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黑火药时代 |
释义 | 黑火药本身只是一种危险性属于中等的炸药。欧洲人直到1250年才懂得使用它,在中国则可能要早一些。当时,人们花了50至75年的时间才发现将黑火药装在一头开口的管内并进行点燃,便具有杀伤力。但黑火药兵器被正式作为部队的制式装备则化了将近400年的时间。到了15世纪中叶,黑火药兵器在提高杀伤力方面才清楚地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简介最早的火炮:公元1326年,黑火药被用来在城堡门楼上发射小型弹体。这种发射装置尽管十分原始,但已经属于一种火炮了。它使黑火药成了能够使人致命的东西。因此可以说是使黑火药具备杀伤力的一次带根本意义的飞跃。 火绳枪在出现火炮后约120年,发明了最早的安全可靠的枪。到了15世纪中叶,又在此基础上制成了火绳枪。由于这种枪的射击速率很慢,在射击完毕装填子弹时,射手既不能射击又不能防卫,因此使用起来很成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由长矛兵来保护容易受到攻击的火绳枪兵,二是将火绳枪兵编成十列横队,当第一列打完一发子弹后,便退回最后一列去装子弹,接着后面各列依次轮流射击。16世纪初的西班牙方队便是采取这种战术的最好例证。 古斯塔夫·阿道夫对兵器的改进:这位国王改进了当时的兵器,提高了兵器的杀伤力。这些兵器成了他全面改革后的军事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战术以及军事编制方面的改革则成了后来三个世纪中欧洲军事实践的基础。他通过改进子(炮)弹(第一次大规模采用早就出现过的一种思路),大大提高了滑膛枪和火炮的射击速率。为了发挥步兵的火力,他发明了“线式战术”,将士兵编成行数较少的队列,而不是象西班牙方队那样密集的队形。为了发挥炮兵的火力,他设法减轻炮管和炮架的重量,改进炮队的编组,使之比当时其它军队的炮兵具有大得多的战术机动性和效能。 燧发枪和刺刀:这两种兵器组成了一种更简单更可靠的枪械。枪上带有可进行肉搏战的装置,这样,当枪在射击之后仍然具有杀伤的能力。由于使用了环套固定的刺刀,因而结束了黑火药兵器很长的一段过渡时期,从此,不再要由长矛兵来保护手持空枪的士兵了。在欧洲,约从1700年起开始普遍使用这种组合式兵器,直到下一世纪仍是部队的制式装备,前后经历了约125年时间。燧发枪和刺刀在杀伤力方面完全可与线式战术和滑膛枪相匹配。 公元14世纪,随着黑火药应用于欧洲战争,在人类军事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奇迹。将硝酸钾、硫黄和木炭的混合物装在密闭容器内,利用点燃后产生燃烧气体的爆炸力,使兵器和兵器系统具备了比以往的任何兵器大得多的杀伤力。不过,早期的火枪命中率低,射程短,射击速率慢而且使用起来极不灵便。表一列举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各种兵器的相对杀伤力。从表中可以看出早期火枪的杀伤力实际上还不如同时代的长弓和十字弓。但是,火枪的使用比较简便,步兵经过短时间的训练便可很快掌握,相反,要有效地使用十字弓,就得经过几个月时间的练习,而要真正精通则需数年时间的刻苦训练。因此从冷兵器到黑火药兵器之间有着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转变过程。经过年长日久的发展阶段,黑火药兵器才逐步代替长矛、十字弓和长弓,成了战场上威力空前的兵器。 表1 兵器杀伤力的理论指数(TLI)注——兵器杀伤力的理论指数指的是各种兵器的相对杀伤效能,系根据兵器的射程、发射速率、精确度、可靠性及杀伤半径等性能计算所得之结果。 兵器名称 TLI 白刃战兵器(剑、长矛等) 23 标枪 19 普通弓 21 长弓 36 十字弓 33 火绳枪 10 17世纪的滑膛枪 19 18世纪的燧发枪 43 19世纪的来复枪 36 19世纪中叶的来复枪(采用圆锥形子弹) 102 19世纪末叶的后膛来复枪 153 斯普林菲尔德1903型来复枪(连发式) 495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机关枪 3,463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机关枪 4,973 16世纪的12磅炮弹加农炮 43 17世纪的12磅炮弹加农炮 224 18世纪格里比尤伏尔12磅炮弹加农炮 940 法国75毫米火炮 386,530 155毫米通用引信火炮 912,428 105毫米榴弹炮(M-1型) 657,215 155毫米舰载中央主炮 1,180,681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坦克 6,926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中型坦克 575,000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战斗轰炸机 6,926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战斗轰炸机(P-47) 135,000 V-2型弹道导弹 3,338,370 二万吨级高空爆炸核弹 49,086,000 一百万吨级高空爆炸核弹 695,385,000 表2 十六世纪各种炮的性能一览表注——此表引自R·E·杜普伊和T·N·杜普伊所著的《军事史全书》(1977年纽约哈泼和罗出版社出版)。 表中所列只是象征性的近似数据,材料也不完整,且有混乱和矛盾现象。 名称 炮重(磅) 弹重(磅) 口径(英寸) 炮长(英尺) 直射距离或有效射程(码) 最大射程(码) 第一类:长炮(炮的长度为25-44倍口径) 艾斯梅里小炮 200 0.3 1.0 2.5 200 750 蛇形发火器 400 0.5 1.5 3.0 250 1,000 小隼炮 500 1.0 2.0 3.7 280 1,500 鹰炮 800 3.0 2.5 6.0 400 2,500 米宁轻型长炮 1,000 6.0 3.3 6.5 450 3,500 帕萨伏朗特炮 3,000 6.0 3.3 10.0 1,000 4,500 赛寇炮 1,600 9.0 4.0 6.9 500 4,000 非标准长炮 3,000 12.0 4.6 8.5 600 4,000 半长炮 3,400 10.0 4.2 8.5 850 5,000 长炮 4,800 18.0 5.2 11.0 1,700 6,700 特大型长炮 7,000 32.0 6.5 16.0 2,000 7,000 第二类:加农炮(炮的长度为15-28倍口径) 四开加农炮 2,000 12.0 4.6 7.0 400 2,000 半长加农炮 4,000 32.0 6.5 11.0 450 2,500 非标准加农炮 4,500 42.0 7.0 10.0 400 2,000 蛇形加农炮 6,000 42.0 7.0 12.0 500 3,000 加农炮 7,000 50.0 8.0 13.0 600 3,500 大型加农炮 8,000 60.0 8.5 12.0 750 4,000 蛇炮 12,000 90.0 10.0 10.0 750 4,000 第三类:射石炮和迫击炮 [注] 中型射石炮 3,000 30.0 10.0 9.0 500 2,500 中型臼炮 1,500 30.0 6.3 2.0 300 750 重型臼炮 10,000 200.0 15.0 6.0 1,000 2,000 黑火药时代概述黑火药时代是以火药的大规模使用为起点的。黑火药兵器时代大多数为十三世纪初到十九世纪中叶。火药发明于中国的东汉时期,但直至北宋时期才小规模地应用于战争。这时的火药是以硝石,硫磺,木炭等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因外观呈黑色,故名黑火药,以区别后期诺贝尔发明的黄色烈性炸药。 火药的使用是兵器与战争史上划时代的事件。火药问世后,随之又发明了各种装填火药来射弹丸的火器。火器的出现完全改变了过去的作战方式和社会观念。比如以前的弓箭手需要很多年的刻苦训练才能准确地射中目标。而火枪手只需要很短的时间的训练就能在战场上列队齐射。火器还击垮了一些过去的等级观念,有身份的骑士在战场上经常不是平民火枪手的对手。 火器的出现使高耸的城墙不再固若金汤,城堡也在大炮的轰鸣声中成为了一堆瓦砾。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高墙在土耳其青铜大炮的轰击下粉碎,苟延残喘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就这样覆灭了。面对火炮的威胁,筑城技术也发生了变化。城墙的高度降低,厚度增加,还出现了经得住火炮轰击的棱堡。其次,火枪使兵器在作战者相距一定距离之外就可以相互杀伤,效果比弓箭,投石要好。由于黑火药兵器时代 枪支的精度差,火枪手总是排成排队对敌人进行齐射,以发挥密集火力的优势。 在黑火药兵器时代的早期的两三个世纪里,还是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作战时火枪手与长矛兵混合编队。到了装备刺刀之后,火枪即使冷兵器又是热兵器,这使步兵有了同样的装备,使步兵的建设走向制式化。 黑火药时代的武器装备在13世纪,通过阿拉伯人的传播,发射弹丸的武器均为管状。按大小来分,桶壮为大炮,细长管为步枪,短管的为手枪。 步枪 早期的步枪又被称为“火炮”。在19世纪中叶以前,在步枪家族里,以设计装备的不同,曾经有过火门枪,火绳枪和燧发枪;以枪管有无膛线来区别,则又可分为滑膛枪和来复枪。 在黑火药兵器时代的早期,火枪就是火门枪,它由枪管,枪架,药室,发火装置等构件组成。火枪手在发射火门枪时,要把枪放在叉形支架上,用左臂和身体夹住枪托,用右手来点火。因为设计时枪手必须始终盯住枪的火门,不能瞄准要射击的目标,火门枪的射击精度很低,其实火门枪的使用比较简便,而弓箭的娴熟使用难以掌握。 15世纪,欧洲人用火绳来引燃火药,这使枪手可以瞄准目标进行精确射击,同时枪托也改进为曲形木托。有利于稳定枪身,提高射击精度。但火绳枪是由火绳引燃,在战斗中火绳必须始终闷烧着,这使阴雨天中无法使用火枪,同时火门枪和火绳枪都是用外部装置来点火,这使火枪在点火时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在17世初期,欧洲人发明了燧发枪,这种枪是通过打击起火点燃火药,燧发枪的点火器上连接一块铁片,射击时火枪手口动扳机,带动燧石打击铁片,产生火花点燃药池内的火药,燧发枪克服了火绳枪与火门枪的缺点。使用时可以不受天气影响。 早期的火枪包括燧发枪都是枪管内壁平滑的滑膛枪,后来出现了来复枪,使子弹的射击精度和射程大大增加。来复枪与滑膛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枪管内壁有螺旋形的沟槽,称作来复线,枪因此得名,也叫线膛枪。这种螺旋槽使射出的子弹旋转,使弹道不易偏离。 手枪 14世纪,欧洲人减少了枪管和枪托的长度,造出了手枪。早期的手枪曾被用做骑兵用枪和军官自卫用枪。但早期的手枪射击时,发出和声响和烟尘会使骑兵的马受惊吓,所以在战场上作用不大。由于手枪便于隐藏,常被作为刺客行刺的武器。 手枪的发展与步枪相似,也经历了火门枪,火绳枪,燧发枪几个过程。真正有实际效用的手枪是16世纪使用轮盘打火的岁法手枪。这种手枪被有些国家做用骑兵的制式武器。这时的手枪骑兵采用的是一种几叫作‘马回转’的战术,应为当时的手枪射程有限,只能在5步左右的近距离有较大的杀伤力。 火炮 14世纪时火炮的铸造技术通过阿拉伯通入欧洲,早期的大炮十分笨重,在发射时供炮弹矫正弹道的炮管很短。甚至没有炮管。在火炮刚出现时。火炮几乎都用于攻城。由于早期火炮射击距离很短,发射时要冒着称上射来的密集的箭和投石,将火炮推到有效射击距离内。即使这样,火炮仍使高耸的城墙的防御优势大大削弱。之后,出现了厚矮的城墙和突出的棱堡,使城墙经地住早期火炮轰击。但同时火炮也在不断地发展着,城堡在火炮的轰击下显现出的有效防御已不复存在。 随着火炮的野战化,城堡逐渐被野战工事所替代。15世纪末期,法国人在大炮上早出了炮耳轴。使火炮能稳固地架在炮车上,既移动灵活,又能提高炮的射击精度。法国国王查理八世对火炮的改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取消了可拆卸的炮尾。下令铸造完整的火炮,并统一了火炮的口径,把装在炮车上的炮用于野战。在作战中,野战炮队可根据战斗需要,随时变换阵地,躲开敌人的火炮,使敌人被动挨打。随后出现了大型轮子的野战炮,使炮能更灵活地移动和射击。 刺刀 在黑火药兵器时代刚开始的两三个世纪里,冷兵器仍大量使用于战争。在混战中,没有冷兵器的火枪手失去了远射的优势,往往处于被屠杀的境地。最早的刺刀可能是火枪手将折断的长矛插入枪管与敌人进行肉搏。随后出现的带木塞的刺刀。火枪手在敌军冲来时,放完枪后将木塞入枪管,与敌人进行白刃战。刺刀的使用有效地节省了资源,士兵在作为一个火枪手的同时也起到了长矛手的作用,而且行军时不需要带太多的武器。之后。带套环的刺刀也应用于战争。这种刺刀解放了枪管,在作战中可以节省装刺刀的时间,并且在肉搏时可以击发子弹射杀敌人。但这种套环并不是十分牢固,随后出现了用套栓固定的刺刀。这种刺刀还在刀面上做了一个血槽,使之在肉搏中更具杀伤力。 黑火药时代的兵种概述步兵 在火气质量不断提高的黑火药兵器时代,步兵以其善于使用火器成为了各国军队的主力。但当时士兵使用的都是滑膛枪,射速慢(平均每分钟只能射1~2发)射击精度很低,为了有效地发挥火器的威力,各国都将军队派成队列作战。士兵平时练的就是以同样的步伐行进,手持武器保持同样的角度,射击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同时完成。这就是要对军队进行正规训练。一般训练一只常备军需要5年时间。这时的军队开始注重军服的华丽和绶带的装饰,这也形成18世纪作战的特点,机械死板,只适应于开阔平坦的地形,无法有效进行机动,往往是战线与军队的分布就决定了战役的胜负。到了拿破仑时代就出现了散兵队列来作战,提高了作战的机动性,也减少了战斗造成的伤亡 骑兵 在黑火药兵器时代的前期,中世纪时代沿承下来的重装骑兵遭受打击,原来的骑士制度瓦解,但其实作为一个影响巨大的兵种并没有在战场上消失,由于机动力强,常用于侦察,迂回,包抄,冲击敌人薄弱地段。抓获敌军高层和追击逃兵。可以说在当时呆板的战争中骑兵是全军的有生力量。在拿破仑、腓特烈这样的军事奇才手里,骑兵往往是制胜的关键。 炮兵 在黑火药兵器时代,火炮以其强大的爆破力被誉为‘战神’。起初火炮只适用于攻城,但随着火炮机动力的提高,火炮也广泛应用于野战,这样专业的炮兵部队也随之出现,专业炮兵的出现不仅仅有利于战争效率的提高,还能垄断造炮业,巩固国家政权。集中的火炮可以在局部形成优势,在局部击溃敌军防线。 龙骑兵 简单地说龙骑兵是骑马的步兵。像海军中有海军陆战队一样。在陆军中编制龙骑兵有利于部队在一些特殊地形和作战条件下的适应力。1805年。拿破仑在加莱集结了17万大军准备渡海攻打不列颠岛。当时他在陆军中培养了许多龙骑兵,其作战任务就是登陆英国后缴获英国人的马匹进行作战。 骑乘炮兵 像龙骑兵一样。骑乘炮兵也是一种多用途的兵种。在作战时即可当骑兵又可当炮兵。关键是有没有炮队他做战。若马和炮都有了,骑乘炮兵还有一个十分突出的作用:在一个地方战斗吃紧时。骑乘炮兵可骑马将火炮拖到这个地方进行增援,骑乘炮兵不仅可以加强军队的适应能力。还加强了火炮的机动力。 黑火药时时代的阵形在黑火药兵器时代,步兵最主要的阵形是方阵和线式队列。 方阵 最典型的西班牙方阵流行于16世纪,这种军事体制统治了整个欧洲战场。它是由贡萨罗·德·科尔多瓦在1505年那不勒斯取得的经验基础上设置的,经阿拉贡王国西班牙东北部的斐迪南二世批准,将他的军队编成20支部队,称为纵队。每个纵队有1000至1250人( 混合编有长矛兵、戟兵、火绳枪手和剑盾兵) ,这些人又编为5 个连。这就是自从古罗马步兵中队这种编队形式淘汰后,根据兵器使用的有关理论在西欧建立起来的第一种正规的战术编队。这种纵队从它的实际作战任务来看,相当于现代军队中的营和团,它由纵队司令或上校负责指挥。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军队曾经威震一时。其原因正是它采用了西班牙方阵这 种军队体制的缘故。战场上长矛兵排成密集的三个横队,每个横队正面为50至60人,纵深为20列。在四个边角上是排成密集方队的火绳枪士兵。这种坚固而具有机动能力的密集队形其宽度约为150 米,纵深100 米。在方阵的四边外侧各排列着一烈火绳枪士兵,还派出一独立的分遣队从事小规模出击。 线式队列 线式队列是黑火药时代军阵的后期之秀。到18世纪初,欧洲的火器技术发展迅速,冷兵器基本被淘汰,步兵都装备了带刺刀的前装遂发枪,当时步枪射程为200~300米,前装滑膛炮的射程为600~800米,射速为每分钟1~2发。为了有效地发挥火器的威力,军队排成线式横队作战。左接近地方阵地时,第一列士兵为跪姿,第二列为立姿,以统一口令齐射,接着后面两列已做好准备的士兵依次前进,用火力掩护前两列士兵。在齐射的同时整个队列以缓慢的速度前进,最用刺刀与敌人短兵相接。这就是线式队列。当时之所以要采用这种队形作战,是因为士兵装填子弹需要一定时间,同时射击精度又不高,士兵排成队列,能增强作战时的火力,也保证军官能有效地控制部队。 线式队列与方阵想比,方阵更能抵抗住骑兵的冲击,但抵抗不住火炮的轰击。而线式横队纵深很浅,很容易被攻破,狭长的正面只适应于平原作战,无法实施机动,两翼薄弱,容易被骑兵迂回,包抄。为了避免线式队列本身缺陷导致战役失败,指挥官们常会在线式队列后安排预备队,安排火炮进行攻击掩护,在两翼布置骑兵,也有些安排纵队进行穿插。 黑火药时代的战术与军事改革腓特烈大帝的斜线战术 腓特烈大帝可是说是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军事家。是把线式队列战术运用到极致的军事家。他有一种战术十分有名,就是斜线战术。他常用这种战术以少胜多。当两军对峙时,将自己的一翼加强,力求在相对的敌方一翼上突破,但在攻破敌方一翼的同时,自己的另一个被削弱的一翼被地方攻破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被削弱的一翼就要后退。这时,战场上的阵形就呈一条斜线。战役的成败关键就是这个后退与攻破的时间差。但可惜腓特烈大帝死后,普军死守着他的教条,并没有体会到精髓。真正体会到精髓的是拿破仑。 拿破仑的军事艺术 拿破仑是9世纪欧洲最杰出的军事家,被后人称为‘真正的军事艺术的巨匠’。他一生指挥过的战役近60多次。比亚历山大,恺撒,汉尼拔这几位欧洲名将指挥过的战役总和还要多。他以无比的的战术与激情将法国推倒了自路易十四后又一个辉煌的顶峰,他善于鼓励士兵。大胆提拔有才能的将领。战略上。他注重军队的机动性,经常集中优势兵力往适当的实际和地点去攻击敌军要害,大胆果断。经常取得过人意想不到的胜利。像翻越阿尔卑斯山和英吉利海峡到多瑙河的急行军,这些大胆的战略动作在当时只有他敢做。冒有计划的险,那是人们最佩服他的地方。在战术方面他应变无穷。以前作战太多是采用刻板的传统战法,一方猛攻,一方坚守。而拿破仑打破常规,灵活用兵,诱敌分兵,自己则集中有时兵力,击破敌军虚弱之处。他通常用一部分兵力牵制敌军主力,也要集中优势兵力于敌军薄弱之处。予以毁灭性的打击,从而获得全局胜利。在兵种上,他十分重视炮兵,因此他常能迅速地击溃敌军的薄弱环节。 西班牙的军事改革 16世纪的西班牙是当时西欧头号殖民大国和霸主。其西班牙的殖民靠、的不仅是无敌舰队,还有西班牙强大的陆军。16世纪处,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进行军事改革,由火枪手和长矛兵编组成步兵方阵,在实战中,方阵中的火枪手创造出一种新战术---后退装弹技术。在齐射后。前排火枪手在排与排的间隙中成排退到后排去装弹药。这样如果有10排以上的火药手横队就可以保持火力连续不断,同时混编写长矛手可刺杀近阵前的敌军,以保护火枪手的安全。当敌军大军冲近时。长矛手平端长矛,火枪手扔下火枪拔出腰刀,与敌军进行白刃战。 摩里斯横队 16世纪末,荷兰名将摩里斯对步兵团队也进行了改革。他把火枪手纵深行列减少,而每列的横队则加宽到250米。这种战术队列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摩里斯横队’。他对军事训练很重视。要求士兵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也能迅速编队并进行队列变换。这种横队是为了应对当时的西班牙的火枪长矛混编方阵,在作战时。面对西班牙的方阵,摩里斯横队可以利用横队比西班牙方阵宽的优势,将西班牙的方阵三面保围,并一次性将武器投入战场。由于纵深浅。暴露面积小,当时的火器射击精度很差。所以大军团与西班牙方阵正面交锋可能不敌,但摩里斯横队减少暴露面积。也就把伤之率大大减少。同时西班牙方阵薄弱的则翼也暴露在摩里斯横队的打击下。摩里斯手下部队并不多。通常不到1万人。但打了很多胜仗 古斯搭夫的改革 17世纪处,一个北方雄师依靠着一位有着超人智慧和勇气的国王成为了北欧的霸主。这头雄师就是瑞典,这位国王就是被誉为‘现代军事之父’的古斯塔夫。古斯塔夫刚继位的时候,正直国家内忧外患的时候,但古斯塔夫不惟艰难,对全国上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尤其以军事方面的改革对当今的影响最大。首先是实行义务兵役制。但是西欧各国在军队方面以雇佣军为主,纪律性和忠诚度很差,古斯塔夫实行征兵制后,唤起了本国的民族力量,战斗力明显加强,纪律性也明显好于其他国家的军队。古斯塔夫还是最早让士兵统一军装的。其次他仿佛摩里斯横队,强调火器的密集发挥;同时,他也仿佛当时著名的瑞士长矛兵,也重视白刃战。他还使炮兵成为独立兵种,提高炮兵作战的机动性,减少炮的重量,简化装填弹药的程序。在战术上,他集中使用炮兵,强调炮兵与骑兵,步兵的协调作战。 黑火药时代的经典战例:洛伊滕会战1745年12月5日,会战展开。双方是由洛林亲王和道恩元帅指挥的6万5千奥军和腓特烈大帝率领的3万5千普军。奥军占领一条南北走向的防线,面向西方。左边和背后都有一条小河。奥军中以洛伊滕村为支撑点,左翼由NADASTI(德文)将军指挥,跟小河之间有一段距离。右翼由LUCHESSE将军指挥,防线长6英里,调动兵力不便。腓特烈大帝虽只有3万5千人,而且事先没有进入战场。但普军曾在这进行过秋季演习,熟悉地形,腓特烈知道奥军右翼前方有一个BRONE山。可以用来遮蔽敌人实现,秘密机动部队。 在前哨战中。普军骑兵击溃奥军骑兵5个团。占领BRONE高地,掩护主力从高地后隐蔽向南集结。而奥军右翼的LUCHESSE将军以为BORNE高地的普军是主力部队,判断普军主攻方向在北,向查理亲王和道恩元帅告急。查理便将大批部队调到北方,削弱了自己的左翼。这正中了腓特烈的下怀。下午一点。普军步骑兵突然进攻奥军左翼,仅半个钟头,奥军左翼便被展碎。查理亲王不得不以中央的洛伊滕村为轴,将南翼收缩,整个防线阵向西旋转成向南,凭借奥军的数量优势死守,并从右翼调重兵增援。下午三点半,洛伊滕村得到攻防成为焦点。奥军顽强防守,普军苦于无法从村里从出,陷于胶着的危险。下午4点。奥军北翼的LUCHESSE将军。带着奥军骑兵主力在洛伊滕村完成集结,却处在普军步兵主力和普军骑兵主力的夹击下。顿时奥军骑兵进攻队形大乱,LUCHESSE将军阵亡。取得的谱军骑兵向中央傲军的侧面发动打击,同时腓特烈本人率领着普军骠骑兵迂回到奥军主力背后。整个奥军的中央和左翼被完全毁灭,奥军崩溃。 此役普军伤亡6382人。而奥军损失了2万2千人,其中1万两千人被俘,战后普军骑兵穷追不舍。又俘虏了2千人。此外又有1万7千奥军投降,腓特烈大帝以普军3万5千人打跨了奥军6万人,消灭奥军达4万人以上。 黑火药时代的体会黑火药兵器时代的许多军事思想深刻影响了进代军事与当今军事的许多角落。了解这一时期的军事,有利于我们了解军事,认识到国防事业的重要性。以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促进我国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对这个时代的军事的研究中。我们懂得了一些国防和军事知识、一些军事思想,懂得了一些军事力量和战争知识、战役,使自己的目光更加高远。 在当今世界这样一个和平的大北京下,种种战争阴影隐藏在世界各个角落。现代高科技发展迅速,军事高技术日益被各国所采用,一但战争爆发,后果就无法弥补。同时,一些大国独自垄断一些技术,就会自视强大,不断对小国挑衅。甚至发动战争。鉴于以上原应。我国为了更好地为了世界民族之林。为了更好地发展其他各项工作,必须做好国防工作。这样,就需要我门这些‘共和国未来的希望’能学习一些军事理论来提高自己的军事素质,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就算自己没有出力,也可以作为国防事业的坚固的基础保障。 自古就有国就有防,况且中国现在还有许多安全问题,作为当代的学生,不能只是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十分可悲的,而应当心系天下,关心国防建设,做一个适应时代的人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