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的通知 |
释义 | 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实施方案(一、建设目标 二、基地任务 三、布点范围 四、申报条件 五、申报、评审程序 六、组织管理 七、检查与评估) 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实施方案(一、建设目标 二、基地任务 三、基地组成 四、申报条件 五、申报、评审程序 六、组织管理 七、检查与评估) 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实施方案(一、建设目标 二、基地任务 三、基地组成 四、申报条件 五、申报、评审程序 六、组织管理 七、检查与评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的通知 国中医药函〔2009〕9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以及《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的要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遴选设立一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同时,请各省(区、市)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按照《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的要求,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的有关要求,积极开展本省(区、市)的省级、地(市)级、县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由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初审,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定;省级以下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由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审定,同时将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备案。 现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并要求如下: 一、请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按照通知要求,组织申报单位根据相应类别继续教育基地实施方案要求,填写相应类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申报书》,报所在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初审。 二、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将初审合格的材料,于2009年7月10日前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东里13号楼,邮政编码:100026)。申报书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式三份,并将电子版发到指定邮箱(略)。 三、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是实施中医药继续教育、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请各地认真组织,抓好落实。 附件: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实施方案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申报书(略)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实施方案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申报书(略)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实施方案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申报书(略) 二○○九年五月十三日 附件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实施方案为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提高中医药继续教育质量,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的要求,“十一五”期间,设立一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以下简称“优势学科基地”),开展内容系统、中医药优势特色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较强的继续教育培训。为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十一五”期间,计划择优遴选确定200个优势学科基地,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基地任务(一)优势学科基地是实施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主要单位,具有实施本学科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并授予相应学分的任务。优势学科基地每两年至少应举办一期本学科的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培训人员不少于100人。 (二)承担本学科继续教育师资培训任务。 (三)接纳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的人才培养专项学员的进修、短期培训。 (四)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委托的中医药培训任务。 三、布点范围(一)优势学科基地设置在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等机构中符合条件的学科(专科)。 (二)布点范围以中医药学科划分为依据,围绕突出中医药优势特色,原则上设立在以下29个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医史文献学、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内科脑病学科、中医内科心血管学科、中医内科内分泌学科、中医内科肾病学科、中医内科消化学科、中医内科呼吸学科、中医内科肿瘤学科、中医内科血液学科、中医外科皮肤学科、中医外科肛肠学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眼科、中医骨伤、针灸学、推拿学、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中药药理学、临床中药学。 (三)申报单位根据本单位学科情况,可以同时申报多个学科的优势学科基地。 (四)为突出中医药优势特色,申报单位可以根据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申报上述29个学科之外的学科。 (五)民族医药学科原则上按照民族医药类别进行申报,其申报条件可适当放宽。 四、申报条件(一)申报学科所在单位条件 1.申报学科所在单位应为具备条件的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等机构。 2.申报学科所在单位建有专门负责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机构。 3.有院级领导分管优势学科基地工作,职能部门配备专人负责,分工职责明确。 (二)申报学科基本条件 1.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实验室,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专病),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认定的硕士或博士授权点等。 2.有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较高,能够满足培训需要、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培训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本学科副高级以上技术职务的培训教师不得少于五人。 3.近三年举办过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省级以上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 4.有满足培训需要的教学场所、现代化教学设施。 5.有明确的基地负责人,全面负责培训工作,配备有专、兼职的基地管理人员,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分工职责明确。 五、申报、评审程序(一)由申报单位提出申请,填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申报书》,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初审。 (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初审合格后,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每省申报数量原则上应限制在16个以内,并排序。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评审结果进行审核后,择优确定并公布。 六、组织管理(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优势学科基地的管理。 (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优势学科基地组织实施工作的管理、审核与监督。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定期对基地进行评审、评估和业务指导。 (四)优势学科基地所在单位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 七、检查与评估(一)优势学科基地要进行年度自查自评,并于每年12月31日前将年度工作总结和自查自评报告,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对基地培训工作进行评估。评估优秀的,予以表彰;评估不合格的,限期整改,逾期达不到要求的,取消其资格。 (三)优势学科基地实行动态管理,评定周期一般为3年。优势学科基地应在本周期结束前半年提出再认证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对优势学科基地实施培训工作情况和基地条件进行书面或实地评审,于本周期结束前做出再认证的结论。 附件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城市社区 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快培养一支适应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中医药队伍,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十一五”期间,设立一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社区示范基地”),开展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为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十一五”期间,每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一个社区示范基地。 二、基地任务(一)根据本省的城市社区中医药培训总体部署,承担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规范化培训及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等培训任务。 (二)承担本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学师资培训任务。 (三)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研究,总结中医类别全科医学教育经验,示范、引导、推动省级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和本省城市社区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 (四)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的适宜技术等专项培训。 (五)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委托的城市社区中医药培训任务。 三、基地组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一个社区示范基地。原则上一个社区示范基地由一个理论培训基地、两个临床实践基地、三个社区实践基地共同组成,并由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确定牵头单位,签署《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合作协议书》。 四、申报条件(一)理论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1.能够开展全科医学理论教学的中医药教育机构或三级医疗机构。 2.本单位师资至少能够开展全科医学概论、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卫生、预防医学、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医康复学、社区基本诊查技能、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中的四种以上的课程,能够开展社区临床常见病证及处理课程教学。 3.授课教师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接受过省级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全科医学理念。 4.外聘教师占师资队伍比例应低于20%。 5.应具有教学所需的教室、示教室或教学诊室,现代化教学设施。 (二)临床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1.二级甲等或县级以上中医医院。 2.医院科室设置基本齐全,包括内、外、妇、儿、急诊、传染病、针灸科(推拿科)等科室。 3.申报单位的主管领导需经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培训,对全科医学认识清楚。 4.各科转科的总床位数、年收治病人数、所收治的病种应能够满足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要求。 5.内科、外科等主要科室应保证每名受训医师在病房工作期间能够管理5张以上病床,在门诊工作期间能够日接诊20名以上患者。 6.主要科室至少有4名相对固定的医师队伍,带教医师应接受过省级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具有较丰富的教学、临床实践经验和一定的全科医学理念。 (三)社区实践基地基本条件 1.社区实践基地必须是辖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为医疗保险部门认可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应设有规范的全科医学科,能提供较为全面的中医药服务。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定的服务范围及相对的管理人口;每个带教医生应经常联系的服务对象不少于200人。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社区人群基本医疗保健需求,能运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提供急诊服务和危重症的院外急救;提供社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社区中医康复服务;提供中医适宜技术;提供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保健等。 5.在社区居民健康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主要慢性病的筛查和规范管理,有社区诊断及近、远期社区干预计划。 6.负责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信息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与上报。 7.具有社区健康促进网络,能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 8.社区服务中心与上级医院建立健全定点协作关系或双向转诊关系。 9.医护人员有良好的医患关系,有较高的病人和服务人群满意度,满意度应达到80%以上。 10.社区实践基地必须有教室(会议室)、图书室、黑板、投影仪、计算机等;图书室至少有3种以上全科/家庭医学杂志,20种以上常用参考书或工具书。 11.带教医生每日门诊量不低于20人。 12.带教医生参加过省级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学师资培训,能够实施全科医学服务模式,具有全科医学教学意识和经验,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和教学能力,具有带教意愿和能力。 (四)除上述基本条件外,基地还必须有明确的分管领导、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 五、申报、评审程序(一)按照“自愿申请、自愿结合”的原则,由申报单位提出申请,对应填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申报书》中的理论培训基地、临床实践基地、社区实践基地申报表,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初审。 (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对申报单位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原则上按照1:2:3的比例协调理论培训基地、临床实践基地、社区实践基地申报单位共同组成社区示范基地,确定牵头单位,并签署《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合作协议书》后,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评审结果进行审核,对合格者予以公布。 六、组织管理(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社区示范基地的管理。 (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社区示范基地组织实施工作的管理、审核与监督,协调各分基地之间的协作。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定期对社区示范基地进行评审、评估和业务指导。 (四)社区示范基地牵头单位负责社区示范基地培训工作的协调与管理。 (五)社区示范基地所在单位负责社区示范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 七、检查与评估(一)社区示范基地根据本省城市社区中医药培训总体部署,逐年制订基地培训计划,并于每年1月31日前将年度培训计划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同时年底进行自查自评,并于每年12月31日前将年度自评报告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备案。 (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对社区示范基地培训工作进行评估。评估优秀的,予以表彰;评估不合格的,限期整改,逾期达不到要求的,取消其资格。 (三)社区示范基地实行动态管理,评定周期一般为3年。社区示范基地应在本周期结束前半年提出再认证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对社区示范基地实施培训工作情况和社区示范基地条件进行书面或实地评审,于本周期结束前做出再认证的结论。 附件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实施方案为加强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快培养一支适应农村卫生服务需求的中医药队伍,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十一五”期间,设立一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农村示范基地”),面向农村,开展中医药优势特色突出、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为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原则上五千万人口以下省确立一个,五千万人口以上省确立两个。 二、基地任务(一)根据本省的农村中医药培训总体部署,承担农村中医药人员培训和农村医技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等培训任务。 (二)承担本省农村中医药人员培训师资的培训任务。 (三)开展农村中医药人才培训模式研究,总结农村中医药培训经验,示范、引导、推动省级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和本省农村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 (四)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的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等专项培训。 (五)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委托的农村中医药培训任务。 三、基地组成农村示范基地主要由理论培训基地和临床实践基地两部分组成,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根据本省实际情况,统筹协调,合理安排两部分基地比例,原则上一个理论培训基地配套临床实践基地不超过两个。 四、申报条件(一)理论培训基地的基本条件 1.能够开展农村中医药理论培训的中医药教育机构或县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 2.有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较高,能够满足培训需要、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培训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教学、临床和农村中医药服务经验。授课教师必须具有专科以上学历。 3.外聘教师占师资队伍比例应低于20%。 4.有开展农村中医药人员培训的经验。 5.应具有教学所需的教室、示教室或教学诊室,现代化教学设施等。 6.有明确的分管领导、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 (二)临床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1.二级甲等或县级以上中医医院。 2.医院科室设置基本齐全,包括内、外、妇、儿、急诊、传染病、针灸科(推拿科)等科室。 3.各科转科的总床位数、年收治病人数、所收治的病种应能够满足农村中医药人员培训要求。 4.主要科室至少有4名相对固定的医师队伍,带教医师具有较丰富的教学、临床实践经验和一定的农村中医药人员带教经验。 5.应具有培训所需的教室、示教室或教学诊室,现代化教学设施。 6.有明确的分管领导、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 五、申报、评审程序(一)申报单位对应填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申报书》中的理论培训基地、临床实践基地申报书,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初审。 (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对申报单位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后,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评审结果进行审核,对合格者予以公布。 六、组织管理(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农村示范基地的管理。 (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农村示范基地组织实施工作的管理、审核与监督。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定期对农村示范基地建设进行评审、评估和业务指导。 (四)农村示范基地所在单位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 七、检查与评估(一)农村示范基地根据本省农村中医药培训总体部署,逐年制订基地培训计划,并于每年1月31日前将年度培训计划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同时年底进行自查自评,并于每年12月31日前将年度自评报告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备案。 (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对农村示范基地培训工作进行不定期评估。评估优秀的予以表彰;评估不合格的限期整改,逾期达不到要求的取消其资格。 (三)农村示范基地实行动态管理,评定周期一般为3年。农村示范基地应在本周期结束前半年提出再认证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对农村示范基地实施培训工作情况和农村示范基地条件进行书面或实地评审,于本周期结束前做出再认证的结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