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国家天文台·贵州大学天文联合研究中心
释义

中国国家天文台·贵州大学天文联合研究中心【NAOC-GZU Center for Astronomy Research (NGCA)】是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支持下,在原“贵州大学物理与天文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成立的一个双方共建的天文联合研究中心。

天文联合中心及FAST介绍

“天文联合中心”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利用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项目在贵州建设的机会,发展贵州大学的天文学科,尤其是发展与FAST密切相关的射电天文技术和方法,同时为将来FAST的运行、维护、技术升级和改造培养高层次的后备人才,以此带动贵州大学在射电天文、机电、结构、通讯、控制等领域交叉学科的发展。

为实现我国天文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发改高技[2007]1538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贵州省黔南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FAST工程建设期间,项目工程贵州办公室设在贵州大学,贵大为FAST工程在贵州境内的工作人员提供工作、生活场所及其它必需条件。

历史沿革

2008年4月2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与贵州大学校长陈叔平代表双方签订了关于成立框架性合作协议。

2008年5月28日,签订“国家天文台·贵州大学天文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协议,并由严俊任主任。

2008年7月4日,双方签署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议,贵州大学每年将选送2到5名研究生到国家天文台学习。

2008年12月26日,FAST工程在贵州平塘举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礼,同一天,贵州省副省长蒙启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院士为“国家天文台·贵州大学天文联合研究中心”揭牌,“天文联合中心”正式成立。

工作概况

“天文联合中心”确立了基于FAST的观测天体物理研究方向,培养和引进将来利用FAST的数据从事天体物理前沿课题研究的人才。FAST将产生包括中性氢(21cm谱)、脉冲星、VLBI、脉泽源的分子谱线等等的观测数据,可以开展的课题很多,涉及早期宇宙、暗物质暗能量、致密天体、恒星和星系形成与演化、空间飞行器测控与通讯、时间服务等研究内容。该“中心”设置基础天文教研室,负责贵州大学的天文基础课、选修课以及贵州地区的天文科学普及工作。

科研活动

“天文联合中心”计划设置

(1) 射电天文技术实验室:以技术为主,研究、发展射电天文技术和方法;

(2) 天体物理研究室:主要利用FAST数据,专门从事天体物理的课题研究;

(3) 基础天文教研室:天文学教学和普及教育的教法研究和实施;

(4) 学术交流办公室:举办学术交流活动;邀请访问学者、聘请客座研究员、招收并管理博士后研究团队。

“天文联合中心”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1) 为FAST项目培养设备运行与维护、技术升级改造的电子、通讯、控制等方面的高技术人才。

(2) 培养主要以利用FAST观测数据从事天文学研究的学术人才,在贵州大学开展天文学研究。

(3) 在贵州,面向大学、中小学、公众开展天文科学普及教育。

(4) 面向西部,培养未来到西部天文观测基地工作的人才。

“天文联合中心”欢迎天文、物理、电子、通讯、机电等领域的各类人才加盟和参与合作。

人员构成情况

“天文联合中心”设置管理与研究团队和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中心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研究成果的评估与咨询机构。管理与研究团队里由四人组成管理层,负责中心的规划、管理、运作等,其他为专、兼职教学和研究人员。

主任:严 俊

常务副主任:周爱英

副主任:胡 林, 唐延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