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杭州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 |
释义 | 时代:南宋 发掘单位: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发掘领队:杜正贤 为配合浙江杭州市万松岭隧道东接线(严官巷段)的道路建设,杭州市文物考古所于2003年12月—2004年8月对严官巷的南北两侧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计1200余平方米,发现了南宋时期的御街、御街桥堍和桥墩基础、道路、殿址、围墙、河道、石砌水闸设施以及元代石板道路等重要遗迹。严官巷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南距南宋皇城约400、北距南宋太庙遗址约100米,是一条长不过200、宽约5米的小巷。南宋临安城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封闭式的里坊布局转变为开放式的街巷布局的一座典型城市。严官巷地处南宋临安城遗址的核心地带,与南宋皇城遗址、太庙遗址和三省六部遗址毗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本次发掘发现的遗迹包括南宋御街、御街桥堍和桥墩基础、道路、殿址、围墙、河道、石砌水闸设施以及元代石板道路等,不仅种类多,而且保存较好,这在临安城考古中极其罕见。特别是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南宋御街遗迹,从而确定了南宋临安城的中轴线。而御街桥堍和桥墩基础及河道遗迹的发现,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中采用河路并行体系布局的典型实例,也是南宋临安城的最大特点,对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制度的发展和变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考古挖掘御街隧道让路不管哪个城市,当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发生冲突时,总是难以两全其美,严官巷的考古工作也毫不例外。 严官巷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是为了配合我市万松岭隧道东接线的道路建设而进行的。2004年7月,已经投资了3000多万元的万松岭隧道建设工程由于御街的发现而被迫停滞,一场御街隧道到底该谁让路的争论由此开始。此时,万松岭隧道建设已近完工,无法改变隧道的出口,面对遗址保护和道路建设两难的境地,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重大决定:要不惜代价保护遗址。于是,各路专家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研讨,考古挖掘、遗址保护、道路通畅,这三者如何完美结合呢?最后,专家们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就是对南宋御街遗址全部进行保护和展示,而道路则以小高架的形式建在影响较小的南宋河道之上。一场谁该让路的争论终于有了完美结局,而这一做法也成了这次考古新发现评比活动中专家们关注的热点。不少专家认为,杭州市能在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发生矛盾时,作出如此选择,应该是国内文物保护中的一个典范了。 中轴线御街又叫“天街”,是专供皇帝车驾通行,显示的是封建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杭州临安城的御街南起南宋皇宫北门和宁门外,也就是现在的万松岭南侧的凤凰山脚路口,御街经过朝天门,也就是现在的鼓楼,往北到达现在的武林门一带,是南宋临安城的中轴线。 在这条中轴线的两侧,则分布着许多南宋朝延的重要机构,如中枢机关——三省六部官署、南宋赵氏宗庙——太庙、五府等。在《武林旧事》等文献的记载中,南宋临安城御街的两旁商肆林立,诸行面市样样齐全,繁华一时,“无一家不买卖者”。 尽管考古专家们一直都知道御街的重要性,但在历次的考古挖掘中一直都没有发现过御街的痕迹,在这次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保存较为完好的南宋御街遗迹,这在中国考古历史上也属首次,具有非常高的考古价值。这条御街的发现从而确定了临安城的中轴线,为研究南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杜正贤说,当年的御街是由都水监所属街道司管辖,每逢皇帝通行御街,先由街道司会同东西八作司派兵卒二、三百人修整路面,排除积水,场面是非常壮观的。那时候,南宋临安城的东西向大路大都是以御街为中心,再向东西两边延伸并沟通临安城诸城门,纵横交错的道路就构成了以御道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遗迹遗物严官巷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发现的遗迹和遗物之多、价值之高,在本次入围的22个项目中算得上是首屈一指,杜正贤说,在挖掘中,收获非常丰富,光是各类瓷片就达到了500多片,其中很多都是非常少见的精品。 尽管这次考古挖掘的面积并不大,经过考古工作者们历时9个月时间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了南宋时期的御街、御街桥堍和桥墩基础、道路、殿址、围墙、河道、石砌水闸设施以及元代石板道路等重要遗迹。不仅种类多,而且保存较好,这在临安城考古中也极为罕见的。有意思的是,南宋时期的窨井也露出了真容,与我们现代窨井不同的是,它是用石头做的,呈正方形,边长30厘米,窄平沿,中部下凹,共有五个下水孔,这窨井看上去又坚固,也不怕被盗。 因为江南潮湿的气候,所以,在这次挖掘中,各类的遗物是以瓷器为主,其中不乏精品,比如有南宋官窑洗、南宋官窑炉残片、龙泉窑瓷瓶等,这些器物在当时来说,可不是普通百姓可以使用的,而是要帝王之家或是官宦人家才有资格使用的。 文献现实在诸多的文献资料上,有关南宋御街的文献记载不多,对南宋御街描述最为详尽的一段文字是在《咸淳临安志》上,在卷二十一处写道:“御街,自和宁门外至景灵宫前,为乘舆所经之路,岁久弗治。咸淳七年安抚潜说友奉朝命修缮,内六部桥路口至太庙北,遇大礼别除治外,袤一万三千五百尺有奇。旧辅以石,衡从为幅,三万五千三百有奇,易期阙坏者凡二万。跸道坦平,走毂结轸,若流水行地上,经涂九轨,于是为称。”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南宋修缮从和宁门北至太庙的御街的事。但是,本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南宋御街是由砖砌而成,这与文献中“旧铺以石,衡从为幅”的记载有些出入,所以,还有待商榷。杜正贤说,这一谜团想要打开还不容易,御道主道被现在的中山路所叠压,考古发掘难以大范围拓展,不过,也算是第一次将御街从文献资料上变为现实,使市民们可以目睹千百年前的皇室韵味。 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御街主道的绝大部分是与现在的中山南路基本重叠的,现在御道主道已揭露部分宽约2米,中山南路宽8米,那么御道主道至少应该有10米宽,如果东侧辅道也与发掘的西侧辅道那样宽度在5米以上,那么南宋御街至少宽20米,可见当时的御街规模非常之宏大。 唯一一个没有被提问的项目4月16日及17日上午,22个入围的项目分别向专家进行陈述,每个项目的考古领队走上讲台,一边播放幻灯片,一边陈述申报的考古项目的相关情况,然而由专家们提出问题,由领队现场答辩。各项目陈述的时间是按照考古项目的年代顺序安排的,每人陈述20分钟,杭州市的“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被安排在4月17日上午。 10时40分,当杜正贤走上讲台时,在场人全都鼓起了热烈的掌声。原来,杜正贤是全国唯一一个被评上过四个考古新发现的领队,在考古界早已是小有名气了。短短二十分钟,很难将一个巨大的考古项目说得很清楚,为此,市文物考古所前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的陈述分六个部分,分别是地址位置、发掘经过、层次关系、主要成果、学术价值及保护与展示。刚一开始,杜正贤就用简单的示意图,直观地向观众展示了严官巷所处的位置。接着,一张张图片把现场观众的心带到了千里之外的江南,在皇城根下感受南宋皇室的气息,场下观众一个个神情专注,并不时地拍摄照片,专家们也飞快地用笔记着什么。按规定每位领队只能陈述20分钟,但是由于现场专家及观众对南宋御街兴趣十足,大家都要求杜正贤讲得仔细一点,把每一件遗物慢慢展示,足足讲了有半个小时。 最后的提问时间到了,出乎意料的是,现场极为安静,没有一位专家提出疑问,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啊。最后有一位专家说:“这个报告讲得非常完整和仔细,我们想知道的,都已经陈述清楚了,所以,我们没有任何问题要提。” “哗!”如雷般的掌声久久不息。 现场花絮通宵练习 虽说杜正贤已经是身经百战,不过,这一次他比以前更紧张,为啥?因为以前每次都是把考古材料往国家文物局一送,就等着结果出来就行了,这一次却要让他上台陈述,这使得整日就知道埋头挖掘的他格外紧张啦。 听随同的小李说,杜老师是个性格内向的人,只有在考古现场里,他才会显得如鱼得水而格外兴奋,怎么干都不觉得累,可真要让他上台讲话,也真是难为他了。为了熟悉现场环境,杜正贤他们还特地提前一天到北京,每天都躲在宾馆里苦练。配合幻灯片里的讲述词练了一遍又一遍,同行的小李和小王就成了临时听众。与杜正贤睡一个屋的小王说,在陈述报告的前一天,杜老师几乎没睡觉,练了一宿,凌晨五点多的时候,还把小王叫醒了,商量其中一个细节改一个说法,听上去会不会更好一点。 改了13次 幻灯片的播放能给现场的专家最直观的视觉感观,考虑到现场的观众除了专家以外,还有很多媒体及文物爱好者,专门负责幻灯制作的小李修改了一次又一次。 修改幻灯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6日傍晚,小李一边让杜老师练习,一边根据杜老师的语速进行调整,非常认真,可能由于对着电脑时间太长了,再加上水土不服吧,小李突然冲进了洗手间呕吐起来。这可把杜老师吓了一跳,忙叫小李不要再修改了,可是执着的小李依然带病修改,小小的幻灯片足足修改了13次才算满意。 最有意思的是,因为从事考古工作一辈子的杜正贤是个标准的“电脑盲”,小李担心杜老师到了台上,一下子找不到想找的页面,于是就用纸一条一条地作下记录,让杜老师悄悄带在身上,以备不时之需,细心之举让人感动。 场场爆满 原来主办方认为考古评比太专业,前来参会的人不会太多,所以选择了北京兰溪宾馆的一个小型会场,大约能容纳一百人左右。哪知,连续两天,场场爆满,主办方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添加椅子,小小的会场被挤得水泄不通。 前来参会的人除了国家重量级的考古界专家外,还有各地市的考古专家,在京的各大媒体,以及数十位文物考古爱好者,可谓是济济一堂。会场外的管理人员说:“本来预备各大媒体是在17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的,不得不提前到16日开了,真是措手不及。”记者遇到《中国地理》杂志的一位同行杨帆,她说,现在杂志社非常重视国内文物考古这一块,而且十大考古新发现每年只评一次,应该说是文物考古界的盛事,怎能不来听听呢。 不打电话 昨天吃午饭时,杜正贤突然漏了一句:“两天没给家人打电话了,他们一定很担心。” “为什么不给家里人打电话啊。”大家很奇怪。杜正贤轻轻地说:“我出发时和我爱人说,我这次评选过程是很紧张的,17日下午五点钟前不要给我打电话,我有空了就会打过去的。这不,他们果真没打一个电话过来。等一下结果出来了,我要赶紧给家里打个电话了。”言语之间,透露着他对家里的思念及对家人的歉疚。于是,同桌的人都责怪他,怎么不给家里打电话啊,要知道人在外地,家里人是最担心的。 听到大家责怪他,杜正贤拼命解释,他怕和家里人通电话,就会打扰他的思路,所以强忍着了。“看到了吧,我家老婆是最理解我的。”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考古价值南宋临安城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封闭式的里坊布局转变为开放式的街巷布局的一座典型城市。严官巷地处南宋临安城遗址的核心地带,与南宋皇城遗址、太庙遗址和三省六部遗址毗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本次发掘发现的遗迹包括南宋御街、御街桥堍和桥墩基础、道路、殿址、围墙、河道、石砌水闸设施以及元代石板道路等,不仅种类多,而且保存较好,这在临安城考古中极其罕见。特别是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南宋御街遗迹,从而确定了南宋临安城的中轴线。而御街桥堍和桥墩基础及河道遗迹的发现,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中采用河路并行体系布局的典型实例,也是南宋临安城的最大特点,对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制度的发展和变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遗址保护调查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晓,杭州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作为目前国内外唯一被发掘出来的近千年前的御道,荣膺这一称号。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取得这一荣誉的背后,还有着一段杭州市委、市政府小心翼翼“踩钢丝”,不惜代价,在文物考古和城市建设之间构建和谐的故事。 发现辉煌的文物遗址 和很多地方一样,在城市的日益繁荣中,杭州市近年也遭遇了交通瓶颈的制约。作为一个平均每天增加200多辆机动车的城市,“行路难”的呼声越来越高。为缓解西湖周边的交通压力,杭州市政府决定开凿万松岭隧道。 2003年3月,被称为“西湖第二环线”咽喉的市重点工程万松岭隧道建设正式动工。这一隧道的东接线就在严官巷一带,南宋时,严官巷一带为南宋中央官署所在地,有三省六部、玉牒所、封椿所等。近年曾先后发现南宋太庙等重要遗址。 获悉隧道建设消息,杭州市文物考古所立即和施工单位取得联系,告知将对施工所涉及范围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文物考古单位的工作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杭州市决定,在正式施工前要先进行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旧房开始拆除之时,就见缝插针,进行考古发掘,不错过一丝机会。 2004年8月,辉煌夺目的文物遗迹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南宋御街、殿址遗迹、南宋三省六部官署围墙遗迹、南宋晚期石砌储水设施遗迹、南宋河道遗迹、南宋白马庙遗址等。南宋御街制作考究,气势恢弘。出土大量精美的龙泉窑、越窑、官窑等窑口的青瓷器以及少量定窑白瓷,釉色晶莹,制作精美,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还有一件南宋龙泉窑青瓷碗伤痕累累,毫不起眼,实际上非常难得,是我国现今发现年代最早的补碗技术实例。这一发现,被众多考古学家誉为“南宋临安城考古的一次标志性发现”,在中国城市考古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要御道还是要隧道遗址发现后引起轰动,市民纷纷赶去现场一睹千年御道真容。伴随着考古发现的惊喜,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难题摆到了市委市政府面前:一边是政府投下巨资的万松岭隧道已经基本完成,只待东接线铺设完工,重点工程就可以顺利竣工,缓解无数市民“行路难”。目前这一总投资约1.3亿元的项目因考古已经停工,损失正在产生;一边是重要文物亟须保护和展示,假如铺设东接线道路,就会造成文物的损失。 要御道还是要隧道?文物保护和现实民生问题的解决,孰轻孰重,面临两难抉择。围绕这一问题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改变隧道东接线走向,将道路分成南北两条,分别从遗址的南北两侧通过,绕过遗址区;二,减小路面宽度,继续从遗址中间的严官巷通过。文物专家提出,第一种意见虽然可以保证南宋御街遗址的完整性,但严官巷一带地下文物遗迹众多,规划的南北两条道路同样可能“遭遇”地下文物遗迹。而且新建两条道路又需拆除民居,增加投资,影响隧道的顺利通车;第二种意见较经济,对遗址保护和展示影响也不大,但减窄路面会限制道路通行能力,政府花巨资建设隧道的“初衷”将大打折扣。 为了找到道路建设和文物保护的最佳结合点,市委书记王国平亲自带领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一次次到隧道建设和考古现场,研讨解决办法。王国平指出,这一遗址是见证杭州2225年建城史的为数不多的实物遗址之一,做好遗址的保护和展示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物保护效益最大化的唯一选择,一定要处理好道路畅通、文物挖掘和遗址展示的关系,做到两全其美。此时,工程已经停工半年多,寻求新的施工方案将意味着改变原定方案,延长工期,同时还将新增一笔不小的投资。但是杭州市的领导说,为了民族文化瑰宝的薪火相传,花再大的代价也要调整。 两全其美的“最佳方案”历史文脉要小心呵护,不断延续,城市交通也要改善。解决这一问题,只能求诸科学,求诸文物考古人士的专业知识。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和建设单位紧急协调,详细了解道路工程,特别是地下管道施工的有关情况和勘测设计部门配合,对文物遗迹的范围进行测定,同时对已经发现的所有遗迹进行初步的整理和总结,在权衡利弊、反复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最佳方案”。 根据考古发现,遗迹现象较少的南宋河道和严官巷走向基本吻合。考古部门认为,隧道东接线可以将宽5米的严官巷作为主干道,在通过文物遗址时采取小高架的形式,将主干道建在南宋河道之上,这个方案既可使隧道东接线基本保证足够的通行能力,同时将道路建设对地下文物遗迹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杭州市政府组织专家进行多方论证,最终决定,采用文物部门的方案:南宋御街遗址展示坑分成南北两个,隧道东接线部分路面以小高架形式从遗址上部向南北两侧延伸。人行道和机动车道分开,绕过遗址展示坑的另一边。 目前,万松岭隧道东接线已顺利通车,南宋御街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工作也正在紧张进行。据悉,南宋临安城是中国封建社会城市由封闭式的里坊布局转变为开放式的街巷布局的一座典型城市。如此大面积保护和展示南宋遗址在国内尚无先例,意义重大。杭州市不仅为这个文物遗址增加了很大一笔投资,还表示要继续加大投入,将其打造成这个城市的“金名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