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鹤鸣乡 |
释义 | 道教发祥地鹤鸣山,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城西北12公里处,境内因有闻名遐迩的中国道教发源地枣鹤鸣山而得名。 鹤鸣乡幅员辽阔,山、丘、坝皆有,物产丰饶,地下资源丰富。目前,鹤鸣山风景名胜区规划正在进行,适宜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境内有川西平原储量最大的红石膏和丰富的红豆泥煤,适宜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境内原国防三线建设的“1141”厂总部闲置的厂房及机械设备,适宜于工业项目的开发利用;盛产茶叶、红梅、棕片、魔芋、佛手瓜,适宜于进行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开发;全乡具有开发前景的五荒(荒山、荒地、荒坡、荒水、荒滩)土地面积约1.3万亩,天然植被良好,适宜于林木、草场道教发源地鹤鸣山 鹤鸣山位于四川成都西部大邑县城西北12公里的鹤鸣乡三丰村,属岷山山脉,海拔1000余米,山势雄伟、林木繁茂,双涧环抱,形如展翅欲飞的立鹤,它北依青城山(约30公里),南邻峨眉山(约120公里),西接雾中山(约10公里),足抵川西平原,距成都约70公里。因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及明代著名地理学家罗洪先《广舆图》词句“鹤鸣山岩穴中有古鹤,鸣则仙人去。”和《诗经》诗句“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而得此名。为古代剑南四大名山之一。 据有关史书记载: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年)、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张道陵)于大邑县境鹤鸣山倡导正一盟威之道(俗称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奉老子李耳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这标志着道教正式创立。所以鹤鸣山成为了举世公认的中国道教发源地,世界道教朝圣地,是道教胜地中的魁首,被称为“道教祖庭”。 在张道陵创教之前,鹤鸣山就一直是异人的修炼之地,据说先秦的广成子(马成子)和西汉的周义山都在这里跨鹤飞升(东晋华侨撰《紫阳真人周君内传》谓周义山“乃登鹤鸣山,遇阳安君受《金丹经》、《九鼎神丹图》”)。相传曾有隐士老聃后人李傕隐居于此山,养鹤为伴,弈棋悟道,山下时闻鹤鸣。历代的许多著名道士曾在此修炼过。如唐末五代的杜光庭、北宋的陈抟、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等都在此修道。一些皇帝也曾到鹤鸣山祭祖,如明代嘉靖皇帝御定鹤鸣山为举行全国性祈天永命大醮的五大醮坛之一,明成祖朱棣曾亲手书写御旨交给龙虎山道士吴伯理让他到鹤鸣山迎请仙道张三丰,后来吴伯理在鹤鸣山的山麓处修建了迎仙阁。鹤鸣山道观1985年被成都市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被批准为道教开放点。“中国道教文化节”也在鹤鸣山设立了会场。、干水果的种植栽培和成都麻羊等畜牧业的养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