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罗岗 |
释义 | 基本信息 罗岗,出生于 1967 年9月。原籍江西赣州,现定居上海。 职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执教: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近年来与倪文尖老师一起成为华师大中文系现当代和文化研究方向的青年骨干,学术成绩显著,兼容并包,循循善诱,为学生所称道和爱戴。 研究方向20 世纪中国文学;文化研究 所教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晚清小说研究、视觉文化导论、五四思想文化等。 科研项目现代 “ 文学 ” 在中国的确立 —— 以 “ 文学史 ” 和 “ 文学教育 ” 为中心的考察;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发表论文人和城市:一股新的审美思潮,(载《科学家与文艺思维》)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0#7 当代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创作论,《文学评论家》 1991#4 现代派文学的中国接受研究,(载《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新世纪出版社 1991/5 文化·审美·创新——当代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文化背景问《文学评论》 1991#5 , 月逢十足海天宽,《南阳学刊》 1992#2 论胡适《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文学评论》 1993#4 人生此境——怅想弘一法师,《雨花》 1994#2 边走边唱——都市音乐人的精神困境,《上海文化》 1994#3 边走边唱——都市音乐人的精神浮沉,《开放时代》 1994#4 微命——浔僧——曼殊和尚,《雨花》 1994#4 眺望内心深处的日落(合作),《钟山》 1994#6 学会聆听,《艺术世界》 1994#6 云在青天水在瓶——仁山居士的功德,《雨花》 1994#9 关于电影的一次对话,《佛山文艺》 1995#12 学人·学问·学风,《文艺理论研究》 1995#1 文学教育与文学史,《今天》 1995#4 历史中的《学衡》,《二十一世纪》 1995#4 叶兆言——秦淮说书人与“技术作家”,《明报月刊》 1995#5 文学教育与文学史,《上海文化》 1995#5 二马并驰——知识分子的职业与志业,《东方》 1995#6 记忆与遗忘,《上海文学》 1995#9 几重山外从头说,《文艺争鸣》 1996#1 重复的梦魇,《上海文学》 1996#2 写史偏多言外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6#3 “自述”之外的声音,《东方》 1996#3 雅努斯的两副面孔,《艺术世界》 1996#3 找寻消失的记忆,《当代作家评论》 1996#5 何日江山可定居,《二十一世纪》(香港) 1997#12 穿行在“个人”与“乌托邦”之间,《文艺争鸣》 1997#3 书写“当下”:从经验到文本,《上海文学》 1997#5 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天涯》 1997#7 顾准与韦伯,《二十一世纪》(香港) 1998#12 理论的“傲慢”与“偏见”,《华东师大学报》 1998#5 理想主义的昨天与今天(合作),《山花》 1998#7 从“卤水罐”到“枣木扁担”,《上海文学》 1999#1 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合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9#1 重建中国“现代文学”的合法性(合作),《文艺理论研究》 1999#1 个人与乌托邦之间,《二十一世纪》(香港) 1999/2/1 理论的“傲慢”与“偏见”,《钟山》 1999#2 寻求“第三条道路”(合作),《上海文学》 1999#3 谁之公共性,《上海文学》 1999#5 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观念”,《文学评论》 1999 年青年学者专号 “观念”的力量,《评论》 2000/1 辑 从晚清到当代,《上海文学》 2000#8 从“晚清”到“当代”,《南方文坛》 2000#6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天涯》 2000#5 现代“文学”在中国的确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1#1 “分期”的意识形态,《华东师大学报》 2001#2 解释历史的力量,《开放时代》 2001#5 文学香港:想象城市的一种方式,《二十一世纪》(香港) 2001#6 对整体性危机的文化回应,《视界》第 3 辑 (又载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报》第 8 期) 文学:实践与反思,《上海文学》 2001#7 从“卤水罐”到“枣木扁担”(载《九十年代文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1 何日江山可定居(载《多维视野中的吴宓》),重庆出版社 2001/2 现代文学、教育体制、知识生产,《湖北大学学报》 2003 # 6 危机时刻的大学精神-重识蔡元培,《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 # 1 危机时刻的大学精神-重识蔡元培,《 21 世纪》 2003 # 12 在教室里还有“经典”吗?,《书城》 2003/11 再生与毁灭之地,《书城》 2003/9 性别转移与上海流动空间的建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3 # 1 * 庸俗的“颓废”,《中华读书报》 2003/4/16 学术专著生命风景线(合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5/4 无声的黄昏(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 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三卷本)(编著),东方出版中心1997 果园城——芦焚小说选(编著),珠海出版社 1997 西风——陈衡哲小说选(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记忆的声音,学林出版社 1998 批评空间的开创(编著),东方出版中心 1998 20世纪中国文学名著(中学生导读本)散文卷(三卷本)(编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我史——康有为自述(编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 九十年代思想文选(二卷本)(编著),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0 梅光迪文录(编著),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1 面具背后,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12月 危机时刻的文化想象,江西教育版,2005年12月 帝国、都市与现代性——知识分子论丛(编),江苏人民版,2006年1月 想象城市的方式,江苏人民版,2006年6月 丽娃河畔论文学(主编),华东师大版,2006年11月 城市的记忆——上海文化的多元历史传统 (许继霖合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8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