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巩秀玲 |
释义 | 个人简介巩秀玲,女,51岁,中共党员,新沂市草桥镇坝头村农民。1996年她主动辞去镇办企业的“铁饭碗”,回家承包老沂河岸边那片多年无人问津的20亩荒滩。巩秀玲凭着10余年的辛勤耕耘,用热情和汗水把老沂河岸边那片荒滩浇灌成绿树葱葱、鸟语花香的生态园林,建成为苏北规模最大的个体珍禽繁育基地和生态农业示范园。人们称赞她是荒滩里飞出的“金凤凰”。巩秀玲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人物特写巩秀玲用愚公移山的毅力与丈夫和孩子一起开荒造田,再以女娲补天的精神,寻觅商机,高起点进行产业定位。她在认真分析论证《科技报》上介绍的致富信息后,便毅然到泰州和山东等地参观学习,把栽植银杏作为可行的增收项目,一次引进栽植1000多株银杏树,采用育林与观赏相结合、苗圃与采叶收果相结合的办法,立体种植,科学嫁接,使银杏树比传统技术栽培的提前五年挂果。巩秀玲在银杏园建成之后,又把心思用在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土地上。她在去南京、苏州等地园林部门请教之后,决心利用银杏园发展珍禽养殖。她通过探索和反复实验,掌握了山鸡、孔雀的孵化、育雏技术,一年繁育山鸡、孔雀30万羽,用成功的事实,有力地否定了苏北不能繁育孔雀的说法。如今,她的银杏园除果、叶、苗销售收入每年以10万余元的速度增加外,孔雀、山鸡的销售收入每年也都在30万元以上。 巩秀玲在自己的企业梦想变为现实之后,用她的豪情和热情帮助乡邻共同致富。她把自己的银杏园和珍禽养殖场作为示范基地,采取现场指导、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毫无保留地向乡邻传授技术,并组织本村20多户群众,成立了银杏产业合作社和珍禽饲养技术协会,以合作组织的模式帮助带动更多的乡邻发展特色种植、特种养殖产业。在她的帮助带动下,全村已有360多户靠发展银杏盆景、孔雀饲养等特色产业走上致富路。目前她的银杏产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651名,辐射带动周边村和邳州、宿迁、连云港等骆马湖畔及东陇海沿线发展高效银杏园林13000多亩。巩秀玲是有远大抱负的新女性。2001年国家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的妇女发展项目研讨会在徐州召开,进一步激发了她的创业热情和奉献之心,当年实施了“孔雀西北飞”和“银杏上山”计划,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帮助新疆、青海等13户农民建起孔雀、山鸡养殖场,与河南林州市农民承包太行山麓200亩荒山,把2万多株银杏树栽上著名的红旗渠畔。2003年,她积极参与绿色环保行动,投资30多万元,在马陵山整修10多亩山地,建起“秀玲珍禽园”,填补了马陵山没有动物园的空白。在近半年的开山和珍禽园建设中,她落下了腰间盘突出和脊椎骨质增生等病痛,可她见山里的孩子参观珍禽园时的高兴劲,她就忘记了自己的病痛,心中充满了喜悦。 巩秀玲先后投资5万多元,办起家庭科技阅览室,组织乡邻开展“读科技书,做文明户”竞赛活动。她说她不能看乡邻受穷,谁家有了困难,她总是主动帮助。村民周丙俭因体弱多病,家庭经济困难,孩子面临辍学。巩秀玲知道后,不但包下周丙俭孩子的学费,还无偿帮他栽植2亩银杏树,送去200只山鸡。如今,周丙俭在巩秀玲的帮助下,年收入万元以上。就这样,巩秀玲在近5年来,拿出10多万元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认养13名孤儿,并帮助8名贫困学生完成高中或大学学业。为“村庄通达工程”、学校和敬老院建设捐助8万多元。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