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核危机
释义

所谓核危机一般指军事上的事件,典型的有“古巴导弹危机”,所谓有可能爆发核战争的危机。不过也可能包括与核有关的非军事灾难,典型的是“切尔诺贝利事件”。

核危机历史

核威胁不仅发生在剑拔弩张战争状态下,即使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意想不到的差错、事故也可能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一团团“核魔云”,其结果并不亚于爆发一场小型核战争。

莫斯科曾出版过一本由R·法马兹耶编写的书,书名为《帝国主义:事实与数字》。书中提供了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数字:在1950年至1975年的25年之间,美国核运载工具共发生95次事故。1964年1月,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险些遭殃。当时有一架B-52战略轰炸机在北卡罗来纳境内失事,飞行员在飞机坠落前将两枚核炸弹抛出。其中一枚氢弹为2400万吨级,爆炸力相当于广岛或长崎爆炸的原子弹的1000倍。更险的是,这枚氢弹的7个起爆装置,在抛出掉落过程中已被打开了6个,如果最后一个起爆装置也被打开,这枚氢弹就会爆炸。

美国学者D·弗利等人编撰的《偶发战争的风险》一书提到过130多次由控制系统引起的核武器事故。1979年11月9日,一次计算机故障导致美国10架截击机紧急起飞,接受的指令是去击落所谓侵入美国的前苏联战略轰炸机。1980年6月,由于控制系统出现故障,北美空军防御指挥司令部曾发出关于一枚前苏联导弹攻击美国的信号。美国携带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因此而进入一级战备,甚至飞机引擎也已经发动起来。

1980年10月,美国军事力量委员会报告说,仅在短短一年半时间内,由于种种技术故障,北美空军防御指挥司令部就发出过15次错误信号,每次错误信号都显示:美国即将遭到核打击。1983年9月26日夜晚,莫斯科附近的前苏联核预警中心里突然警报声四起,电脑地图上显示:美国核弹头正向前苏联袭来!就在这紧张万分的时刻,值班的彼得诺夫中校做出了冷静的判断——计算机出错了。他后来回忆说:“当时我的双手抖得很厉害,情况变得越来越可怕:5分钟之内,电脑又显示美国又发射了5枚核弹。”虽然有关部门此后查明了造成失误的原因,但并没有杜绝类似错误的出现。

1995年1月25日清晨,俄罗斯西北边境的3个军事雷达站同时发出警报:一枚核导弹正从挪威境内射向俄罗斯!值班将军立即启动核武器指挥系统,分别向叶利钦总统、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通报。叶利钦立即启用了“核按钮手提箱”,密切监视“核导弹”的飞行轨迹。同时,俄全境的战略导弹部队进入最高战备状态。这是俄罗斯总统首次真正启用“核按钮手提箱”。

就在发射指令即将下达之际,雷达站却发来消息:根据测定,导弹的落点是接近北冰洋的挪威海域,而不是俄罗斯境内。原来,这是一枚挪威科学家从事极光研究试验用的火箭。

还有一个“小差错”曾经差点引发了美苏核战。1979年,美国科罗拉多州夏延山的空军监测基地工作人员突然在雷达屏幕上看到两千多枚前苏联核导弹正向美国本土飞来!该基地官员立即向当时的美国总统杰米·卡特汇报,并称总统只有7分钟的时间考虑是否立即发射洲际弹道导弹进行拦截。卡特总统立即要求对这个情报予以核实。让人惊讶的是,其他地面情报站的雷达屏幕上却是空空如也,连一颗导弹的影子也没有。原来,不知是谁将一盘摹拟前苏联导弹袭击的录相带错误地放进了基地的监测器中——这次假想的核导弹袭击让许多美国军事官员、包括卡特总统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日本“两都”险遭灭顶

1945年7月16日,美国成功试爆了世界第一颗原子弹。虽然美国制造原子弹的初衷是针对德国,但欧洲战事在原子弹诞生前已经结束了,于是原子弹的目标对准了日本。广岛和长崎起初也不是原子弹的袭击目标,美军起初选定的目标是古都京都。然而京都从公元794年建立到19世纪中叶都是日本的首都和文化中心,拥有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最后,当时美国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否决了这一计划,决定把京都保留给子孙后代。

在长崎遭原子弹摧毁后的4天,日本将领仍拒绝投降,并考虑采取包括自杀性袭击在内的一些方案来赢得“必然的胜利”。8月14日,裕仁天皇宣布他不能再眼睁睁看着人民忍受煎熬。第二天,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投降非常及时,因为美军正准备在东京投下第三颗原子弹。

核阴云飞渡朝鲜战场

1950年5月25日拂晓,朝鲜战争爆发了,这也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核时代初期规模最大、卷入国家最多的一场局部战争。5年前曾炸平广岛、长崎的美国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核大国,当时它已经储备了近300枚原子弹和260多架能投掷原子弹的飞机,而前苏联的研制核武项目才刚刚起步。

在朝鲜战争的第一年,即1950年6月至1951年6月,美军在朝鲜战场上节节失利,杜鲁门政府不仅在口头上发出使用核武器的威胁,而且在实际上采取了四次企图使用核武器的行动,造成了四次颇为惊险的核危机。

1950年7月中旬的一天,10架载有原子弹的B-29轰炸机从美国本土起飞,跨越大西洋,神秘地降落在英国领土的基地上。这些原子弹的既定用途是在必要时向前苏联发动核袭击。不到三周后,杜鲁门又派遣了10架B-29轰炸机横越太平洋,降落在关岛,准备在朝鲜战场上“风云莫测和危机来临”时使用核武器。这是帝国主义者首次用核武器直接威胁中国,火药味比第一次危机更浓。

第三次危机虽然短暂,但是比前两次更为严重。1950年11月末,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跨过了鸭绿江,而且很快打退了“联合国军”的猖狂攻势。这一“灾难”令杜鲁门惊恐万状,慌忙扬起核武器进行恫吓。他告诉记者,对核武器的使用“一直在积极考虑之中”,甚至称美军战地指挥官将“负责”对核武器的使用。

第四次危机发生于1951年4月初,这是杜鲁门总统任内的最后一次,也是最严重的一次核危机。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准备好了一次大规模的地面攻势;而情报显示莫斯科陆军师也蓄势待发。4月6日,杜鲁门决定派遣载有原子弹的B-29轰炸机飞越太平洋。4月11日晚上,杜鲁门向全国发表讲话,警告莫斯科和北京,不要对“联合国军”进行空中攻击,否则就要对由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然而,杜鲁门当局的四次核威胁,对中朝军队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朝鲜战场上的地面战斗依然照常进行。再加上各种国际力量和舆论的牵制,美国不得不收回了挥舞的核拳头。1951年6月末,B-29轰炸机和所载运的核武器,悄无声息地撤回了美国。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再没有比1962年的这段时间更接近于核战争的边缘了。当年在核武器研制方面后发制人的前苏联将72枚核弹头运到古巴,他们声称这些核弹头“能够将从佛罗里达到太平洋西北部的美国大城市一扫而光”。好在当时的肯尼迪选择了封锁古巴,按下了已经竖起的核弹头。经过联合国的斡旋和美苏两国的政治博弈,最后以苏联把导弹撤离古巴,美国不进攻古巴的承诺结束了这场一触即发的核危机。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四艘前苏联柴油动力核潜艇受命前往古巴海域与美国对峙。它们不仅装备着大量的常规武器,此外还装备着核导弹、核鱼雷。四艘核潜艇从北极的科拉半岛,设法避过北大西洋海域美国和北约军队防守重重的侦察线,一路驶向古巴。由于这些老式核艇经常要浮出水面补充氧气等各种能量,终于有一次,B-59号潜艇在已接近古巴的海域浮出水面时,被美军部署的反潜艇雷达发现了。

几分钟之内,数艘美军驱逐舰风驰电掣赶来,包围了B-59号核潜艇,无数颗鱼雷、榴弹像母鸡下蛋一样扔向潜艇,然而却又不立即将它击沉,而是像猫捉老鼠一样将它炸得东摇西晃,潜艇上的士兵差不多都被撞昏了。美军的炮击持续了好几个小时,由于潜艇中的氧气渐渐稀少,许多士兵因为缺氧而失去了意识。到最后,舱内的温度高达50摄氏度。

按照规定,前苏联潜艇指挥官只有在经过克里姆林宫或前苏联国防部长的直接命令和授权下,才有权使用核武器。但无法浮出海面的B-59号核潜艇根本没法跟克里姆林宫取得联系。终于,在一次特别巨大的爆炸差点将核潜艇给掀了个180度后,指挥官瓦伦钉萨维斯基上校开始变得怒不可遏,他命令一位专责管理潜艇核弹头的军官立即将核武器准备好,他的手放在了核按钮上。

也许是冥冥中的天意,美军的炮击声渐渐稀少,B-59号潜艇也不再“直翻筋斗”了。萨维斯基上校长吁一口气,手渐渐离开了核按钮,他的额上全是冷汗,他平静下来,做出一个重大而悲壮的决定,既不发射核导弹,也不发射常规鱼雷,而是命令潜艇浮上水面,向美军投降。如果不是萨维斯基上校在最后关头恢复清醒、放开了放在核按钮上的手指,也许在1962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核战争。

1973年中东核危机

以色列为了保持在中东抗衡中的军事优势,较早地拥有了核武器。1973年,埃及、叙利亚等国从西、北两线同时对以色列发起突然袭击。埃军一举突破了以色列自诩“坚不可摧”的巴列夫防线,叙军也猛攻戈兰高地,全线突破以军北部防线,形势对以色列而言十分严峻。面对四个阿拉伯国家的围剿,已经无路可退的以色列准备用核弹炸毁阿斯旺大坝,让富庶的埃及变为泽国一片。好在以色列总理梅厄吃了尼克松的“定心丸”,顶住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坚决反对动用核武器并立即签署了“全线死守24小时”的特急命令,那只已经按到核按钮上的手才终于缩了回来,一场核危机侥幸避免。

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危机

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1点24分,前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Чорнобиль,Chernobyl)核能发电厂(原本以列宁的名字来命名)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大约有16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被辐射。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远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外泄的辐射尘随著大气飘散到前苏联的西部地区、东欧地区、北欧的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受污最为严重,由于风向的关系,据估计约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俄罗斯的土地。但根据2006年的TORCH(The Other Report On Chernobyl)报告指出,半数的辐射尘都落在前述的三个前苏联国家以外。此事故引起大众对于前苏联的核电厂安全性的关注,事故也间接导致了苏联的瓦解。苏联瓦解后独立的国家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等每年仍然投入经费与人力在事故的善后以及居民的健康保健方面。因事故而直接或间接死亡的人数难以估计,且事故后的长期影响到目前为止仍是个未知数。

1990年代“印巴核竞赛”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地缘冲突由来已久。1990年5月,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集结了20万大军,此时巴基斯坦军方也迅速作出反应。正当印巴两国忙于调兵遣将之时,美国等国的情报机构,根据侦察卫星拍摄的照片和监听设施截获的电讯不约而同地得出了绝非耸人听闻的结论:印巴两国正在进行紧张的“核备战”!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关于南亚局势的报告直接送到了白官椭圆形办公室。布什总统立即起草了给印度总理和巴基斯坦总统、总理的信件,强调美国“迫切要求缓和南亚紧张局势”,敦促双方采取克制措施,切莫因贸然行事而“付出沉重的代价”。在美国的干预下,又一场核危机得以化解。

谁知从1998年开始,印巴两国又开始了新一轮“以牙还牙”的核试验,蘑菇云在南亚次大陆频繁升起。此时两国无论是在核武器还是在运载工具的研制方面都掌握了先进的技术。而在战略部署上,包括新德里、孟买和卡拉奇在内的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都被作为核弹袭击的目标。

进入21世纪后,“印巴核危机”仍然是威胁人类和平的历史遗留问题。有关专家甚至断言“南亚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可能爆发核战争的地方”。所幸的是,近年来印巴局势峰回路转。穿越克什米尔的“和平巴士”于今年4月首次开通,两国总理在一次历史性会晤上发表的共同声明:印巴和平进程“不可逆转”,印巴之间还按照协议互换了双方的核设施清单。至此,这场持续了十多年的核危机终于画上了句号。

核危机情况

非战争情况的核危机

核威胁不仅发生在剑拔弩张战争状态下,即使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意想不到的差错、事故也可能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一团团“核魔云”,其结果并不亚于爆发一场小型核战争。

莫斯科曾出版过一本由R·法马兹耶编写的书,书名为《帝国主义:事实与数字》。书中提供了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数字:在1950年至1975年的25年之间,美国核运载工具共发生95次事故。1964年1月,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险些遭殃。当时有一架B-52战略轰炸机在北卡罗来纳境内失事,飞行员在飞机坠落前将两枚核炸弹抛出。其中一枚氢弹为2400万吨级,爆炸力相当于广岛或长崎爆炸的原子弹的1000倍。更险的是,这枚氢弹的7个起爆装置,在抛出掉落过程中已被打开了6个,如果最后一个起爆装置也被打开,这枚氢弹就会爆炸。

美国学者D·弗利等人编撰的《偶发战争的风险》一书提到过130多次由控制系统引起的核武器事故。1979年11月9日,一次计算机故障导致美国10架截击机紧急起飞,接受的指令是去击落所谓侵入美国的前苏联战略轰炸机。1980年6月,由于控制系统出现故障,北美空军防御指挥司令部曾发出关于一枚前苏联导弹攻击美国的信号。美国携带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因此而进入一级战备,甚至飞机引擎也已经发动起来。

1980年10月,美国军事力量委员会报告说,仅在短短一年半时间内,由于种种技术故障,北美空军防御指挥司令部就发出过15次错误信号,每次错误信号都显示:美国即将遭到核打击。

1983年9月26日夜晚,莫斯科附近的前苏联核预警中心里突然警报声四起,电脑地图上显示:美国核弹头正向前苏联袭来!就在这紧张万分的时刻,值班的彼得诺夫中校做出了冷静的判断——计算机出错了。他后来回忆说:“当时我的双手抖得很厉害,情况变得越来越可怕:5分钟之内,电脑又显示美国又发射了5枚核弹。”虽然有关部门此后查明了造成失误的原因,但并没有杜绝类似错误的出现。

1995年1月25日清晨,俄罗斯西北边境的3个军事雷达站同时发出警报:一枚核导弹正从挪威境内射向俄罗斯!值班将军立即启动核武器指挥系统,分别向叶利钦总统、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通报。叶利钦立即启用了“核按钮手提箱”,密切监视“核导弹”的飞行轨迹。同时,俄全境的战略导弹部队进入最高战备状态。这是俄罗斯总统首次真正启用“核按钮手提箱”。

就在发射指令即将下达之际,雷达站却发来消息:根据测定,导弹的落点是接近北冰洋的挪威海域,而不是俄罗斯境内。原来,这是一枚挪威科学家从事极光研究试验用的火箭。

还有一个“小差错”曾经差点引发了美苏核战。1979年,美国科罗拉多州夏延山的空军监测基地工作人员突然在雷达屏幕上看到两千多枚前苏联核导弹正向美国本土飞来!该基地官员立即向当时的美国总统杰米·卡特汇报,并称总统只有7分钟的时间考虑是否立即发射洲际弹道导弹进行拦截。卡特总统立即要求对这个情报予以核实。让人惊讶的是,其他地面情报站的雷达屏幕上却是空空如也,连一颗导弹的影子也没有。原来,不知是谁将一盘摹拟前苏联导弹袭击的录相带错误地放进了基地的监测器中——这次假想的核导弹袭击让许多美国军事官员、包括卡特总统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史前人类可能毁于核弹

核武器骇人听闻的毁灭力、杀伤力令许多科学家——其中包括最初发明核弹的几个科学家——都深信这样一个事实:人类史前曾进行过一场核大战。美国原子弹计划主持人、被人们称为“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对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进行过研究。他认为,史诗中记载了史前人类发生核大战的情形。《摩诃婆罗多》是这样描述一种神秘武器的:

这是一枚弹丸,

却拥有整个宇宙的威力。

一股赤热的烟雾与火焰

明亮如一千个太阳,

缓缓升起,光彩夺目……

这是一种神秘武器,

是钢铁的雷电,

死神的巨大使者

把整个伏里斯尼斯和安哈克拉斯民族

烧成灰烬……

虽然史前人类是否发生过一场核大战无法轻易下断语,但这种猜测却是人类忧患意识的一种理智呼唤。它提醒人们:核大战可能彻底摧毁人类文明,担心核大战灭绝种族乃至人类并不是杞人忧天。

日本核危机

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危机,由此所产生的核辐射与相关影响,引发各界关注。

福岛核泄漏状况

目前,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问题趋向严重,首都东京地区检测到放射性物质辐射量超过正常标准。日本政府请求联合国原子能监督机构派出专家小组以协助应对核危机,美国政府已派遣熟悉该核电站所用沸水反应堆的专家赴日。

福岛核危机让很多人联想到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危机,不过福岛核危机与切尔诺贝利核危机级别不同。按照国际核事故严重程度分级,此次福岛危机定级为4级,切尔诺贝利核危机则属于7级。

法国方面已经将福岛核危机级别定为6级。

福岛核危机已升至7级

福岛核电站有放射性物质泄漏,对人体有一定损害,但损害没有核爆炸造成的危害大;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压力器内部爆炸,导致8吨多强辐射物泄露,320万人受到核污染,属于重大事故。有专家表示,切尔诺贝利核危机影响了整个欧亚大陆,对中国的影响要大于本次福岛核危机。

核泄漏周边影响

随着日本核电站情况的变化,周边国家也极为关注。中国已启动沿海城市核安全监测装置,监测日本核电泄露对中国是否造成影响。

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组织专题会商分析认为:日本中北部区域在中低层大气中风向由西南风转西北风,高空大气主要以偏西风气流为主。受其影响,16日至19日,日本核电站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影响区域为日本中部、北部及其以东的北太平洋区域。我国位于日本的西面,处于西风带系统的上游,并且中间有日本海、朝鲜半岛、黄海、东海相隔,因此,核污染物扩散区域距离我国较远。

同时,当前风浪预报分析,日本东部外海海流为偏东至东北流向、浪向。从海洋环流结构方面分析,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物质将被黑潮延伸体向东至东北方向输运,进入北太平洋,近期不会对中国海域扩散。

日本核电站放射性污染威胁水和食品安全

日本各地自来水及原奶和蔬菜等农畜产品受放射性污染的范围23日继续扩大,首相菅直人当天首次要求人们不要食用福岛县生产的一些种类的蔬菜。核电站放射性污染威胁到水和食品安全,开始对人们生活造成影响。 日本文部科学省23日公布,通过对22日采自全国47个都道府县中43个的自来水样本进行检测后,发现包括东京都在内12个地区的自来水都含放射性物质。加上福岛县的自来水在单独检测中仍然被测出有放射性物质,日本全国共有13个地区的自来水被确认含放射性物质。

东京都在当地一家自来水净化厂检测到每升水的碘放射性活度达到210贝克勒尔,是日本规定的婴儿可承受限定值的约2倍。东京都当天已要求家长避免让婴儿再饮用当地的自来水,并决定向有婴儿的家庭分发总计24万瓶瓶装水。

东京都不少餐饮店都陆续开始告知顾客自来水超标的相关内容,都内的一些超市和便利店,甚至因为消费者大量购买瓶装水而导致短时间断货。

文部科学省21日就曾检测出东京都的自来水含放射性碘。不过,对于成人来说,每升水中的碘放射性活度超过300贝克勒尔才被视为超标而不能饮用。

文部科学省当天还公布了福岛县饭馆村土壤的放射性物质超标问题。饭馆村位于福岛第一核电站西北约40公里处,20日采自那里的土壤被查出每公斤的碘放射性活度高达117万贝克勒尔,铯放射性活度也达到16.3万贝克勒尔。

另据文部科学省23日汇总的数据,从22日17时至23日17时,千叶县和东京都的辐射剂量继续攀升,其中东京都为每小时0.155微西弗,千叶县为每小时0.125微西弗,这一水平大概是3天前情况还相对稳定时的3倍。而东北和关东地区其他各县的辐射剂量大多仍然逐渐下降。

福岛县周边地区蔬菜和原奶等农畜产品的受污染范围23日也呈扩大态势。由于福岛县生产的蔬菜中又有11种被查出放射性物质含量超标,菅直人当天要求人们不要食用该县生产的菠菜、卷心菜等所有带叶菜,以及西兰花和花椰菜。

“食用限制”是基于日本《原子能灾害特别措施法》而采取的措施。据悉,这是日本首次采取这一措施。同时,菅直人还要求靠近福岛县的宫城、山形、长野等6县加强农产品检测,检测范围扩大到葱、韭菜、毛豆等诸多品种。

另据厚生劳动省23日公布,茨城县产的原奶放射性物质超标。对此,菅直人当天上午要求相关部门不要让该县产的原奶和欧芹上市。

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加强了对从日本进口的农产品的检测,甚至停止从日本进口部分食品。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当地时间22日宣布,将暂停从受核辐射影响的日本福岛等地区进口牛奶、乳制品以及新鲜果蔬。海鲜等其他食品仍可进入美国市场,但要先通过辐射检测。

韩国也在当天表示停止从日本进口可能被污染的食品。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则表示将持续强化对从日本进口食品的检验工作。

日本核安全启示

对于日本此次地震引发的核事故,天津地震局高级工程师刘允秀表示,日本客观的地理条件是导致此次核危机的一个因素,日本处于地震断裂带,同时要利用核能,这本身就存在危险性。

目前,我国的核电站在选址方面,有严格的技术规程,会从地质构造上进行考察,选址在地质活动性比较低的地方,如果不符合建造条件,会进行一票否决制度。借鉴此次日本核危机,我国今后的核电站建设,要更加保守、安全,要远离地质断裂带。同时,在抗震标准、防洪标准上,都应有更高的设防,并有配套检查机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3: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