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立武昌高师 |
释义 | 概述国立武昌高师,是在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设备和师资基础上建立的中国第二所高等师范学校。属于中华民国六大学区最高学府——中国早期的六所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之一。 历史沿革1913年初,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后,规划在全国设立六所高等师范学校,经教育部派员实地考察后,于7月7日决定在东厂口原方言学堂旧址,延用原方言学堂师资及图书设备,筹办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并任命贺孝齐为校长。11月2日正式开学,首批招收预科生124名。学制预科1年、本科3年。 1917年5月,武昌高师根据全国教育发展趋势和学生结业后择业的需要,打破部定章程,在全国率先将博物部改为博物地学部,数学物理部改为数学理化部,史地部改为国文史地部。 1922年,国立武昌高师全体学生到北京教育部请愿,开京外高校进京直接向中央请愿之先河。 1922年9月,学校将原来的四部改为八个系。初步奠定了在教育界的地位。校长张继煦首开新风实行男女同校,创立旁听生制度,废除学年制,采用学分制。 1923年6月,武昌高师评议会及主任会议决定: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4年2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更名,任命张继煦为校长。 1924年9月,按照教育部的命令,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又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后湖北督军肖耀南为抵制曹锟、吴佩孚势力的侵入,延揽旅居上海、北京之国民党元老回鄂,会谈结果公推石瑛为国立武昌大学校长,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任命。 1926年冬,武汉国民政府将国立武昌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等高校合并,建立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专业设置1913年:英语部、数学物理部 1914年:英语部、历史地理部、数学物理部、博物部 1917年:英语部、国文史地部、数学理化部、博物地学部 1922年:国文系、历史社会学系、教育哲学系、英语系(1925年改为外国文学系)、数学系、理化系、生物系、地理系 校训校歌1919年定校训:朴、诚、勇。 1919年4月,在张渲校长主持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校歌作成: 乾坤清旷,师儒道光,国学建武昌。 镜湖枕麓,屏城襟江,灵秀萃诸方。 东西南朔,多士跄跄,教学益相彰。 朴诚有勇,陶铸一堂,学盛国斯强。 历任校长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校长 贺孝齐 1913年7月-1914年11月 校长 张渲(曾任教育部视学) 1914年11月-1919年9月 校长 谈锡恩(曾任湖北省图书馆馆长) 1919年9月-1922年1月 校长 张继煦(著名教育家) 1922年6月-1923年8月 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校长 张继煦 1923年9月-1924年9月 国立武昌大学校长 石瑛 1924年12月-1925年12月 校长(代) 张珽 1926年2月-1926年5月 校务维持会主任 李汉俊 1926年5月-1926年10月 校务维持会主任 黄侃 1926年5月-1926年10月 重大事件1919年5月9日,国立武昌高师学生率先响应和声援五四运动。6月1日,王占元派军警残酷镇压并逮捕学生数十人,殴伤武昌高师学生陈开泰、吴序宾等十余人,制造了轰动全国的“六一惨案”。 1920年2月7日,陈独秀到武昌高师作《新教育的精神》的讲演。 1925年暑期,石瑛在学校举办了一期学术讲演会,邀请知名学者吴稚晖、胡适、周鲠生、马寅初等来校讲学,4人的讲题分别为《上下古今谈》、《〈诗经〉中“言”字之研究》、《国际形势》和《经济趋势》,每题8小时,分4节讲完,计两周,每周二、三、四、五上午举行。 1927年4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在武昌高师附小小礼堂举行,有陈独秀、董必武、毛泽东等参加。 著名校友教师竺可桢,1918年至1920年任教于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国气象学界、地理学界一代宗师、国立浙江大学校长。 庄长恭,1924年任教于国立武昌大学,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著名有机化学家、有机微量分析奠基人。 纪育沣,1924至1926年任教于国立武昌大学,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有机化学家。 陈建功,1925年任教于国立武昌大学,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数学家。 学生陈潭秋,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15年考入英文部,后在高师附小工作) 朱光潜,中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乐山时期任国立武汉大学教务长。(1917年考入) 其他传承 自强学堂(1870年起)→方言学堂(1902年起)→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13年起)→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3年起)→国立武昌大学(1924年起)→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6年起)→国立武汉大学(1928年起)→武汉大学(老)(1949年起)→武汉大学(2000年起) 融合 矿务、化学学堂(1896年并入)、国立武昌商科大学(1926年并入)、湖北省立医科大学(1926年并入)、湖北省立法科大学(1926年并入)、湖北省立文科大学(1926年并入)、私立武昌中华大学(1926年并入)、湖北省立工学院(1944年并入)、私立汉口法学院(1949年并入)、私立汉口商业专科学校(1949年并入)、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1953年并入)、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00年并入)、武汉测绘科技大学(2000年并入)、湖北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 历史 校史、六一惨案 环境 珞珈山、早期建筑、樱花 人物 校友列表、珞珈三女杰、哈佛三剑客、五老八中、测绘五位国家一级教授 院系 人文科学学部: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学系 社会科学学部:信息管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社会学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WTO学院 理学部: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学部:水利水电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学部:计算机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国际软件学院、测绘学院、印刷与包装系 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HOPE护理学院、医学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 人文社会:信息资源研究中心、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国际法研究所、环境法研究所、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等 理工农医: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等 综合:高级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研究院 等 其他 附属医院:人民医院、中南医院、口腔医院 馆藏设施: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华中地区中心、图书馆、标本馆、档案馆、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网络:校园网、网络中心、珞珈山水BBS、自强网、未来网 其他:校友总会、出版社、期刊社、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弘毅大酒店)、附属小学、附属中学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