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观赏虾
释义

观赏虾基本资料

简介

产地:美洲

寿命:2年左右(根据养殖环境和温度)

体长:8-12CM

饮食:杂食性动物 鱼虫 红虫 异型鼠鱼饲料 蔬菜水草 小鱼小虾

种属:节肢动物甲壳类

种类

观赏虾在国内已成为流行.虽然目前它只出现在大中城市的水族店,而且对饲养环境要求苛刻,但是将来也会势不可挡的出现在城镇乡村,就因为其美丽的外表,易于繁殖的特点.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美丽的虾类,时至今日,观赏虾的种类不断扩大,大约有20多个常见观赏虾物种,大致如下:

中文名 英文名 生物学分类 学名

马拉瓦虾 Malawa Shrimp Caridina pareparensis parvidentata

马来亚虾 Malaya Shrimp Caridina sp.

墨绿色虾 Dark Green Shrimp Caridina sp.

蓝色新米虾 Neocaridina sp. "blue" Neocaridina sp. "blue"

雪球新米虾 Snowball Shrimp Neocaridina sp.

野生雪球虾 "Wild Snowball Shrimp" Neocaridina sp.

樱花虾 Red Cherry Shrimp Neo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 "red"

红水晶虾 Crystal Red Shrimp Caridina sp. "Crystal Red"

大黄蜂虾 Bumblebee Shrimp Caridina sp. "Bumblebee"

蜜蜂虾 Bee Shrimp Caridina sp. "Bee"

虎纹虾 Tiger Shrimp Caridina sp. "Tiger"

绿晶虾 Green Shrimp Caridina sp.

中国斑马虾 Chinese Zebra Shrimp Caridina sp. "Chinese Zebra"

斯里兰卡矮虾 Sri Lanka Dwarf Shrimp Caridina simoni simoni

印度侏儒虾 Indian Dwarf Shrimp Caridina sp.

印度白色条纹虾 Indian Whitebanded Shrimp Caridina sp.

夏威夷红虾 Hawaiian Red Shrimp - Opae ula Halocaridina rubra

红鼻虾 Red Nose Shrimp Caridina gracilirostris

黄色长穗鼻虾 Yellow Nose Shrimp Xiphocaris elongata

“忍者”虾 "Ninja" Shrimp Caridina serratirostris

天野虾 Amano Shrimp Caridina japonica

在中国以水晶虾,虎纹虾,樱花虾的知名度最高。

观赏虾起源

蜜蜂虾

1996年 铃木久康先生平日以饲养廉宜的蜜蜂虾做为消遣,直到他繁殖数千只之后,发现有几只突变个体呈现与众不同的红色,这几只突变个体就成了今天所有红水晶虾的始祖.而这种突变其实简单的说就是黑色素的弱化变异.在许多动物身上都会发生.

所谓的蜜蜂虾,其实就是几种与台湾黑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很类似的小型淡水虾类的统称,它们都属于匙虾科(Atyidae)的米虾属(Caridina)和新米虾属(Neocaridina ),并非单一虾种.这是一般人比较容易混淆的,即使是日本水晶虾高手也不见得很了解.在香港,蜜蜂虾种类分得很清楚,根据香港的资料,蜜蜂虾主要包含三个种类:

1. 新蜜蜂虾/New Bee Shrimp(Caridina huananensis),分布广东地区.

2. 三间蜜蜂虾/Bee Shrimp(Caridina zhejiangensis分布浙江,安徽.

3. 钻石虾/Bumble Bee Shrimp(Neocaridina serrata)分布香港.

由于这三个种类也各有不同的变异体色,所以在辨识上难度也就更高.

水晶虾

严格来说,,水晶虾其实是由钻石虾培育出来的,而不是蜜蜂虾.只是在英文名称上外国人无从分辨,钻石虾与蜜蜂虾最大的不同就是钻石虾尾巴上的四个白斑,这个特征在水晶虾身上也表露无遗.因此要用 蜜蜂虾来与红水晶虾反交做黑水晶虾是需要辨认清楚的.台湾本岛也有水晶虾的同属兄弟分布,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黑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只是黑壳虾只用于做食物使用.命运相差真多.

日本人玩宠物一向都是非常的彻底,不但是动物本身的钻研,相关饲养技术及器材也跟着蓬勃发展,接着就是专业团体的组织,比赛与规则的制定,不论是金鱼,锦鲤,甲虫等等都是依循这种模式在发展,如今水晶虾当然也是顺水行舟,已经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台湾在几个月前也举办了第一届的水晶虾比赛,风行的程度不下于日本.

目前国内的观赏虾业可以说正值火热阶段。各地水晶虾,虎纹虾,樱花虾等众多观赏虾中纷纷亮相,而且销量很高,商家乐此不疲。

观赏虾养殖

1.环境的稳定度

虾子本身饲养的环境条件不同养出来的虾子稳定度一定有差水管的虾为何买回去容易挂?团购的虾为何都不入缸?玩家自出的虾为何比较耐操?其实跟饲养环境有关系在虾场的饲养条件下出货给水管两者之间的饲养条件一定不相同水中溶氧量及饲养密度等各种条件相差很多当然虾子稳定度就不佳而团购的虾出处通常一样是虾场道理相同因为入缸后环境条件差异太大死伤难以估计所以通常团购的虾都是不拆袋死伤自负

2.温差

很多人会问说温度太高或者太低会不会造成虾子死亡除非是特定虾种例如蓝魔虾需生存于特定温度以下否则其实单一高温或低温不是主因就火焰虾为例小弟饲养的环境而言最低温约8-10度最高温约36度当这两种温度出现时虾子会出现活动力减低食欲不佳等状况但不一定会挂点比较严重的致命点是"温差"所以秋冬虽然是大多数虾类繁殖的季节却也比较容易出现温差的状况早晚温差过大例如25-35 15-25度如此剧烈的变化都可能会造成虾子挂点也容易造成虾子强迫脱壳而不适应所以秋冬请注意温差的问题而夏天的炎热高温对虾没有影响吗?答案是有不过是间接影响高温容易引起水质恶化缸子越小越容易温差大容易照成硝化菌死掉..亚硝酸提高而导致鱼虾死亡倒缸所以当缸内活体数量到达一定程度基本上还是建议使用两呎以上的缸子饲养会比较稳并需要注意温差问题。

3.脱壳

虾要长大一定得脱壳脱壳相关的死因也分两种状况脱壳失败/脱壳被攻击以前者为例造成脱壳失败的主因。

大致上又分为两种水质剧烈变化导致虾类强迫脱壳而才刚脱完壳的虾因为新壳尚未完全长成强迫脱壳后会失败常见的情况是虾壳黏在身上就挂点了另外脱壳所需的元素摄取不足例如钙质造成虾虾脱壳困难也会有相同结果

因此喂食专用饲料才能提供虾类脱壳所需成分并非所有"沉底饲料"都是虾饲料这当中还包含了"异型鼠鱼" "石斑鱼" "鲈鱼"...等水产用鱼饲料

至于脱壳被攻击的问题又细分成脱壳时间太长被攻击与脱壳结束后被攻击导致脱壳时间太长的原因与脱壳失败类似解决方法相同不再赘述针对脱壳结束后被攻击而言若饲养的是玫瑰虾等小型米虾类一般最常见的是放置水草沉木提供躲藏空间

就根本面来说虾子会相互攻击原因大致上有三种可能性

1)发情求偶母虾脱壳会吸引公虾(最常见是玫瑰虾缸当中母虾脱壳之后会有一堆公虾狂飞)

2)食物不足没东西吃的时候如果有同伴脱壳就会被喀掉

3)抢占地盘基本上虾还是有领域性有时候为了抢地盘也会彼此攻击如果经费和允许建议躲藏空间数量要大于虾子的数量避免有时候打的头昏眼花找不到地方躲

4.水质

每个地方的水质不同这是购买虾之后最难复制的地方虾场大多是用地下水饲养反观消费者购买之后通常是用自来水因此水质造成的差异便会影响虾子的存活包括脱壳的频率和次数建议平日保持养水习惯另外记得养水的时候不要再加水稳之类的东西虾子是无脊椎动物如有任何化学物质很容易会挂点因此自然曝气即可酸碱度方面我从来没在测量一般最常饲养的火焰虾在弱酸弱碱中性都可生存且繁殖<弱酸会让表现红一点>而中大型敖虾或龙虾类适合中性偏碱水质养虾因为虾脱壳需要比较硬的水因此Ro水较不建议使用大家可自行拿捏

5.突然暴毙

通常出现于各类敖虾或者龙虾各种体型皆有可能但机率不高数百只或数千只虾可能仅有个位数甚至机率更低但偶已经碰过几次了几分钟前还活蹦乱跳的虾突然就动也不动的僵在原地目前还查不出确切死因

观赏虾常见病

1 丝状细菌病

病原菌为丝状细菌丝状细菌寄生于虾幼体和稚虾的体表,如幼体附肢的刚毛, 稚虾的肋部,鄂足等处。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幼体, 稚虾的患病部位可发现这种细菌。当虾体寄生大量丝状细菌时,就发生大量死亡。

2 黑斑病

本病由分解甲壳质和腐屑的细菌Benekea sp.所引起。 有时伴随有假单胞杆菌和极毛杆菌。发病初期病灶处是较小的褐斑,以后病灶处逐渐溃烂,变为黑色。 细菌腐蚀被破坏了的甲壳下面的组织,最常被细菌感染的部位是鳃丝, 腹部腹面的肌肉,尾节和步足。

黑斑病是一种最常见的疾病。 疾病发生的过程,首先是甲壳遭到破环,其次是分解甲壳和腐屑的细菌侵入, 最后是一种致命的淡水藻状菌的侵入,蔓延和发作,引起虾死亡。用呋喃西林可以治疗此病,但效果不稳定。

3 细菌坏死病

本病的病原没有确定。可能是几个属的细菌。此病主要发生于虾幼体,患病的虾的附肢,尤其是触角的腹肢发生坏死。细菌首先集中侵袭1-2个附肢, 然后很快使幼体发生死亡。突然的温度变化和操作不慎均可降低幼体的抗病力。 幼体密度过大(100尾/L),投喂没消毒的饲料均可引起细菌坏死病的发生。

4 累枝虫病

病原体是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累枝虫。病情严重的虾,在体表经常有绒毛状物。 在显微镜下可发现带柄的累枝虫。沼虾幼体遭到累枝虫的侵袭,会严重妨碍其摄食。硫胺奎宁和醋酸均可治疗此病,但以醋酸较为常用。

5 肌肉变白坏死病

此病是由于盐度过高,密度过大,温度过高, 溶氧过低等不良的环境因子的刺激而引起。温度突变是主要原因,温度过高或过低;弧菌感染或孢子虫寄生于肌肉。

症状:腹部最后一、二节的肌肉坏死,逐渐变为不透明的白色(乳白色),失去透明性,起初只是尾部肌肉变白,而后虾体前部的肌肉也变白。 个别病虾则全身变白,镜检变白处肌肉已坏死,肌纤维紊乱,横纹不清。池塘水面很难见病虾,池底有死虾,

6 桃拉症病毒病

对虾规格在6—9厘米;通常在气温剧变后1~2天,特别是水温升至28℃以后易发病;养殖时间在30—60天;发病虾池水色浓,透明度低,仅在20厘米以内,pH值高于9,氨氮含量则在0.5毫克/升以上。桃拉症病毒主要是水平传播大部分虾池在进水换水后发现对虾染病。部分虾池在积极消毒后转为慢性病,逐渐死亡,至养成收获时成活率—般不超过20%。

症状 :病虾有急性和慢性症状表现,急性:对虾机体非常虚弱,活力低下,甲壳变软,空胃、空肠,体表呈淡红色,尾扇、游泳足变红,对虾在蜕壳过程中大量死亡;慢性:急性发作后的幸存者,甲壳表面出现多重损坏性黑斑,能正常摄食。

7 白斑病

症状:病虾摄食量大减,甚至停食,行动迟钝,弹跳无力,浮游于水面或伏于池边水底不动,头胸甲及腹甲易剥开,病虾体色往往轻度变红或暗淡褪色,体表粘附污物,典型的病虾在甲壳内侧肉眼可见白斑。

8 红腿病

症状:病虾活动力减弱,在池边水面缓慢游动或沉底不动,有时作旋转游动或垂直游动,对外界的惊扰反应迟钝,食欲减退或停食,个体消瘦,最主要症状是附肢变红,游泳足最早变红,以后步足及尾肢也呈鲜红色,此病常呈急性型,死亡率高。

9 甲壳溃疡病

病原:1)弧菌、假单胞杆菌、气单胞菌和粘细菌等多种细菌,都有分解几丁质的能力,但人工感染都没有成功,这种病可能是由于对虾体表受机械损害后细菌入侵而引起的;2)维生素缺乏引起

症状:患甲壳溃疡病的虾行动缓慢呆滞,有时失去平衡,侧游,匍匐在池底,最后死亡。将病虾离水,发现其头胸部侧面甲壳上第一、第二和第三腹节的背部和两侧甲壳以及尾节处均有不同程度的黑褐色或黑色的斑点状溃疡,斑点的中部凹下,色深,边缘色稍白。

10 黑鳃病

镰刀菌或由水质恶化、维生素缺乏引起,鳃病变而产生黑色素沉积,尤其鳃丝末端,点状或整个鳃呈黑色,如细菌侵袭引起,菌丝大量生长时会突破鳃膜长出鳃外,使鳃丝末端象“花”朵状,病虾反应迟钝,濒死的个体侧行于池底。

11 幼体真菌病

虾各期幼体大小皆比同期幼体小,无节幼体体长不大于0.5毫米,该期最易受真菌感染,其次是蚤状幼体。该病原菌在体内繁殖迅速,从幼体活力减弱到幼体死亡一般只需8—10小时。由链壶菌引起的,该病菌可营寄生生活,也可营腐生生活。

12 蜕壳综合征

死亡后壳软,体色变红,鳃丝发黄或发白,有的还伴有零星黑色斑点。由于该临床症状在对虾蜕壳后所发生,故称为“蜕壳综合征”。该病发病突然,流行范围广,死亡率高。每年8一10月份,尤其是9月中旬以后,在冷空气侵袭、气温骤降的情况下容易暴发。

13 维生素C缺乏症(黑死病、坏血病)

病因:饵料中长期缺乏维生素C而引起。病虾体表的甲壳下层,发生片状的黑色斑点,但黑斑处的甲壳表面光滑,无损伤。黑斑特别容易发生在关节处或关节附近。黑斑也可发生在鳃、胃和后肠的壁上。病虾厌食,腹部肌肉不透明,变黑处的组织附近有血细胞炎症。仔虾和幼虾阶段易发生。通常24—27小时死亡,每天死亡1—5%。

14 痉挛病

病因:温度、光度、压力、惊扰等刺激而引起。病虾的腹部向腹面弯曲,僵硬,不能拉直,轻者仅腹部的中部弯曲,重者则将尾部弯到头胸部之下,最后死亡。病虾腹部略呈白色,但不象肌肉坏死病那样不透明。

15 黑壳病(又名:乌壳病、青苔病)

病因:附着性藻类,主要是一些附着性硅藻、褐藻、丝状绿藻等。病症:青虾体表被藻类附着,体色变黑或墨绿色,感染严重者,完全被青苔所包裹。体质差,活动力明显减弱,不能顺利蜕壳。遇池中缺氧,可引起大批死亡。

16 固着类纤毛虫病

病因:由纤毛纲的多种原生动物寄生在虾体内引起。主要种类有钟形虫、聚缩虫、累枝虫等。病症:病虾体表、鳃、附肢等表面附着有淡黄色棉絮状物,当虫体寄生在鳃部时,可使鳃变黑,鳃组织变性或坏死,引起细菌继发性感染。体表感染严重时,阻碍青虾脱壳,引起死亡。

17 烂鳃病病因

该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引起。病症:青虾鳃部颜色先变成红色,再逐步生成黑色斑点,鳃丝残缺破损、溃疡,病虾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18红体病(别名红头病、红腿病)

由多种弧菌感染引起病症:本病以躯体和附肢变红为主要特点,有些青虾心区附近由透明青色变成了桔红色,俗称红头病.本病有暴发性特点,有些患病青虾尚未表现出红体特征,即伏于水草或池边死亡。

19软壳病

该病病因目前尚不清楚,疑与种质退化、不良环境条件、营养缺乏有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0: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