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韩德勤
释义

韩德勤(1891——1988)江苏泗阳人。早年入南京陆军小学、河北陆军学堂、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 1918年毕业后分发北洋陆军充任下级军官。后入川军第一混成旅,任旅部参谋、第一团团副。1925年负伤返回故里。次年到广州,加入中国国民党,得顾祝同保荐任国民革命军新编二十一师司令部中校副官处长。嗣后,随顾的升迁不断晋升。1949年1月任南京政府国防部联勤总部副总司令。时年3月退往台北。 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53年退役。

人物简介

同年秋任第三师参谋长。1927年冬升第九军参谋长。1929年后,任第三师第七旅旅长、第五十二师师长,参加蒋、冯、阎中原大战。1931年6月参加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所部被红军全歼,降任五十二师副师长。次年初调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省保安处长。1933年秋,参加第五次“围剿”,任顾祝同东路军参谋长。1935年随顾任军委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主任办公厅厅长。1936年12月代顾行使贵州省政府主席职权。后任委员长西安行营主任办公厅厅长。1937年8月任第二十四集团军代总司令、江苏省政府代主席。1938年秋任苏鲁战区副总司令兼第八十九军军长、江苏省政府主席。屡次进攻新四军和抗日游击队,制造摩擦事件。1943年春为新四军俘获,后被释放。1944年春改任苏鲁皖游击总指挥,仍兼江苏省主席。是年冬调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1946年任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参加反共内战。

人物年表

1909年被县里选送考取南京江苏陆军小学第四期,曾就读于河北陆军学堂,后进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从陆军小学开始,就与江苏同乡—邻县涟水的顾祝同在一起,他们关系非常密切,结为“把兄弟”。

1918年毕业后分发北洋陆军充任下级军官。后入川军第一混成旅,任旅部参谋、第一团团副。

1925年负伤返回故里。次年到广州,加入中国国民党,得顾祝同保荐任国民革命军新编二十一师司令部中校副官处长。嗣后,随顾的升迁不断晋升。同年秋任第三师参谋长。

1927年冬升第九军参谋长。

1929年后,任第三师第七旅旅长、第五十二师师长,参加蒋、冯、阎中原大战。

1931年6月参加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所部被红军全歼,降任五十二师副师长。

1932年初调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省保安处长。

1933年秋,参加第五次“围剿”,任顾祝同东路军参谋长。

1935年11月,顾祝同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主任,韩德勤任重庆行营主任办公厅厅长。

1936年12月代顾行使贵州省政府主席职权。

1937年春,顾祝同调任西安行营主任,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韩德勤也调来西安,任西安行营主任办公厅厅长。

1937年8月任第二十四集团军代总司令、江苏省政府代主席。

1938年秋任苏鲁战区总司令兼江苏省保安军区司令员、江苏省政府主席。

1940年于黄桥战役被新四军所败。

1943年春为新四军俘获,后被释放。

1944年春改任苏鲁皖游击总指挥,仍兼江苏省主席。是年冬调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

1946年任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剿总”副总司令,参加反共内战。

1948年,顾任国防部参谋总长,韩改任国防部联勤总部副总司令,奉命急运粮食、弹药等物,空投徐州。

1949年1月任南京政府国防部联勤总部副总司令。是年3月退往台北。到台后,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1953年退役,只挂了一个国大代表头衔。

他曾组织出版《泗阳县志》(影印泗阳民国志),并写了序言。他晚年非常思念家乡,很想喝洋河大曲酒。

1988年8月15日,韩病故于台北家下,时年96岁。

人物生平

提起国民党上将韩德勤

其鼎鼎大名似乎就是来自黄桥落败,陈毅捉放。

韩德勤(1891—1988),一名韩韬,字楚箴。原籍泗阳县洋河镇。父亲系清末秀才,以立馆教书为业。韩德勤兄弟叁人,他排行老大。自幼曾随父读经书,其叔父韩恢(1887-1922)字复炎,是老同盟会员,参加过黄花岗起义。广州的陈炯明叛变,围攻总统府,炮击孙中山居住的粤秀楼。在危急之中,孙中山电召韩恢急至广东,授以讨贼军总司令之职。韩恢召之即来,亲自率军与陈炯明激战于黄埔间,陈贼胆寒。

韩恢随孙中山回到上海,奉命重新组织人马,以期打开江苏局面,重建苏北根据地。不料,江苏军阀齐燮元密令将韩恢诱捕,1922年11月1日,韩恢被杀害于南京,年仅35岁。孙中山闻讯后异常痛惜,追任韩恢为陆军上将。

韩恢可谓与蒋介石同辈的国民党元老,他的光荣显赫经历对韩德勤在国民党军队的飞黄腾达不能说没有帮助。

韩德勤县立初小毕业

考取南京陆军小学。毕业又进入河北陆军学堂速成班,最后转入河北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在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期间,韩德勤结识顾祝同,他俩为同期、同科、同队的同学。顾祝同是江苏涟水人,与韩是同乡。思想、生活上的义气相投,自然成为知己。毕业时,互相商定:将来谁在前途上有发展,一定要互相提携,以固同窗友谊。后来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1918年,韩德勤自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分配到北洋军阀皖系吴光新所属混成旅当见习官,一年后升少尉排长,后又转到川军第一混成旅司令部当参谋,不久调任第一团当副团长,团长就是后来共产党大名鼎鼎的独眼元帅刘伯承!

1925年,韩在军阀内战中负伤,返回江苏洋河。这时,顾祝同已当上国民革命军第叁师师长,两次写信叫韩德勤到广州,韩犹豫不决。刘伯承在上海知道后,约韩到上海,亲自劝韩去广州参加北伐,并赠200元旅费。

1926年春节,韩德勤到广州,顾祝同亲自带他拜访江苏同乡和保定同学钱大钧、王柏龄等人。不久,韩加入国民党,顾祝同又保举韩德勤到新编二十一师师长钱大钧部下任中校副官处长。同年秋,顾祝同又把韩调到自己师里当参谋。

1927年冬,顾祝同升任第九军军长,韩德勤跟随顾祝同任军参谋长。

1929年顾祝同保举韩德勤任叁师第七旅旅长,使韩抓到了兵权。不到一年,顾祝同又保举韩德勤任五十二师师长。

1931年初,韩德勤的五十二师被调往江西参加“围剿”,韩德勤任南昌卫戍司令。同年五月,何应钦指挥的二次“围剿”被战败。韩德勤的五十师亦败。

1932年4月,调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 省保安处处长。1934年,随顾祝同转任赣、闽、湘、鄂“剿共”北路军司令部总参谋长。继又调任军委重庆行营、西安行营办公厅厅长。

台儿庄抗日名将

抗战爆发后,韩德勤任任第二十四集团军代总司令兼89军军长,同年 11月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1938年3月韩部为台儿庄会战主力之一:徐州会战时,韩德勤的第二十四集团军,在高邮、宝应一带,负责南线作战,奋力杀敌,为中华大义忘却生死,成功阻击了由扬州北进之敌,否则徐州受到日军南北夹攻。掩护运河的交通。日酋坂垣征四郎也承认;韩德勤部的抵抗非常顽强。

徐州会战失败前,蒋介石曾有电文给韩德勤:“查阜宁之敌不满三千,长驱千里如入无人之境,目下竟有窥东海遮断陇海路之趋势。该副总司令所部兵力优敌五倍,而丧师失地,影响主力军侧背之安全,将何以自解?”

徐州会战失败后,蒋介石要求韩德勤“仍指挥缪征流军,务尽守土之责”。韩德勤奉命留在苏北敌后游击,担任江苏省主席。

江苏省本来在抗战前,主席是陈果夫.抗战发生后,由顾祝同继任,顾因指挥二十四集团军作战,末到任,以省民政厅长韩德勤代理。省政府及保安总团团部因镇宁战事吃紧,先由镇江迁扬州,继又迁到淮阴。苏北地区的国民党兵力,有国防军第八十九军(系江苏保安团改编),军长韩德勤兼三十三师师长,副军长李守维;国防军第五十七军。该军原为东北军。国防军加上驻苏北的江苏省税警团和省、县保安团队,兵力总计达六、七万人。但其部队多系地方武装改编,战斗力不强。

日军侵占徐州后,与韩德勤部在苏北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38年7月,韩德勤部占领导东台、盐城、阜宁。

医学工作者韩德勤

韩德勤 男,1956年出生,高中毕业,系湖北省红安县工程镇田香村。医师。现任镇中心卫生室室长。主要贡献:出身于三代中医世家,以中西医结合针灸对常见病多发病预防治疗结合,对急慢性肝炎,心脑血管,偏瘫,中风后遗症,牙痛神经系统,新法接生,重症坐骨神经痛诊治有特长。后红安县报刊98年采访报道〈为了农民兄弟的健康〉二程镇转德勤医师,内容是以德为本,以勤为经。牢记着中国特色乡村医生称号,为民孩子病治疗欺奉献终生。参加〈跨世纪中华城乡名医大典〉写两稿《坐骨神经痛》、《牙痛》得“大医精诚”匾牌一块,特约研究员证书,入选证书,优秀医师荣誉证书,纪念章一枚,被聘出香港国际中医药学院的课题教授。录入〈中国专家人名辞典〉并担任中华名医协会理事,多次被邀请出国考察和领奖。主要著述:论文《妊娠期间用药对胎作的禁忌和不良影响》、《合作医疗保健制度》,参加第六届全国农村医学学术会,参加跨世纪中华城乡名医大典。论文〈浅谈抗癌〉录入世界传统医学研究,荣获20世纪杰出医家金奖〉国际名医成果贡献奖,颁发金镀金奖彩色荣誉证书,大会勋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8: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