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和谐文化的理论与实践 |
释义 | 《和谐文化的理论与实践》针对当前文化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系统探讨了建设和谐文化五个方面的内容,并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以期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有所裨益。本书系统全面,基本上涵盖了十六大以来党的重大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作者阵容强大,国内各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了研究撰写;研究深入扎实,比较准确地理解、把握和阐述了党的创新理论的丰富内涵。 书名:和谐文化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张小平 主编,张建云 副主编 ISBN:10位[701006525X]13位[9787010065250] 类别:党建理论 定价:3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1 装帧:平装 开本:16 版权作者:张小平 主编,张建云 副主编 ISBN:10位[701006525X]13位[978701006525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1 定价:¥32.00元 内容建设和谐文化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是当前文化工作的主题。本书着眼于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多样性诉求和国内构建和谐社会中对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挖掘了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中的和谐资源,揭示了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以及建设的基本原则,力图准确把握和阐释和谐文化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并论证了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和谐文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保障的观点,阐述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战略意义。针对当前文化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本书系统探讨了建设和谐文化五个方面的内容,并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以期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有所裨益。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基本上涵盖了十六大以来党的重大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作者阵容强大,国内各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了研究撰写;研究深入扎实,比较准确地理解、把握和阐述了党的创新理论的丰富内涵。 作者张小平,哲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文化与哲学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近现代哲学文化思潮、当前文化领域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等。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持多项院级、所级重点课题。出版专著《中国之民主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动态》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序 前言 第一章和谐文化的历史考察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资源 (一)“和谐”的基本命题 (二)“和谐”的主要内涵 二、西方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资源 (一)西方哲学中的“和谐”思想 (二)西方古典经济学中的自然和谐思想 (三)西方社会学中的社会和谐思想 (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制度”理想 三、马克思主义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资源 (一)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 (二)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人类文化的合乎规律的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人对和谐理想的追求和发展 第二章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 一、“和谐文化”概念的提出 (一)“和谐文化”的提出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 (二)国内背景: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文化 (三)国际背景:文化多样性挑战全球化 二、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 (一)和谐是一个辩证法的概念 (二)和谐文化是要在多样性中寻求统一性 (三)和谐文化是人类追求的共同价值和理想境界 三、和谐文化的主要特征 (一)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辩证统一 (二)多样性与主导性的辩证统一 (三)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 第三章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一元主导的原则: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 (一)文化多样、价值多元并存的现实状况 (二)文化多样化是文化发展活力的保证,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前提 (三)多样化的文化和价值观念需要统一性、需要一元主导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 (五)一元主导与文化的多样化发展并行不悖 二、继承发扬的原则:会通古今,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一)继承与发扬是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全球化时代文化自觉的首要条件 (二)传统“和谐”思想的历史意义 (三)传统“和谐”思想的时代意义 三、开放借鉴的原则:融会中西,借鉴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果 (一)交流与融合是全球化时代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全面准确地把握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 (三)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 四、批判鉴别的原则:对待古今中西文化要保持批判的高度 (一)文化的吸收和借鉴必须以理性的批判为前提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和谐”思想的批判 (三)对西方文化的鉴别与批判 五、开拓创新的原则: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全盘西化 (一)文化综合创新论 (二)和谐文化建设重在创新 第四章和谐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一、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 (一)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二)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力量 (三)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人的自我和谐、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二、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谐文化与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意义 (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谐发展 (三)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人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有力保障:建设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人对物的依赖”:市场经济固有的局限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化关系及其负面影响 (三)和谐文化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上) 一、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一)当前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其原因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毫不动摇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具体有效途径 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一)“衣食足”并非“知荣辱”:转型期中国人的道德困惑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文化的道德支撑 (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途径 第六章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下) 三、加强文艺建设,营造良好的文艺生态环境 (一)当下的文艺现状 (二)加强文艺建设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努力营造良好的文艺生态环境 四、加强传媒建设,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一)大众传媒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目前传媒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 (三)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五、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中国文化实力 (一)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对于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二)当前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文化实力,提升综合国力 前言序 程恩富 十六大以来,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战略任务。和谐文化建设之所以具有战略意义,就在于它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理论支撑。 “和谐文化”提出以来,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但在对“和谐文化”的理解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人主张要用“和谐哲学”代替“斗争哲学”,用“和谐论”代替“矛盾论”,这显然是将“和谐”与“矛盾”、“斗争”割裂开来,完全对立起来,并不符合辩证法。还有人说西方文化是“斗争”文化,中国文化是“和谐”文化,这显然是对中西文化的一种片面理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文化与哲学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在近一年时间里,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深入钻研,分工合作,对和谐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谐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就是他们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作为一项探索性的研究成果,我认为该书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和引起重视: 其一,论证了和谐文化是人类追求的共同价值和理想境界。该书通过考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西方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历史上和谐思想的发展脉络,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和谐理想追求的思想轨迹,说明和谐不仅是中国文化,而且是西方文化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但是在漫长的阶级社会中,这种理想只能是乌托邦的空想,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有可能把它变成现实,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指明了由空想到现实的正确道路。 其二,揭示了和谐文化的辩证内涵。该书将和谐概念纳入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之中,论述了和谐与差异、矛盾、斗争的关系,指出和谐是矛盾中的和谐,是“和而不同”,是多样性的统一,矛盾论与和谐论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和谐文化就是要辩证解决一元与多元的关系,辩证解决民族性与现代性、多样性与主导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关系,在多样性中寻求统一 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其是作为该体系灵魂的马克思主义来一元主导,并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其三,阐明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该书从分析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多样性挑战全球一体化的国际大背景,到分析国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阐明了提出“和谐文化”这个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论创新,标志着文化战略上的调整。该书认为,建设和谐文化,既是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文化提升,也是对 全球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诉求的积极回应。它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必将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其四,提出了和谐文化建设的具体原则。该书提出了一元主导的原则、继承发扬的原则、开放借鉴的原则、批判鉴别的原则、开拓创新的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文化方针的具体化,为和谐文化建设中如何正确处理各种文化的关系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原则。这与我提出的“国情为据、世情为鉴,马学为体、西学 为用、国学为根”的思想总则,也是吻合的。 其五,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该书针对当前文化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良好的文艺生态环境、加强传媒建设、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五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操作的具体措施。 我相信《和谐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的出版,必将推动和谐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谐文化建设积极健康地向前发展,为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更加和谐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和指导。 2007年9月 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