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亨克尔He-177轰炸机
释义

亨克尔He-177轰炸机,被称为德国“鹰狮”。二战中,德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没有什么作为,唯一成批装备的重型轰炸机只有亨克尔公司研制的He-177,但该型机却由于本身问题多多被认为是德国在二战中研制的最不成功的作战飞机,不但产量很小,而且多数从未投入过实战。

▲研制概况

1936年,德国空军提出了一个“轰炸机A”的需求报告,要求发展一种新式重型轰炸机,对该机的性能要求是最大平飞速度达到540公里/小时,在携带2000公斤炸弹时航程达到6700公里,并把这项工作交由亨克尔公司来做。次年6月,德国空军部又命令亨克尔公司执行1041计划,即研制性能更好的重轰炸机He-177。亨克尔公司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以海因里希·赫特尔为首的设计小组,并指派西格弗里德·甘特担任首席助手。不过,当时德国空军部和航空技术局(RLM)除了要求重轰炸机航程远、载弹量大外,还要在保持水平轰炸能力的同时,具备以60度角进行俯冲轰炸的能力(由此He-177也获得了“大型斯图卡”的称号)。时任纳粹德国航空技术局局长的恩斯特·乌德特甚至认为没有俯冲轰炸能力的轰炸机根本就不值得生产。事实证明,这项决定是非常愚蠢的,不但使研制进度大大延迟,而且种下了日后He-177存在众多技术问题的先天缺陷。

1939年11月19日,原型机He-177V1在雷赫林试飞基地进行了首飞,但是只飞行2分钟就着陆了,原因是发动机油温过高(发动机过热后来一直是He-177的最大问题)。出于战争需要考虑,德国空军顾不得He-177还在试飞,并且存在许多问题,很快就与亨克尔公司签订了生产合同。合同规定,从1940年夏开始,亨克尔公司每月要向德国空军提供120架He-177重型轰炸机。但是,德国工业原料严重缺乏的现实使戈林在1940年2月9日下达了严格节约的命令,禁止研制短期内不能完成的项目,现有的原料要用来生产在实战中取得战果的机种,要把“尽可能多的飞机尽快地送到前线去”,原本在戈林眼中就不太受重视的He-177前途一下子黯淡了起来。加之德军在西线战场上节节胜利,德军大本营上下充满了乐观气氛,许多人都认为战争可以很快结束,不需要再给空军添置什么新机种,已经晋升为空军上将,并成为德国航空工业生产总负责人的乌德特也因此下令推迟了He-177式飞机的成批生产。

可是德国人没高兴多久,不列颠空战的失利无情地暴露了德国空军的弱点,而随后英国战略轰炸机对德国本土的空袭更加重了德国空军的忧虑。于是,He-177又回到了德国空军的视线,于1942年开始重新生产,但已经晚了整整两年。更要命的是,德国空军依然热衷于进行直接支援和战术轰炸,对战略轰炸只是出于简单报复心理,而并没有像英、美两国那样做出一个系统的战略计划,所以注定He-177的命运不会有大的转机。

▲问题“鹰狮”

客观的说,He-177的技术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整体结构配置也不错,其机身为长筒形;机翼为全金属悬臂式中单翼,机翼上有加热除冰装置;起落架为可收放式后三点起落架,主起落架为双轮,向内折叠收入机翼,后起落架为单轮,向后收入机身尾部,所有起落架的收放均由液压操作。

发动机配置与众不同

该型机最独特的地方是其发动机配置与众不同,这也是德国空军对重型轰炸机能进行俯冲轰炸逼出来的。为了满足军方的要求,亨克尔公司在设计上采用了甘特的设计方案,就是安装双联动耦合发动机。这种方案就是用前后或者左右排列的两台发动机来驱动一个螺旋桨,使四发的重轰炸机从外形上看就像是一种双发中型轰炸机(这种设想早在外形古怪的He-119上就试验过,但在眼看要试飞成功时,因He-119停止研制而放弃),从而满足军方提出的高速以及能进行俯冲轰炸的要求。另外,为了该机能更好地进行俯冲轰炸,设计人员还对He-177的机体结构做了加强,并在原型机上加装了俯冲减速板,同时还在机翼上安装了几乎和机翼同等长度的福勒式副翼(平尾上也安装有很长的福勒式副翼;在俯冲轰炸时既可以充当俯冲减速板,而且还可以减少着陆速度及距离)。

双联动耦合发动机的可靠性非常差

尽管经过这番努力,然而He-177却一直不能完全达到设计标准,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双联动耦合发动机的可靠性非常差。He-177采用两台戴姆勒·奔驰DB606发动机(每台DB606又由两台DB601A/B倒V字形12缸活塞式发动机耦合而成)来驱动两个直径达4.5米的四叶螺旋桨,但是这种发动机一直问题不断。在亨克尔公司制造的8架原型机中,就有2架因为发动机着火而坠毁(分别为He-177V4和He-177V5);其他几架也经常出现空中着火或 发动机过热问题。因此,人们戏称He-177为“空中打火机”。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还是出在发动机双联动耦合布置上。首先安装双联动发动机的机舱空间本来就非常小,而起落架的液压装置还必须硬挤在里边,结果导致液压装置漏出的液压油一接触到灼热的排气管就燃烧起来;其次是回油泵太大,当飞行高度超过6000米时,油就会产生空泡并且起沫,从而导致润滑失效;第三是高压喷油泵的泄漏。此外,发动机的位置离机身太近,没有足够的空间安装防火隔层;各种电气线路之间靠得太紧等都增加了发动机空中起火的危险。在服役期间,发动机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四叶螺旋桨问题

此外,另一个重要问题出在它的四叶螺旋桨。由于这两个螺旋桨是互相反转的,其用于空转联动装置经常产生转动力矩振差,从而导致曲轴失效。在实际使用中,至少有7架预生产型He-177A0由于起飞事故而严重损坏,原因就是难以控制机体的强烈摇摆。

其他问题

此外,He-177还存在机体过重、不明原因的振动(He-177V2原型机就由于异常振动而空中解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令人头疼的问题,设计人员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加大尾翼、增装发动机空气冷却系统、提高尾轮的着陆缓冲能力等,但是由于起初的设计指导思想有误,所以这些措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He-177的机载固定武器由于型号和执行的具体任务不同而在数量和口径上有较大区别,起初设计人员想全部采用遥控机抢,但是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最终放弃,转而大部采用了相对可靠的人工控制方式炮塔。

▲家族系列

He-177系列重轰炸机总共生产了1094架。与其它型号作战飞机相比,这个数字是非常少的。别看产量不高,He-177的发展型却不少,不过其中许多都没有投入正式生产。

He-177V

原型机,总共生产8架。

He-177A-0

预生产型,1941年11月首飞,共生产35架,其中大部分由阿拉杜公司生产。与原型机相比,进行了许多改装,如机头安装了有机玻璃,内设5个乘员座位和一个MG81Z型7.92毫米机枪座。机载固定武器是在机头下方炮塔前部安装了1门MG FF型20毫米机炮,后部安装1座双联MG81Z机枪;在前机身上方炮塔内安装1挺MG131型13毫米机枪;机尾安装1挺MG131机枪。在这些武器中,MG81Z是毛瑟公司在MG81基础上改进的一种航空机枪,它采用弹链供弹,射速达3000发/分,初速885米/秒;MG131是莱茵金属公司于1938年研制的口径13毫米的航空机枪,枪长1168毫米,重20.5公斤,射速930发/分,初速为750米/秒。此外,该机还将原来原型机上装的俯冲减速板拆除,因为结构强度并不适于俯冲轰炸;但发动机易着火和起降性能差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在使用中,至少有25架He177-A0由于各种原因损失,剩下的则被用于航校训练。

He-177A-1

第一种正式生产型,1942年3月服役,从当月至1943年6月共生产130架,全部由阿拉杜公司生产。该型机乘员为5人,发动机仍为两台耦合而成的戴姆勒·奔驰DB606,单台最大功率2700马力。

该型有4种发展型,第一种是数量最多的基础型R1;第二种是R2,它用一个轰炸位置取代了机头下方炮塔后部的双联MG81Z机枪;第三种是R3,它在后机身下方加装了1座遥控动力炮塔,内装1挺MG131型13毫米旋转机枪;第四种是R4,它在机头下方炮塔后部用1挺MG131机枪替代了双联MG81Z机枪,并在机顶炮塔内装了1挺MG131机枪。

R1型翼展31.44米,长20.40米,高6.39米,翼面积102平方米,空重168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31000公斤,最大速度51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430公里/小时,翼载荷304公斤/平方米,实用升限7000米,航程5600公里。武备为机头处1挺MG81机枪,机头下方炮塔前部1门MG FF 20毫米机炮,后部双联装MG81Z机枪,前机身上方炮塔为1挺MG131机枪,机尾为1挺MG131机枪。其中MG81Z型机枪每挺备弹2000发,前机身上方炮塔MG131备弹750发,机尾MG131备弹1500发,MG FF备弹300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4:4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