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民革命军第五军 |
释义 | 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是国民革命军的其中一个番号,曾先后用在多支部队身上。最先使用第五军番号的是原“福军”。抗日战争开始后1939年后以200师为骨干建立的第五军,军长杜聿明,成为抗战时声名显赫的部队,曾编入征缅军进入缅甸作战。抗战胜利后第五军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1949年于徐蚌会战(淮海战役)中被歼灭(即邱清泉兵团)。 简介代表人物:杜聿明、邱清泉 军长:邱清泉 国民革命军第五军于1938年10月在湖南省湘潭县成立,它是国民党组建最早的一支现代化的装甲部队,被誉为“铁马雄师”。抗日战争,曾血战昆仑,一鸣惊人。 成立国民革命军第五军之最前身为李福林之“福军”,主要为一“绿林部队”,在辛亥革命后于广州河南一带建立。孙中山于广州护法,李福林支持,福军后被编入为“建国粤军”第四师。 1925年7月,国民政府正式在广州成立,统一各驻粤军队为国民革命军。福军为第五军,下辖三师。当时编制如下: 军长:李福林副军长:邓彦华;第十三师师长:徐景唐;第十五师师长:李群;第十六师师长:练炳章;当中第十三师归第四军管制。福军为地方部队,野战能力较低。北伐期间,只有第16师一部随右路军北上,主要为预备部队,曾进入江西及南京。1927年发生广州张黄事变,李福林支持张发奎。广州暴动期间第五军为主力镇压。事件后李福林解职归田,次年由徐景唐出任军长。1929年爆发蒋桂战争,徐景唐支持桂系,被效忠蒋介石的陈铭枢及陈济棠部大败。第五军被缩编为师,番号停用。 昆仑山之役就像新6军的新22、新1军的新38,提起5军就要先说大名鼎鼎的200师。该师前身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属战车营,1937年3月,该营与交通兵第2团装甲汽车队改编为装甲兵团(团长杜聿明),由军政部直接指挥。38年1月,该团扩编为第200师(五团制,20000余人),原团长杜聿明担任该师首任师长,为我国第一个机械化师,由军事委员会直接指 挥)11月,该师扩编为新编第11军,也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5军(戴安澜继任成为200第二任师师长,也是最有名的一任)1939年11月15日,日军在防城企沙、钦州龙门登陆,两路进占钦州,北上南宁.准备开辟华南战场,截断西南国际交通线。5军(新22、荣誉1、200)在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也成就了5军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战斗。这一场激战,成功收复昆仑雄关,日军损失空前巨大。据战后公布的材料,昆仑关一战,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该旅团班长以 上的军官死亡达85%以上,士兵死亡4000余人,被我俘虏的100余人。5军也付出了15000人伤亡的巨大代价,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 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第5师团在侵华战争中,参加过南口、忻口、太原、台儿庄、广州等战役,官兵多系山口县人,秉性剽悍,长期受武士道侵染,参加侵华战争两年多,战斗经验丰富;而且5军此是仰攻设防完整的坚固关卡,难度更大。这一仗是日军承认的仅有的几次对方勇猛程度超过自己的战斗,含金量绝对不容质疑(中村正雄在日记中写道:“帝国皇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之所以在日俄 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称号是因为我们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们遇到了一支比俄军更加顽强的军队……”部队经过休整以 后,杜聿明在巍峨的昆仑关上,建立了一座“陆军第5军阵亡将领纪念碑”,含着热泪亲笔书写了400多字的悼念碑文。据悉,现在昆仑关山下的松林里,还 有日军少将中村正雄的坟墓,他是此次战役中被打死的日军军衔最高的军官。当时杜聿明将军在看了中村正雄的档案后,建议以自己的名义为中村正雄在此建一个坟墓)。 兵败野人山1942年5军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1939年11月,日军攻占南宁,切断了桂越公路,次年6月,又切断了滇越公路。这样,滇缅路就成为 中国西南大后方唯一的国际交通命脉),保卫滇缅路,在著名的同古保卫战中,200师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日军55、56两个师团4万多人),击毙日寇 5000余人(未考),在同古坚守12天,同时,该师成功掩护友军英缅军第1师一部逃出日军包围圈。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200师收复棠吉,但是因上 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200师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兵败野人山,为保卫滇缅路,远征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仅杜聿明第5军42000人中就牺牲了21000余人。当时滇缅路战线两侧,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由于损失惨重,不得不进行长期整补,直到1944年再次作为远征军参加滇西反攻,才再度上阵。 内战期间1929年中原大战爆发前鲁涤平部曾用第五军番号。中原大战后于1931年停用。 1932年于上海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在上海抗日。蒋介石复出后以中央军第八十七、八十八师编成第五军,由张治中任军长投入抗日。事件外交解决后取消番号。 1933年围剿江西红军根据地时,以薛岳为第五军军长,下辖两师追击长征中的红军。红军抵达陕西后取消。 抗战中成立的第五军1938年初,装甲兵团(团长杜聿明)在湖南扩编为第200师,为当时国军唯一机械化部队;在苏援取得后扩编为新编第十一军,装甲部队自200抽离由军级单位统筹使用。1939年2月改用第五军番号。至年底时,编制为: 军长:杜聿明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荣誉1师(师长郑洞国)第96师(师长余韶) 1939年12月底至1940年初华南发生桂南会战,第五军担任昆仑关战役主力以重大伤亡夺回昆仑关,之后调后方整补。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随后进攻缅甸,企图切断中国唯一对外之陆上补给线。国民政府应英国之请于12月底起派出第五军、第六军及第六十六军为远征军入缅甸。当时第五军下辖200师、新编22师(师长廖耀湘)、96师。第五军军长后在史迪威压力下兼任远征军代理司令长官。 主要装备:苏制T-26坦克80余辆、德制“豪须”装甲车100辆、美制福特卡车400多辆、摩托车40多辆。军属重炮团拥有150毫米榴弹炮24门,各师均配有大量的山炮、野炮。这样的装备,直到抗战中前期,在中国军队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由于英军迅速溃退,加上指挥的混乱和不当,中国军队陷入日军包围。第五军中的22师及直属部队撤往印度,所受损失较少(入印后22师脱离第五军建制);200师及96师翻越滇西纵谷返回云南,第五军本部直属部队则自野人山返国,途中在原始深林内承受重大损失,部队减员过半,重装备重部丢失,200师师长戴安澜阵亡。 退回云南的第五军经过长时间补整,在1944年再次投入缅北战斗。1945年改换美械,当时之军长为邱清泉。 解放战争——逢五不战46年3月,第5军各部开赴武汉,解放战争中5军主要在华东作战,大大小小无数战斗,败仗很少。 (单单从坚持到48年底淮海就可以看出来。5军在一年里转换指挥部就达300次以上,可见其转 邱清泉 战的频繁。邱清泉的“逢五不战”就来源于此,华野老人谈起5 军总是耿耿于怀。淮海之前,46年年底的龙崮集面对中野2纵的阻击,伤亡2390人,48年桃林冈被华野10纵阻击,徐东被华野7纵阻击可以说是仅有的几 次翻船) 46年7月开始进攻苏北解放区,参加徐州以西扫荡作战,重创豫皖苏部队,年底国军准备打通平汉线,占领邯郸,5军主攻,连续攻克 濮阳、大名等重要城市,给解放军根据地造成了重大损失,47年2月5军45师先头133团一营2连在小坝车站被中野3纵7旅围困猛攻,7旅与45师硬拼, 遗尸遍地,被迫撤出战场(45师连长连守仁镇定坚守车站,一夜激战,不计增援部队损失,该连死4伤5,7旅伤亡上千,损失比超过1:100!!连守仁战后 晋升营长)直接导致了随后仓促的民权战役(伤亡、被俘3400多)豫皖苏战役(中野伤亡、被俘5-6千人,由于是重大失利,牺牲、被俘比例特别高,不同于 一般战役情况,其中被俘1300人)的失败。 47年8月,宋时轮指挥华野10纵在梁山阻击5军和整84师,其表现可以分为两部分,八月初 打的不错,但后来被迫北渡黄河。当时5军摆出转兵南下的架势,只留下84师继续北进。10纵准备集中兵力吃掉84师,但是邱清泉等10纵从防御转为进攻完 毕之后,转头向北,会同84师合击10纵, 10纵伤亡1000多人,被俘近3000人,被俘民工2000余人。丢弃武器、弹药,辎重骡马不计其数,损失极其重大(基本伤兵、后勤、医疗等单位,物资 粮食全部丢掉)。 48年6月,著名的豫东战役爆发,在第三阶段中华野抽调主力,1、4、6、8及两广纵队围攻黄百韬兵团于帝丘店,邱清泉 5军采用大迂回战法,绕到包围黄兵团华野部队背后,出其不意地猛烈进攻,与黄百韬里应外合全线击溃了华野,并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黄河边上,俘虏了几千名伤 员(据粟向中央军委报告,被俘虏伤员几百人,但据战果统计,被俘3598人)。 48年12月淮海战役中在陈官庄附近时被解放军包围,困守40多天,49年1月9日,解放军发动总攻击,45、46两师大部分缴械,200师突围被歼灭。五大主力中最后一个香消玉陨。 军风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成 军以后,老杜便提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要求5军具有“五除”(除骄、惰、伪、欲、恶)、“三习”(习精、诚、勤)的朝气,经 过了严格的苦练,5军的作战水平大有长进,39年3月, 5军参加全国军队校阅,在当年军事考核中被重庆军委会评选为全国第一。该军战术多变,最擅长的,不是爆破而是炮火,且步炮协同密切,攻击时一般采用多梯队 纵深配备,以密集队型波浪冲锋,攻击时间常常选择拂晓和中午,在山地常用多路攻击和迂回(如豫东战役战役解黄百韬之围),在平原和村落多采用正面攻击,中央突破。 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5军的历史上,特别要提两件事:第一次印缅战役同古保卫战前,200师师长戴安澜召集军官开会,大家对是否坚守存在分歧,争论不 休,此时,598团中校团副黄景升愤然而起,慷慨陈词,自愿领兵御敌,师长问其有无把握,慨然应曰“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最终200师下定决心抗击日军(战斗中黄景升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不幸壮烈殉国),在战后杜聿明的报告中也专门将此句作为全文结尾,蒋委员长闻言一震,问道:“这个团副现在还 在200师吗?杜回答:“他已经实践自己的诺言,成仁了”日后国民政府专门在黄的家乡为他建造了纪念雕象并附以文字记录,蒋委员长亲自题词。而那句“成功 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的铿锵豪言最终流传开来,成为那个时代的传世经典。第二件则更加悲壮,1942年5月远征军第5军向印度撤退途中,由于后有日 军追赶,途中又没有道路,遂在密*以西的莫的村将全部机械化装备之辎重(汽车、装甲车、大炮等)全部烧毁,随后军长杜聿明率全军进入野人山的蛮荒之地。而 确实无法随全军长途跋涉,留在莫的村堪迪佛塔一侧的医疗站中的千余名伤患官兵,从大局着想,不愿受被日寇俘虏之辱,抱着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华魂的志节,宁 愿烈士死,不愿降虏生的赤子心,慨然于5月21日全体引火*,含恨而终!。这一史实在中国军事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 晚节不保第5军自从正式组建素来以军纪严明著称,可淮海战役跟随2兵团(兵团司令邱清泉,此时的军长为熊笑三,但是在他的任内,却出现了足以毁掉5军名誉的劣迹)从徐州撤退的过程中,由于泄密(本来杜详细制定了部队的行军序列、撤退时间以及路线、集结地点,并且严格保密,结果蒋介石却通知将各个银行现金先搬运出城,导致人心惶惶,争相逃命,一片混乱) 2、13、16一共3个兵团很快乱了套,坦克、汽车、牛车、马车挤成一团,枪支、弹药、粮食扔得遍地都是,纪律失去了约束力,部队成了一群自由散漫、无恶不作的土匪,到处抢劫、杀人、强奸。(比起74军在孟良崮、18军在双堆集,实在天壤之别!本来处于逆境中身为王牌主力,更应令行禁止、临危不乱,显示精英本色,惜一代名军竟然作出如土匪一般殃及民众、祸害百姓的罪行,实在令人痛心!更给那些为了民族自由独立而牺牲的5军先辈丢脸!是为5军光荣历史上抹不去的污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