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韩文约 |
释义 | 即韩遂(文约是他的字)韩遂(?-215),字文约,金城(治今甘肃永靖西北)人。东汉末年割据西凉一带的军阀。最初被羌胡起义军劫持并推举为首领,自此拥兵割据一方长达数十年。此后韩遂联合马腾,并与马腾结为异姓兄弟,同镇西凉,逐渐成为关中军阀中势力最强大的两支。袁、曹相争之际,马腾、韩遂被钟繇说服,归顺于曹操。后马腾、韩遂不和,相互攻打,曹操派人劝和,于是马腾入京,留其子马超统领部队,屯于原处。公元211年,马超联合韩遂起兵反叛曹操,被曹操以离间计挫败,韩遂逃往凉州,数年后被部将所杀,死时已70多岁。 人物生平韩遂,字文约,凉州金城(今治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内)人。本名韩约,与督军从事边允俱为西州名士,其父与曹操为同年孝廉。韩约早年奉计进京,劝大将军何进诛杀宦官,何进不能采纳,韩约恐为宦官所害求归。正赶上凉州李文侯、北宫玉等人造反,杀了金城太守陈懿,劫持了韩约边允并推举他们做首领,自此开始了韩遂的叛乱生涯,以诛杀宦官为口号的叛乱军征服了西州诸郡,聚众十万,天下骚动,又先后击败了名将盖勋和皇甫嵩,后因天降陨石军心不稳的原因为张温所破,败走榆中。次年韩遂杀了北宫玉、李文侯和边章,并吞并了他们的所有军队,再次聚众十万,进围陇西,得到陇西太守李相如酒泉太守黄衍等人的响应,汉庭命凉州刺史耿鄙率六郡之兵讨伐韩遂,却在进军中发生叛乱,耿鄙被杀,韩遂军又得到耿鄙的军司马马腾以及汉阳豪强王国的响应,攻下汉阳、韩遂马腾等人又推举王国为首领,进攻陈仓不下,士卒疲惫撤军西归,被皇甫嵩追击大破,斩首万余级,事后归咎责任,韩遂马腾杀了王国,又劫持了汉阳名士阎忠为首领(说贾诩有良平之奇的那个人),不久阎忠愤恨而死,韩遂等人为了争夺领导权发生了内讧,西州叛乱军就此分裂。 至董卓入关,邀韩遂马腾等老冤家共谋山东,韩遂接受了董卓的招安,被封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后董卓被杀,李郭攻破京师,马腾有私事求李傕不获,联合马宇、刘焉(和他俩儿子)、杜禀(因为和李傕郭汜手下的贾诩关系不好所以帮马腾守槐里结果被杀了,奇怪的人= =|||)等袭长安,韩遂听说之后东下劝和,和马腾部队会合之后马上改变了立场,站到了马腾这边,与李傕的侄子李利和郭汜樊稠军战于长平观,大败。撤退时韩遂和来追击的同乡的樊稠套起了近乎,得以撤军(而且导致樊稠被杀)。后来李傕郭汜再次招安韩遂,封为安羌将军。撤到凉州之后,韩遂与马腾结为异姓兄弟,开始的时候特别亲密,后来因为部曲间的磨擦,马腾先率兵攻击韩遂,韩遂不肯示弱,合众反扑,重创马腾,杀了马腾的妻子和儿子,并把马腾驱逐出了凉州。这时马腾韩遂已经成了仇敌,连兵不解。至曹操时代,韩马关系在钟繇和韦端(韦康他爹)的劝说下得到了缓解,马腾被封为前将军,西屯槐里,算是和韩遂拉开了段距离,韩遂也被封为征西将军,并趁此机会恢复实力。曹袁相争时,韩遂在杨阜的劝说下决意助曹。而后马腾被曹操封为卫尉,全族迁到了邺城,只留下了他的儿子马超统领他的部曲,韩遂从此开始和他曾经义弟的儿子打交道。 也是此时韩遂老家金城附近发生了骚动,武威太守张猛(张奂的儿子)杀了雍州刺史邯郸商,韩遂主动上表平乱,不费吹灰之力灭了张猛,进一步扩充了自己的实力,而当他回来时发现马超联合关中的八部军阀正打着自己的旗子反抗曹操,多年之后韩遂又一次被胁迫造反,应马超之邀率军至华阴做了关中联合军的都督。韩遂、马超率关西联军十部号称十万,分据潼关及附近渭河口、黄河西岸一带,附近冯翊、弘农两郡县邑纷纷响应,关中小军阀刘雄鸣不肯反叛,被马超击败,独自溃降曹操。曹韩双方夹关而峙,曹操渡黄河时差点死于韩遂的半渡截击之计,渡河之后依靠娄圭的冰城之计韩遂联军不能取胜,割地请和,曹操不准,关中军又在贾诩的离间计催化之下大败溃散,韩遂马超败逃凉州。韩遂家眷被曹操所杀。其后马超在韩遂的帮助下再破凉州,不久又因杨阜等人造反再次败亡,投奔张鲁,从张鲁处求兵出祁山意欲再图凉州。韩遂响应马超从金城出兵屯兴国氐王杨千万处,马超却意外退兵,韩遂被追击马超的夏侯渊击败,败走西平,又赶上自己女婿阎行造反,韩遂利用自己在羌氐人民中的威信迅速组建了羌、胡数万人的部队将阎行赶出西平。这也是韩遂一生最后一战,不久之后韩遂病死西平,死后被田乐、阳逵割下首级送给曹操邀功。 改名经过西北羌人起义爆发后 ,湟中义从胡在首领北宫伯玉、李文侯、宋扬等,攻杀了镇压羌人的代表人物护羌校尉泠征,并劫得边章、韩遂,“使专任军政”。韩遂被迫反汉后,成为朝廷之通缉犯,最终被朝廷称为“反贼”,并遭到朝廷的出赏金追杀。因此,只能改“约”为“遂”,并且最终也不得不举起反汉的大旗,成为起义军的首领。 历史年谱:汉末割据【184年】 湟中郡、北地郡的羌、胡等少数民族北宫伯玉、李文侯造反,劫持了边允、韩约,拥立他们为主帅,杀死了金城太守陈懿,割据一方,边允、韩约改名边章、韩遂。 【185年】 边章、韩遂在美阳与前来征讨的东汉政府军张温交战,被击败,撤至榆中。张温又派周慎、董卓等多只部队去追击,均无功而反。 【187年】 韩遂杀死了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等人(《典略》称边章病死),吞并了他们的部队,部众达到十几万,进兵包围陇西郡,陇西太守李相如投降,与韩遂联合。凉州刺史耿鄙率六郡之兵征讨韩遂,他任用贪官程球为治中,士兵和百姓都很不满,不久耿鄙的手下造反,杀死了耿鄙和程球。耿鄙的军司马马腾与韩遂联合,共同推举王国为主帅,进兵至三辅地区劫掠。 【189年】 王国被朝廷派来的军队击败,马腾、韩遂等人于是废掉王国,又劫持阎忠为主帅。不久阎忠病死,马腾、韩遂等人相互争权,势力有所衰弱。 韩遂进京【192年】 当初,董卓进京时曾拉拢马腾、韩遂,要他们一起出兵进京。此年,马腾、韩遂到达长安,董卓已死,李傕等人专权,于是拜韩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马腾为征西将军,屯于郿。 【194年】 马腾有私事求于李傕,没有得到应允,于是率兵相攻。汉献帝派使者劝解,没有成功,随后屯于金城的韩遂率兵前来劝解,继而与马腾联合,一起进攻李傕。朝臣种邵、马宇、刘范欲诛杀李傕等人,于是秘密与马腾联系,愿为内应,事情败露,逃奔至槐里。李傕使樊稠、郭汜以及侄子李利出击,马腾、韩遂败走,退回凉州。李傕的部队又进攻槐里,种邵等人都被杀死。不久,李傕等人又与马腾、韩遂讲和,改任马腾为安狄将军,韩遂为安降将军。马腾与韩遂相联合,结为异姓兄弟。 归顺曹操【197年】 关中仍是十几股军阀割据的局面,其中马腾、韩遂势力最强。于是曹操采用荀彧的建议,派钟繇以侍中的身份代理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钟繇到达长安后,写信给马腾、韩遂,陈述利害关系,于是马腾、韩遂愿意归顺,各自送来儿子作人质。 【202年】 曹操表拜马腾为征南将军,韩遂为征西将军,俱开府。 【208年】 起先,因部曲间的矛盾,马腾、韩遂二人成为仇敌,韩遂杀掉了马腾的妻子,二人连年交战。曹操派钟繇、韦端前去劝和,升马腾为前将军,改屯槐里,不久又入朝为卫尉,其子马超封为偏将军,代替马腾统领部队,屯于原地。 反叛曹操【211年】曹操派钟繇等征讨张鲁,马超、韩遂等人怀疑曹操要征讨他们,于是联合关中将领侯选、程银、杨秋、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十部反叛,部众十万,屯据潼关。曹操亲自引兵征讨,马超等人交战不利,请求讲和,曹操假装答应,同时设计离间他们。曹操与韩遂有旧,于是相约会见,在阵前叙说旧事,抚掌欢笑,并不谈及军事。事后马超等人问韩遂曹操所言何事,韩遂说没什么重要的,于是马超等人起疑。曹操又写信给韩遂,信中多有修改的痕迹,于是马超等人更加起疑。曹操趁机出兵进攻,马超、韩遂大败,逃回凉州,成宜、李堪等人战死。【214年】 韩遂驻军在显亲,曹操部下夏侯渊率军进攻。韩遂得到消息后,便退走躲避。夏侯渊收其粮草,追至略阳城,离韩遂军只有20余里,部将中有的主张立即进攻,有的建议转攻兴国。夏侯渊则认为,韩遂兵精,兴国城固,都不能很快攻下,韩遂军中家在长离的羌人很多,不如转攻长离。于是,夏侯渊留部将看守辎重,亲率精兵轻装疾进,纵火攻焚长离羌屯,斩获其众。韩遂闻讯,果然率兵回救。夏侯渊韩遂对阵,部将见韩遂援兵势盛,欲挖堑筑营,暂避敌锋。夏侯渊则认为士兵转战疲敝,不能长久拖下去。于是下令击鼓冲锋,士兵奋勇争先,一举击溃韩遂的军队。韩遂的女婿阎行想杀死韩遂投降,率兵夜袭,没有成功。韩遂逃到羌中,因他一直有恩惠于羌人,因此受到羌人的保护,于夏侯渊撤退后再次归来。 【215年】 韩遂被部下麹演、蒋石等人杀害,年七十余岁,首级献于曹操。(《后汉书》称韩遂病死于羌中。) 演义传记韩遂,汉并州刺史,与马腾结为异姓兄弟,同镇西凉,曾随马腾勤王,进攻李傕等人,因军粮不足被击败。后马腾被曹操诱入京城,遇害。出于兄弟之谊,韩遂与马腾之子马超联合,起兵进攻曹操,欲为马腾报仇。几番交战之后,马超、韩遂中曹操离间之计,马超对韩遂起疑,韩遂手下密谋降曹,被马超发现,砍断左手,成为残疾之人。最终,马超败走,韩遂降于曹操,被封为西凉侯。 历史评价献帝诏书:“韩遂、宋建,南结巴、蜀,群逆合从,图危社稷。” 杨侃:“昔魏武与韩遂、马超据潼关相拒,遂、超之才,非魏武敌也,然而胜负久不决者,扼其险要故也。” 郝经:“马超父子勇冠西州,与韩遂颉翥为寇,残灭三辅,垦伤汉室,董卓因之肆其蛇豕,汉遂以亡,天下分裂。” 孙坚:“章、遂跋扈经年。” 唐之韩文约韩文约(?-?), 唐代宦官。 右神策中尉,韩全诲是他的养子,咸通十四年(873年) 唐懿宗死后,与田令孜、左神策中尉刘行深立年仅十二岁普王李俨(李儇)即位、是为唐僖宗,改元乾符元年。 封文约为国公,田令孜为观军容、制置左右神策、护驾十军等使。唐僖宗专事游乐,喜斗鸡、骑射、剑槊、赌鹅、马球,政事全交给田令孜处理,称之为“阿父”,在田令孜的挤压下,韩文约被勒令交出中尉之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