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广州医学院 |
释义 | 广州医学院创办于1958年,位于广州市流花湖畔,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开展博士、硕士、本科多层次人才培养的全日制高等医科院校。学校有东风路主校区、龙洞校区、南校区和江高校区,占地面积共38.84万平方米。 中文名:广州医学院 校训:厚德修身,博学致远 创办时间:1958年 类别:全日制高等医科院校 学校类型:医药 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现任校长:冉丕鑫 所属地区:广东广州 主要院系:基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 硕士点:28个 博士点:1个 院士:1人 学校简介广州医学院有东风路主校区、龙洞校区、南校区和江高校区,占地面积共38.8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69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0.53万平方米,宿舍面积3.88万平方米,运动场面积2.2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749.72万元,图书馆藏书54.46万册。 总占地面积1500亩的新校区正在建设之中。 学校设有基础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第三临床学院、口腔医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以及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卫生学校、广东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开设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麻醉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康复治疗学、公共事业管理、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心理学、生物技术、中西医临床、法学、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生物科学、食品质量安全等20个本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为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第一批次招生专业,并招收外国留学生。 历史沿革1951年创建广州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医士学校; 1953年广州市第一、二、三、四医士学校合并组建广州医士学校; 1958年广州医士学校升格为广州医学院; 1970年广州医学院改建广州医科学校; 1972年广州医科学校升格为(复校)广州医学院; 2004年羊城铁路医院并入广州医学院; 2005年广州护士学校、广州卫生学校并入广州医学院。 师资力量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广东省特聘教授(珠江学者)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70人。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近三年,研究生就业率为100%,本科就业率98%以上。学科建设学院开设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麻醉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康复治疗学、公共事业管理、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心理学、生物技术 、中西医结合、法学20个本科专业。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本、专科设有8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5个。学院现有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1300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近10000人,成人教育在校生近12000人。 学院师资队伍力量雄厚,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正教授级153人、副教授级736人、中级职称1607人。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5人、市级优秀专家1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1人。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616名。 学院现有一级学科10个,二级学科36个,三级学科15个。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重点学科15个,市级重点学科10个,各级重点实验室(扶持实验室)11个。2001年学院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获准设立临床医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课程建设方面,有省精品课程3门、省名牌专业1门、省优秀课程2门、省重点课程10门、市重点课程9门。 学院内科学(呼吸系病)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等7个二级学科为广东省重点学科或重点扶持学科。学校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有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6个,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临床医学,涵盖18个二级学科,16个三级学科),设有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下设第一附属医院工作站、第二附属医院工作站、附属市一人民医院工作站和深圳大学生命科学院工作站。 学校设有呼吸疾病研究所、蛇毒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化学致癌研究所、肿瘤研究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妇产科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骨科研究所等9个研究所。设有广东省伦理学研究中心、广东省窥镜外科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呼吸医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呼吸疾病实验室是广东地方高校中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神经遗传与离子通道病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与广东省共建重点实验室。另外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厅市级重点实验室12个。 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973”、“863”等重大科研项目多项,在《自然医学》、《柳叶刀》等世界知名杂志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改革立项2项、省部级立项46项、市级立项32项、院级立项212项,发表教改论文448篇,获得教改成果国家级1项、省级9项、市级15项、院级29项。学院主编和副主编教材63部,参编教材85部,主编教材获得了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市级精品课程18门,校级精品课程38门。省级优秀课程2门,省级重点课程11门,市级重点课程9门。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是国家特色建设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是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是广东省名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和护理学是广州市名牌专业。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全科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校园精神“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 之所以选择“厚德修身,博学致远”作为广州医学院的校训,乃是因其有着深远的文化内涵和当下的现实意义。“厚德修身” 强调的是大学教育中思想道德建设和修养身性的重要性,突出学校对传统美德承传以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良好身心培育的重视,倡导师生员工学做人、学做事、学立身、学处世,即以高尚的道德担负起历史使命;以高尚的师德从事教育实践;以高尚的个人操守服务社会。“博学致远”强调的是学识修为的重要性,没有渊博的知识,就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达至人生美好的境界;只有静下心性潜心求学,博思审问,融贯中西,博采众长,才能高瞻远瞩,实现抱负。 “厚德修身,博学致远”既是对学校师生的行为要求,也是社会对于当今大学的期望,更是广州医学院办学理念的追求。惟有“厚德修身”,才能淡泊名利,艰苦创业、脚踏实地;惟有“厚德修身”,才能胸怀宽广、乐于奉献、潜心钻研;也惟有“博学致远”,才能在关键时候坚持科学精神,勇挑重担,不辱使命。 显然,“厚德修身,博学致远”的内涵不仅在“广医人精神”、“南山风格”中得到体现,更是在“非典”中经受了检验。” 附属医院学校拥有8所直属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第四附属医院是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荔湾医院是一所以全科和社区医学为特色的综合医院;第五附属医院是一所以微创外科、康复医学为特色的综合医院;附属肿瘤医院和口腔医院是专科医院;另外还有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30所教学医院和29个实习基地。 科研成果学院在呼吸疾病、恶性肿瘤、免疫调节剂、化学致癌研究、蛇毒、腔内镜、试管婴儿、优生优育和神经病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伦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400多项科研课题获得国家“863”、“十五”重大科技攻关等国家、省、市的重点资助,有140多项次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市级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有《广州医学院学报》、《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血栓与止血学杂志》、《CHEST》(中文版)、《J Thoracic Disease》。 改革开放以来,学院先后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美国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等高等院校或研究部门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院拥有先进教学、科研、医疗设施和仪器设备,总值达6亿多元。教学设备、教学手段先进,已全面实行多媒体教学,大部分课程已实现网上教学。 2003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广州医学院的全体医务人员,特别是呼吸疾病研究所的专家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医术,坚持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为广州市、广东省“非典”的有效控制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和政府的嘉奖。 发展前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爱丁堡大学、阿肯色州立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台湾义守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研究部门开展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活动。有一批国外著名高校专家被聘为学校特聘教授、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半个世纪的薪火相传,学校坚持发扬广医大学精神,实施“学科强校、人才兴校、附属医院组团发展”三大战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从整体上提升了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创建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科院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化学院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是广州医学院直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学院师资队伍雄厚,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医疗仪器设备,教学手段先进,已全面实行多媒体教学。 从化学院现有学生近3000人。开设有临床医学、护理、口腔医学、针灸推拿、医学检验、助产、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学生修完规定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由广州医学院颁发国家教育部印发的毕业生证书。 办学成果从化学院在全国大学生英语专科层次竞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参加全国大学英语统考,一次通过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0多个百分点。参加全省计算机统考,一次通过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护理专业学生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100%;在广东省卫生专业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得单项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团体一等奖、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在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指引下,在广州医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和社区医疗卫生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努力为国家医疗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学院领导党委书记 陈金城 院 长 张介卿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余少雄 副 院 长 容如江 陈红宇 专业设置临床医学专业 临床医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科学。通过系统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现代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基层社区应用型的临床医师。 就业方向:在基层和社区从事临床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及其它医药卫生事业、企业单位相关工作。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及现代康复治疗知识和技术,能在各级医疗和康复、保健机构从事康复治疗、保健工作的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主要在综合医院康复科、康复中心、疗养院、保健中心、体育医院或运动队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单位从事康复治疗技术工作。 护理专业 护理专业培养适应国内外护理事业发展和卫生服务需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护理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通过系统培养使学生掌握护理学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就业方向: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社区等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及预防保健、专科护理、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工作及其它医药卫生事业、企业单位相关工作。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级医疗机构急需大批高级护理专业技术人才,就业前景看好。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医学检验是运用先进的生命科学原理和实验技术手段分析、研究人体各系统、体液、组织、细胞的结构功能,体内免疫、微生物、生化及活性物质的化学成分在各种形态下的变化;为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在各级医院、血站、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生物制药类企业从事医学检验、生产和管理工作及其它医药卫生事业、企业单位相关工作。 口腔医学专业 口腔医学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从事口腔医疗、口腔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及其它整形美容机构、牙科医疗设备企业工作。 针灸推拿专业 针灸推拿专业培养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在基层医疗、康复和保健单位从事针灸推拿工作及其它医药卫生事业、企业单位相关工作。 助产专业 助产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的掌握助产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助产、妇产科护理及母婴保健技术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在各级医疗机构、母婴保健、计划生育机构从事助产或妇产科护理、母婴保健和普通护理等工作及其它医药卫生事业、企业单位相关工作。 护理学院广州卫生学校始创于1902年,是广东省唯一具有百年历史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也是全国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之一。2005年,学校划归广州医学院管理后,通过资源整合,成立广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广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卫生学校“一套人员、三个牌子”的领导管理模式。依托广州医学院的办学资源,为学生的升学和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高、更广阔的空间。 专业设置院校占地面积约103.5亩(约6.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8万平方米,分东、北两个校区。院校现有硕士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等四个办学层次,全日制在校生662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7人、本科生759人、大专生1630人、中专生4218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3190人。中专开设护理、药剂、中药、医学检验技术、口腔修复工艺、中医康复保健等6个专业,大专开设有护理、药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助产等6个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均开设护理学1个专业。其中中专护理专业被评为全国首批示范专业、省首批示范专业和省首批重点建设专业,药剂专业被评为市重点专业;专科护理专业被评为省示范性建设专业和市示范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被评为市示范专业,药学和口腔医学专业被评为市示范性建设专业;本科护理学专业被评为市属高校名牌专业和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 师资力量院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02人,其中专任教师103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45.4%,中级职称占42.3%,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52人,有103名教师获得高校教师资格。院校还建立了一批来自临床和企业的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了4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形成了一支结构较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 硬件设施院校实践条件优越,校内实验(实训)室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立了医学基础实验(实训)中心、护理技能实验(实训)中心、医学技术实验(实训)中心等三大实验实训中心,是广东省及广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其中护理技能实验(实训)中心已成为举办各级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和护理技能竞赛的主要场所。校外实习基地达70多家。各层次学生实践技能水平高,竞争力强,毕业生就业率位于同类院校的前列。 对外交流为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院校非常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搭建了境外实习和就业的平台,目前已经有40多名大、中专学生实现了在澳门相关医疗机构实习与就业。院校已与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等7所境外及国外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或意向书,开展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学术交流、学生互访等方面的合作,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力和院校声誉。 学院领导汪志标 党委书记,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负责组织、机构管理、干部、人才、外事、思想政治教育、保卫、综合治理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保卫科。 陈沁 校长,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负责人事、财务、信息与教育技术等工作。分管学校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 卢穗华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协助党委书记工作。主持纪委工作,负责监察、审计、学生、宣传、统战、保密、信访、离退休职工、工会、共青团等工作,协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管纪检监察审计室、学生科、工会、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离退办。 周英 副校长,协助校长工作,负责学院(校)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分管教务科、科研科、教学督导室、护理学系、护理学部、公共基础学部、医学基础学部、医学技术学部、药学学部 余大敏 副校长,协助校长工作,负责校产、后勤管理、基建维修、学校卫生、培训与继续教育等工作,协管财务工作,分管总务科、培训与成人教育中心。 周边其他学校焦作职工医学院广东教学点 联系老师:刘老师 地址:广州市环市东路465号二楼208室(广州工程学院) 地铁:地铁5号线区庄站D出口 公交:到”广东工大”站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