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黑尾鸥
释义

黑尾鸥全长约47cm。夏羽头、颈至胸部以下皆为白色,背部及翼上整体暗灰色。腰及尾羽白色,尾羽末端具宽大的黑色次端斑。嘴、脚黄色,嘴尖端红色,具黑色环带。冬季头至颈部有褐色斑点。

中文学名:黑尾鸥

拉丁学名:Larus crassirostris

别称:Black-tailed Gull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目:鹳形目

科:鸥科

属:鸥属

习性

黑尾鸥栖息于近海岛屿和岩石裸露的海滨以及内陆海域。以鱼虾、螺蚌为食;也常尾随船只,取食废弃食物。繁殖期5~7月,在悬崖岩石上或草丛间筑巢。巢为碗状,十分简陋,每窝产卵2~4枚。

在山东和福建沿海一带繁殖,越冬于华南、华东沿海和台湾,偶见于内陆的云南。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分布

黑尾鸥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在我国分布于吉林东部珲春,辽宁南部,山东和福建沿海一带。栖息在沿海海岸沙滩、悬崖、草地以及邻近的湖泊、河流和沼泽地带。常成群活动。主要在海面上捕食上层鱼类为食,也吃虾、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

繁殖

繁殖期4~7月。常成小群集群营巢。在好的营巢地,亦集成数十对的大群营巢。通常营巢于人迹罕至和难于到达的海岸悬崖峭壁岩石平台上。最早于4月下旬开始产卵,每窝产卵2枚。卵的颜色为蓝灰色,灰褐色或赭绿色,密被大小不一的黑褐色斑点。卵的形状为卵圆形或梨形,长径5.6~7.4厘米,短径3.9~4.9厘米。孵化期25~27天,雌雄亲鸟轮流孵卵,雏鸟孵出后共同育雏。育雏食物主要为鱼和昆虫,早期主要由亲鸟半消化后再吐出喂养。大约30~45天后幼鸟即能飞翔。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3: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