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斯特洛夫号 |
释义 | 本片再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惨烈的海难,纳粹时期的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巨轮沉没事件。有超过9000人在这次空前灾难中丧生,其中绝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官方从来没有正式调查过此次海难,了解它的人少之又少。 基本信息名称 古斯特洛夫号 外文名称 Die Gustloff 更多外文片名: Die Gustloff - Flucht über die Ostsee.....Germany (second part title) Die Gustloff - Hafen der Hoffnung.....Germany (first part title) Hafen der Hoffnung - Die letzte Fahrt der Wilhelm Gustloff.....Germany (working title) Die Gustloff 导演: 约瑟夫·维尔斯麦尔 Joseph Vilsmaier 编剧: Rainer Berg ....writer 主演: 凯·魏辛格 Kai Wiesinger ....Hellmut Kehding 瓦莱丽·涅豪斯 Valerie Niehaus ....Erika Galetschky Heiner Lauterbach ....Harald Kehding 原创音乐 Original Music:Christian Heyne 摄影 Cinematography:Jörg Widmer 选角导演 Casting:Anja Dihrberg 艺术指导 Production Designer:Lothar Holler 视觉特效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Sven Martin 副导演/助理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 Colin Azzopardi ....assistant director: Malta Marek Juracek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影片类型: 剧情 / 历史 国家/地区: 德国 上映 2008年 对白语言: 德语 色彩: 彩色 制作公司:Ufa Film-und Fernsehproduktion 发行公司:Zweites Deutsches Fernsehen (ZDF) [德国] (2008) (Germany) (TV) 特技制作公司:Exozet Effects (visual effects) 剧情介绍本片再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惨烈的海难,纳粹时期的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巨轮沉没事件。有超过9000人在这次空前灾难中丧生,其中绝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官方从来没有正式调查过此次海难,了解它的人少之又少。 “古斯特洛夫号” (Wilhelm Gustloff)建于20世纪30年代,起初是一艘供纳粹环游世界的客轮。但是到了1944年底,这艘船被用来搭载德国纳粹海军的U型艇成员,并停泊在位于波罗地海的波兰北部港口城市格丁尼兰。1945年1月,前苏联红军攻入波兰地区。这艘船随即成为数以万计为躲避战火而逃离家园的东普鲁士难民的唯一希望。1月30日中午,“古斯特洛夫号”搭载着1万多名乘客从波罗地海西岸的基尔港起航,其中包括五千多名妇女和儿童。希特勒命令成年男子留下来,准备战斗到底。 谁也不会料到,死神的脚步已经向这艘救命船悄悄靠近。起航仅九个小时,“古斯特洛夫号”就被前苏联潜艇的鱼雷三次击中——前苏联潜艇认为这是一艘满载纳粹士兵的敌船。随后,万余名乘客中有9千多人因溺水或船体爆炸而葬身大海,死亡人数是“泰坦尼克号”的六倍,仅有大约1000人获救。这次海难也成为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海难。 海难生还者之一斯克恩当年在船上负责培训新水手。他回忆了那场灾难:“当时鱼雷击中了客轮,我试图通过舷梯爬到上层甲板。就在下面,我看到了令我永生不能忘记的一幕:许多成年人在水里挣扎;海面上漂浮着数以千计的儿童的腿,他们全部头朝下、脚朝上溺死!原来儿童头部比脚重,而客轮没有特别准备为儿童设计的救生衣,这些儿童全部溺水而亡。” 斯克恩还看到一名纳粹军官掏出手枪先把妻子和孩子打死,随后饮弹自尽。后来,包括斯克恩在内的约1000人幸运地被护卫“古斯特洛夫号”的两艘鱼雷艇救起。1984年,幸存者重新相聚,那时仅剩55人健在。 幕后花絮1945年,一艘满载万名乘客的德国客轮在海上行驶时被前苏联潜艇击沉,造成9千余人遇难,死亡人数超过“泰坦尼克号”6倍,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海难。由于此船系纳粹建造,因此又被称为“希特勒的泰坦尼克号”。六十余年来,由于这次海难造成太多的无辜平民遇难,很多人担心此事会与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相提并论,于是多年来始终令史学家讳莫如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曾经尝试在他2002年的小说《蟹行》中提及古斯特洛夫号的海难。 古斯特洛夫号大海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德国法西斯全线崩溃,纷纷从占领区撤回人员。1945年1月29日,德国训练船“维尔海姆·古斯特洛夫”号,奉命装载伤员、后方人员和家属,从波兰格丁尼亚港撤回德国基尔港。该船25484吨,设计载客量1468人,实载8600多人,大部分是妇女、儿童。由于争相登船,秩序大乱,拖到1月30日中午才起锚启航。 “古斯特洛夫”号绕过黑耳半岛的岬角,驶出格但斯克湾,进入漂着浮冰的波罗的海大洋。迎面来了两艘为它护航的鱼雷小艇,附近又有德国的巡洋舰、护航舰和扫雷艇巡弋,安全保障严密。夜幕降临,“古斯特洛夫”号贴近海岸,放胆开灯航行。在黑耳半岛以北潜伏着780吨的原苏联潜艇“S一13”号,从潜望镜发现远处移动的灯光,误判为一艘大型巡洋舰,正是攻击目标,当即潜水全速追击,咬定不放。1月30日夜10时,距离目标2000米,4枚鱼雷相继飞出潜艇,其中3枚命中,炸毁“古斯特洛夫”号的主机、辅机和水泵,船只瘫痪,漂浮于贩岸25海里的海面。在爆炸声中,乘客从舱内涌上甲板,妇幼被乱脚踩死,伤员嚎陶大哭坐以待毙。大船迅速向左倾斜,护航艇靠近救援,乘客纷纷跳海游。跳水者捞起时,多数已冻毙。午夜2时10分,巨轮翻没海底。德国“希佩尔”号巡洋舰赶到救援时已不见船影。全船仅救起964人,共约7700人遇难。这是世界航运史上单船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海难。 众说纷纭的定义 尽管这是一场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的海难,但是直到今天,各方对这次事件的定义还是没有结果——如果说“S-13”号攻击的是一艘无武装的船只,那么该船上所承载的大量武器和一些舰载防空炮、以及运载的纳粹官员与武装部队显然使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但如果说“S-13”所攻击的是一艘纳粹海军的舰艇,那么该船上近万名的普通民众又使我们不得不承认,此次攻击是不甚人道的。事实上,到底是称为“海难”还是其他称呼,只在被人们所争论着。正如一战期间德国潜艇攻击同样是作为普通船只的“大西洋王后”,那时那艘船上也运载了一些弹药武器。无论如何,这次事件中受害最大的,是普通的民众,而这类事件的定义如何,已经显得不重要了。最关键的是,人类应当以史为鉴,尽量避免这种最平民近似于屠杀的惨剧再次发生。 精彩剧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