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斯塔夫·埃菲尔 |
释义 | 古斯塔夫·埃菲尔(Gustave Eiffel,1832-1923)法国土木工程师,因设计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而著名。1855年从中央工艺和制造学院毕业后,专门研究金属建筑,尤其是桥梁。他是首先用气压沉箱造桥的工程师之一。埃菲尔主要作品有巴黎博览会机器展览馆(1867)、法国特吕耶尔河上钢拱桥(跨度162米,高出水面120米)、纽约港自由女神像的骨架等。他设计的埃菲尔铁塔(1887-1889)震惊了全世界,人们称他为“用铁创造了奇迹的人”。他在巴黎郊外设计了第一座空气动力实验室,1921年他把实验室赠给国家。 中文名:古斯塔夫·埃菲尔 外文名:Gustave Eiffel 国籍:法国 出生地:法国第戎 出生日期:1832年12月15日 逝世日期:1923年12月27日 职业:建筑师,土木工程师 代表作品:埃菲尔铁塔 简介亚历山大·居斯塔夫·艾菲尔(Alexandre Gustave Eiffel,1832年12月15日出生于法国第戎,1923年12月27日逝世于巴黎) 艾菲尔的祖先来自德国。他是一位法国工程师,金属结构专家,也是一位作家。一开始他在法国纵合技术学院求学,但没有毕业, 接著转到工艺技术学校去,得到化学工程的学位。1856年他拿到了他第一个主要的工程委托,就是法国波尔多的加隆河铁道桥,他使用高压空气来驱动桥墩的技术是当时法国工程界的创举,这也是他终生最佳成就的表彰之一。 设计历程艾菲尔出生于1832年法国东部的第戎城。他的父亲是军队的文职人员。母亲是一位富有想象力的妇女。19世纪中叶,拿破仑第一帝国灭亡后,法国经济一片萧条。为摆脱家境的贫困,艾菲尔的母亲毅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决定单独经营一家煤栈。于是就将艾菲尔交给外婆抚养。艾菲尔的外婆心细善良。正是由于长期受到母亲和外婆耳濡目染的影响和教育,艾菲尔从小养成了善于独立思考、大胆设想、勤学好问的好品格。这就为他日后成为一个出类拨萃的工程师奠定了基础。艾菲尔12岁进入本地的一所皇家中学学习。开始时他的学业不算好,中学毕业也没能考上著名的巴黎理工大学。他并不灰心,刻苦地补习功课,到了20岁那年,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培养工程师的技艺学校。在那里他租用了单身宿舍,经常挤在桌子和火炉中间通宵达旦埋头读书。不久,他以良好的成绩领到了工程师的毕业文凭。技艺学校毕业后,艾菲尔经朋友介绍进入西部铁路局研究室任工程师。从此艾菲尔踏上了一个建筑结构工程师的工作道路,为人类的进步与文明贡献自己的才华。 设计风格塔身为钢架镂空结构,高324米,重10000吨。有海拔57米、115米和274米的三层平台可带给人心理震撼力的景象供游览,第四层平台海拔300米,设气象站。顶部架有天线,为巴黎电视中心。从地面到塔顶装有电梯和阶梯,710级阶梯。铁塔采用交错式结构,由四条与地面成75度角的、粗大的、带有混凝土水泥台基的铁柱支撑着高耸入云的塔身,内设四部水力升降机(现为电梯)。它使用了1500多根巨型预制梁架、150万颗铆钉、12000个钢铁铸件,总重7000吨,由250个工人花了17个月建成,造价为740万金法郎,每隔7年油漆一次,每次用漆52吨。这一庞然大物显示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强大威力,与其说是建筑,不如叫做装配更为恰当。在设计、分解、生产零件、组装到修整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科学、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显示出法国人异想天开式的浪漫情趣、艺术品位、创新魄力和幽默感。就象二次大战胜利后远渡大西洋、在纽约落户的自由女神像一样,埃菲尔铁塔在不和谐中求和谐,不可能中觅可能。它对新艺术运动的意义决不能牵强附会地理解为只是从塔尖到塔基那条大曲线,或者塔身上面一些铁铸件图铁塔夜景案花边:铁塔恰如新艺术派一样,代表着当时欧洲正处于古典主义传统向现代主义过渡与转换的特定时期。近年来巴黎市政府对铁塔进行了大的维修。从1985年圣诞节起,铁塔改用碘钨灯照明,夜晚塔身呈现金黄色,既节省电,也更加美观。 设计力作1867年至1869年间,他完成了在南法四座巨大的桥梁,其中最著名的是索尔河(River Sioule)上的高架桥,用两座高达59米的铁塔从山谷为基支撑著整个桥梁结构,而这两座支撑塔上端逐渐变细,可以有效承受强风,这可以说是早先巴黎艾菲尔铁塔的前驱架构。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造的艾菲尔铁塔是他最著名的建筑,而比较少人知道的是他也建造了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的框架,即与艾菲尔铁塔结构相似(注:纽约自由女神的内框结构即是艾菲尔铁塔的形状,外观雕塑为铜制,因氧化而变绿)。另外,他从1870年代间他在南美洲智利、玻利维亚和秘鲁工作。1875年他负责布达佩斯的总火车站的建筑。1876年他的公司赢得了建造一座跨越都乐河的铁路桥的设计,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非悬吊式(non-suspension)桥。他的设计因为其透明度、优美、结构、最廉价而获胜。这座桥一直被使用到1991年(共114年)。艾菲尔最著名的建筑是艾菲尔铁塔,从1887年开始他建筑这座铁塔。 此外他还建造了巴黎的拉胡石,这座建筑现在也成为巴黎的一个标志。受费迪南·莱塞普的经济丑闻和法国巴拿马运河计划的失败使艾菲尔的名声受牵连。后来证明艾菲尔本人与经济无关,他被平反。 劳动结晶1860年,艾菲尔完成了当时法国著名的波尔多大桥工程,将长达500米的钢铁构件,架设在跨越吉隆河中的6个桥墩上。这项巨大工程的完成,使艾菲尔在整个工程界的名声大振。艾菲尔肯钻研,敢革新,大胆使用钢材和混凝土,使土木建筑从“土”和“木”中解脱出来。他为设计铁塔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仅设计图纸就有5000多张。这些宝贵的资料,作为艾菲尔凉鞋劳动的结晶,至今仍被人们妥善地保存在巴黎。艾菲尔这个在人类建筑史上创造奇迹的工程师,将永远被人们怀念。自由女神像高高耸立在纽约港,象征着美国,象征着自由的崇高理想。自由女神高举火炬屹立在美国国门已有215年了。雕塑这座雕塑的,是法国的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人人都知道这座雕像,但很少有人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设计特色在世界上,跟这样巨大雕塑像一样齐名的艺术品寥寥无几。这就是那高达93米,俯瞰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她高高耸立在那里,象征着美国,象征着自由的崇高理想。那么,谁能说出这位雕塑家的名字呢。他的名字叫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巴托尔迪是19世纪末的一位伟大的多产的艺术家。他于1834年8月2日出生于一个居住在法国的意大利家庭。在青年时代,他就酷爱雕塑艺术。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推翻第二共和国后的一天,巴托尔迪在街头目睹了一桩使他永生难忘的事件。当时一些共和党人在街上筑了路障。那天傍晚,一位年轻姑娘手执火炬,高呼“前进!”的口号,冲越过路障。波拿巴的士兵向她开枪,当场将她打死。巴托尔迪被这情景吓呆了。从那以后,这位无名的姑娘成了他理想中的自由的象征。这位艺术家要雕塑巨像的念头是他在埃及的一次旅行中产生的。在埃及游历期间,他的一本本素描簿上画满了古埃及的大型雕塑。他写道:“那些镇静自若、宏伟庄观的花岗石雕塑使我心旷神怡。他们那既慈祥又冷漠的眼神好像藐视当今世界,极力注视着无限漫长的未来世界。” 创作这一艺术杰作是巴托尔迪在1865年遇到当时法国著名自由主义者,美国和美国民主的热情赞美者爱德华·拉布莱后才开始构思的。意识到美国将要在1876年庆祝独立一百周年,拉布莱提议法国应该向美国赠送一件可观的礼物。这个提议激发了巴托尔迪的想象力。他建议雕塑一座自由的纪念像,并主动提出愿意奉献自己雕塑艺术的才能。他没多久就找到了一位模特儿。在一次婚礼中,他巧遇让娜·埃米丽巴赫·皮瑟。她是一位美国的,具有女神般体态的浅黑形白神女子。巴托尔迪成功地说服了她为他那“照亮全球自由”的女神像作模特儿。她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然而,自由女神像却更像他母亲那古典的严峻的面容。1869年,自由女神像的图案已初步画好。但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不得不使他推迟这宏伟的工程。他放下凿子,拿起刀,参加战争。战争以失败而告终。巴托尔迪要雕塑纪念像的决心却更大了。他渴望着亲自到美国看看。于是他于1871年6月远航美国。当轮船在晨曦的微光中驶入纽约港的时候,他被那伸向海湾的贝德罗岛的壮观景象深深吸引住了。“我的自由女神像一定要建在这里。”他想道,“就在这里,人们最早觉察,发现新世界;就在这里,自由的光辉照耀着两个不同的世界。”为了求得人们对工程的支持,他在美国游走了三个月。一回到巴黎,他就急于要动工。但是经济来源问题仍悬而未决。1875年1月,拉布莱创建了法美联合会来筹款。作品将作为礼物赠送给美国。他们只要求美国为自由女神像提供基座。 没等到筹款运动有结果,巴托尔迪就在一个大厅里开设了一个雕塑室。当时原料的选择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他知道没有保护雕塑像的前扶架,女神像是不能在高空中矗立的。铁、铜和石头却太重。因此,他决定用铜片镶钉的办法,但是空心的巨像怎能抵御来自浩潮大海的强大风力呢。著名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很快制作了一座不朽的巨像,并设计了一座由四只脚嵌人基座的8米深的石选台,形似铁塔架的铁结构。三个分杆,每个15厘米厚,用来坚固铁结构。然后再将女神像的“铜”皮一块一块地镶到“骨架”上去。1875年6月,女神像已成形,神像的四肢的模子先用石头和石膏制成,然后用木头复制。工人们把2毫米厚的铜片嵌到骨呆上,用铁锤锤打成形。 巨大贡献1875年11月,法美联合会在巴黎举行宴会,法国总统和美驻法大使应邀出席宴会。自由女神偈摆在宴会厅里。从那晚以后,法国开始大量捐款,而美国却迟迟不感兴趣。巴托尔迪坚信自由女神像是两国人民友好的象征,1876年他参加在费城举行的庆祝一百周年博览会。为了引起公众的注意,巴托尔迪把自由女神的执火炬的手在博览会上展出,仅仅手的食指就长达2.44米,粗为1米多,指甲为25厘米厚,12个人可以站在火炬的边上,参观者望而生畏。从费城运往纽约,这只大手轰动了美国,美国人这时才认识到法国要向他们国家赠送的礼物的艺术之美。昨星期前还是默默无闻,现在巴托尔迪却一举成名,美国国会立即通过决议,正式批准总统提出接受女神像的请求,贝德罗岛也被确定为建立女神像的地点。当巴托尔迪回到巴黎时,埃菲尔的框架已经在他雕塑室附近的一块空地上支起。不久以后,自由女神像以她那光彩夺目的姿态出现在巴黎。人们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1884年8月5日,第一块花岗石安装在贝德罗岛,并开始了为期二年的建造女神像基座的工作。 女神像胜利完工了,人们可以经常看到一个身穿灰色方领长大衣,飘系着蝶形领带的黑头发、黑胡子的人在卢昂港码头上焦急地踱步。他就是巴托尔迪。他亲自负责把女神像装上军舰运往纽约。包装女神像那重达120吨的铁和80吨的铜整整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从巴黎运往卢昂需要一列有刃只车厢的火车。当时最大的起重机用了16天的时间才把这些宝贵的神像部件装上车。1885年6月17日,军舰在美国军舰的护航下抵达纽约港。几千只船鸣笛致意,码头上,甲板上人山人海,全城向女神像的到达致以热烈的欢迎。在以后的6个月中,75个工人,像蚂蚁似的爬在神像上,用三十万只螺栓把女神像的100多个部件拴钉在架上。火炬终于在十月中旬安装完毕。克林弗兰总统在揭幕典礼上发表讲话,而巴托尔迪却无处寻找,他仍在裹着法国国旗的自由女神像的头上。当下面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时,他知道讲话已结束。他拉开系国旗的绳子,国旗在空中高高飘扬,自由女神像向观众露出了她庄严的面容。巴托尔迪后来成为法国荣誉军团司令和纽约市名誉市民。他于1904年10月5日在巴黎逝世。象征自由的艺术品为他留下了不朽的功名。 自由女神高举火炬屹立在美国国门已有215年了。她目睹了1700万移民从她身边经过,来到美国寻求新的生活。她经历了飓风、洪水和战火而依然耸立。从1886年诞生到现在,自由女神第一次需要人们的帮助。1982年,美国国家园林局的工程师向里根总统报警,自由女神像的现状令人担忧。她的内体由2000个支撑铁杆加固组合,由于长期的腐蚀,许多铁杆锈得只剩下原来的一半。她那重20万镑的铜皮外衣也被空气、酸雨等腐蚀得比原先薄了许多。火炬的一部分曾落人过纽约港的海中,因此整个火炬和右臂的一部分将更换新的。里根总统动员全体美国人来拯救这座雕像,以体现自由女神像所代表的那种精神。总统知道,这座高151英尺的雕像并非由法国政府建造,而是由一个叫做“法美协会”的民间组织发起,集资200万法郎(当时相当于40万美元),由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花了九年才制作完成的。如今,一个与当时在法国集资建像相似的募捐运动在美国兴起。 在官方尚未发起这场募捐运动前,美国人就已开始慷慨解囊了。1982年9月初,康涅狄格州的布列波特市有一个专为贫苦儿童服务的玩具中心被火烧毁,富有同情心的美国人从各地捐赠了一笔足够的钱,使这个中心在圣诞节前又重新开放。这个市的市民并没有为此而发出数以千计的感谢信。他们认为,为修整自由女神像出力是对国家和人民最好的报答。他们开展了募捐活动,仅小学生捐的10美分和5美分的硬币就达3600元。在纽约的一个退伍军人组织举办了一场游乐晚会,募集到1100元。泽西市的一个妇女俱乐部提出捐赠的铜币为有趣的口号,希望会有好的收获——“您捐赠的铜币将用来补自由女神的铜袍。”1986年10月28日,经过修复的自由女神以新的风采迎接了自己百年“诞辰”的到来。 相关词条李诫 迈克尔·格雷夫斯 阿尔瓦·阿尔托 安东尼奥·高迪 菲利普·约翰逊 罗伯特·文丘里 路易·艾瑟铎·康 沃尔特·格罗佩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