继续使用米其林。同年秋季,红牛宣布成功收购米纳迪车队,并会于翌年以“Scuderia Toro Rosso”的名义出赛,当中在新名字中,“Toro Rosso”是“红牛”的意大利语。新车队虽成为红牛的姊妹车队,但两队将各自独立运作。在出赛车辆上,新车队将使用2005年原有的红牛RB1型赛车,并使用经调低马力的科斯沃斯V10引擎及米其林轮胎。预期红牛在拥有“第二车队”后,能培育更多车手。 2005年11月8日,红牛成功从麦凯轮车队手中吸纳了技术指导员艾德里安·纽维。 同年12月15日,红牛的RB2型赛车首次试车,由英国车手库塔驾驶。 2006年摩纳哥大奖赛,由大卫库塔取得了车队第一次的奖杯(单站季军)。 2006年底,宣布07年将使用雷诺车队提供的引擎,而与法拉利剩余的一年引擎合约将转让予红牛第二车队 旗下现役车手塞巴斯蒂安·瓦特尔 (Sebastian Vettel)全 名: 塞巴斯蒂安·维泰尔 生 日: 1987年7月3日 出生地: 德国 国 籍: 德国 身 高: 1.76 体 重: 62KG 常住地: 德国 处子秀: 2007.6.17美国GP婚 姻: 未婚 车 队: 红牛车队 车 型: RB7 车 号: 1 战绩 年度总冠军次数: 2次 首次F1大奖赛: 2007.6.17美国GP F1大奖赛参赛次数: 62次 F1大奖赛杆位次数: 15次 F1大奖赛登台次数: 19次 F1大奖赛夺冠次数: 10次 F1生涯累计积分: 381分 1995 开始参加卡丁车赛 2001 欧洲少年卡丁车锦标赛总冠军、德国少年卡丁车锦标赛总冠军、摩纳哥青年卡丁车杯冠军、巴黎-贝西卡丁车赛冠军 2002 国际卡丁车协会高级组欧洲锦标赛第六名 2003 宝马方程式ADAC年度亚军。 2004 宝马方程式ADAC年度冠军。 2005 欧洲F3系列年度第五。 2006 欧洲F3系列年度亚军、宝马-索伯F1车队测试车手 2007 美国GP为宝马-索伯F1车队出战,在处子秀中拿到一个积分;匈牙利GP加盟红牛二队 2008 效力红牛二队,在意大利雨站赢得职业生涯中第一个分站冠军,成为F1历史上最年轻的分站冠军得主。 2009 效力红牛车队,积84分获得年度亚军。 2010 效力红牛车队,以256分夺得车手总冠军,刷新最年轻车手总冠军记录。 马克-韦伯 (Mark Webber)全 名: 马克·韦伯 生 日: 1976年8月27日 出生地: 澳大利亚 身 高: 1.85米 体 重: 75KG 常住地: 英格兰 白金汉郡 处子秀: 2002.3.3澳大利亚GP 婚 姻: 未婚 车 队: 红牛车队车 型: 红牛RB7 车 号: 2 战绩 年度总冠军次数: 0 首次F1大奖赛: 2002年澳大利亚大奖赛 首次登上领奖台: 2002年澳大利亚大奖赛 首次分站赛冠军: 2009德国站 首次杆位: 2009德国站 F1大奖赛参赛次数: 159 F1大奖赛登台次数: 20 F1大奖赛杆位次数: 6 F1大奖赛夺冠次数: 6 F1大奖赛累计积分: 411.5 1994 参加澳大利亚福特方程式锦标赛 1995 参加福特方程式比赛 1996 福特方程式节获胜 1997 参加英国三级方程式锦标赛 1998-1999 奔驰试车手 2000 方程式3000锦标赛第三名 2001 方程式3000锦标赛第二,贝纳通车队试车手 2002 效力于米纳尔迪车队取得2分车手年度排名16 2003 效力捷豹车队,获得17分车手排名第10 2004 效力捷豹车队,7分位列车手排名第12 2004 效力威廉姆斯车队,36分位列车手排名第10 2006 效力威廉姆斯车队,7个积分年度排名第14 2007 转投红牛F1车队,10个积分年度排名第12。 2008 效力红牛F1车队,20分年度积分榜第11位。 2009 效力红牛F1车队,69.5分年度积分榜第4位。 2010 效力红牛F1车队,积242分获年度季军。 车队结构车队老板 马特西茨(Dietrich Mateschitz) 车队领队 霍纳尔(Christian Horner) 首席技术官员 纽维(Adrian Newey) 空气动力学主管 佩德诺夫(Peter Prodromou) 主设计师 马歇尔(Rob Marshall) 引擎技术总监 怀特(Rob White) 比赛车队经理 惠特利(Jonathan Wheatley) 比赛、测试工程经理 莫纳安(Paul Monaghan) 比赛工程师 维泰尔(5号车) 拉奎林(Guillaume Rocquelin) 韦伯(6号车) 皮尔毕姆(Ciaron Pilbeam) 赛车参数底盘 车型代号 RB6 车身总长 单体壳 复合单体壳结构 雷诺引擎扮演100%受力部件 车身总高 前悬 铝合金垂直导臂,碳纤维双叉臂配备扭 后悬 铝合金垂直导臂,碳纤维双叉臂配备扭 座椅 车身轴距 油箱 制动系统 Brembo制动卡钳、制动衬垫、制动碟 轮毂 前后13寸0Z轮毂 引擎 引擎代号 雷诺RS27-2010 气缸数量 8 气阀结构 气动 气缸夹角 90度 气阀数量 32 活塞直径 98毫米 引擎排量 2400毫升 引擎质量 95公斤 ECU 迈凯轮标准控制单元TAG310B 润滑系统 干式机油底 引擎缸体 铸铝 火花塞 气缸盖 电池 雷诺F1车队 机身高度 燃油 道达尔 机身总高 润滑油 道达尔 最高转速 18000转/分 变速箱 变速箱 7挡纵置变速箱 液压换挡、离合器控制 挡位数量 7前进挡+1倒挡 离合器 AP离合器 变速箱材质 历史成绩赛季 制造商全称 分站冠军数 杆位次数 积分 年度排名 2005 红牛-考斯沃斯 0 0 34 7 2006 红牛-法拉利 0 0 16 7 2007 红牛-雷诺 0 0 24 5 2008 红牛-雷诺 0 0 29 7 2009 红牛-雷诺 6 5 153.5 2 2010 红牛-雷诺 9 15 498 1 2011 红牛-雷诺 19 16 650 1 职业生涯2004年9月,福特公司为自己的F1时代划上了句号,他们宣布将停止所有有关F1赛事的活动。奥地利能量饮料制造商红牛公司购买了美洲虎车队及车队设在Milton Keynes的工厂。 很快红牛对车队管理层进行了大换血,克里斯蒂安·霍纳接任了赛事总监,前美洲虎车队的雇员冈瑟·斯特纳重新负责设计方面的工作。 为了在赛场上争取出色成绩,车队力邀老牌车手大卫·库尔特哈德加盟,同时车队也与克里斯蒂安·克里恩和维托尼奥·鲁伊兹签下了车手合约,他们两人都有可能出现在2005赛季的比赛中。车队使用的新型赛车RB1实际上是美洲虎车队专门为2005赛季设计的,另外马克·史密斯加入了技术团队,红牛考斯沃斯车队也成为了赛季中的亮点。 库特哈德在赛季出来了个开门红,他在墨尔本站比赛中获得了第4名的成绩,赛季的前半段,他再次在5场比赛中斩获积分。库尔特哈德出色的表现使自己拿到了24个积分,而且车队也因此在积分榜上超越了索伯、乔丹和米纳迪车队。克莱恩参加了2005赛季19场比赛中的15场并获得了9个积分,对这位奥地利车手来说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赛季。同时,里尤兹也参加了4场比赛并在圣马力诺大奖赛中获得了他的唯一一个积分。 2006赛季,红牛车队使用法拉利V8引擎,阿德里安·纽维从迈凯轮车队加盟红牛。 2007赛季,红牛车队使用雷诺V8引擎,列车队冠军榜第5位. 2008赛季,由于红牛二队小将维特尔的出色发挥,红牛甚至没有战胜红牛二队第6名的成绩,只以年度第7结束了这个赛季。 2009赛季,维特尔转到红牛一队,加之纽维出色的空气动力学设计,红牛RB5赛车性能与使用了充满争议的双层扩散器的布朗GP车队的BGP001赛车不相上下,并且力压法拉利迈凯轮等老牌劲旅,以年度亚军的成绩经历了光辉的一个赛季,维特尔也取得了车手年度亚军的成绩,一颗新星冉冉升起。 2010赛季,尽管赛季初期,红牛车队经历了稳定性的质疑,土耳其站的队友间碰撞,英国银石大奖赛的“鼻翼门”的事件,使红牛车队的2010赛季一路坎坷。但由于纽维出色的设计,RB6的领先优势巨大,加上红牛车手维特尔、韦伯的出色发挥,红牛车队以车队积分495分的成绩获得了F1 2010赛季的车队总冠军。同时,维特尔以256分的成绩获得了2010赛季车手总冠军。红牛取得了车队车手的双冠王。塞巴斯蒂安-维特尔成为F1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克里斯蒂安-霍纳成为F1最年轻的冠军车队领队。红牛车队的成长堪称车队进步的典范。 红牛车队历年成绩2005年 NO. 日期 分站 排位赛排名(出发顺序) 正赛排名 车手积分 车队积分 库特哈德 克莱恩 库特哈德 克莱恩 库特哈德 克莱恩 年度第7 1 2005.03.06 澳大利亚 5 6 4 7 5 2 7 2 2005.03.20 马来西亚 8 7 6 8 3 1 4 3 2005.04.03 巴林 14 7 8 退出 1 0 1 4 2005.04.24 圣马力诺 15(14) 16(15)里尤兹上场 11 8(里尤兹上场) 0 1(里尤兹) 1 5 2005.05.08 西班牙 9 11(里尤兹上场) 8 退出(里尤兹上场) 1 0 1 6 2005.05.22 摩纳哥 7 12(里尤兹上场) 退出 退出(里尤兹上场) 0 0 0 7 2005.05.29 欧洲 12 14(里尤兹上场) 4 9(里尤兹上场) 5 0 5 8 2005.06.12 加拿大 12 16 7 8 2 1 3 9 2005.06.19 美国 16 14 罢赛 罢赛 0 0 0 10 2005.07.03 法国 15 16 10 退出 0 0 0 11 2005.07.10 英国 13 15 13 15 0 0 0 12 2005.07.24 德国 11 10 7 9 2 0 2 13 2005.07.31 匈牙利 13 11 退出 退出 0 0 0 14 2005.08.21 土耳其 12 10 7 8 2 1 3 15 2005.09.04 意大利 11(10) 13 15 13 0 0 0 16 2005.09.11 比利时 12(11) 16 退出 9 0 0 0 17 2005.09.25 巴西 16(14) 6 退出 9 0 0 0 18 2005.10.09 日本 6 4 6 9 3 0 3 19 2005.10.16 中国 7 14 9 5 0 4 4 合计 - 19站 - - 总排名:12 总排名:15 24 9 34(里尤兹1分)2006年 NO. 日期 分站 排位赛排名(出发顺序) 正赛排名 车手积分 车队积分 库特哈德 克莱恩 库特哈德 克莱恩 库特哈德 克莱恩 年度第7 1 2006.03.12 巴林 13 8 10 8 0 1 1 2 2006.03.19 马来西亚 11(19) 9(8) 退出 退出 0 0 0 3 2006.04.02 澳大利亚 12(11) 14(13) 8 退出 1 0 1 4 2006.04.23 圣马力诺 14 17 退出 退出 0 0 0 5 2006.05.07 欧洲 14(12) 17(15) 退出 退出 0 0 0 6 2006.05.14 西班牙 22(21) 15(14) 14 13 0 0 0 7 2006.05.28 摩纳哥 7 11 3 退出 6 0 6 8 2006.06.11 英国 11 14 12 14 0 0 0 9 2006.06.25 加拿大 16(22) 12 8 11 1 0 1 10 2006.07.02 美国 17 16 7 退出 2 0 2 11 2006.07.16 法国 10(9) 13(12) 9 12 0 0 0 12 2006.07.30 德国 10 12 11 8 0 1 1 13 2006.08.06 匈牙利 13(12) 14(13) 5 退出 4 0 4 14 2006.08.27 土耳其 17(16) 11(10) 15 11 0 0 0 15 2006.09.10 意大利 14 16 12 11 0 0 0 16 2006.10.01 中国 12 10(多恩伯斯上场) 9 12(多恩伯斯上场) 0 0 0 17 2006.10.08 日本 17 18(多恩伯斯上场) 退出 13(多恩伯斯上场) 0 0 0 18 2006.10.22 巴西 19(18) 15(22)多恩伯斯上场 退出 12(多恩伯斯上场) 0 0 0 合计 - 18站 - - 总排名:13 总排名:18 14 2 162007 NO. 日期 分站 排位赛排名(出发顺序) 正赛排名 车手积分 车队积分 库特哈德 韦伯 库特哈德 韦伯 库特哈德 韦伯 年度第5 1 2007.03.18 澳大利亚 19(18) 7 退出 13 0 0 0 2 2007.04.08 马来西亚 13 10 退出 10 0 0 0 3 2007.04.15 巴林 21 8 退出 退出 0 0 0 4 2007.05.13 西班牙 9 19 5 退出 4 0 4 5 2007.05.27 摩纳哥 13 6 14 退出 0 0 0 6 2007.06.10 加拿大 14 6 退出 9 0 0 0 7 2007.06.17 美国 11 9 退出 7 0 2 2 8 2007.07.01 法国 16 14 13 12 0 0 0 9 2007.07.08 英国 12 11 11 退出 0 0 0 10 2007.07.22 欧洲 20 6 5 3 4 6 10 11 2007.08.05 匈牙利 11(10) 10(9) 11 9 0 0 0 12 2007.08.26 土耳其 13 12 10 退出 0 0 0 13 2007.09.09 意大利 20 11 退出 9 0 0 0 14 2007.09.16 比利时 13(11) 8(7) 退出 7 0 2 2 15 2007.09.30 日本 13(12) 8(7) 4 退出 5 0 5 16 2007.10.07 中国 5 7 8 10 1 0 1 17 2007.10.21 巴西 9 5 9 退出 0 0 0 合计 - 18站 - - 总排名:10 总排名:12 14 10 242008 NO. 日期 分站 排位赛排名(出发顺序) 正赛排名 车手积分 车队积分 库特哈德 韦伯 库特哈德 韦伯 库特哈德 韦伯 年度第7 1 2008.03.16 澳大利亚 8 17(14) 退出 退出 0 0 0 2 2008.03.23 马来西亚 12 8(6) 9 7 0 2 2 3 2008.04.06 巴林 17 11 18 7 0 2 2 4 2008.04.27 西班牙 17 7 12 5 0 4 4 5 2008.05.11 土耳其 10 6 9 7 0 2 2 6 2008.05.25 摩纳哥 10(15) 9 退出 4 0 5 5 7 2008.06.08 加拿大 13 10 3 12 6 0 6 8 2008.06.22 法国 9(7) 8(6) 9 6 0 3 3 9 2008.07.06 英国 11 2 退出 10 0 0 0 10 2008.07.20 德国 10 8 13 退出 0 0 0 11 2008.08.03 匈牙利 13 8 11 9 0 0 0 12 2008.08.24 欧洲 17 14 17 12 0 0 0 13 2008.09.07 比利时 14 7 11 8 0 1 1 14 2008.09.14 意大利 13 3 16 8 0 1 1 15 2008.09.28 新加坡 14 13 7 退出 2 0 2 16 2008.10.12 日本 11 13 退出 8 0 1 1 17 2008.10.19 中国 16(15) 6(16) 10 14 0 0 0 18 2008.11.02 巴西 14 12 退出 9 0 0 0 合计 - 18站 - - 总排名:16 总排名:11 8 21 292009 NO. 日期 分站 排位赛排名(发车顺序) 正赛排名 车手积分 车队积分 韦伯 维特尔 韦伯 维特尔 韦伯 维特尔 年度第2 1 2009.03.29 澳大利亚 8 3 12 13 0 0 0 2 2009.04.05 马来西亚 7(5) 3(13) 6 15 1.5 0 1.5 3 2009.04.19 中国 3 1 2 1 8 10 18 4 2009.04.26 巴林 19(18) 3 11 2 0 8 8 5 2009.05.10 西班牙 5 2 3 4 6 5 11 6 2009.05.24 摩纳哥 8 4 5 退赛 4 0 4 7 2009.06.07 土耳其 4 1 2 3 8 6 14 8 2009.06.21 英国 3 1 2 1 8 10 18 9 2009.07.12 德国 1 4 1 2 10 8 18 10 2009.07.26 匈牙利 3 2 3 退赛 6 0 6 11 2009.08.23 欧洲 9 4 9 退赛 0 0 0 12 2009.08.30 比利时 9 8 9 3 0 6 6 13 2009.09.13 意大利 10 9 退赛 8 0 1 1 14 2009.09.27 新加坡 4 2 退赛 4 0 5 5 15 2009.10.04 日本 未参赛(19) 1 17 1 0 10 10 16 2009.10.18 巴西 2 16(15) 1 4 10 5 15 17 2009.11.01 阿布扎比 3 2 2 1 8 10 18 合计 - - 年度排名:4 年度排名:2 69.5 84 153.52010 NO. 日期 分站 排位赛排名(发车顺序) 正赛排名 车手积分 车队积分 维特尔 韦伯 维特尔 韦伯 维特尔 韦伯 年度第1 1 2010.03.14 巴林 1 6 4 8 12 4 16 2 2010.03.28 澳大利亚 1 2 退赛 9 0 2 2 3 2010.04.04 马来西亚 3 1 1 2 25 18 43 4 2010.04.18 中国 1 2 6 8 8 4 12 5 2010.05.09 西班牙 2 1 3 1 15 25 40 6 2010.05.16 摩纳哥 3 1 2 1 18 25 43 7 2010.05.30 土耳其 3 1 退赛 3 0 15 15 8 2010.06.13 加拿大 2 7 4 5 12 10 22 9 2010.06.27 欧洲 1 2 1 退赛 25 0 25 10 2010.07.11 英国 1 2 7 1 6 25 31 11 2010.07.25 德国 1 4 3 6 15 8 23 12 2010.08.01 匈牙利 1 2 3 1 15 25 40 13 2010.08.29 比利时 4 1 15 2 0 18 18 14 2010.09.12 意大利 6 4 4 6 12 8 20 15 2010.09.26 新加坡 2 5 2 3 18 15 33 16 2010.10.10 日本 1 2 1 2 25 18 43 17 2010.10.24 韩国 1 2 退赛 退赛 0 0 0 18 2010.11.07 巴西 2 3 1 2 25 18 43 19 2010.11.14 阿布扎比 1 5 1 8 25 4 29 合计 - - - - 年终排名:1 年终排名:3 256 242 498 评价红牛车队并不只是换了一个名称的美洲虎车队,不论是比赛车手、人事计划甚至比赛用引擎(换用法拉利)都有一番新气象。红牛车队历史首站比赛就有7分进帐。 国际汽联对双层扩散器所开的绿灯,而在法拉利、雷诺都哀叹巴顿的势头无可阻挡时,红牛车队却以堪称完美的表现打破了布朗车队和扩散器无敌的神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