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鹿门山
西来汉水侵山根①,舟人云此是鹿门。
峭壁苍苍日色古,曲径杳杳藤萝昏。
乱峰幽谷不知数,底是庞公栖隐处②?
含情一啸江风清,双橹急摇下滩去。
①山根:山脚。
②底是:何处是。
这是描绘襄阳鹿门山景色的诗篇。作者于宣德(明宣宗年号,公元1426—1435年)年间曾出监过“湖广银场”,也可能是这一阶段他来过襄阳。并写了不少吟襄阳的诗,除了这首诗之外,还有《襄阳歌》、《泛汉江》、《登岘山》、《羊公祠》、《习家祠》等。他的《襄阳歌》中有“持节过樊城,南渡汉江曲”和“少年尝思一游览”之句。他到襄阳之前已经很熟悉襄阳了。这首《过鹿门山》的视角是在舟中远望鹿门山。全诗平易明了,但却十分富于动感。
薛瑄
(1389—1464)明代诗人、思想家。字德温,号敬轩,谥文清,山西河津(今稷山县)人。公元1421年(永乐十九年)进士及第。宣德(明宣宗年号,公元1426—1435年)中上授御史,忤宦官王振,险些丧命。景帝召为大理寺丞。英宗复位,拜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机务。其主要著作有《读书录》、《读书续录》、《薛文清公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