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海神庙
释义
1 印尼海神庙

海神庙(Tanah Lot)是巴厘岛最重要的海边庙宇之一,始建于16世纪。该庙坐落在海边一块巨大的岩石上,每逢潮涨之时,岩石被海水包围,整座寺庙与陆地隔绝,孤零零地矗立在海水中;只在落潮时才与陆地相连。

海神庙(Tanah Lot)是巴厘岛最重要的海边庙宇之一,始建于16世纪。该庙坐落在海边一块巨大的岩石上,每逢潮涨之时,岩石被海水包围,整座寺庙与陆地隔绝,孤零零地矗立在海水中;只在落潮时才与陆地相连。

庙前道路两侧有许多商店,出售各种纪念品,你可以买一套风景明信片带回去作个纪念。此外还有许多小吃摊,有烤海鲜、麻糕之类出售。庙对岸陆地上有一小亭,站在亭中可远眺日落景致,这是巴厘岛胜景之一。

庙中是什么样子的我不知道,因为一般来说不能进去。

海神庙的门口有一股泉水,据说是设计海神庙的那个祭师作法,感应到这个地点,然后把这个地点上的岩石凿开,一股清泉就用上来了。即使在大海上,泉水还是甜的而不是咸的。据说泉水已经流淌了100多年没有断流了。

在泉水前面可以拜神明。具体做法我记得按顺序是:洗左手,洗右手,捧起水洗脸,左手捧水喝一口,右手捧水喝一口,向泉水拜三下,然后站在旁边的祭师会在你的头上洒一些奇怪的水,在你的额头上粘几粒生糯米,然后就放下捐赠的钱,向外面走21步不要回头。

传说额头上粘的几粒生糯米如果两小时不掉下来的话,把糯米放到钱包里就能发财。

2 浙江海宁海神庙

区位历史

海神庙位于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春熙路东端,清雍正八年(公元1729)九月浙江 总督 李卫奉敕敕建造海神庙,在春熙门内(今盐官镇春熙路150号)辟地40亩,雍正九年十一月竣工,占地约2.7公顷,耗银十万两,其结构仿故宫 太和殿,故其有“银銮殿”之称,建成了这座祀浙海之神的神庙。咸丰年间大部分建筑毁于兵燹。光绪十一年(1885)重建。现尚存的石坊、石狮、石筑广场、庆成桥以及大门、大殿、御碑亭,仍显示着皇家督造的气度。

结构特点

海神庙正殿建筑最为雄壮,仿故宫太和殿形式构造的,为重檐歇山顶式宫殿建筑,五楹陛四出七级。正脊为双龙抢球,并书有“保厘东海”、“永庆安澜”字样。脊梁两侧有高大的鸱吻,正脊、博脊、重脊上均塑有金刚人物像和寓风调雨顺等与风水有关的典故。海神庙是祀传说中的“浙海之神”。正殿中设一无名之海神,钱镠、伍子胥享配左右。在正殿后有八角重檐攒尖顶御碑亭一座,亭内御碑通高约五米,为汉白玉石质。碑额浮雕飞龙朱雀,双龙抢球。碑身及碑座周刻飞龙、如意、万字及海水图案,精美绝伦。碑身阳面为雍正 《海神庙碑记》,阴面为乾隆帝的《阅海塘记》。

海神庙初建时正殿祀主神武肃王钱镠,吴英卫公伍子胥。正殿的建筑面积546平方米,高20米。陛四出七级,廊柱、台阶、石栏板全部用汉白玉精琢而成。石栏板上还雕刻龙 虎 花 鸟 云水之纹。像这样高大精美,用这么多汉白玉石作建材的殿宇、至少在浙江还找不出第二座!

海神庙共分九院,均为清朝宫殿式建筑,其中中轴线上有歌舞楼、庆成桥、山门殿、正殿、御碑亭、寝宫等。东侧有天后宫,宫前为斋厅,后为道院,西侧为雷神殿,殿后为池,池上筑平台,过桥为高轩,轩西为道士栖止之所,后又有戏台、水仙阁及敞厅、耳房等,是江南稀有的宫殿式建筑。现在保存有山门殿、正殿、石坊、石狮、御碑亭等,并于1992年起开始进行全面的整修。

在海神庙门前石筑广场上河承石梁,两侧有汉白玉石狮一对,旗杆二方,西侧有汉白玉石坊(俗称牌坊)两座,高8.7米,下设四柱,上按三楼,东侧坊上额曰“保厘东海”,“作镇南邦”;西侧石坊上额曰“雨阳时若”,“仁智长宁”。额枋及柱子均浮雕海潮纹和云纹。石狮、石坊通体雕工精细,造型优美,人称“江南独步”,诸建筑形成整体群,居城一隅,宏丽壮观,气魄非凡。

据地方志记载,宋元以后海宁潮情加重。清雍正年间,海宁潮灾猖獗,塘岸屡遭冲毁,良田、民宅毁坏无数。雍正多次派遣朝内重臣和地方总督、巡抚等赶赴海宁督办塘工,抢修固塘。这位皇帝在朝13年,共修筑海宁塘工18次,计各类塘工54080丈,用银34万余两,并为后世开创了浙西海塘的岁修制度。雍正敕令建造海神庙共耗银10万两,当时正是承继康熙之后,国运、国力都还是强盛的时期。

3 台南海神庙

位于台湾台南市赤崁楼。

清朝康熙年间,由于天灾战乱,赤崁楼除城垣外,皆倾颓殆。同治13年(1874年),日本人藉牡丹社事件(日方称征台之役,当时日本曾进兵至屏东县牡丹乡)想扩大用武力侵台,当时清朝廷大臣沈葆桢(林则徐女婿)奉旨来台阻止日本人侵犯,当年的5月1日沈葆桢由大陆马尾乘船来台,当时天气状况本来应该会有大风大浪,可是沈葆桢的船队却一路平安,沈葆桢觉得是海神保佑,所以请光绪皇帝准建海神庙。到了光绪五年(1879年),原有基座上的荷式城堡建筑慢慢被中国式传统亭台楼阁取代,大士殿、蓬壶书院、五子祠、海神庙、文昌阁都在此时出现。之后,海神庙几经废修。

今日的赤崁楼已完全看不出当年荷兰人所建的“普罗民遮城”的模样,今天所说的赤崁楼主要包括海神庙和文昌阁两座红瓦飞檐的中国传统建筑,它们是赤崁楼的标记。这两座阁楼建造在高高的台基之上,海神庙位于南面,文昌阁位于北面,二者屋顶均是重檐歇山式,重檐之间实即为二楼部分,绕以绿釉花瓶栏杆。

这座悬挂“赤崁楼”门匾的阁楼,其实是海神庙,周长为45丈3尺,高3丈6尺,共分三层,雕栏凌空,轩豁四达。

现在的海神庙是台南市文物陈列馆,内部陈列赤崁楼相关文史资料。

因为是海神庙,所以特别在海神庙二楼陈列了许多古时候的船的模型与潘丽水先生所画的四海龙王图像,还有沈葆桢《安平海神请加封号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3: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