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风·凤饥不啄粟 |
释义 | 《古风·凤饥不啄粟》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此诗塑造了一个孤高不群的凤的形象,以此喻清贵贤士羞于与龌龊庸俗之徒争名夺利,即便历尽艰辛,终不肯易其节,而与君子为伍,临别有怀恩未报之憾。 中文名称:《古风·凤饥不啄粟》 创作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诗文字数:60字 出处:《全唐诗》 作品原文古风 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⑴。 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⑵。 朝鸣崐丘树⑶,夕饮砥柱湍⑷。 归飞海路远,独宿天霜寒。 幸与王子晋⑸,结交青云端。 怀恩未得报,感别空长叹。 注释译文【注释】 ⑴ “凤饥”句:《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汝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名曰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竹实)不食,非醴泉(甘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曰:‘赫!’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赫我耶?”琅玕,传说中的竹实。 ⑵刺蹙:劳碌不休。 ⑶崐丘:即昆仑山。 ⑷砥柱湍:即砥柱处黄河水。砥柱,山名,又名三门山,在河南三门峡市黄河中。湍,急流的水。 ⑸王子晋:周灵王太子,自知死期,人谓仙去。 【译文】 凤凰饿到死,也不吃粟米,要吃就吃琅玕这样的竹实。 凤凰怎么能寒寒酸酸地与鸡群争食呢? 凤凰清晨在昆仑山上的琼玉树顶歌唱,傍晚在黄河的中流砥柱边饮水。 家乡在海天的那端,回家的路途漫漫,孤寝独宿,秋天的霜露正凉。 有幸遇见仙人王子晋,吹箫弄筝,一起翱翔在青云的上端。 未能报答您知遇的恩情,临别依依,对空徒自长叹。 作品评析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四十首。此诗可能是遭馋谮后的激愤之作,大约作于赐金放还山后的回家路上,表示不与群小争官禄。诗中提到的王子晋有可能暗指元丹丘、玉真公主等人,李白有可能是通过他们得到举荐的,或者是指济南北海天师高如贵,李白是经过他入的道籍。 作者简介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