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寄生草·色 |
释义 | 《寄生草·色》是元代文学家范康所作的一首警诫世人的小令。这首小令写出了贪色溺情对人生的危害,劝告世人不要沉溺于美色之中。 作品名称:《寄生草·色》 创作年代:元代 文学体裁:小令 作者:范康 宫调:仙吕 曲牌:寄生草 作品原文〔仙吕〕寄生草·色 花尚有重开日,人决无再少年。 恰情欢春昼红妆面,正情浓夏日双飞燕,早情疏秋暮合欢扇。 武陵溪引入鬼门关①,楚阳台驾到森罗殿②。 注释译文词语注释①武陵溪:陶渊明《桃花源记》述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终于进入桃花源。诗文中因以“武陵溪”喻真善美的理想境地,元曲中更作为男女情乡的代指。 ②楚阳台:宋玉《高唐赋》记楚襄王与巫山神女欢会,神女自言“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因以“楚阳台”指称男女合欢之所。森罗殿:传说中阎王的居殿。 作品译文花儿谢了还有重新开放的一天,青春过了就不会再回到身边。 当对着红粉佳人、如花婵娟,尽情欢娱,享受着爱情的春天; 当男女你恩我爱,像夏日形影不离的双燕般两情缠绵; 转眼却冷漠疏远,似晚秋的团扇那样无情弃捐。 理想的美好仙境,导向毁灭的边缘;男欢女爱的生活,终究进入死亡的终点。 作品鉴赏范康作《寄生草》四首,分别以酒、色、财、气命名,这是第二首。小令从“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俗谚入手,写出了贪色溺情的无谓及对人生的戕害,以种种借喻为棒喝,近于得道之言。 全曲皆由对仗构成,其中亦以中间三句鼎足对为一篇之警策。这三句中都有个“情”字,却通过三组画面显示了它不同的发展阶段。“春昼红妆面”语句香艳,美人靓妆,又与春天的风情配合,令人想起蜀王衍的“柳眉桃脸不胜春”、温庭筠的“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等意境,以其诱惑力表现出炽情的煽起。“双飞燕”本身形影不离,“夏日”更有热烈的意味,“夏日双飞燕”用以比喻男女艳情的如胶似漆。“秋暮合欢扇”则用汉班婕妤《怨歌行》的掌故:“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利用春、夏、秋的时令特征及有关物象,合成“情欢”、“情浓”直至“情疏”的完整过程,这种构思是颇为巧妙的。 作者将“情”视为溺色迷陷的表现,故文末的两句,不仅指出“情”之不足恃,而且有“色”能戕人的意味在内。这两句是由“武陵溪”、“鬼门关”、“楚阳台”、“森罗殿”等一系列暗喻构成的,在句内自成对比,颇为新警。元曲好说教,而多以奇思、警语出之,这就避免了乏味和空泛的弊病。 作者简介范康(约公元一二九四年前后在世)字子安,杭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末前后在世。明性理善,讲解能词章,通音律,因王伯成有《李太白贬夜郎》,乃编《杜子美游曲江》以配之,又作《竹叶舟》一剧现在犹存,而《杜子美游曲江》已佚。朱权《太和正音谱》评为“竹里鸣泉”。《录鬼簿》将他列在下卷“方今已亡名公才才,余相知者”中,并称其《杜子美游曲江》杂剧“下笔即新奇,盖天资卓异, 人不可及也”。能词章,通音律。散曲存套数一套、小令四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