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功能结构学派
释义

功能结构学派(Fuctionalism School) 盛行于20世纪20-50年代。许多人类学家用社会文化系统运行的功能来解释社会文化制度、关系及行为,并行成了一些理论模式。功能学派较为重视现实,而不注重历时性研究。这既是功能学派的特点之一,也成为该学派最大的缺点。

马凌诺夫斯基(Malinowski)曾在特罗布里恩德岛他特别强调入类学田野调查的长期性相必要性、认为民族志工作者要了解当地人的规则相行为,通过参与观察,在当地人文化持有的框架中去判断,1922年,马凌诺夫斯基发表了《西太平洋航海者》;同年,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安达曼岛民》出版。自此之后,田野工作成为人类学学者的基本功,建立在田野工作基础上民族志在人类学研究中得以建立起权威。

马凌诺夫斯基既反对进化论关于人类物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的学说,也反对历史学派关于重新理构文化史的见解。他认为文化的功能是满足个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或满足由文化衍生出来的包含着许多层次的制度需要。研究人类学的目的在于教会殖民当局和企业主如何更适当的对待殖民地民族、将直接统治转变转变为间接统治。

英国人类学家A.R.拉德克利夫—布朗构建的人类学理论体系被视为功能学派,但许多人也将其称为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tionlism)。他不把文化视作可以直接考察的具体实体。他认为可考察的是实际存在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也就是“结构”。社会结构是个有机整体,社会行为的各个方面之所以存在,是为了保持某个社会的结构,而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集团成员个人的历史终结、并不中断仕会结构的连续性,这是因为,由个人活动和相互作用构成的社会生活过程维持着这种结构,在这种情况下,集团的社会生活就使社会结构功能化了,即:集团成员个人对社会整体运行的员献,其作用是维持、延续社会结构的平伤性。因此,可以说社会与生物体极为接近。拉德克利夫—布朗也就把社会(文化)人类学称作“社会的自然科学”。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在20世纪中朗曾风靡于西方学术界。但70年代后,由于在解释社会变迁和冲突上存在许多局限性,引起越来越多的批评,面临影响减小的趋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5:38:19