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郭孝友 |
释义 | 郭孝友(1086-1162年) 南宋龙泉(今江西省遂川县雩田镇城溪村)人。宋大观二年(1108年)初举,政和四年(1114年)再举,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第三名,与秦桧同榜。是遂川历史上的第一个进入三鼎甲的探花。因其貌古怪,时曰:“状元真何郎,榜眼真潘郎,探花真郭郎也。”初任国子监学正、司业,宣和(1119-1125年)中因奏事得罪奸相蔡京,被贬为瑞金丞。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闰十一月二十五日,金兵攻克汴京,郭孝友同潘良贵等大臣奉使于金国。南宋建炎(1127-1162年)初年,始复为筠州知州,以后历任礼部员外郎,两广东路、西路提点刑狱,起居舍人,工部侍郎等职历官国子监学正、司业,起居舍人,权工部侍郎等。 建炎年间,郭孝友以“清严有夙望”被任为两广东路提点刑狱,一年后又接着任为西路提点刑狱。当时,两广“最号遐远”,许多偏僻荒邑,郡中官员“未始一至”。许多州县官鱼肉百姓,而朝廷却不知。郭孝友到任后,轻车简从,亲至各州县巡视,甚至“闾阎疾苦,家至而户到”。有的州县官吏听说郭孝友来了,到边境迎接,而郭孝友却已“单车微服入其治矣”。郭孝友经察访后,对“疲软贪残不胜职”的守令,“连章劾罢之”。任工部侍郎时,秦桧主张与金人议和,遭到多数朝臣的反对。秦桧以与郭孝友有私谊,乃私访孝友进行游说,希望得到孝友的赞同。郭孝友说,议和不是安社稷、保国家的办法,纵使得以暂时罢兵,将来也后患无穷。朝臣主张抗金,并不是好事之举,望丞相慎重考虑。秦桧为此不悦。此后,郭孝友乃谢病请求辞官,并给皇帝上书,建议:理财以充兵饷,选将以勤操练,纳谏以广言路,亲贤以资赞辅。并希望皇帝“亲率六师以复中原,迁宗庙神器还于汴京”。后以敷文阁侍制致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