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国耻消费
释义

让游客扮演“鬼子进村”掳走“花姑娘”,然后再安排“八路解救”,表面上看着像是演戏一样的流程,还原抗日历史中大扫荡的一幕,属于体验式营销模式,可以给消费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这种荒唐的“红色旅游”情景,虽然符合历史的真实性,却是一种自揭伤疤、自虐的反人性行为。以“国耻教育”之名消费国耻,“鬼子进村抢花姑娘”的闹剧正是耻感沦丧的表现。

由来

在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推出“鬼子进村”一个旅游项目,让游客扮作侵华日军,手握“三八大盖”押着“花姑娘”。当地旅游办回应称初衷是“为了做红色旅游,让年轻人了解这段历史”。

有网友发微博称,游客扮成侵华日军攻打村庄还抢“花姑娘”,并质疑“这样的旅游项目合适吗?” “真是想钱想疯了”,网友的话一针见血。日本侵华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国难史,也是一部屈辱史,将“鬼子进村”作为旅游项目,无论是官方还是参与其间的游客都是在消费国耻。

对于网友的批评,谭家桥镇政府旅游办的负责人回应:“为了做红色旅游,让年轻人参与该项目,了解这段历史,教育年轻人”。

评论

“抢花姑娘”是在消费“国耻”

在当地旅游办的眼中,日军侵华的沉痛,已经被简单浓缩成趣味化的“鬼子进村”,对历史的无知和轻浮让人讶异更是让人沮丧。让游客扮作“鬼子”抢“花姑娘”,无疑是拿国耻当乐子,教育者自身恬不知耻,谈何“国耻教育”?年轻人又如何能够从中了解这段历史?

可以想象,那些参加“鬼子进村”旅游项目的游客,恐怕不少愿意扮演鬼子,在“抢花姑娘”的过程中寻找快感。而这种快感,是无耻带来的快感。用“无耻激发的快感”替代“国耻产生的痛感”,当地旅游部门和项目经营者偷换概念的本事非同寻常,或者说是相当无知和无耻。

对历史的无知,痛感和耻感的缺失,才孕育了这么个文化的怪胎。以“国耻教育”之名消费国耻,“鬼子进村抢花姑娘”的闹剧正是耻感沦丧的表现。无论是参加这个项目的游客,还是旅游部门,如此项目无疑是那段血泪史无法承受之重。

荒唐的闹剧背后,除了无知和无耻,恐怕还跟利益的驱动有着直接的关联。近些年来,各地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潮流下,出现了很多哭笑不得的文化闹剧——名人故里争来争去,连小说里虚构的人物西门大官人也搬上了大舞台。在这些人眼中,文化只是个噱头,目的是为了政绩和经济。“国耻”也是一种痛感文化,现在黄山谭家桥镇竟然拿痛感当娱乐,拿国耻找快感,让游客“抢花姑娘”的背后,正是为了抢花花绿绿的钞票和红红火火的政绩。

娱乐化的“鬼子进村”和“抢花姑娘”,不但是对历史痛感的无知和遗忘,更是在消费“国耻”,消费这个民族的痛感。“要钱不要脸”“数典忘祖”,用来形容这些人的无知和无耻,恐怕不过分。

“红色旅游”消费国耻 中国勿忘血债

“黑龙江方正县为日本满洲开拓团立碑纪念”的丑闻,是打着挖掘“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经济的旗号,不惜往中华民族的伤口上撒盐,来博得商业投资和游客的青睐。如此看来,我们的某些地方政府钻进了钱眼里,一门心思想着赚钱、发展地方经济,却分辨不清最基本的历史常识,忽视民众心理所能承受的底线。

日本侵华战争带给中国的耻辱和教训,需要我们铭记在心,永不遗忘,以警戒后人防范外敌的侵略。但是,纪念历史绝对不应采用自虐的形式,更不能包裹上“红色旅游”的彩衣,将真实历史演变成一场场“闹剧”。“满洲开拓团纪念碑”需要撤换掉,可以改成抗日英烈纪念碑。“鬼子进村”旅游项目也应叫停,对其内容加以整治,删掉这些低俗、自虐的单元。要牢记住一点,这不是在拍戏,不能游戏历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5: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