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汉画馆 |
释义 | 汉画馆,国家3A级景区,始建于1935年,馆址在原南阳民众教育馆(今卧龙区广播站)。1958年,迁至武侯祠内,郭沫若题写“南阳汉画馆”门额。1999年12月迁至新馆,在武侯祠南一公里处,占地80亩。北倚南阳名胜武侯祠,南临白河游览区,环境幽雅,景色绮丽。院内,鲜花绽放,给人以宾至如归之感。 概况汉画馆主展大楼为白色三层仿汉建筑,庄严,肃穆,气势雄伟,总面积6000平方米,房顶为孔雀蓝瓦,加之白色的脊檐、墙壁,蓝白相间,色调和谐,古朴典雅,把南阳悠久的历史和现代文明融在一起,给人以南阳历史文化的享受。 馆藏格局一楼为基本陈列,二楼为办公室,三楼为临时展厅。一楼南阳汉代画像石基本陈列共分九个展厅,按画像石内容分类分厅展出画像石精品200余块,依次为:生产劳动类、建筑艺术类、历史故事类、社会生活类、天文神话类、角抵类、舞乐百戏类及祥瑞升仙类。南阳汉代画像石中反映生产劳动的仅有三块,极其珍贵,画面内容分别为耕车、耕耘和兽鱼;反映建筑艺术的画像石主要有阙、厅堂、楼阁,画面简洁、干净;历史故事主要有二桃杀三士、鸿门宴、西门豹治邺等,定格了精彩的历史瞬间;反映社会生活的画像石内容丰富,数量庞大,在陈列中共占两个展厅,主要有拥慧仕女、执戟执盾门吏、端灯捧奁侍女、车骑出行、骑射田猎、斗鸡走狗、投壶六搏、舞乐宴飨等;天文神话画像石是南阳汉画中的精品与珍品,反映了汉代人对天文科学的认识水平,天文星象图主要有北斗七星、日月食、慧星、白虎星座、牛郎织女星座等,神话主要有伏羲女娲、嫦娥奔月、雷公、河伯、风伯雨师等;角抵反映了汉代人与自然抗争的能力,主要内容有人与人斗,人与兽斗,兽与兽斗等;舞乐百戏主要有建鼓舞、长袖舞、倒立、飞剑跳丸、找鼎弄壶、钻圈吐火等,是汉代人娱乐生活的真实记载;祥瑞升仙类主要有龙、朱雀、鹄鸟、龟、神兽等,是汉代人思想意识的反映。 陈列设计特点南阳汉代画像石基本陈列以凸显汉文化风采为主旨,采用新颖别致的设计形式,一改以往壁嵌式和玻璃连柜式的单调格局,以一种全新仿汉廊庑式建筑作为陈列手段并借助现代装饰材料及光、电等先进科技,利用画像石的青灰色与深红色暖色背景衬布的巨大反差,在人工光源的辅助下,还文物以本来面目,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尤其一提的是天文厅。本厅为圆形穹窿顶,象征天幕,穹窿顶上涂以蓝色荧光彩,并用黄色荧光漆点缀有北斗、二十八宿、牛郎织女等星座。在紫光灯的照射下,蔚蓝色的穹顶繁星点点,浩渺深邃,十分迷人。在序厅和角抵厅,还分别塑造了形象生动的人物雕塑,以增加陈列的观赏效果。2000年,被评为“全国十大陈列精品”精品奖。 影响南阳汉画馆,馆藏画像石数量已逾两千,登记定级的有1339块,其中一级品91块,二级品174块,三级品738块,其按内容共分为十类:天文、百戏、角抵、社会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建筑、谶纬迷信、榜题、图案。天文和神话传说画像石是南阳画像石中的珍品,“嫦娥奔月”画像石曾被选入国家邮政局1999年3月16日发行的《汉画像石》邮票中,该画像石画面左刻月轮,内有蟾蜍;中刻一人,人首蛇身,拱手向月轮飞奔而去,画面有星云点缀。南阳汉代画像石中的珍品还有投壶、许阿瞿墓志、麒麟岗汉墓墓顶画像石等。目前,南阳汉画馆已发展成为全国汉画收集、保护、研究的中心。不仅给人以知识启迪,亦给人以艺术陶冶,艺术享受。 南阳汉画馆的创建与发展概述南阳汉画馆是一座收藏、陈列和研究汉代画像石的专业性博物馆,她是我国建馆历史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数量最多的一座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 30~50年代南阳汉画馆始建于1935年10月,当时的馆舍位于南阳民众教育馆内(今卧龙区广播站后院)。馆藏汉画像石118块。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罗震撰写了“南阳汉画馆创修记”碑文。解放后,随着大量散存画像石被发现和收集,空间狭小的馆舍已无法容纳越来越多的画像石。于是,汉画馆于1958年被搬迁到南阳市西郊卧龙岗上的武侯祠景区内。二次修建的馆舍展厅面积扩大到900余平方米,共收藏画像石500余块。郭沫若先生为新馆题写了“汉画馆”门额。 70年代中期七十年代中期,汉画像石的馆藏量由原先的500余石猛增至1000余石,展馆容量再次趋于饱和。1976年,开始在原馆东北侧再次重建一座新馆舍,并于1979年竣工开馆。新馆展厅面积1700余平方米,展出画像石精品187块,馆藏画像石总量已达1500块。 80年代历史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对外开放和经济、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作为南阳地方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南阳汉画像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参观、研究南阳汉画的人日益增多。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在八十年代后期,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决定投资新建一座规模更大、功能齐全、融展览、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馆舍。经过多年的努力,总投资一千多万的新汉画馆大楼终于在1999年12月竣工并对外开放。 90年代末1999年12月27日新建成的汉画馆,坐落在南阳市区西南方的卧龙岗龙首处,她背靠蜿蜒起伏的卧龙岗,前临流淌不息的白河之水,北边与南阳名胜武侯祠相邻,门前有汉画路与东面的车站南路和北面的卧龙路相连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整个汉画馆景区占地面积80余亩,院内的中心建筑是一座规模宏大的陈列大楼,它的总面积为6000平方米。南阳汉画馆景园大门前两侧耸立着一对高达11米的仿汉门阙。(附双阙照片)大门入口处正中是一堵具有厚重、古朴特色的大理石墙壁,其上雕凿着由郭沫若题写的“汉画馆”三个金色大字。穿过两边如茵的草坪,步入平坦的广场,拾级而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座凝重典雅、气势壮观的二重楼仿汉建筑——主体陈列大楼。进入南阳汉画馆展览大厅,引人注目的是一对东汉大型圆雕石刻——天禄、辟邪(附照片)。大厅西壁上方是一幅仿汉大型雕塑“德汉雄风”,它集中体现了南阳汉画丰厚的文化内涵。整个画像石陈列大厅的平面布局略呈“T”字型,展厅总面积为2000平方米,共设有十一个展厅。主题陈列——“南阳汉代画像石刻”按展览内容又分为序厅、生产劳动、建筑艺术、历史故事、社会生活、车骑田猎、天文与神话、角抵、舞乐百戏、逐疫升仙等十大部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