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宁海神庙 |
释义 | 简介海神庙俗称庙官。在海宁市盐官镇东。清雍正八年(1730)三月浙江总督李卫奉敕建造海神庙,在春熙门内(今盐官镇春熙路150号)辟地40亩,于次年的十一月建成了这座祀浙海之神的神庙,以祀运德海潮潮神,规模宏阔,建筑布局严谨。主要建筑分布在三条轴线上,主轴线依次有庆成桥、仪门、大门、正殿、御碑亭、寝殿。仪门前广场两侧分别建有一座汉白玉牌坊。正殿为五开间歇山顶建筑,下部是汉白玉台基,左右配殿以历代潮神水神从祀。左轴线为天后宫;右轴线为风神殿、水仙阁等。咸丰十一年,部分建筑毁于兵火,光绪十一年重修。现尚存庆成桥、仪门、正殿、汉白玉石坊、御碑等,仍显示着皇家督造的气度。 历史渊源海神庙初建时正殿祀主神武肃王钱镠,吴英卫公伍子胥。正殿的建筑面积546平方米,高20米。陛四出七级,廊柱、台阶、石栏板全部用汉白玉精琢而成。石栏板上还雕刻龙虎花鸟云水之纹。像这样高大精美,用这么多汉白玉石作建材的殿宇、至少在浙江还找不出第二座! 这座大殿是依照北京故宫太和殿的形式建造的。 据地方志记载,宋元以后海宁潮情加重。清雍正年间,海宁潮灾猖獗,塘岸屡遭冲毁,良田、民宅毁坏无数。雍正多次派遣朝内重臣和地方总督、巡抚等赶赴海宁督办塘工,抢修固塘。这位皇帝在朝13年,共修筑海宁塘工18次,计各类塘工54080丈,用银34万余两,并为后世开创了浙西海塘的岁修制度。 雍正敕令建造海神庙共耗银10万两,当时正是承继康熙之后,国运、国力都还是强盛的时期。 他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10元或5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