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汉长城遗址 |
释义 | 简介汉外长城遗迹分为南北两线,现今公开出版的内蒙古地图上,在达茂联合旗、固阳县、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境内绘出有两条断续分布的长城。在茫茫的干旱草原上,这两条长城遗迹近代曾为自大青山后通往新疆商路上的座标。 现状乌拉特草原上,有两条近似乎行的长城向西北方向延伸,相对垂直间距为10~80公里。 南边的一条长城从乌中旗新忽热苏木东北20公里处进入巴盟,总体沿西北方向,经乌兰苏木的乌兰呼热,过川井苏木,经沃博尔呼热和阿尔呼热入乌拉特后旗巴音前达门苏木境内,经宝音图、乌力吉苏木西北入蒙古人民共和国,在巴盟境内长约300公里。 北边的一条长城从乌中旗巴音苏木的巴音圆囵东37公里处入巴盟境内,沿西北方向经敦达乌苏,转西经巴音杭盖苏木、过伊很查干入乌后旗,经巴音前达门苏木巴音查干向西南入宝音图苏木,再向西南人乌力吉苏木,复转向西北,经乌力吉苏木的沙尔扎塔、呼伦陶力盖西北入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在巴盟境内长约280公里。经考证,这两条长城是公元前102年汉武帝派光禄勋徐自为和路博德所建。 特点现代学者多称北边的一条为“汉外长城”,南边的一条为“汉内长城”。这两条长城和赵秦长城在构筑方式上不同。赵秦长城因山崖、沟壑据险而筑,几乎全部用石头筑成;而汉外长城和汉内长城多在草原通过,一般无险依,无石可用,只好夯土为墙,经两千多年风雨寒暑,遗址高度多在0.5~1米左右,宽约4~8米,许多地段被今人当做道路使用。这两条长城个别地段用石头筑成或外筑石内包土,在乌拉特后旗乌力吉苏木北15公里处为筑石包士的长城。 北线汉外城北线在内蒙古地区全长约527公里。南距外城南线2.5~40公里,墙体大部分地段为夯筑土墙,个别地段有用石块垒砌的,基宽3~6米,残高0.5~3米。沿线分布的障址,达茂旗有宝力罕嘎拉丹、苏木图、库伦苏木等3座,乌拉特中旗巴音苏木台郭勒嘎查西北方有1座,采集弦纹卷沿罐、盆等汉代陶片。 东南端起点在今武川县哈拉合少乡后石背图村后的大山顶上,大山北坡下为西乌兰不浪乡阿路康卜村。 山顶上见有汉代建筑基址,地表散布有少量汉代陶片。 汉代长城墙体已被改筑为金代界壕,但在山顶上有小段不曾叠压在一起,金界壕在山坡西侧另挖壕筑墙,而自阿路康卜村北起,长城向西北方向伸延,经乌日塔、庆和昌、三合民、火烧羊圈、二份子村东、三份子村西伸入达茂联合旗境内。 南线汉外城南线在内蒙古地区全长约498公里。墙体兴筑方法因地制宜,在武川县起点一带为砂土混筑,保存较好;在固阳县及达茂联合旗农业地区,多为土筑,保存也较差,在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草原地带多为土筑,有的地段保存较好,个别地区用石块垒砌,在戈壁滩上的则全用石块垒砌。 现今墙体残高0.5~3米不等,基宽3~4米。南线与北线相距最近点在乌拉特后旗宝音图苏木之西,间距仅约2.5公里。 长城沿线的障址,达茂旗有障城两座,一是新宝力格苏木库伦村南,长140、宽128米,二是巴音珠儒和苏木白生村,边长140米。 另有17座边长20米以内的亭址,其中西河乡4座,边长17米;新宝力格苏木7座,边长17米;巴音珠儒和苏木5座、边长17米;另在达茂旗与乌拉特中旗交界地带的哈布其勒有1座、边长20米,乌拉特中旗有障址4座,其中乌兰障址,位于乌兰苏木东南4公里长城南侧;乌兰西障址,位于乌兰苏木西11公里长城南侧;沃博尔忽热障址,位于川井苏木西22公里长城南250米;阿日忽热障址,位于川井苏木西50公里长城南侧。乌拉特后旗有:红旗障址,位于宝音图苏木红旗水库西北1公里长城南侧;乌力吉高勒障址,位于乌力吉苏木东北5公里长城南侧;巴音库伦障址,位于乌力吉苏木巴音努和长城北侧山顶;青库伦障址,位于乌力吉苏木朝鲁库伦东约10公里长城南50米;乌兰库伦障址,位于青库伦东南10公里长城南100米;朝鲁库伦(楚鲁呼热)障址,位于乌力吉苏木西北约50公里长城西南500米。以上障址中大都是土筑,唯有巴音库伦及朝鲁库伦两处障址用石块垒砌,而以朝鲁库伦障址保存较好,于是陆思贤、盖山林先生发掘了此障址。长城沿线还分布有不少烽燧址,多位于长城南面的小山或高地上,间距5~10公里不等。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