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翰林御书院
释义

翰林御书院简介

宋官署名,简称御书院。掌皇帝所作诗文与墨迹,并供奉笔札图籍。勾当官以内侍充任。建炎三年(1129)废。绍兴十六年(1146)复置。

唐代有集贤殿御书院;宋代有翰林御书院 ,归属内侍省系统 ,省称御书院。关于宋代御书院的设置初衷及职能、 编制 , 《玉海》 卷一六八 “太平兴国御书院” 有一概括性的记载:唐有集贤殿御书院。皇朝太宗留意笔札 ,即位之后 ,募求善书 ,许自言于公车 ,置御书院 ,以王著为祗候,迁翰林侍书。太平兴国中 ,选善书者七人为御书院祗候 ,自是书诏笔体一变 ,人用传宝 ,远追唐室矣。院在崇政殿东北横门外 ,内侍掌之 ,有御书待诏、 祗候。后迁临华门北 ,又迁拱宸门闾阖门内北城下。

御书院作用

据此 ,御书院的建立主要是为太宗御书草诏服务。初为御书祗候的王著系蜀人 , “善草隶 ,独步一时”,为当时著名书法家 ,旋迁翰林侍书 ,又迁著作郎。 “时吕文仲为翰林侍读 ,与著更宿禁中。太宗每岁九月后 ,至暮夜 ,即召宿直侍书及待诏书艺于内东门北偏小殿内 ,张烛令对御书字 ,或问以外事 ,常以至乙夜而罢。 ”尔后 ,御书院成为 “掌御制御书及供奉笔札图籍之事” 的专门机构,并成为收藏历代书法墨迹尤其是太宗御书御制及其他图书的重要处所。如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 ,在为太宗御制御书整理编目的基础上 ,将太宗御书 《赞后法帖》 12 卷 , 《小字法帖》 1 卷 ,草书故事簇子七轴等共56 卷轴 ,刻石御书院。另太宗的墨迹杂书 ,太宗御制御书墨迹凡 13 522 卷轴及墨迹杂书扇 36 柄 , “分藏于龙图阁、 太清楼、 秘阁、 御书院” 。又据 《玉海》 卷二八 “祥符太宗御制御书目录” 条载:太宗御集四十卷、 目一卷 , 《朱邸集》 十卷、 目一卷 , 《至理动怀篇》 一卷 , 《文明政化》 十卷 ,《逍遥咏》 十卷, 《缘识》 五卷 , 《秘藏诠》 三十卷 , 《禅枢要》 三卷 , 《莲花心轮回文偈颂》 二十五卷 ,《心轮图》 一卷, 《注金刚经疏宣演》 六卷 , 《回文诗》 四卷 , 《君臣赓载集》 三十卷、 目二卷 , 《棋谱图》 三卷, 《琴谱》 二卷 , 《九弦琴谱》 二十五卷、 《五弦阮谱》 十七卷。凡百一十九部 ,总二百一十八卷。龙(图)阁、 太清楼、 御书院、 秘阁各藏一部。副本二千一百四十八部 ,总万四千五百八十六卷。文集中录出歌诗文赋别行 ,总千四十四卷 ,分藏于龙图阁、 御书院。 《至理动怀篇》 至 《惠化行》 并文集中录出别行 , 《十二愿》 至 《百官历子序》 刻板于御书院。 《心轮图》 、 《大言赋》 并录出别行。 《笔法歌》 至 《日行诫》 刻石于御书院 。据上引 《宋会要辑稿》 与 《玉海》 的这两则详细记载 ,御书院是与龙图阁、 太清楼有同等地位的重要皇室专门藏书机构 ,以收藏太宗的遗书、 墨迹、 石刻为主 ,同时也收藏太宗的文集及其他图书。仁宗朝 ,御书院又增加供奉真宗御制御书 ,并成为君主与皇室成员、 大臣观览太宗御制御书、 墨迹的又一处所。元丰改官制后,御书院更名为书艺局 ,此后或废或复。大约在北宋宣和间 ,又恢复御书院之名;南宋建炎三年(1129) , “又罢御书院”;绍兴十六年(1146)十一月 ,复置御书院 ,仍隶翰林院;次年四月 , “于皇城宫门里资善堂后 ,修盖置司去处”;但至绍兴三十年(1160) ,诏罢御书院后,至南宋灭亡 ,未见有再恢复的记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