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国家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心
释义

概况

由国家林业局批准,依托北京大学建立的“国家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心” 于2010年11月4日在北京大学正式成立。国家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心是北京大学整合与湿地的认知、保护和利用相关的物理、化学、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水力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学、法学、教育学乃至国际关系等学科的基础上成立的跨院系研究机构。

通过多学科综合交叉、多技术综合集成、产学研联合攻关的科研模式,系统研究和开发湿地保护、修复重建与可持续利用相关的科学理论、工程技术与实施方案,大力开展人才教育培训与国内外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为国家湿地保护、修复重建与可持续利用工程和管理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使之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平台。

机构

国家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心理事长:林建华(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国家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心副理事长:陈十一(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

国家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心理事:吴朝东教授,吴晓磊教授,王多祥博士(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

国家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心主任:吴晓磊(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

目标

国家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心的发展目标是:

1、成为国家湿地保护提供重要决策支持的智囊

2、成为国家湿地保护与修复理论研究、技术研发与示范的基地

3、成为国家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人才教育和培训基地

4、成为国家履行湿地公约的重要宣传基地

中心主任

吴晓磊

目前任职:

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系教授

国家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心主任:吴晓磊

教育经历: 1991.9-1995.7 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 博士

1990.9-1991.7 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 硕士研究生

1985.9-1990.7 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 学士

工作经历:

2007.9-至今 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系 教授,博导

2006.6-2007.8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生物技术中心 主任,教授

2003.7-2006.5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生物技术中心 主任,副研究员

2002.2-2003.6 德国马普学会陆生微生物研究所(Max-Planck Institute for Terrestrial Microbiology) 博士后

2001.2-2002.2 德国Marburg大学放射医学系 实验室主任

1998.11-2001.2 德国马普学会陆生微生物研究所(Max-Planck Institute for Terrestrial Microbiology) 博士后

1998.4-1998.10 日本国茨城科学技术振兴财团 高级研究员

1995.8-1998.3 日本国环境厅 Eco-Frontier Fellow

日本国环境厅国立环境研究所 共同研究员

日本国际环境研究协会 AIRIES Fellow

社会兼职:

2006-至今 国际水协会(IWA)中国理事会 秘书

2006-至今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理事

2006-至今 中国微生物学会环境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05-至今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客座研究员

2006-至今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7-2011 提高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术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环境生物技术,污染治理和资源化,生物质能转化和利用,流域环境修复和生态重建

获得荣誉:

2007 首届“北大泰普工学讲座教授”

2006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六届“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

2002 教育部“春晖计划”奖

2002 中国科学院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王宽诚科研奖

1995 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主要项目列表:

主要在研项目

1.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基础研究,国家“973项目”,2005CB221308,课题负责人(2005-2010)

2. 典型工业污染环境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863重点项目”, 2007AA021303, 课题负责人(2007-2011)

3. 典型油藏区块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采油微生物配伍方式的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0033,负责人(2006-2008)

4. 油田油藏硝酸盐还原菌群调控技术研究和开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风险创新研究项目,负责人(2006-2008)

5. 人胆囊微生物群落与胆囊结石相互关系及控制对策研究,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负责人(2006-2009)

6. 杏十三区聚驱区块微生物群落调查,大庆油田项目,负责人(2007-2008)

7. 杏北东部过渡带杏六区南部微生物驱油试验研究,大庆油田项目,负责人(2007-2008)

8. 海洋沉积物中产甲烷微生物和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对应关系的研究,国家专项项目课题,负责人(2007-2008)

9.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系统微生物样品分析测试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国家专项项目课题,负责人(2007-2008)

3年内主要已完成项目

1. 采油工业污染排放对微生物群落影响的动力学解析,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00008,负责人

2. 基因探针法检测油田水中硫酸盐还原菌方法建立及硫酸盐还原菌分布规律研究,大庆油田项目,项目负责人

3. 沉积物中甲烷生产率的模拟实验技术研究,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家专项项目,负责人

4. 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区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项目,负责人

5. 用分子生态学技术检测并调控大庆油田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大庆油田项目,项目负责人

6. 高产油脂微生物菌株的筛选及方法的建立,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项目,项目负责人

7. 中小型城市污水高效处理技术开发和应用,国家“十五”攻关项目,主要参加者

8. 调控微生物群落强化“微污染”有机物质的处理,香港合作项目,负责人

9. 滇池湖滨生态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云南省滇池保护管理局项目,项目负责人

10. 滇池西岸截污治污工程人工湿地建设,企业合作项目,负责人

11. 滇池西岸湖滨生态带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云南省滇池保护管理局项目,主要参与者

近两年来主要论文列表:

1. Gu, J, Guo, B, Wang, Y-N, Yu, S-L, Inamori, R, Qu, R, Ye Y-G and Wu, X L*,(2007) Oceanicola nanhaiensis sp. nov., isolated from sediment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57: 157-160(SCI paper, Impact factor2.744)

2. Gu, J., Cai, H., Yu, S.-L, Qu, R., Yin, B., Guo, Y.-F., Zhao, J.-Y., and Wu, X L*, (2007) Marinobacter gudaoensis sp. nov., isolated from an oil-polluted saline soil in Gudao, Shengli Oilfield,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57: 250-254 (SCI paper, Impact factor2.744)

3. Wang, Y-N, Cai, H, Yu, S.-L., Wang, Z-Y , and Wu*, X L(2007), Halomonas gudaonensissp. nov., isolated from a saline soil contaminated by crude oi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2007 57: 911-915(SCI paper, Impact factor2.744)

4. Lei Cheng, Tian-Lei Qiu, Xiao-Bo Yin,Xiao-Lei Wu, Guo-Quan Hu, Yu Deng and Hui Zhang,Methermicoccus shengliensis gen. nov., sp. nov., a thermophilic, methylotrophic methanogen isolated from oil-production water, and proposal of Methermicoccaceae fam. Nov.,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57 (2007), 2964-2969

5. Wu, X. L, Friedrich, M W and Conrad R. Diversity and ubiquity of thermophilic methanogenic archaea in temperate anoxic soils.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6,8 (3):394~404. (SCI paper, Impact factor4.559)

6. Wang, Y-N, Cai, H, Yu, S.-L., Lu, A-H, Lin, X-G, Jiang, Z-F., Wu*, X L Halomonas shengliensissp. nov., a moderately halophilic, denitrifying, crude-oil-utilizing bacteriu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2007 57: 1222-1226(SCI paper, Impact factor2.744)

7. Li, M, Wu, Y-J, Zhang, J, Yu, H-Q, Wu, X-L, Yu, Z-L (2006) Study on ion beam application to improve aquatic macrophyte remediation capacity in eutrophic waters, Acta Hyrdobiologica Sinica, 30(6):711-717

8. Bin Guo, Jun Gu, Yu-Guang Ye, Yue-Qin Tang, Kenji Kida, and Xiao-Lei Wu

Marinobacter segnicrescens sp. nov., a moderate halophile isolated from benthic sedimen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2007,57:1970-1974.(SCI paper, Impact factor2.744)

9. 刘芳,叶思源,汤岳琴,滝川清,木田建次,吴晓磊(2007)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3(5):691-696

10. 郭斌,吴晓磊*,钱易(2006)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的方法和措施,《微生物学报》,46(3):504-507

11. 曾景海,吴晓磊*,赵桂芳,钱易(2006)油田回注水中硫酸盐还原原核生物的快速检测和群落结构分析,《环境科学》,27: 972~976

12. 唐黎,张永军,吴晓磊*(2006)转Bt基因棉花根际细菌与古菌群落结构分析,《土壤学报》,付印中

13. 谭 燕, 程杰成,屈 睿, 吴晓磊*(2006)油井采出液中硝酸盐还原菌的分离培养及对硫酸盐还原的抑制.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付印中

14. 吴亚嫚,石成芳,谷峻,谭燕,吴晓磊*(2006)油井采出液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T-RFLP分析.《土壤学报》,付印中

15. 刘 芳,吴晓磊*(2006)指示水体病原污染的微生物及其检测,《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付印中

16. 谷峻,石成芳,吴晓磊*,赵俊义(2006)研究油藏微生物群落的方法学进展,《生态学报》,付印中

17. 余素林,吴晓磊*,钱易,(2006)环境微生物群落分析的T-RFLP技术及其优化措施,《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2(6):861-868。

18. 赵桂芳,吴晓磊*,曾景海,李佳,钱易,(2006)胜利油田外排水中铁细菌主要类群的检测及群落结构分析,《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2(6):828-832。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6: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