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哈勒夫·穆罕默德·杰拉德 |
释义 | 个人简历哈勒夫·穆罕默德·杰拉德博士,现任叙利亚驻华大使。1950年生于叙利亚哈塞克省,1980年获俄罗斯列宁格勒国立大学哲学专业博士学位。1982年6月-1997年2月,在哈塞克省任教师。1997年2月-2000年7月,在大马士革大学战略研究中心任专职研究员。2000年7月-2006年12月,任《十月报》主编兼社长。2006年12月-2008年7月,任“统一报业、印刷、出版、发行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2008年7月至被任命为驻华大使前,任“统一报业、印刷、出版、发行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9年2月18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正式任命哈勒夫·穆罕默德·杰拉德博士为叙新任驻华大使。3月2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哈勒夫·穆罕默德·杰拉德大使递交的国书。 个人专访中阿网独家专访叙利亚新任驻华大使2009年4月16日上午11时,中阿网总裁秦勇应约前往叙利亚驻华使馆拜会阿拉伯驻华使节文化委员会主席、叙利亚新任驻华大使哈勒夫·杰拉德博士,就中阿文化交流中心的建立情况进行了友好的会谈。会谈后,哈勒夫·杰拉德大使愉快地接受了中阿网的采访。 哈勒夫·杰拉德大使,1950年生于叙利亚哈塞克省,1980年获俄罗斯列宁格勒国立大学哲学专业博士学位。1982年6月-1997年2月,在哈塞克省任教师。1997年2月-2000年7月,在大马士革大学战略研究中心任专职研究员。2000年7月-2006年12月,任《十月报》主编兼社长。2006年12月-2008年7月,任“统一报业、印刷、出版、发行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2008年7月至被任命为驻华大使前,任“统一报业、印刷、出版、发行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9年2月18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正式任命哈勒夫·穆罕默德·杰拉德博士为叙新任驻华大使。3月2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哈勒夫·穆罕默德·杰拉德大使递交的国书。 中阿网:大使先生,很荣幸您今天接受我们中阿网的独家专访。首先请您自我介绍一下您的学习、工作经历和家庭情况。 大使:我于1950年出生在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哈塞克省的一个小家庭。我有七个兄弟,七个姐妹,我是家庭中的长子。 ——我在哈塞克省﹙位于叙利亚东北部﹚完成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 ——1967年,当我还是一名高二的学生时,我加入了阿拉伯社会主义复兴党。 ——1975年我获得大马士革文学院“哲学和社会研究”学位。 ——1973年至1975年底,时任哈塞克省革命青年联合会分支机构指挥部门成员。 ——1975年,被派前往苏联攻读哲学博士。 ——留学的第一年在列宁格勒政府大学学习俄语。 ——1977年,获列宁格勒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80年,获列宁格勒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81年,回国并任革命青年联合会指挥部社会研究部主任。 ——此后直至1996年底,在哈塞克省的各院校担任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师。 ——1997年,由于工作原因,迁至大马士革,担任大马士革大学“政策研究中心”全职研究员。 ——2007年7月27日,被任命为“‘十月报’新闻和传播机构”﹙政府机构﹚主任和总编辑。 ——2006年12月28日,被任命为“统一报业、新闻、出版、发行机构”当管理委员会会长,这一机构负责发行的主要报刊有:革命报;十月和体育立场﹙首都大马士革的核心刊报﹚,以及各类政府级地方刊报,民众报﹝在阿拉坡﹞;统一报﹝在拉塔基亚﹞;突击报﹝在哈马﹞;阿拉伯民族报﹝在霍姆斯﹞;幼发拉低河报﹝戴尔祖尔﹞,负责在叙利亚内部各类报纸的发行工作。 ——2009年2月3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任命我为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及公使。我于2009年2月27日抵达中国接受这一任命。 ——我于2009年3月27日向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递交国书。 加入的组织和机构: ——自1992年加入阿拉伯叙利亚作家协会 ——记者协会 ——前苏联和俄罗斯教育机构人员 ——叙利亚协会执行办公室成员 ——阿拉伯政治学协会成员 加入的政治党派: ——自1967年加入阿拉伯社会主义复兴党 ——1985年被选为阿拉伯社会主义复兴党第八次地区会议成员 ——2000年和2005年被选为阿拉伯社会主义复兴党第九次和第十次会议观察员。 语言: 母语是阿拉伯语,精通俄语阅读,写作,会话和翻译。 出版的著作: 1、 艺术与意识形态﹙叙利亚,拉塔基亚:对话出版社﹚1984年。 2、 艺术与宗教﹙叙利亚,拉塔基亚:对话出版社﹚1985年. 3、 中世纪的古叙利亚文化﹙叙利亚,大马士革:收获出版社﹚1990年。 4、 哲学家艾敏.雷哈尼﹙叙利亚,拉塔基亚,对话出版社﹚1992年. 5、 日本当代哲学﹙黎巴嫩,贝鲁特,大学研究出版机构﹚1995年。 6、 叶齐德派和叶齐德人﹙叙利亚,拉塔基亚:对话出版社﹚1995年。 7、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科威特:知识世界系列丛书,1996年﹚。 8、 分化与落后的难题和完善发展的前景﹙叙利亚,大马士革:阿拉伯作家协会,1998年﹚。 9、 阿拉伯——犹太复国主义斗争中的思想和科学技术问题﹙叙利亚,大马士革:阿拉伯作家协会,2000年﹚。 10、 中东的核选择﹙论坛论文——参选论文﹚﹙黎巴嫩,贝鲁特:阿拉伯统一研究中心,2001年﹚。 11、现代问题——新世纪学术论文﹙叙利亚,大马士革:坚毅出版社,2002年﹚。 12、 时间错过了吗?﹙叙利亚,大马士革:耕种者出版社,2003年﹚。 13、 美国目标﹙叙利亚,大马士革:思想出版社,2004年﹚。 14、 美国占率下的阿拉伯人﹙叙利亚,大马士革:形成业出版社,2007年﹚。 15、 迷信和活埋理性﹙叙利亚,大马士革:土星出版社,2008年﹚。 ——此外,在阿拉伯语各类杂志,期刊上发表数十篇文章,同时担任阿拉伯语各类季刊和期刊的编辑和咨询机构的成员。 ——多次参加在叙利亚及国外举办的科学、思想、政治、文化论坛和会议。 家庭情况: ——已婚,娶农业工程师额黛为妻。 ——育有四个子女:两个女儿﹙密斯和维埃姆﹚,两个儿子﹙瓦道哈和安迈尔﹚。 ——定居处及家庭住址:大马士革 ——亲戚,姐妹均定居在哈萨克和戴尔祖尔两省﹙位于叙利亚东北部﹚。 中阿网:任驻华大使前,您对中国有怎样的印象,来到中国后,您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 大使:在被任命为驻华大使前,我阅读过很多有关中国古代、现代、当代历史的书籍,我非常钦佩中国人民的斗争和革命,以及他们所取得的复兴;也很钦佩新中国政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坚定立场。 我一直密切关注中国的发展、快速繁荣,特别欣赏中国明智的改革开放政策。 我曾于2003年,随阿拉伯报刊主编代表团访问中国,那次访问中,中国人民和伟大复兴在我的头脑里和记忆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我认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是良好规划和科学、发展战略的光辉典范。 中阿网:作为叙利亚驻华大使,你怎样看待中叙两国的关系,您将准备采用什么措施和步骤进一步促进中叙两国友谊以及加强两国的经贸投资往来? 大使:中国和叙利亚的关系源远流长,有着约两千年的历史﹙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1956年中叙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关系在新政策基础上更加深入发展。 我可以肯定中叙两国和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因为在众多不同级别的国际会议中,中叙关系在合作、协调方面都有着紧密的友好关系。在2004年,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后,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叙利亚驻华大使,我认为两国应当加速执行众多已签订的协议。同时,鼓励叙利亚的官方和民间相关机构借鉴中国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经验。相应地,鼓励中国企业在叙利亚的各领域开展经贸和投资活动。 需要指出的是两国间仍有很多合作领域尚未开辟,这方面还需要努力。作为大使,我除了了解中国在公有制企业问题上的经验,解决政府企业亏损问题的方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问题外,对其他领域也有所了解。 中叙间的友好关系随着两国间政党、民间代表团,作家、记者、新闻工作者代表团,政府间代表团的互访,和中叙间每天数十名访问者的来往而日益增进。 中阿网:作为一位曾经留学俄国的哲学博士,你怎样理解东方文明,你对中国文化与阿拉伯文化的异同有怎样的见解? 大使:中国和阿拉伯文化之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举止文明,尊老爱幼和世代相传的东方哲理;两国文化面临的同一挑战,比如,古老与现代的协调,宗教和科学的问题,当前的全球化及它所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语言结构的必要革新以容纳新的流行术语,用开放、多文化、宽容、允许区别存在的政策应对外来的文化和新闻侵略。 可以说,中阿文化的共同点,而双方在人类同一文明的框架下,在世界不同文明的协调中存在的不同之处是正常的,有益的。 中阿网:作为阿拉伯驻华使节文化委员会主席,你对促进中阿文化交流有什么打算和设想呢? 大使:我非常荣幸,阿拉伯大使委员会的同仁们委托我担任使节委员会文化委员会主席一职,我与我的阿拉伯大使同仁们一同工作而非独自工作。但作为文化委员会主席,我认为该委员会在2009年至2010年之间的工作可以在如下的战略主题下完成: 一、根据2009年5月21日至22日在巴林国首都麦纳麦举办的第3届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的声明,为文化委员会举办的活动和实效设立目标,目标要建立在如下的战略基础和目标上: a\\ 加强中国和阿拉伯之间文明、文化和人道主义的相互联系。 b\\ 鼓励研究中心、大学、教育机构之间在教育、科研、学术交流方面的合作,其中包括中阿双方互授阿拉伯语和汉语的活动。 c\\ 鼓励、支持并实行中阿政府和民间文化机构的交流项目,使用信息交流和通讯技术保护文化遗产,加强并宣传文化创新,重视文化领域以实现共同发展。 d\\ 在中阿双方建立艺术节机制、轮流、有系统地举办活动。 e\\ 鼓励在中国开办阿拉伯文化中心,在阿拉伯国家开办中国文化中心,双方在这方面提供必要的便利。 f\\ 筹备各种条件鼓励中阿旅游合作,上更多的阿拉伯国家进入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名册。 g\\ 推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对话,增进不同人民间文化特别性的相互理解,相互影响和相互尊重,用公平、相互尊重和宽容的精神进行协作,以实现相互融洽和相互借鉴。 h\\ 肯定双方在加强不同文明、文化和宗教间结盟的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合作的积极性,以应对各种煽动暴力,言论不自由,破坏,丑化宗教、人民的信仰、圣洁之物、象征的各种现象。 二、2009年至2010年的文化活动及其实效的执行计划应该包含在如下中心环节中: 1、继续有关中阿关系和中阿文明对话,(例如第3次会议的工作。会议于2009年5月11日、12日在突尼斯举行),此次会议的最终声明研究了执行条款并付诸实践。 2、筹备中阿论坛框架下的高等教育会议,会议将于2009年11月9日-11日在苏丹喀土穆举行。 3、加强与中国相关负责人的会晤和联系,以寻求促进中阿双方文化关系的途径,相关部门包括: a\\ 中国文化部。 b\\ 中国作家总协会,各省市作家协会。 c\\ 中国的各新闻机构。 d\\ 专门研究阿拉伯文学、历史的大学、学院。 e\\ 电影局 4、筹备每年一次由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轮流举办的电影节,可在省市地区举办,为了在广大民众间传播中阿文化理念。 5、研究建立文学、思想、科学技术图书馆的可能性,一个事中文的阿拉伯图书馆,另一个是阿拉伯文的中国图书馆。 6、列出专门从事中阿双语翻译的译者名单,与他们建立联系设立项目翻译选案。 7、计划编著一本全面介绍中阿关系的书籍,这本书包括中阿文明间交流与联系的比较研究。 8、在阿拉伯国家举办中国古迹和近期发展的遗迹巡展,同时举办专门的科学、文化活动,介绍学术和历史知识。 9、研究每年邀请阿拉伯国家的文学家、作家(平均每个国家一名)到中国交流,邀请相应数量的中国文学家、作家和诗人到阿拉伯国家进行交流的可能性,广泛传播双方的文化和文学。 10、鼓励阿拉伯使节与中国学习阿拉伯语和阿拉伯历史的学生会面,与他们进行直接的文化对话。 11、与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和中国与世界人民友好协会会面,了解他们在加强中阿友好关系方面的想法、见解和建议,执行将于2009年12月在叙利亚大马士革举办的中阿友好会议决议。 12、中阿双方各有关部门在阿拉伯国家开设中国文化中心,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开设阿拉伯文化中心。 13、筹备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即2010年5月—6月举办的第二届艺术节,这一艺术节是一次社会和经济的重要盛会,让中国的广大民众在地道的、优美的、有特色的、多样化中了解阿拉伯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真谛。 中阿网:我们注意到大使阁下曾在大马士革大学战略研究中心任专职研究员,作为一个文化学者和大学中的研究员,在加强中叙两国教育合作方面有什么见解呢?现在中国每年有很多学生前去大马士革大学留学,您觉得如何加强两国留学生互派活动呢? 大使:我认为中叙两国间的战略研究中心在深入研究学术和现实的基础和因素方面举足轻重,这些研究有助于相互借鉴,并为另一个国家真实,毫无虚夸的描绘自己的国家。我认为共同的研究和会议是非常必要的,有很多广泛的、交织的问题和课题值得中国、叙利亚的各战略研究中心进行研究。 在大马士革大学学习阿拉伯语的中国留学生,我认为他们是未来重要的知识核心。我个人认为双方互派留学生是必要的,并十分支持在两国正式的计划和协议中,在大马士革或叙利亚其他的大学为叙利亚学生开设中文系,这些学生是政府和各民间部门、机构的交流支持。 中阿网: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在北京成立中阿文化交流中心,以此为平台,在中国宣传介绍阿拉伯文明,并推动中阿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我们想请大使阁下就中阿文化交流中心谈谈你的意见和建议。 大使:我很赞同你们在北京开办阿拉伯文化中心的想法,这将是中国第一个传播阿拉伯文化,促进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文化交流的中心。 我个人不仅仅是作为一名外交官,同时身为一名研究者、思考者,以及我对哲学、文化、战略的关注,我很支持你们的这一想法,这一想法很好,很勇敢,我将不遗余力地与我国的各相关部门,我的亲属,文化委员会和阿拉伯大使委员会的同仁们努力,将所有的想法、目标付诸实际行动,快速促成在北京开办一个完善的阿拉伯文化中心。 最后,在这次会面结束之际,我向中阿网的总裁、教育专员和编辑部门致谢,一方面,感谢你们教授阿拉伯外交官和他们的家人学习中文;另一方面,感谢你们为中阿建立稳固文化,为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和睦共处、和平繁荣的世界所作的不懈努力。 真诚祝愿中阿网取得更大的成功,实现更多的目标。 访叙利亚驻华大使哈勒夫·杰拉德新华网北京7月18日电 专访:叙利亚支持中国政府采取措施维护新疆稳定——访叙利亚驻华大使哈勒夫·杰拉德 新华社记者赵悦 顾康 叙利亚驻华大使哈勒夫·杰拉德17日表示,叙利亚完全支持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中国政府采取适当、必要的措施维护新疆的安全稳定和秩序。他表示,叙利亚反对以任何借口或理由干预中国内政。 杰拉德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说,得知乌鲁木齐市7月5日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后,他代表叙利亚政府强烈谴责任何破坏中国正常秩序、挑衅法律的行径。他说:“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的安全、稳定与秩序受到威胁,不利于国家团结,只会影响中国的发展与进步。” 杰拉德认为,乌鲁木齐“7·5”事件意在扰乱稳定,破坏各民族间和谐相处和交流,破坏社会全面发展,那些蓄意破坏中国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人想通过制造动荡获利。因此,中国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维护新疆的稳定,恢复当地生产生活秩序,防止极端分子和外部势力利用“7·5”事件从事破坏稳定、制造是非的活动。 杰拉德说,暴力活动与宗教没有丝毫联系,它与宗教奉行的和平、友善宗旨相矛盾。任何杀人、放火、搞破坏的行径都有悖于宗教宽容、友爱、相互尊重的本质。 回忆起2003年他担任叙利亚官方报纸《十月报》主编期间访问中国新疆的情况,这位大使说,那次访问中他实地了解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对新疆欣欣向荣发展的状况印象深刻。他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穆斯林群众在政府的关心下,正常宗教活动得到支持,中国56个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同时也共同承担着建设国家的义务。 “我负责任地说,新疆各族信教群众的宗教生活正常,各民族关系融洽,如同手足般紧密,百姓对生活普遍感到有信心,这也是整个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杰拉德说。 谈到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时,杰拉德说,中国与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一贯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相互之间建立起来的传统友谊是牢不可破的。他表示希望加强中国与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对话,进一步增进双方了解与沟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