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观书 |
释义 | 观书,语出《载敬堂集》,为读书、看书之意。古来观书典例颇多,有主动观书的,如宋朝理学家朱熹修学观书;有被动观书的,如现代中国张学良‘西安事变’后被幽禁,蒋介石美其名曰“观书”。 中文名:观书 外文名:reading 典故出处:《载敬堂集》 形式:主动观书、被动观书 代表人物:于谦、朱熹、张学良、光绪皇帝 简解《载敬堂集》:“ 观书,亦即看书、读书。“古来观书典例颇多,有主动观书的,如宋朝理学家朱熹修学观书;有被动观书的,如现代中国张学良‘西安事变’后被幽禁,蒋介石美其名曰‘观书’。” 修学观书于谦观书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 朱熹观书观书有感 宋·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意思:小小的方塘为什么总是那样的明净,就像镜子一样,把飘动的天光云影都清清楚楚地倒映出来?乃是因为它有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意思: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舰大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由自在地顺漂。 被动观书举例张学良被令“观书”“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张学良将军送蒋介石回南京,旋即被蒋介石施以幽禁。据史料载,张学良正式被幽禁的第一个地方是浙江宁波奉化溪口雪窦山。蒋介石要张学良在那里好好“观书”。举世闻名的一代爱国将领从此被钳制约束。陈志岁《题张学良将军第一幽禁地》诗:“为邦兵谏死何哀,臣道终缧不世才。苍坡受旨观书处,抗日频传捷报来。”诗人敬崇爱国将军,又为将军受屈不平,以及身虽幽而业显的史迹俱见于字里行间。 光绪皇帝被令“观书”清朝光绪皇帝维新变法失败,慈禧太后幽禁光绪帝于“瀛台”,说是要他静养,好好“观书”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