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横山绒山羊 |
释义 | 横山特产绒山羊是从1979年始引进辽宁白绒山羊作父本、以陕北黑山羊作母本,以提高产绒性能为目的,采取简单育成杂交,经杂交改良、横交固定和选育提高培育而成的具有产绒量高、绒纤维细长、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的白绒山羊新品种。 基本信息横山特产绒山羊的主要外貌特征是:全身皮毛白色、毛绒混生,具有银丝光泽、体格中等、结实紧凑,头轻小,面部清秀,额顶有长毛,颌下有髯,公母羊均有角,以拧撇为主,颈宽厚、颈肩结合良好、胸深背直、四肢端正、蹄质坚韧、尾瘦而短,尾尖上翘,乳房发育良好,乳头大小适中。公羊头大颈粗,腹部紧凑,睾丸发育良好。其生产性能是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成年母羊体重48千克,产绒量650克,成年母羊体重27千克,产绒量400克,周岁公羊体重25千克产绒量400克,周岁母羊体重18千克,产绒量300克,绒纤维最低长度保持在4.2厘米以上,细度在14.5微米以下,净绒率在56%以上,产重率在105%以上,周岁着羯羊体重15千克,屠宰率为45.57%。表现出耐粗饲,耐寒冷,抗风沙、抗病力强的饲养特点,据甘肃、宁夏、内蒙、山西等省地引进我县绒山羊的反映,其适应能力强对当地山羊改良效果十分明显。 发展简介陕北白绒山羊是以辽宁绒山羊为父本、陕北黑山羊为母本,采取简单育成杂交方法,历经25年培育而成的、农业部2003年254号公告公布的新品种。主要分布在陕北地区14个县区。2007年底,达标羊子已发展到71.1万只,占陕北地区绒山羊及其改良羊存栏总量388万只的18.3%。较验收时的2002年增长4倍。与国内其它绒山羊品种比较,陕北白绒山羊具有产绒量高、绒质优秀、遗传稳定、群体选育群间存在着多绒型变异和频密产羔个体等特征,在绒纤维细度、长度和产绒量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陕北白绒山羊以其独特的优势具有重大的推广应用潜力和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以陕北白绒为主的羊产业己成为陕北地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横山县是陕北白绒山羊主要育成区和主产区,新品种类群数量质量均居全省前列。2007年,全县陕北白绒山羊及其改良羊发展到75万只,占全县羊子总饲养量104万只的71.1%。其中达标羊子发展到30万只以上,占全县绒山羊及其改良羊的40%,占全省达标羊子的42.2%。全县饲养量在10万只以上的乡镇有3个,5万只以上的乡镇4个,建成了以马家梁村为代表的135个规模养殖村。年产绒量225吨,占全省900吨的25%。年产羊肉4500吨,羊皮31.2万张。全县养羊总产值达3.5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79.5%,占农业总产值的38.9%。农民人均养羊收入1167元以上。以马家梁、曹阳湾村为代表的育种专业户人均养羊收入7500元以上,户均3万元以上。完成人工种草12.6万亩,(其中:飞播种草2万亩,生态园区人工种草3000亩),改良“三化”草场5万亩,防虫灭鼠5.6万亩。成功举办陕北白绒山羊培育成果竞赛大会。在全县19个乡镇、农场落实养羊示范村20个,养羊示范户200户,每户补助2000元,每村种植人工草地500—1000亩。截至2008年6月底,羊子饲养量达到112.14万只,较去年增长了7.8%。其中存栏98.04万只,出栏14.1万只,生产羊毛340吨、羊绒265吨。 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种的快速发展是由陕北地区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决定的。陕北白绒山羊产业是陕北地区农业经济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中轴产业。横山县委、县政府就是遵循了这一自然经济规律,才使羊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00年,在中国西部全面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的背景下,横山县发起了“西部大开发,横山怎么办?”、“延安杀山羊,横山怎么办?”的大讨论。“羊豆富县,煤油强县”的成功抉择,在七年后的今天得到了充分体现,横山县已成为省内外知名的陕北白绒山羊主产县。2007年,在举国上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陕北白绒山羊即将步入规模化、产业化之计, 横山县委、县政府再次组织大专院校、省市县养羊专家和学者,于5月29日至31日召开了规格较高的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陕北白绒山羊产业化发展” 研讨会。从陕北白绒山羊的资源与现状、地位与发展战略、遗传与育种、试验与研究以及产业化发展等方面专题论证。制定了《横山县陕北白绒山羊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横山县陕北白绒山羊产业化建设规划》。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横”和“人才强县”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横山县陕北白绒山羊科技创新工程的嵌入点;以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辐射带动全县羊产业快速发展;以科研院所为支撑,陕北白绒山羊原种场为龙头,整合科教资源,建立良种繁育体系;以龙头企业为主体,规模养殖为基础,打造陕北白绒山羊商品生产基地;以品牌建设为目标,注册“横山绒山羊”、“横山羊绒”、“横山羊肉”和专用饲料品牌。 到2010年建成陕北白绒山羊科技养羊示范乡6个、养殖小区10个、良种繁殖场12个、示范村100个、示范户1000个。“十一五”末,陕北白绒山羊饲养量达到120万只,出栏60万只,其中出栏种羊30万只;年产羊绒240吨。年产值45600万元。农民人均养羊收入1400元以上。 存在的问题产业发展投入的资金不足 近年来,横山县只有1100万元扶贫资金,以小额信贷的形式直接投放给养羊户,扶持种草养羊,一年后归还本息,这批资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另外几级财政投资给羊产业的钱极少,致使诸如专业部门开展的人工授精、良种选育补贴、优质牧草的引进推广、防疫灭病等方面的工作,苦于无经费而受到影响,有的更没法进行。更严重的是,由于畜牧部门和基层事业单位办公和设施破旧,装备不全,工作人员队伍老化,严重影响了绒山羊产业的健康发展。 绒山羊区域发展不平衡 受草场多少的制约,以及畜牧科技普及程度的影响,致使绒山羊在县境内处于南部山区数量少、质量低,北部风沙区数量大、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现象。要求各级政府和畜牧科技人员加大南部山区的绒山羊科技推广和示范建设工作,缩小区域差别,促进共同发展。 羊绒及羊肉产品加工销售体系没有建立起来 横山县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羊绒加工企业,羊绒的销售只靠小商贩来收购和贩卖,未形成规范的市场,容易发生掺沙使假、强买强卖、敲诈、哄骗等事件,既影响了养羊农户的收入,又严重影响着全县羊绒、肉产品,特别是绒产品的市场声誉,也使大量的加工和销售税金流失。 发展前景根据横山县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多少年来形成的人们传统养羊的习惯,都决定了发展绒山羊产业相对于县内种植业和其他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加之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建设秀美山川等大决策的贯彻执行,更为绒山羊产业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横山县委、政府审时度势,以生态环境的建设来总揽农业发展的全局,把林草业和养羊业作为发展全县农业经济的突破口,把羊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来抓。实践证明,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和经验,农民养羊收入不断增加,占其纯收入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受到了上级部门和不少专家的好评。根据全县2000年至2010年羊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在现有的基础上,到2010年,全县羊的饲养量达到120万只,存栏60万只,出栏60万只,养羊产值达到3.2亿元,农民人均养羊收入达到1200元。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这一远景规划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横山县羊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和美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