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河阳古民居
释义

新建镇为一地名,在我国浙江省、江苏省以及四川省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地理位置

河阳古民居,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镇西1.5公里的河阳村。始建于五代末期,为元代古民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2000年2月18日,有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距缙云县仙都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16公里。古香古色,原汁原味,千年古村,明清建筑。

民居特色

河阳历史文化保护区源远流长,保护区内现存古民居建筑群。河阳村号称“烟灶八百、人口三千”,是个有着1100多年历史的古村庄,河阳的水系、道路基本保持着元代村庄设计特色,现有十大宗族庄园式古民居建筑群和十五座古祠堂,有三教合一的宋代古刹“福昌寺”,元代的“八士门”及“八士门”前明太祖朱元璋御赐的石“稀罕”,古代的大桥、农具、家具、壁画、诗句、匾额、雕刻,还有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的河阳窗花剪纸,以及历代农民义军的遗迹,古色古香的民俗活动,构成了江南罕见的千年文化古村。还有十座古祠堂,五座古庙宇,百栋旧弟共1500余间,乃是明清两代所建,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堪称“江南一绝”。弄堂、街道、水系充满古怠。风火山墙、马头墙毅然耸立,砖雕木雕复杂多样,四合院、大天井、砖木结构、屋面双披,自称特色。主要院落,宗祠为前厅后堂,雕龙画栋,名胜古迹密集。

河阳村民94%姓朱,这里山清水秀,民风古朴,至今依然是聚族而居,耕读传家,为江南罕见的古村落活化石。

河阳古民居的最大特点就是清一色的灰色建筑群落,给人含蓄,委婉的感觉!古民居的建筑很有特色,有的古宅弟大门前筑有“园洞门”,门像园形像现代的园林建筑,门上写上“循规”、“映月”等字。古民居外墙建筑最有特色的是答樵路,在这条路上有32个马头状的墙头,远远望去似像是一匹匹昂首的马头在仰头长啸,气势非凡。墙头因此也叫“马头墙”。马头墙的特点是“黑瓦白墙,飞檐翘角,依山傍水”。

民居的历史文化

“河阳”一词迁自河南,唐末僖宗年间(约公元九世纪七十年代)河阳朱氏始祖吴越国掌书记朱清源、朱清渊兄弟原籍山东濮阳,后迁徙到河南信阳,自幼勤奋好学,学识渊博。公元 933 年唐朝末年,群雄四起,你争我夺,兄弟俩为避五季之乱,到了浙江杭州。当时杭州属于吴越国,吴越皇帝钱武肃王听说朱清源学问渊博,口才出众,既聘他为掌书记,成为王宫主管。武肃王病故,天下兵争四起,天下纷争,大势未有所属,哥哥朱清源劝弟弟朱清渊要韬光养晦,“负英武之才,志欲勘乱之功,以靖中原”。先隐居起来,以待天下清。于是武肃王死后第二年朱清源携弟弟漫游括苍之缙云,看到那里山水秀丽,就选择山下的风水宝地而居,为使朱氏后裔不忘祖宗之本,取河南信阳各一字而名“河阳”。于是也就有了现在的河阳村。朱氏定居以来,已繁衍四十三代。现居河阳的为第三十五至四十二代朱氏子孙。江南不少地区,如青田、湖州、丽水、温州、台州,甚至福建福州、安徽歙县等地的朱姓,各支各派大多发源于河阳。一千多年来,他们崇尚礼教,耕读传家,重农经商,人才辈出,富甲一方,成为缙云望族。

河阳村不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文化璀璨,底蕴深厚。河阳人在自家门前用鹅卵石铺设铜钱图案,在铜钱朝门口的部位缺了一部份,它的寓意是“钱进门”,主人做生意,一出门就踏进钱眼里,表示发财致富。这枚铜钱可不一般,它可以预报天气。这是因为这几条边的泥土在铺设前经过盐卤水浸泡,天气转阴就会返潮变黑,所以能起到预报天气的作用。河阳不但有气象钱,在有的天井里还有气象鹿,气象牛呢!由此可见,河阳人有多聪明啊!河阳木雕作为河阳村古民居及宗族建筑的重要装饰,体现了明清古建筑风貌及河阳村当年盛况。河阳木雕在表现内容上力求简洁自然,略带几分含蓄,具有鲜明个性,雕刻主要分布在比较醒目的位置如廊下、门窗、牛腿、神龛等几处,且在同一部分也有简繁之分,细部各有千秋,体现了理财精明,注重实效、不显奢华的精神。装饰手段自然、活泼、典雅,雕有动物、植物等图案,技艺之高超,让人惊叹不已。

八士门

元代河阳最著名的建筑就是“八士门”。朱氏历代祖先以耕读传家,重农经商,人才辈出,富甲一方。宋元两代曾出八位进士,形成“义阳诗派”。相传“八士门”就是为此而建。“八士门”前还有一对无头的石狮子,石狮乃朱元璋所赠,取名“稀罕”,意指河阳一村出了八进士实属稀罕。石狮至今尚在,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八士门”为河阳村正大门,历史上河阳人一直以为它在中峰山“五龙抢珠”入脉处,风水上极为重要,因此又称它为“八字门”,为了八字好,河阳人娶媳妇、嫁女儿、出殡都要过“八士门”,此风俗沿袭至今。现存的一溪两坑之水系、一街五巷的村庄布局乃元代设计。

“十八间”民居古色古香

古民居建筑分布以150米长的古街为中轴线,古街左右各有五条横巷,分布着五个古建筑群,六个朱氏宗祠32间古庙面。宗族庄园式古建筑分布在古街北面,大多是砖木结构,四合院式设计。规模较大的有廉让之间、耕凿遗风、循规映月等。大多建筑都有十八间房,故叫“十八间”有二十九间房的就叫“二十九间”。廉让之间意指廉洁谦让的人家,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是河阳“十八间”中建筑最精致、设施最完备的封闭“十八间”。它有独立的自立的自用水井,整幢建筑分前厅、后堂、伙房、猪舍、毛厕等几部分。外墙白墙上古画、古诗保存十分完整,房内木梁、木柱上方全是精致的木雕,木雕动物栩栩如生,龙飞凤舞,若仔细看,甚至可见菜叶上停有小虫。木雕窗户方格子细如筛洞,手指不入,雕刻之精细之高超,让人惊叹不已。

寺刹祠堂古风古貌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河阳封建宗法思想也在进一步强化。河阳第三十世孙朱辉以族长身份,“立家法,订宗谱,修理历代祖墓,创积宗祠祀产,以理法严辑族众,数十年祠讼不兴。”因此,河阳出现了以舒氏为代表的三十多位节孝女,其中立牌坊的就有六位。朱翰臣及其子孙们大搞公益事业,如:独造处州郡试大院,主建县城孔庙,创建新建右文学馆,建造河阳公济大桥,创设义田常产,赈济饥民及修路、建凉亭等义举。

“十八间”

河阳居民主要有“十六间”、“十八间”、“二十八间”三种结构形式,另外还有“十间”、“十三间”等。

以“十八间”为代表,即每幢十八间。这是河阳大户人家的典型代表,以清代中晚期为多,少量为明末清初所建,布局结构基于大家庭总体需求决定的。既是大家庭,那其中必少不了向周围炫耀的成分,而且儒家文化的本质上是保守的,所以十八间在总体上不会有多大的创新。

现存的“十八间”20多幢,而且其中存有很多各有命名,有“圆大门”、“廉让之间”、“儒林古第”、“耕凿遗风”等等。

“十八间”总体分为大院落和附属建筑两部分,其布局按前后顺序依次为:房套、大院、伙舍。

房套:在大院的前厅之前,那是进入大院前的通道,有的甚至是唯一通道,于是便成整个“十八间”首先“露脸”的所在。虽然属于附属建筑,却是房主人最肯花钱的所在之一,其主要的功能是护卫。但它的围墙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围墙,在造型,局部装修上,都特别注意文化品味,上面精心绘有各种图画,并配有诗词。比如“廉让之间”的房套围墙上,就有唐朝张志和的《渔歌子》去:

西塞山前白露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又有无名氏诗去“

过去事己过去,未来不必预思量;

只今只说只今话,一枕共梁午梦长。

又如“圆大门”房套,其长36CM,宽4CM。中间砌两道圆门,圆门上方书题“循规”,“映月”又在入口两门额以寓意书题“耕读家风”4字,结构别出心裁,独具一格。

大院为“十八间”的中心所在,前墙居中开大门,大门与前厅相连。左右两侧开边门,与走廊相通。前墙是“十八间”的真正脸面所在,门额,檐下等处的砖雕不厌其烦,白粉墙,小青瓦,又头墙。构成高低错落古朴清新的基本特色。

大院内部格局为:中轴线上为前厅。后堂,也有的是前前加左右堂。前厅为过厅,后堂中间扩大作半开敞式,居中作中堂布置,四周为卧室。面宽3间,进课一间。加上厅堂两侧共18间,两厢沿庭院各设走廊,成“井”字形贯穿全院。

伙房在后堂之后,为井楼式建构,平面呈缺口形,沿后堂后墙设小天井。三面布置灶间,饲养间,杂间,从设计上完全以实用角度考虑,一切从简。

修复过程

为了褒慕祖宗功德,此时期掀起了一股修复、兴建宗祠之风。河阳村现有大小祠堂15处,有宋代的古刹福昌寺、岩山古庙、南殿、碧山古庙等五座古庙宇,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堪称江南一绝。其中虚竹公祠以苏州古祠堂为蓝本,耗工三年,建筑精细,更是古祠堂建筑艺术的瑰宝。它的主人朱虚竹以经营土纸、靛青染料成为缙云首富,据说在苏州有店面120间。公元1858年,其子六人为父建“虚竹公祠”。大门内建八角亭一座,戏台一座。整座祠堂雕梁画栋,精美豪华,木雕、石雕、砖雕技艺高超,人物、鸟兽、花卉栩栩如生。最特别的是天井里一式卵石铺就的图案,有寿字、花朵、狮子扑球,据说这里的卵石是用同重量白米换来的,建祠堂花费之大可想而知。

陈列馆

看河阳古民居,朱氏博物馆和古董工艺品陈列馆不能不去。朱氏博物馆内陈列着河阳人历代用过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十里红嫁妆等。当你看到古代男人的牛皮长靴、小脚女人的“三寸金莲”牛皮鞋,以及一应俱全,做工精细的嫁妆时,你不得不惊叹当时朱氏的富有。古董工艺品陈列馆内有着各种饰品和河阳剪纸,极具观赏价值。

若有机会,你不妨到河阳来走走。古村落、古建筑、古文化,定叫你感慨万千,流连忘返。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5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