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保存死者内脏的容器
释义

外形

保存死者内脏的容器,属于古埃及文明,

彩绘石灰石;高31厘米(罐体21厘米,盖子10厘米)最大直径44厘米(带鹰头图案盖的石罐);高33厘米(罐体22厘米,盖子11厘米)最大直径13.5厘米(带狒狒头图案盖的石罐);高10厘米,直径13厘米(人像盖石罐);高15厘米,直径16厘米(犬形图案盖石罐)

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50年—公元50年)

王后山谷(泰伯)

斯奇亚帕莱里考古队(1906),编号 5527(带鹰头图案盖的石罐),编号 5575(带狒狒头图案盖的石罐),编号 5567(带人像图案盖的石罐),编号 5574(犬形图案盖石罐)

背景

古埃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国家,因此像灌溉、播种和收获这样的农业活动不仅对国民的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在他们对死后的期待之中。在他们的宗教信仰中,一个正直而虔诚的人到了灵界也应该生活在奥西里斯神统治之下的一片沃土上,亡灵仍然需要像在人间那样辛勤劳作才会丰衣足食。从第十一王朝起的二千多年里,安放在墓室里的大量陪葬塑像都反映出人们的这种思想,它们构成了殉葬品的主要部份,在古埃及语中它们被称为乌萨布提(ushabty),意为“听候吩咐”,是死者的仆人,在灵界里听从神灵的召唤从事各种农业活动。即使在灵界,亡者也要按照奥西里斯的规定准备足够的食物,因此这些仆人们手里拿的农具和肩扛的种子袋分别代表着锄地、播种、灌溉等农业活动。 除了种植谷物之外,亚麻的栽种也同样重要,死者在灵界也需要由亚麻获得珍贵的纤维用以织布。这些殉葬的小雕像一般都代表着被制成木乃伊的死者,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全身被布裹着,雕像的材质多种多样:石头、土陶、彩陶、木材,而帝王陵墓中的这类雕像则是木制塑金。殉葬塑像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最多不超过365个,即保证一年中的每一天都有一个雕像代表。这些雕像有的放在地上,有的放在色彩鲜艳的小木棺内,还有的则身裹亚麻放入专用的人形小棺材内。在这些小雕像身上刻有死者的名字和官衔,从十八王朝起,还增加了亡者之书中涉及农活的章节。

制作过程

制作木乃伊无疑是古埃及宗教信仰以及殡葬习俗中最迷人的部份,在世人的心目中木乃伊实际上已经成了埃及的同义词。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能够保证遗体长久不腐,正如“亡者书”第154章中提到的那样:“我的身体恒久不变/在人间将永远不会被毁坏”。正是这些上千具历经几千年不朽的木乃伊 ,现代人可以借助最新的科技手段研究尼罗河谷地区古代居民的体貌特征。制作一具木乃伊至少需要七十天的时间:首先要将死者的脑髓以及除心脏之外的全部内脏取出,随后要对遗体进行脱水处理,最后再在遗体的内腔中放入专用的香料袋。取出的死者内脏(肺、肝、胃、肠)经过清洗、敷涂香料之后被放到专用的容器内,随木乃伊一起安置到墓室中。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制作木乃伊的古老工艺逐渐失传,到了第二十一和二十二王朝,人们制作木乃伊时不再将遗体的内脏取出,原来的内脏容器被实心的假容器取而代之。最初这些容器的盖子上会塑出死者的面孔,从第十九王朝开始,保佑死者身体部位的四位神灵造形分别出现在不同的容器上,这四位神灵都是荷鲁斯神的儿子:人首神阿姆赛特(Amset)保护肝,狒狒头神哈比(Hapy)保护肺,狼首神多姆特弗(Duamutef)保护胃,鹰首神克伯赛奴夫( Kebehsenuf)保护肠。在这些内脏容器上有时还放刻有死者的姓名、头衔以及祈求奥西里斯神保护容器内的死者内脏。在古埃及,这种容器被称为卡诺波(Canopo)罐 ,这个名称源自于为这些容器举行祭祀仪式的地名卡诺波,在仪式上人们会抬着带有奥西里斯神形像的罐子游行。

本词条版权由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许可不得转 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传播,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9:5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