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关门乡 |
释义 | 关门乡,位于南江县东南部,东与兴马乡、关路乡接壤,南与大河镇、石滩乡为邻,西与高塔乡、东榆镇相接,北与南江镇、赶场镇相毗邻。幅员面积82.87平方公里,有耕地650公顷,其中田50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5%。乡政府所在地关门老街,经大河镇距南江县城77公里。全乡辖宝峰、长田坎、石庙、金银岩、白果树、柏垭子、西厢咀、擦耳岩8个村委会和1个街道居委会,50个村民小组,2004年末,全乡共有3434户14500人,其中:农业户数3334户13500人。计划生育率达98%。 一、概况南江县辖乡,距县府60公里。1951年置关门乡,1958年改公社,1966年更名五星公社,1984年复置关门乡。面积77.1平方公里,人口1.2万。南江至巴中、南江至大河公路过境。关门乡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为北部的紫岭山,海拔1300米,最低点是高龙坎,海拔600米,平均海拔850米。关门河从北至南纵贯其间,高龙坎电站峡谷平湖山水风景成为一道新景观,境内山峦叠嶂,山高谷幽,四季葱蓉,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各类资源取之不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1170毫米,年平均日照数1770-1980小时,全年无霜期240天。由于境内森林植被保护较好,且无“三废”污染,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优质标准。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薯类、油菜子。 二、经济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乡干群始终围绕县委提出的“发展三大经济,经营三大资源,加快三大转变,建设三大目标”的发展思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制定了“种红梅、上药材、攻干果、强畜牧、建基地、增效益”的富民裕乡方略,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84万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7元,实现了关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至2004年底,全乡25万株红梅全面投产见效,鲜梅年产量达420吨,发展南江黄羊1.8万只,出栏生猪3.2万头,发展银花2000亩,发展核桃2000亩,发展茶叶1850亩,发展翡翠米6600亩,建设沼气池100多口,退耕还林2000亩,高龙坎电站库区一座,小塘库12口,小水窖230口,年蓄水量25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8500亩,全乡80%人口已用上自来水。 全乡现有九年义务教育学校1所,村校8所,自1997年以来,国家社会共投资100多万元新建教学大楼1500余平方米及附属设施,学校现有教职工59人,中小学在校学生1650人,其中:七至九年级有教学班6个,学生300人;一至六年级教学班40个,在校学生135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 2004年乡卫生院有病床4张,B超机1台,卫生技术人员5人,有乡村医疗点8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2人。乡计划生育指导站有病床3张,B超机1台,专业技术人员2人。 三、资源条件、基础设施建设耕地全乡有耕地面积8765亩,其中:田7173亩,旱地1592亩。土壤以红壤、沙壤土为主,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洋芋、萝卜、豆类等粮食作物以及红梅、桃李、梨、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果,经济收入来源于红梅、粮食、干果及劳务,森林面积8万亩,覆盖率达65%。植物种类有丰富的以银花为主的中药材和野生食用菌多种。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观。至2004年底,全乡已修建关(门)大(河)油路20公里,关(门)高(塔)四级泥碎路19公里,村社泥碎公路40公里,目前全乡8个村委会均已通公路。全乡村村通农电,2004年长田坎村纳入农村电网改造第一期工程完工。全乡于2000年开通了程控电话和无线电话,达到了村村通电话。目前全乡程控电话用户500余部,ETS电话100余部,联通、移动商务电话100余部。2002年开通了光纤闭路电视,新发展电视用户60户;自1997年以来,投资100万元改造学校危房1500余平方米;投入19万元新建乡卫生院260平方米,即将投入使用;乡政府所在地古色古香川北居民步行街已成为关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四、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一)建设“三乡”,构建关门开放新形象建设生态观光红梅之乡。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围绕旅游抓红梅,建立生态观光园,高标准建设以石庙村为中心的千亩红梅观光园区,开发以红梅为特色的一园(石庙村红梅生态观光农业科技园)、一湖(高龙坎电站库区峡谷平湖山水风景)、一山(红军浴血奋战的尖山子)、一庙(擦耳岩民俗风情建筑)、一门(高山奇景南天门)、一街(古色古香川北居民步行街)旅游景点;围绕工业建立红梅深加工厂,把红梅品牌做大做强,围绕农民增收建立万亩红梅经济圈,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特色产业,打造绿色关门新形象;建设人杰地灵人文之乡。充分利用人杰地灵的关门优势,通过老乡联谊会、工作汇报洽谈会等形式,发挥关门老乡在各领域、各部门、各行业中的作用,加快与关门老乡的交流与合作,搭建沟通平台,打造活力关门新形象;建设法德联动和谐之乡。建设民主政治,推进精神文明,维护安全稳定,打造平安关门新形象。 (二)发展“三业”,打造农民增收新亮点稳步发展特色产业。围绕“依靠科技增效,调整结构增收”的思路,把关门乡建成有名的绿色经济、特色经济强乡,在一大产业(3000亩红梅)、两大骨干(2万只黄羊、2000亩银花)上做文章,做到农、林、牧、种、养、加结合,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切实抓好双柏(柏垭子-柏果树)十里黄羊、银花产业示范线,石庙千亩生态观光农业科技园,一乡八村支柱产业特色经济圈,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增收亮点;着力发展劳务主业。拓展劳务开发渠道,有序输出劳务4000人,年创收入3000万元;积极发展民营企业。在“以宽松的环境吸引人,以良好的服务和发展条件留住人”上做文章,制订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各界能人到关门投资兴业;发展个体私营企业10户,个体工商户100户。 (三)推进“三快”,开创协调发展新局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切实抓好现有关大油路、关高公路的整治与养护,力争在3至5年内投资150万元,强力打通关南(关门至南江)公路,实现关门更加快速发展;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现有塘、库、堰的整治,保障农业生产用水,按照“三通三改三建”要求,美化农村环境,建设和谐新村;加快招商引资进程。立足关门走出关门,采取“勤跑、上联、请进、互动”的办法,积极争取经济发展项目、农民致富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加快生态旅游开发。坚持“围绕资源、农业、工业、集镇办旅游”的思路,科学规划,精心包装,花大力气培育精品景观,增强景观吸引力,重点建设好“六个一工程”(即建设好一园、一湖、一山、一庙、一门、一街)实现旅游的持续开发利用和老百姓的稳定增收。 大力实施“科教兴乡、项目强乡、开发活乡、生态富乡、依法治乡”战略,稳抓机遇,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加快发展,促进全乡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力争全乡农业经济总收入年增长10%,2005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2558万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86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