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贺勐村 |
释义 | 1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的岩帅镇贺勐村贺勐村为行政村,隶属于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岩帅镇,地处岩帅镇西南边,距岩帅镇政府所在地29.00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87公里。东邻中贺勐村,南邻建设村,西邻单甲乡,北邻勐省镇。辖公松、公让、下康瓦等18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02户,有乡村人口2694人,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205人。全村国土面积8.95平方公里,海拔1550米,年平均气温27℃,年降水量1,800.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另有云南省盈江县旧城镇贺勐村等同名村子。 ◎ 自然资源该村有耕地总面积10,430.50亩(其中:田1,550.00亩,地8,880.50亩),人均耕地3.90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550.00亩,有效灌溉率为15%,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291.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8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3,00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0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4亩,主要种植芒果等经济林果。 ◎ 民族人口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辖公松、公让、下康瓦等18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02户,共乡村人口2694人,其中男性1388人,女性1306人。其中农业人口2694人,劳动力178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205人)。该村以佤族为主,其中佤族2694人。 ◎ 基础设施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699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699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19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6户。该村到乡岩帅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9.0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29.00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33辆,农用运输车7辆。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户。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已通自来水,有7个村民小组已通电,有7个村民小组已通路,有7个村民小组已通电视,有7个村民小组已通电话,有7个村民小组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54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0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文化教育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小学4所,校舍建筑面积9,950.00平方米,拥有教师27人,在校学生187人,距离岩帅镇中学29.00公里,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87人,其中小学生152人,中学生35人。全村建有图书室1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 基层组织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1人,少数民族党员81人,其中男党员75人、女党员6人。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村内有1个妇女组织,1个治安联防队。该村建有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20人。 ◎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91.0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58.43万元,畜牧业收入42.63万元,林业收入27.45万元;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25.30万元;工资性收入13.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2元。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1.6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55人,在省内务工25人,到省外务工430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沧源佤族自治县内。2008年种植业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32.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2%。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甘蔗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拥有企业1个。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8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699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9273.18亩。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36035元(人均13元),一事一议筹劳17,610.00元(劳均11元)。年末集体总收入10.4万元,有固定资产22.74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4.8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 ◎ 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前农民人均纯收入815元,新农村建设后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43元,人均有基本农田0.48亩;人均有经济林果1.3亩;有675个科技明白人、有2个好的发展项目、有7个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有村容村貌整治规划1个。 ◎ 发展重点存在问题:交通道路不便问题仍为本村的重大问题、饮水问题还不能完全解决,水质也未达标,还需要改良,经济的贫困是困难的直接原因。土地的利用不够合理。 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要解决除整体困难,必须发展经济、经济的发展要靠科学技术,带领、设法组织群众多学习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今后的经济主要靠甘蔗产业的发展。 2 云南省盈江县旧城镇贺勐村◎ 村情简介该村隶属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旧城镇,地处旧城镇东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盈江县县城22公里。东邻马连山,南邻蛮闷,西邻路盈路,北邻南底河。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辖蛮撒、朗宛、新村、蛮蚌、上岗、中岗、团结、蛮现、蛮克、蛮闷、蛮饿、蛮香等12个自然村,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565人。全村国土面积30.57平方公里,海拔850米,年平均气温19.3℃,年降水量15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甘蔗、等农作物。该村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 自然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耕地总面积4003亩(其中:水田3384亩,旱地619亩),人均耕地1.21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36,359亩,其中:经济林果地440.5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3亩,主要种植坚果、咖啡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2070.90亩,其中养殖面积50亩;荒山、荒地3420亩。 ◎ 人口卫生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735户,共有乡村人口3324人,其中:男性1496人,女性1828人。其中:农业人口3313人,劳动力1683人。该村以傣族、汉族为主,其中:傣族2388人,汉族764人,傈僳族172人。 到2008年底,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172人,参合率95.74%,享受低保人数174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2人,五保户8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旧城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20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该村距离旧城镇卫生院3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村内无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735户,占农户总数的100%。 ◎ 基础设施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735户通自来水;有735户通电,有196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72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28%和98.64%;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3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28户,分别占总数的62%和45%。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到旧城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2公里,距离集贸市场3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3辆,拖拉机179辆,摩托车206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384亩,有效灌溉率为84.54%,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384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02亩。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8户。全村有9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97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9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文化教育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1,883平方米,拥有教师22人,在校学生534人,距离旧城镇中学3公里,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05人,其中:小学生311人,中学生194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3个、无图书室、业余文娱宣传队。 ◎ 基层组织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3个党小组,分别是新村、蛮克、芒香。共有党员81人,少数民族党员632人,其中男党员70人、女党员11人。村委会由村支书、村主任、副主任组成,下设13等个村民小组。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175人。 ◎ 村务公开到2008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609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384.02亩,集体总收入0.40万元,有固定资产2.5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村集体财务情况。 ◎ 农村经济2008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393.1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10.77万元,占总收入的51.01%;畜牧业收入338.61万元,占总收入的24.31%(其中出栏肉猪2095头,肉牛41头);渔业收入35.78万元,占总收入的2.56%;林业收入8.35万元,占总收入的0.59%;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270.32万元,占总收入的19.4%;工资性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0.14%,其他收入(包括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27.32万元,占总收入1.96%。农民人均纯收入314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5人(占劳动力的1.48%),在省内务工4人,到省外务工21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