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鹤冲天 |
释义 | 《鹤冲天》,词牌名。双调八十四字,仄韵格。 另有词牌《喜迁莺》、《风光好》的别名也叫《鹤冲天》,与此调不同。 作品名称:鹤冲天 创作年代:宋代 作品出处:乐章集 文学体裁:词 作者:柳永 词牌格律调见柳永《乐章集》。〔闲窗漏永〕词,注大石调;〔黄金榜上〕词,注正宫。与《喜迁莺》、《春光好》别名《鹤冲天》者不同。 双调八十四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後段八句五仄韵 柳永 闲窗漏永。月冷霜华堕。悄悄下帘幕。残灯火。 再三追往事。离魂乱、愁肠锁。无语沈吟坐。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则个。 ⊙○◎● ○⊙● ○○● ⊙●○○● ●○◎● ◎●●○◎● 从前早是多成破。何况经岁月。相抛嚲。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麼。 ⊙◎○●● ○○● ●●○○● ○●● ○○● 悔恨无计那。迢迢良夜。自家只恁摧挫。 ⊙○○● ●⊙●◎○● 此词换头句七字,贺铸〔冬冬鼓动〕词,正与此同。按,《乐章集》原注大石调,为黄钟之商声,与〔黄金榜上〕词,为黄钟之宫调者不同,宫调既别,其平仄亦不可强同,故此词可平可仄,但与贺词参校,不旁及他词。贺词,前段第二句〔花外沈残漏〕,花字平声;第三句〔华月万枝灯〕,华字、灯字俱平声;第五句〔广陌衣香度〕,陌字仄声,香字平声;第六句〔飞盖影、相先後〕,盖字仄声;第七句〔个处频回首〕,个字仄声;第八、九句〔锦坊西去,期约武陵溪口〕,西字、期字、溪字俱平声;後段第二句〔可堪流浪远〕,可字仄声,堪字平声;第六句〔不似长亭柳〕,亭字平声;第七、八句〔舞风眠雨,伴我一春消瘦〕,舞字、我字俱仄声,春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又一体 双调八十六字,前段十句六仄韵,後段九句五仄韵 杜安世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台榭绿阴浓。薰风细。 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恰是逍遥际。单夹衣裳。半拢软玉肌体。 石榴美豔。一撮红绡比。窗外数修篁。寒相倚。 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行坐深闺裏。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 此词前段起句用韵,後段起句作四字一句、五字一句,校柳永〔闲窗漏永〕词,添二字。 又一体 双调八十八字,前段九句六仄韵,後段九句五仄韵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此与〔闲窗漏永〕词校,前段起句押韵,换头添三字,作四字一句、六字一句,第五句添一字、作六字句异。 典范词作1.鹤冲天·闲窗漏永 【宋】柳永 闲窗漏永,月冷霜华堕。 悄悄下帘幕,残灯火。 再三追往事,离魂乱、愁肠锁。 无语沉吟坐。 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则个。 从前早是多成破。 何况经岁月,相抛亸。 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麽。 悔恨无计那。 迢迢良夜,自家只恁摧挫。 2.鹤冲天·清明天气 【宋】杜安世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 台榭绿阴浓,薰风细。 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 恰是逍遥际。 单夹衣裳,半笼软玉肌体。 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 窗外数修篁,寒相倚。 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 行坐深闺里,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 3.鹤冲天·冬冬鼓动 【宋】贺铸 冬冬鼓动,花外沈残漏。华月万枝灯,还清昼。 广陌衣香度,飞盖影、相先后。 个处频回首,锦坊西去,泪湿罗笺调吟。 当时早恨欢难偶,可堪流浪远,分携久。 小畹兰英在,轻付与、何人手。 不似长亭柳。舞风眠雨,伴我一春销瘦。 柳永的鹤冲天简介鹤冲天 词牌名 代表作·宋· 柳永 闲窗漏永,月冷霜华堕。 悄悄下帘幕,残灯火。 再三追往事,离魂乱、愁肠锁。 无语沉吟坐。 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则个。 从前早是多成破。 何况经岁月,相抛亸。 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麽。 悔恨无计那。 迢迢良夜,自家只恁摧挫。 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词作鉴赏 这首词反映了柳永的反叛性格,也带来了他人生路上一大波折。据传说,柳永善作俗词,而宋仁宗颇好雅词。有一次,宋仁宗临轩放榜时想起柳永这首词中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就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这样黜落了他。从此,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而长期地流连于坊曲之间,花柳丛中寻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考科举求功名,他并不满足于登进士第,而是把夺取殿试头名状元作为目标。落榜只认为“偶然”,“风遗”只说是“暂”,由此可见柳永狂傲自负的性格。他自称“明代遗贤”是讽刺仁宗朝号称清明盛世,却不能做到“野无遗贤”。但既然已落第,下一步该怎么办呢?“风云际会”,施展抱负是封建时代士子的奋斗目标,既然“未遂风云便”,理想落空了,于是他就转向了另一个极端,“争不恣狂荡”,表示要无拘无束地过那种为一般封建士人所不齿的流连坊曲的狂荡生活。“偎红倚翠”、“浅斟低唱”,是对“狂荡”的具体说明。柳永这样写,是恃才负气的表现,也是表示抗争的一种方式。科举落第,使他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只有以极端对极端才能求得平衡。所以,他故意要造成惊世骇俗的效果以保持自己心理上的优势。柳永的“狂荡”之中仍然有着严肃的一面,狂荡以傲世,严肃以自律,这才是“才子词人”、“白衣卿相”的真面目。柳永把他内心深处的矛盾想法抒写出来,说明落第这件事情给他带来了多么深重的苦恼和多么烦杂的困扰,也说明他为了摆脱这种苦恼和困扰曾经进行了多么痛苦的挣扎。写到最后,柳永得出结论:“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谓青春短暂,怎忍虚掷,为“浮名”而牺牲赏心乐事。所以,只要快乐就行,“浮名”算不了什么。 这首词是柳永进士科考落第之后的一纸“牢骚言”,宋元时代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反响。它正面鼓吹文人士者与统治者分离,而与歌妓等下层人民接近,有一定的思想进步性。 杜安世的鹤冲天简介鹤冲天 杜安世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 台榭绿阴浓,薰风细。 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 恰是逍遥际。 单夹衣裳,半笼软玉肌体。 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 窗外数修篁,寒相倚。 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 行坐深闺里,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 杜安世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北宋前期词人杜安世的作品,词风与柳永相近,长铺叙,少粉饰,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词。 上片重点铺叙居住的环境和时序景致,也写出了环境中的人物。“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点出人物清明天气中的感受。清明是春分之后的一个节令,此时已入暮春,梅、杏、桃等花相继凋谢,最容易引起思妇离人的愁怀。“愁如醉”,兼状愁人的内心感受和外表现。愁绪袭来,内心模模糊糊,外表则显现为表情呆滞。愁人是容易感到日长的,何况清明之后,白昼又确实是逐渐地长了起来,故曰“永日愁如醉”。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描写闺人所居住的环境。“台榭绿阴浓”至“新荷蔽”数句,活画出一幅春末夏初的园林美景。暖风轻拂;台榭的周围,绿树成荫;归来的燕子,新巢已经筑成;小小的池塘,长满了青青的荷叶。如此美景,“恰是逍遥际”,作者认为正是优游自地赏玩景物的好时光!但是却只“单夹衣裳,半笼软玉肌体。”词的抒情女主人公,一位肌肤柔软洁白的佳人披着件薄薄的夹衣,呆呆地站立那里。“半笼”两字,见出她披衣时的漫不经心;而开头“永日愁如醉”句已作了提示,这里作一呼应,写出她神情呆滞之状。另外,此处作者把写人和写景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优美的环境,衬托着美丽的闺人,恍如绿叶丛中簇拥着牡丹,相得益彰;同时环境和人物又构成了反衬:景物自佳而人物自愁,节奏并不协调,于是更显出了人物的愁绪之重。 下片着重写闺人的幽怨情怀和憔悴情态,但却从景物写起:“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这是以“红绡”比石榴花之红以状其美。石榴夏季开花,花常呈橙红色,故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诗云:“石榴花似结红巾,容艳新妍占断春。”以红色的织物比石榴花,大概就从这里开始,作者看来是受到过白诗的启发的;其后苏东坡也有“石榴半吐红巾蹙”(《虞美人》)之句。文学上的继承借鉴而又有所变化,就是如此。这两句是继续写园林美景,词意更见错综。 “窗外数修篁”两句,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就是女主人公的窗外大概真的有几竿修竹;因为中国的园林中,竹子是必不可少的。虚写就是她并不一定真的去相倚;这里用了杜甫《佳人》诗中的意境:“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说明她也具有自怜幽独的怀抱而已。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人,其作用是从写景过渡到写人,而且本身已具有丰富的幽怨内涵。 紧接着上面两句,作者揭示了女主人公心灵幽怨满怀、行动呆滞,是因为“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意即有一个她关心的人,却难以相见,只能白白地盼望。这行文上是水到渠成的一笔,对女主人公的情怀、表现那么多,其原因也该有一个交代了。 结语三句:“行坐深闺里,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是对女主人公情态的进一步刻画,也是对这个人物形象的补足性刻画。她深闺里行坐不安,形容憔悴,没有什么心思去梳妆打扮。经过了最后这几句的进一步刻画,一位因怀念远人而憔悴幽怨的闺中少妇的形象,呼之欲出了。 这首词,前片着重写景,后片着重写人,但又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即闺怨。这样,词的气脉就一气贯串,不枝不蔓,人物形象也渐趋完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