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民阵线 |
释义 | 国民阵线(Front National):成立于1972年10月,前身是被取缔的极右组织“新秩序党”。党员约10万人,多为中小工商业者。1986年议会选举中首次进入国民议会。代表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煽动排外情绪,强调“要把法国从欧洲控制和世界主义中拯救出来”,呼吁“进行一次反对新共产主义和世界主义的十字军讨伐”。党主席让-玛丽·勒庞(Jean-Marie LE PEN)在2002年首轮总统选举中胜出,对法朝野上下和欧洲政坛震动极大,在第二轮中被法左右翼联手击败。近来,由于法经济社会矛盾突出,该党影响再度上升。 法国国民阵线正式分裂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去年底发生内讧,到今年初终于公开分裂,这是在法左右翼实行共处,传统左右翼政党为迎战6月欧洲议会选举而进行联合或重组的背景下出现的新情况。 国民阵线正式分裂为两个党 1月23-24日,国民阵线总代表布律诺·梅格雷在南方罗讷河口省小城马里涅纳召开了一次特别代表大会,并宣告成立了新党“国民阵线—国民运动(简称国民运动)。 马里涅纳代表大会是在梅格雷派获得1.8万名党员(约占被征集签名的国民阵线党员总数的40%)的签名支持下召开的,被称为国民阵线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有2500名代表参加,通过秘密投票的新方法,从450名候选人中选举产生了一个由130人组成的“全国委员会”。梅格雷当选为国民运动主席。让—伊夫·勒加洛和菲利普·奥利维埃分别担任党的正副总代表,塞尔日·马尔蒂内和弗朗克·蒂梅尔曼则担任正副总书记。 梅格雷在与会代表的热烈欢呼声中发表了闭幕词。他强调指出,国民运动“代表着国民阵线的绝大部分生力军”,“国民阵线的正统性在我们一边”。他重申要坚持“国民阵线的纲领和价值观”,同时也明确表示要“选择新的基调和新的方法”。他在抨击勒庞派“热衷于抗议、批判政治和对前途悲观失望”的同时,强调要采取“建议、革新、夺权的新行动方式”,使国民运动在今年欧洲议会选举中获得成功,成为仅次于传统左右翼政党的法第三大党。 马里涅纳代表大会标志着法极右翼国民阵线分裂成两个党。1月24日,勒庞在法国电视二台直播的“论战”节目中,对马里涅纳代表大会进行了猛烈的反击。他谴责梅格雷召开这次大会是一个“阴谋”,一次“真正的密谋行动”,指责梅格雷派“忘恩负义”,是“资产阶级的极右翼”,“同某些与爱丽舍宫有联系的人士进行勾结”。勒庞拒不接受大会授予他的国民运动名誉主席这个“有毒的礼物”。但他的长女玛丽—卡罗莉娜却进了新党领导机构,是党内第七号人。 国民阵线 (马来西亚)国民阵线,简称国阵,(马来名:Barisan National,简称BN)。 国阵是早期“联盟”组织的扩大,联盟成立于1955年,由巫统、马华、印度国大党三大政党组成。1974年由当时马来西亚首相阿都拉萨将联盟改组为国民阵线。国阵的规模非一蹴而成,而是联盟先通过在某些州议会中与其他政党合作的经验,渐次构筑出来的“大结盟”。 国阵的成立直接与五一三事件后的政治局势有关。这场族群衡突暴露了非马来人的焦虑和马来人的恐惧;非马来人的焦虑源于马来人的特殊地位所造成的不平等,而马来人则慑于非马来人的力量已经可以经由合法的民主程序,威胁到他们的政殊地位。 马华与国大党的失败,对马来人而言,显示联盟已无力确保他们的政治主宰,因此必须另谋出路。在漫长的紧状态期间,巫统新得势的激进派人物中甚至有倡议一党专政、废除国会民主者。简言,追求新秩序、欲变法图强的渴望十分强烈。 马来人专政的想法固然偏激,但若恢复国会民主运作,依1969年大选成绩,难以掌握绝对的主导权,于是“国阵”的政治大结盟概念关始逐渐酝酿。 “大结盟”的尝试始于砂拉越,1970州五一三事件中断的国、州议会选举重新举行,选举结果于州议会中又出现僵局。砂劳越联盟(土著党、砂保守党与砂华)共获得廿三席,两个反对党砂劳越国民党及砂劳越人联党则各得十二席。砂人联党最终被说服与砂劳越联盟结盟而化解了上述僵局。 第二个结盟成功的案例发生在槟城。民政党在槟州拥有廿四席州议席中的16席,原是该州的第二大党,但是首席部长林苍佑为便于取得中央在经济上和其他方面的资源,逐渐向中央靠拢。 但是他的这次举动,更造成民政党的分裂,两名民政党发起人陈志勤与党主席赛胡申阿拉达斯因而退党,陈志勤另组“社会正义党”,林苍佑一派在州议会中也只剩下12席。 但是民政党依然在1972年2月中旬与联盟结盟。 国阵成员党* 国民阵线(简称:国阵) (英:National Front;马来:Barisan Nasional (BN)) o 马来西亚马来民族统一机构(或称:马来西亚全国巫人统一机构;简称:巫统) (英: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马来:Pertubuhan Kebangsaan Melayu Bersatu (UMNO)) o 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简称:马华) (英: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马来:Persatuan Cina Malaysia (MCA)) o 泛马来西亚印度人国民大会(简称:国大党) (英:Malaysian Indian Congress;马来:Kongres India Se-Malaysia (MIC)) o 砂拉越土著保守联合党(简称:土保党) (英:United Traditional Bumiputera Party;马来:Parti Pesaka Bumiputera Bersatu (PBB)) o 砂拉越人民联合党(简称:人联党) (英:Sarawak United People's Party;马来:Parti Rakyat Bersatu Sarawak (SUPP)) o 马来西亚人民运动党(简称:民政党) (英:Malaysian People's Movement Party;马来:Parti Gerakan Rakyat Malaysia (GERAKAN)) o 马来西亚人民进步党(简称:进步党) (英:People's Progressive Party (Malaysia);马来:Parti Progresif Penduduk Malaysia (PPP)) o 沙巴自由民主党(简称:沙自民党或民主党) (英: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Sabah);马来:Parti Liberal Demokratik (LDP)) o 沙巴进步党(简称:沙进步党) (英:Sabah Progressive Party;马来:Parti Maju Sabah (SAPP)) o 沙巴人民团结党(简称:沙人民团结党) (英:United Sabah People's Party;马来:Parti Bersatu Rakyat Sabah (PBRS)) o 沙巴卡塔尔山杜顺姆鲁族统一机构(或称:沙巴民族统一机构;简称:沙民统) (英:United Pasokmomogun Kadazandusun Murut Organisation;马来:Pertubuhan Pasokmomogun Kadazandusun Bersatu (UPKO)) o 沙巴团结党(简称:沙团结党) (英:United Sabah Party;马来:Parti Bersatu Sabah (PBS)) o 砂拉越民主进步党(简称:砂民进党) (英:Sarawak Progressive Democratic Party;马来:Parti Demokratik Progresif Sarawak (SPDP)) o 砂拉越人民党(简称:砂人民党) (英:Sarawak People's Party;马来:Parti Rakyat Sarawak (PRS)) 尼泊尔统一国民阵线长期以来,尼泊尔和邻国印度存在着领土纠纷,这也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障碍。日前,一部要求印度归还领土的纪录片在尼泊尔获奖,使得尼印间的领土问题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环球时报引述印度newkerala网站2008年6月30日报道,尼泊尔导演最近Manoj Pundit 以“统一尼泊尔国民阵线”领导人Phanindra Nepal著作《大尼泊尔》为蓝本,拍摄了一部100分钟的纪录片,要求印度归还领土。这部纪录片获得了尼泊尔电影发展协会的“评论家推荐奖”。 尼泊尔方面定于当地时间30日在首都加德满都举行颁奖仪式,即将出任总理的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领袖普拉昌达将为Manoj Pundit颁奖。 1814至1816年,英国与尼泊尔发生战争。落后的尼泊尔不敌当时世界头号强国英国,被迫签订《苏高利条约》 ,尼泊尔被迫割让1/3国土给英属印度,并给予英国人各种特权。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殖民主义者对尼泊尔领土的侵占。 1950年,印度和尼泊尔签署了《和平与友好条约》,尼泊尔民族主义者据此声称《苏高利条约》无效,要求印度归还领土。但长期以来,印度幷没有归还尼泊尔领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